《你我皆凡人》江湖史(一)
剧本ID:
648895
角色: 0男0女 字数: 7151
作者:狸仙儿
关注
6
3
4
0
简介
如果我们作为一介凡人,来到金庸的江湖世界,会是什么模样?六神磊磊用大开脑洞的方式告诉我们,江湖不比社会简单,以前所未有的视角,用金庸的坐标,讲一讲那些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故事。
读物本古代历史社会杂谈阅读感悟
正文

江湖史

《射雕英雄传》:一个关于收藏的故事

郭靖先后摧毁了两个伟大收藏家的梦想,他让古籍善本收藏家欧阳锋永远无法收藏到《九阴真经》,也让城郭和人口的收藏家铁木真终生没有收藏到襄阳城。


 

1.

在金庸小说里,记叙了一个让人不忍卒读的故事:有一位叫作欧阳锋的执着的古籍善本收藏家最后发了疯。

在数十年的时间里,他疯狂地搜寻着一部叫作《九阴真经》的珍贵古籍,并成功获得了一个抄本。然而真相却是:他搞到的是一部“笋货”,是被人挖改描补的赝品,最后让他精神崩溃,神经错乱。

《射雕英雄传》,就是一部关于收藏的悲剧故事。

在今天的收藏市场上,古籍的行情不高。但在大约公元1200年的南宋,古籍善本收藏蔚然成风,一部叫作《九阴真经》的珍贵古籍最受关注。

 

2.

这是一部系统的古代体育学著作,囊括了关于体育运动、人体生理科学、古代医学乃至精神病治疗(移魂大法)方面的内容,有很高的文物和科研价值。

这部古籍传世稀少,按照金庸的说法,一个多世纪以来只出现了六个版本,分别是:作者黄裳手稿本、桃花岛冯衡手抄本、梅超风鞣制人皮本、王重阳古墓遗刻本、倚天剑内藏缩略本,以及郭靖洪七公篡改伪造本。请注意,前五个版本都算是善本,而后一个版本是赝品。

五湖四海的收藏家们为此展开了激烈争夺。他们来自东北、华北、云南、东海乃至西部边疆地区,甚至发生了恶性的斗殴事件。例如西部边疆的收藏家欧阳锋先生就把华北的收藏家洪七公先生殴致吐血。

 

3.

当时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殿堂是华山专场,相当于今天的佳士得和苏富比。在拍卖《九阴真经》黄裳手稿本时,经过三天三夜的激烈角逐,大收藏家王重阳先生成功竞得。

王重阳的身份是南宋收藏协会主席、陕西终南山全真博物馆馆长。竞拍结束后,他发出了引人深思的呼吁:“是藏品重要,还是整个收藏界的团结和友谊更重要?并宣布,《九阴真经》将永不流入市场”。

除了《九阴真经》之外,另一部珍贵古籍《武穆遗书》也是收藏家们心仪的对象。

据金庸所说,这部古籍是岳飞“亲笔所书”的孤本,其文物价值难以估量。难怪连当时的大收藏家、大考古学家、金国皇族完颜洪烈先生也加入了争夺。

 

4.

完颜洪烈聘请了多位学者,一起开展《武穆遗书》的考古发掘工作,其中有黄河学派的代表沙通天,长白山学派的专家梁子翁,以及新疆白驼山学派欧阳锋教授的研究生欧阳克等。

经过一番考证,他们先在临安南宋皇宫进行了发掘,又辗转到附近的牛家村一带进行了科考,却一无所获。最终,在湖南一座偏僻的铁掌峰上,这部书被郭靖给捡了漏。

除了古籍善本之外,《射雕英雄传》还描写了南宋年间其他收藏领域的繁荣景象,可谓百花齐放、让人惊讶。

 

5.

比如东海的黄药师教授喜欢收藏古玩字画,为了满足他的研究需要,他的研究生曲灵风甚至不惜去盗窃皇家博物馆,窃取了大量名贵的字画法帖,其中包括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韩干《牧马图》和南唐李后主《林泉渡水人物》。

甚至一些极其冷门的收藏项目也有人热衷。比如有一位名叫裘千丈的先生,喜欢收藏魔术道具;一位叫欧阳克的青年收藏家,喜欢收藏各族的美女;还有历史上声名显赫的铁木真先生,喜欢收藏土地、城郭和人口。

 

6.

