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惊鸿客 第二十篇 唐寅 【完结篇】
剧本ID:
123805
角色: 0男0女 字数: 5234
作者:辛夷格格
关注
10
13
8
0
简介
从司马相如到唐寅, 本书选取二十位古代文人,以幽默的笔触讲述他们的生平以及他们所处的朝代的历史故事。全书以文人故事为线索, 串起中华历史兴衰,探寻藏在文人笔下的历史细节。本文仅供读文练习,侵权联删。
读物本古代散文诗歌人文历史阅读
正文

人间惊鸿客:古代文人爆笑名场面 第二十篇(完结篇)

唐寅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01

明正德九年(1514年),江西豫章宁王府。

一个使者正在向老板宁王朱宸濠汇报工作:王爷,您请来的那位唐先生又双叒叕(ruò zhuó)作妖了。

宁王以手扶额:“他这次又咋啦?撒酒疯?耍流氓?说胡话?还是随地大小便啊?”

使者一脸为难地说:“嗯,那个,唐先生光着屁股给俺们表演了一段不可描述运动。具体的操作细节小的们不能说,也实在说不出口啊。”

宁王听完气得差点爆血管,怒吼道:“这什么名士才子啊!简直就是个精神病!赶紧让他滚蛋!”

宁王全体手下:呜呜呜,可算盼到这一天了。然后他们第一时间给唐先生办理了离职手续,光速送他回苏州老家。

02

这位因过于黄暴下流而惨遭同事嫌弃,被老板开除的唐先生,就是传说中的风流才子唐伯虎。

呃,不是风流才子吗?怎么画风突变成下流大叔了?

因为此风流非彼风流啊。

古代文人口中的“风流”指的是文采超卓,个性洒脱,不被俗世礼法所拘束的意思。而今天老百姓口中的“风流”,大家懂的都懂,所以人们总是默认唐伯虎就应该是有颜又有钱,不然哪能泡到妹子呢。

03

最明显的证据就是从1926年到2017年,约有22部关于唐伯虎的影视作品上映。郑少秋、周星驰、黄晓明、张家辉等知名演员都演过这个角色,普遍颜值都很能打。

但实际上,这么多演过唐伯虎的人里,最符合真实历史原型的其实就那么一两位。因为历史上的唐伯虎就是一个发量堪忧的白胖子,任谁看了都得少女心稀碎的那种。

至于广为流传的所谓“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在明代嘉靖年间就开始流传,后被著名文学家冯梦龙二次创作改编为《唐解元一笑姻缘》,并最终发展为我们今天熟悉的“三笑姻缘点秋香”。

04

实际上唐伯虎有过三段婚姻,两个媳妇早死,一个嫌贫爱富把他踹了,他没娶过妾,死的时候也是孤苦一人。只不过因为他最后一任妻子叫“沈九娘”,就被后人编排出八个媳妇和一个秋香,莫名其妙就成了明代小说里开后宫的第一人。

对此当事人唐伯虎只能表示离了大谱。

其实唐伯虎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明代人早有结论,他们认为唐伯虎就是个“畸人”。这里的“畸”指的不是贬义的“畸形”,而是夸人有才华,有个性,与众不同又不按套路出牌的意思。

通俗来说就是: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05

唐伯虎的家庭出身和成长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人生走向。他出身于苏州府吴县的一个商人家庭,父亲是个开酒馆的个体户,生意做得虽然不大,但也能保证一家人的温饱。唐伯虎是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唐爸爸虽然是个商人,却一直想把儿子培养成读书人。因为在明代,商人格外受歧视,想改变命运,唯一方法就是当学霸,然后登科,做大官。

唐伯虎小时候很贪玩,不是抓鸡撵狗地疯跑,就是在家里的餐饮生意里帮忙,也没见他怎么用功读书。但也许是老天爷赏饭吃吧,他十五岁进入县学,十六岁就考了个苏州府试的第一名,顶着“市状元”的光环成为一名秀才。

06

明代的苏州经济发达,教育水平高,考试竞争非常激烈,能在这种地方成为“市状元”可是非常厉害的。唐伯虎一下子就成了当地有名的神童,他收获了名气和关注,还交到了两个影响他一生的好朋友——祝枝山和文徵明,俨然已经是当地上层文化名流中的一员了。