顺便说一句,《射雕英雄传》里还披露,早在南宋就有大规模的文物仿制和造假行为。最典型的就是郭靖伙同洪七公,猖狂地伪造了赝品《九阴真经》抄本。

他们伪造了序跋,篡改了内文,裁截了目录。对于这部赝品,当时的大收藏家欧阳锋先生居然鉴定不出真伪,被骗了几十年,可见我国文物造假历史源远流长,你完全不必对后来困扰无数文物专家的“河南造”感到惊奇。

《射雕英雄传》这部皇皇大书,是以收藏开始的,也是以收藏结束的。

 

7.

这部书的开头,讲的是黄药师的研究生曲灵风盗窃皇家博物馆,并和安保人员发生冲突的故事。而这部书的结尾,讲的是金国人给蒙古首领铁木真送来珍贵藏品——上千颗珍珠,却遭到蒙古人的藐视,被铁木真粗鲁地把珍珠打翻在草原上。后来几个世纪里,都有牧民持续在这里从事珍珠的捡拾和发掘工作。

在全书的最后,郭靖和铁木真还就收藏话题展开了一番理论探讨。

铁木真认为:自己收藏了大量的土地、城郭和人口,建造了史上最大的蒙古博物馆——“自中心达于诸方极边之地,东南西北皆有一年行程”,堪称是史上最伟大的收藏家。

 

8.

郭靖则尖刻地指出,这些藏品的实用性不强,不适合年老体衰之人欣赏把玩。与此同时,郭靖还暗下决心,要阻止铁木真收藏襄阳城。

事实证明,郭靖先后摧毁了两个伟大收藏家的梦想。他让欧阳锋永远无法收藏到《九阴真经》,也让铁木真终生没有收藏到襄阳城。前者发疯而死,后者吐血而亡。

郭靖为什么和铁木真有这么大的仇恨?根据我的研究,答案很可能也在收藏上——郭靖是一个鸟类收藏家,尤其喜欢蓄养猛禽,而铁木真是一个射雕爱好者,常常把猛禽当作靶子。他们的仇恨,一目了然。

 

 

江湖史

从伟大武功到伟大公公

儒家武士的没落,是从北宋年间的慕容氏开始的。生于公元1170年左右的黄药师,是江湖里最后一个武功达到绝顶境界的书生,此后的儒生武士便再没有了绝顶人物。


 

9.

在江湖上,有一个名字最狂野、最张狂的教派,叫作“日月神教”。

但讽刺的是,这个组织的头目东方不败先生完全没有这种功能。他和教名里那个张狂而粗鲁的动词完全沾不上边。

这个明显名不副实的教派,却拥有至少数千名信徒,远远超过了释家的少林和道家的武当,更超过了首脑以儒生自居的华山。

像东方先生这样没有健全功能的人,是怎么能够超越释道儒三家,吸引众多拥趸的呢?要剖析这一现象,让我们先从大约400年前的《天龙八部》时代说起。

 

10.

《天龙八部》的时代,是一个武学繁荣、百花齐放的时代。当时最伟大的武功大多被收藏在三个顶尖牛叉的图书馆:一个叫还施水阁,是慕容家开的;一个叫琅嬛玉洞,是逍遥派开的;一个叫藏经阁,是少林寺开的。江湖高手们挖空心思,都想到这三个牛叉的图书馆里去看书。

开这三个图书馆的,一个是儒家,一个是道家,一个是佛家。很长一段时间里,三座圣殿交相辉映,鼎立武林。

我要说的是开办了“还施水阁”的姑苏慕容家。他们的末代领袖慕容博以鲜明的儒生形象纵横江湖——“那男子约莫四十岁上下,相貌俊雅,穿着书生衣巾”。他是个儒家积极用世的践行者,志在修齐治平、兴复故国,哪怕成功率几乎是零,却仍然知其不可而为之,虽陨身而不恤。

 

11.

在当时的江湖里,作为儒生的他武学思想最为桀骜,提倡以直报怨,其核心精神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相比之下,虽然道家一脉的逍遥派也有狠辣的折梅手和贪婪自私的北冥神功,佛家的少林寺也有“大韦陀杵”这种专门上演大石碎胸口的粗暴绝技,但都不如慕容家“用你的办法杀死你”来得这么偏激和极端。

然而,在《天龙八部》里,这个文采风流的慕容家轰轰烈烈地牛了一把,充当了一回武林的风暴眼,然后就无可挽回地衰败了。不管是宋、辽、西夏还是大理、吐蕃,乃至江湖上一切的势力和存在,都嫌他们太闹腾、太偏激了。他们是众矢之的,是威胁、是麻烦、是刺头。

 

12.

金庸的武学史长河中,儒家武士的一角塌陷,正是从慕容氏的衰败开始的。

这种衰败势难挽回。到了南宋,生于公元1170年左右的黄药师成为了金庸江湖里最后一个武功达到绝顶境界的书生。让我们记住黄药师的形象——“穿一件青色直缀,头戴方巾,是个文士”。

这是武侠史上最后一个伟大的儒者形象,是孔孟门生在江湖最高殿堂上的绝唱。自黄药师之后的那些儒家武士,无论杨逍、张翠山、陈近南、陈家洛还是余鱼同,不管再怎么风流机巧,终究都是二三流的人物。

在儒家武士沉沦的同时,大约公元1160年,随着一个叫黄裳的人以《万寿道藏》为基础,写出了一本叫《九阴真经》的书,道家的武士迎来了辉煌的时代。

 

13.

此后大约一百年的时间里,《九阴真经》被抬到一个极其崇高的地位,甚至被称为“天下武学之总纲”。

黄裳的继任者王重阳延续了道家武士的辉煌,他的武功被称为“玄门正宗”,他创立的全真教成为武林第一门派,他本人也成为无可置疑的天下第一高手,在“射雕三部曲”中留下一个高不可攀的背影。

哪怕是一贯骄傲的儒生黄药师,也不得不用诗歌表达对道士王重阳的仰慕和服膺:“重阳起全真,高视仍阔步。矫矫英雄姿,乘时或割据……于今终南下,殿阁凌烟雾。”

或许是吸收了儒家武士衰败的教训,道家的《九阴真经》温和了太多。它一上来就开宗明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表示自己绝不多吃多占,没有野心,绝不会像慕容家一样动不动就粗鲁地雄起,炒菜都要戳翻油锅。

 

14.

在这种温吞水的思想指导下,道家的武人们诚惶诚恐,拼命打磨着武功中的棱角,在“知足”和“无求”中小心翼翼地寻找着伟大的可能。

道家高手周伯通的武学叫作“空明拳”,号称“天下至柔”,已经够痿的了;后来的道家掌门张三丰却发明了比空明拳还要更痿的“太极”系列武功。当他的徒弟俞莲舟偶然创造出了峻烈的“虎爪绝户手”时,他大惊失色,叮嘱徒弟千万不要使用。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当年好歹曾研发出“九阴白骨爪”的道家武士们,居然连远为温柔的“虎爪绝户手”都觉得太敏感太刺激了。

道家的《九阴真经》散佚之后,下一个称雄江湖的是佛家的《九阳真经》。

 

15.

在“萎靡”的道路上,佛家的武士比道家走得更远——你不是还遮遮掩掩地说什么“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吗?我干脆连遮羞布也不要了,干脆挨打不还手、唾面任风干如何?

于是,就有了《九阳真经》里著名的“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九阳真经》里最露骨的是那一句“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每次读到,总让我联想起几十年前北宋中原人民的“金兵有狼牙棒,俺们有天灵盖”——这句曾使遗民泪尽胡尘里的辛酸笑话,经过一番包装,居然成了正统的武学思想了。

 

16.

然而,即使萎靡退让到了这一步,武学人士的进化(或者说蜕化)之路还没有完。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觉得武人们的阳气还是重了一点。

于是,在武学进化史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经过伟大的自然选择,一种更神奇的武人出现了。他们踏过狂躁的儒家武士、谦退的道家武士、自虐的佛家武士的遗迹,登上了武学江湖的王座,他们的名字叫作——阉人,不是张翼德那个燕人,而是阉割的阉。金庸武侠史上从此出现了儒、释、道三教之外的第四个教派——阉教。挥剑自宫,是加入这个教的投名状。

 

17.

翻开腥臊扑鼻的《笑傲江湖》,我惊讶地看到,在《天龙八部》四百年后,一群公公成为了武学的最高统治者。

过去历史上的那些武圣们,从扫地僧到独孤求败、黄裳、张三丰,不论如何修持禁欲,至少都是完整的。王重阳甚至可以和林朝英“二仙此相遇”,差一点儿就推倒了。

但在明清时代的《笑傲江湖》里,阉人完全呈压倒性优势。你看儒家武士最高成就的代表不过是岳不群,战斗力也就是个七十出头。为了攀登武学新高峰,岳老师一咬牙,背着老婆挥剑自宫,交了投名状,马上变身超级赛亚阉人,打遍五岳剑派无敌手。

 

18.

左冷禅曾经是岳老师最大的敌人,金庸说他“名字中虽有一个‘禅’字,却非佛门弟子,其武功近于道家”。但不管左老师是佛还是道,都是过时的明日黄花,一碰到加盟阉教的岳不群,立刻被戳瞎了狗眼。

至于释道两家的代表人物方证和尚和冲虚道士,只能蜗居少室山和武当山,避免遭遇阉教的东方教主,免得毁了一世英名。假如真要遇上东方教主,估计也是被爆十条街的下场。还有也算正宗道家高手的余沧海老师,碰上阉教的新秀林平之,居然毫无反击之力,被爆得花儿残满地伤,笑容都泛黄。

 

19.

那个江湖上已经没有了伟大的武功,只剩下一些伟大的公公。

我们不得不承认,阉人确实是武士的完美进化形态,比什么儒释道都更让人放心。众所周知,雄性动物再温顺也难免会咬人的,只有骟掉,才会完全失去攻击性。

我常常想,如果《笑傲江湖》的明清时代还搞华山论剑,一定很精彩。几位大宗师叽叽喳喳地比武讨论完毕,然后全部一起蹲着嘘嘘,那将是多么壮观啊!

 

 

江湖史

刘元鹤们的逆袭史

《天龙八部》的时代,几个江湖豪客开一个小会,就能操弄天下的兴亡。而试问几百年后,《鹿鼎记》里最强的归辛树、九难尼姑、洪安通等一帮人开个会,能搞出什么名堂?


 

20.

刘元鹤,是《雪山飞狐》里的一个小人物。把他单独拿出来,主要是因为他的特殊身份,是个清宫的侍卫。

金庸的江湖史,有人说是一部武学的没落史,有人说是一部侠客的消亡史。其实,它还有不为人察觉的一条暗线:它是一部如刘元鹤这样的官府武士的逆袭史。

在金庸的江湖里,很长一段时期内,给朝廷当差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在江湖上,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无疑是武功,特别是顶级武功,控制它们的是民间武士和门派。比如七十二绝技是少林寺的,乾坤大挪移是明教的,太极拳剑是武当派的,官府伸不进手来。作为朝廷郡主的赵敏想学武功,也不得不采取成本极大、效率极低的笨办法,不辞辛劳地把各大门派一网打尽,关起来逐个拷问。

 

21.

在北宋《天龙八部》的时代,那些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储备中心——最著名的比如少林寺的藏经阁,姑苏慕容家的还施水阁,逍遥派神仙姐姐的琅環玉洞,收藏之巨、规模之大,简直像今天的核武器库,哪一个是在衙门手中?

按说官方色彩最浓的是大理段氏,但他们家最牛的六脉神剑收藏在哪里?不是皇宫,而是天龙寺。甚至段氏家族的族长——保定皇帝段正明要学一点六脉神剑的剑法,都必须先剃度出家,不然连看看剑谱的资格都没有。

在《天龙八部》的时代,侠客的权力笼罩一切,动辄以布衣抵卿相,直接担当朝廷要职。萧峰布衣而得掌天下第一强国的兵权,虚竹是布衣而为驸马,与大理王子结拜兄弟。国家的战与和、民族的盛与衰、天下的兴与亡,很大程度上居然决定在几个超一流的侠客手中。

 

22.

一个鸠摩智,就能决定强大的吐蕃国的对外政策,书上说吐蕃国“是和是战,多半可凭他一言而决”;一个萧峰,能左右宋辽间的大国关系,他“官居辽国南院大王,手握兵符,坐镇南京,倘若挥军南下,尽占南朝黄河以北土地,建立赫赫功业,进则自立为王,退亦长保富贵”。

几个江湖豪客开一个小会,就能操弄天下的兴亡——在少林寺藏经阁里,萧峰父子、慕容博父子和鸠摩智几大高手开会,商量的是什么话题?是辽国、吐蕃、西夏、大理、大燕五国瓜分大宋!天下兴亡大事,历史转折关口,居然全在几个高手的股掌之中。

试问几百年后,《鹿鼎记》里最强的归辛树、九难尼姑、洪安通等一帮人开个会,能搞出什么名堂?

 

23.

《天龙八部》的时代里,也有一些民间侠客投靠朝廷,但这只是一种松散的合作,没有人身依附关系。比如西夏的一品堂招徕了“四大恶人”,最多算一种雇佣。而且打工的是爷,雇人的是孙子,几大恶人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走,西夏国能辖制得了吗?鸠摩智当吐蕃国师,突然大彻大悟不想干了,拍屁股走人,吐蕃拿他有什么办法?

那时候的侠客,能力绝对强势,身份绝对超脱。充分的竞争和宽松的环境,造就了武学的极大繁荣,神奇武功层出不穷,高手们一峰更比一峰高,甚至接近魔幻。“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可以返老还童,北冥神功随意吸人内力,六脉神剑用气剑杀人,一片百花齐放的景象。

 

24.

到了宋元年间的《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时代,情况已经起了变化。

朝廷对民间高手的吸引力在增强,比如沙通天、彭连虎、侯通海甚至欧阳锋都一度加入金国王子完颜洪烈的幕府。完颜洪烈等官方领袖对江湖高手们固然十分客气,表面上平起平坐,以“老师”称呼之,但除了对欧阳锋之外,他的姿态和身份已经不像合作者,而隐隐是老板和领袖,“主”和“从”的关系逐渐形成。

当然,这些高手们绝不是他的厮养佣仆。他们不受朝廷束缚,没有职位品级,随时可以退出。

 

25.

更重要的是,他们似乎并不一心向往衙门,就算是二流人物沙通天等人,也仍然保留着江湖上的一丝骄傲。如果官府让沙通天放弃当“鬼门龙王”,而去充任一个官职,他大概并不会很情愿,也不会很以为荣耀。所以我们照样可以看到,洪七公去皇宫吃“鸳鸯五珍烩”,如入无人之境;杨过带人殴打南宋宰相丁大全,也很让人痛快。

到了《倚天屠龙记》的元代,一些江湖侠客沦为厮养的苗头开始出现。最极端的比如汝阳王郡主手下的阿大、阿二、阿三等人,已经是彻底的家奴。他们所谓的“八臂神剑”“丐帮长老”等民间身份已成为次要的装点。

 

26.

但即便在这个时代,以刘元鹤为代表的朝廷武士们也远没有完成逆袭。江湖中人在取向上也仍然并不都以入幕当官为荣,反而仍然觉得投靠朝廷不太光彩。

比如《笑傲江湖》里,衡山派的侠客刘正风金盆洗手,退出武林,花钱捐了一个“参将”的官做,立刻被武林同道集体鄙视:好好的刘三爷不当,跑去捐官,太没出息了。刘正风辩解说,自己去当官是为了“自污”——更说明江湖上普遍认为做鹰犬是不体面的事。

 

27.

到了《碧血剑》《雪山飞狐》《鹿鼎记》的年代,形势急转直下,江湖人士迅速地屌丝化,封建朝廷已经膨胀成一只擎天巨手,可以轻易把江湖搓圆捏扁,侠客们开始纷纷去挤官路谋求出头。

《鹿鼎记》里的武林高手,多是厮养家丁,人人头上似乎都插着一面小旗,其身份统属一望即知。有的是清廷的,有的是台湾地区延平郡王府的,有的是平西王府的,有的是沐王府的,一个个活像军棋里的军、师、旅、团、营、连、排长,在棋盘上打来打去。韦小宝貌似超脱格局之外,不按套路出牌,其实他的本质也就是个工兵,飞来飞去地给主子挖地雷而已。

《鹿鼎记》时代的顶级高手们都是些什么角色?放眼望去,一个个远离权力核心,乡气十足,要么为封建权贵充当打手,要么奔波半生、碌碌无为。

 

28.

貌似全书武功第一的神龙教洪教主,不过是僻处一隅的土霸王而已,只能在荒凉小岛上作威作福,后来拼命搞投机,也不过是罗刹国的马前小卒;江湖第一号正面英雄陈近南,大半辈子碌碌无为,最后命丧宵小之手;“神拳无敌”归辛树,去充当平西王府的刺客,稀里糊涂地被一群宫廷侍卫活活堆死,吴三桂甚至根本就不认识这个人;“一剑无血”冯锡范,充当他人打手,名义上是高级武官,其实是保安队长,最后被清廷权贵轻松设计害死;“独臂神尼”九难,最不知所云的一位高手,做事颠三倒四,完全不知道她在忙活什么。

他们可能影响半点王朝大事?可能改变半点历史走向?不能。读罢《鹿鼎记》全书,你觉得最威严、最有权势的人是谁?无可置疑——半点武功都不会的康熙啊!

 

29.

清代武林,官府的力量可以直接插手江湖事务,左右武林格局。短短几万字的《雪山飞狐》里,朝廷的武师在江湖上横冲直闯,小小一个“御前一等侍卫”刘元鹤,在书上是多么威风,只要一表露身份,就江湖豪杰们个个“惊惧”。

刘元鹤上门去找江湖大佬田归农,田归农“十分欢喜,说道‘贵客上门’”——你能想象在《天龙八部》或者《射雕英雄传》里,小小一个侍卫能有这种待遇吗?能让武林大豪们“惊惧”吗?光是《射雕英雄传》里的牛家村曲三,就像杀鸡一样不知杀了多少个刘元鹤般的宫廷侍卫。

 

30.

当时江湖上最大的“腕儿”,是金面佛苗人凤。对这位民间最重量级的人物,清廷是什么态度?在书上,苗人凤的女儿头上插了一个钗子,是寻宝的线索。旁边在座的江湖大佬们惧怕他爹的威名,无人敢于动手,然而唯独区区一个侍卫刘元鹤例外。他“向众人横眼一扫,脸露傲色,走到苗若兰面前,右手一探,突然将她鬓边的珠钗拔了下来”。官府里的小角色,竟视民间领袖如无物。

而后,清廷居然还敢组织一帮杀手去围剿苗人凤,而且还差点儿得手——我们不可想象,在《射雕英雄传》里,南宋朝廷组织一帮人去杀黄药师,或是在《笑傲江湖》里,朝廷组织一群人去杀任我行试试?

 

31.

几百年前的周伯通、杨过们,还享有着和封建王朝不合作的自由。江湖的天地广阔,可以任由他们去游戏人间。但几百年后的胡一刀、苗人凤们同样是盖世高手,江湖上却已经没有清廷不能覆盖的角落。哪怕在辽东边远的大雪山、在百丈高的天险玉笔峰上,也会有赛总管、刘元鹤们的身影。不合作者唯有被封建王朝收拾,不管是浪漫偏激的大侠胡一刀,还是沉默无害的大侠苗人凤。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当桃花岛没有了,白驼山没有了,跻身封建王朝成了武林人士的唯一出路,江湖当然就慢慢失去活力,神奇的武功逐渐消亡。

 

32.

一方面,高手们不再去钻研武学,而是整天盯着刘元鹤大人们,愤愤于他们的庸庸碌碌,抱怨自己的仕进无门。另一方面,刘元鹤大人们也十分委屈和愤怒,认为自己原本是精英,却被封建朝廷生生揉捏成庸人。

于是,衙门内外的武师们互相仇恨,隔着一道门对骂:“有种你出来!”“有种你进来!”微妙的区别在于,在那个古代社会,里面的人多数并不大真心想出去,而外面的多数人真心想进来。


(未完待续)

文章转载自网络

请尊重知识产权

侵权可删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