十九岁时,唐伯虎迎娶了妻子徐氏,两人婚后生下一子。此时的唐伯虎,家庭、事业、友情、前途样样顺心,称得上是人生得意,那自然就怎么嗨怎么玩呗。

唐伯虎家隔壁住着一个叫张灵的才子,和唐伯虎年纪相当,非常能玩到一起。他俩就经常一起翘课去撩妹子喝花酒,喝多了,两人就光着屁股跳到学校的景观池里打水仗。他俩甚至还拉上大他们十岁的祝枝山一起扮丐帮成员,跑到妓院门口献唱要钱,然后拿钱买酒去郊外喝到断片儿。反正荒唐事没少干就是了。

07

唐伯虎有天马行空的才情,也有自由散漫的毛病。出身商人之家的他缺乏儒家礼法的教育熏陶,年少成名的一帆风顺又助长了他这种狂傲不羁的个性。说白了就是文化知识满分,性格养成瘸腿。这样的人在顺境中还好,一旦遭遇逆境就容易崩。

但人生又怎会全是康庄大道。

在唐伯虎二十五岁这一年,父母、妻子、儿子和妹妹先后去世,原本热闹的家里只剩下他和年幼的弟弟相依为命。

08

巨大的打击让唐伯虎瞬间就长出了白发。他无心学习,也不管家里事,就每天花钱买醉,借酒浇愁,流连于烟花柳巷,眼瞅着这人就要废。好在祝枝山和文徵明这两位好朋友在旁边不抛弃不放弃地劝,唐伯虎才从自暴自弃的状态中走了出来,开始认真准备接下来的乡试。

可他因为以往的荒唐,在学校教务处那都挂了名了,差一点连考试资格都捞不到。最后还是靠各路亲朋好友求情,才以名单最后一名的候补身份勉强获得了一张准考证。

其实这已经是一次命运的黄牌警告了,提醒唐伯虎有才无德是走不了多远的。可惜唐伯虎又失去了一个吸取教训的机会,因为他一不小心又考了个“省状元”,人称“解元”。为此唐伯虎还专门给自己刻了个章,上面写的就是“南京解元”四个字。

09

古人的印章就跟今天大家在网络媒体上的个性签名一样,是用来表达心情或显示状态的。除此之外他还刻了“江南第一风流才子”“龙虎榜中名第一,烟花队里醉千场”等一系列张扬到不行的印章,就差把“老子最牛”这几个字写在脸上了。

此时的唐伯虎可以说是春风得意,周围人一个劲儿捧他,坚信他能再来个“连中三元”,就连他再婚的第二任妻子也是冲着他未来的远大前程才嫁给他的。

在这一片吹捧声中,只有好友祝枝山和文徵明泼了冷水。他俩都劝唐伯虎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毕竟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10

但唐伯虎可不这么想,祝枝山和文徵明自己连个举人都没考中呢,还搁这跟他叭叭叭呢。老子这么有才,成功指日可待。什么慎独啊,什么谨慎啊,和我有一毛钱关系吗?

于是,唐伯虎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纵情享乐,他甚至还给文徵明回信说:“我这个人天生就这个脾气,你们要是不喜欢就别和我做朋友了!”

唐伯虎膨胀了,他觉得最终的状元已经非自己莫属,自然听不进这些逆耳的忠言。

弘治十二年(1499年),唐寅进京赶考,和他同行的是一个来自江阴的大款,名字叫徐经。徐经有钱,一路上好吃好喝好玩全是他买单,唐伯虎蹭他的船走那真是舒服得不得了。

11

但如果上天能给他一次重来的机会,唐伯虎一定会选择乖乖听朋友的劝,老实做人,低调做事,尤其是不能上徐经的这条贼船!

因为这条小船没把唐伯虎送上高中状元的彼岸,而是让他一头栽进了一场扑朔迷离的科举舞弊案。

对于弘治年间的这场科举舞弊案一直众说纷纭。比较公认的说法就是那一年的考试特别难,大家都考得稀烂。只有徐经和唐伯虎考前不复习,考后不着急,各种花天酒地,各种聚会“嗨皮”,就好像已经确定自己能考中一样。

更让人觉得不对劲的是,主考官程敏政在批卷过程中还特意提到了这两人的名字,而唐、徐二人在开考前也和程敏政走得挺近,这实在是让人浮想联翩啊。

12

于是,程敏政、徐经和唐伯虎就被举报了。皇帝专门成立了专案组来查这个事,三个人都被关进了大牢。调查虽然无法证明这三人存在舞弊行为,但你们仨在考试前那么眉来眼去的肯定也没啥好事,最终的处理结果是程敏政强制退休,徐经、唐伯虎开除学籍,直接下放到地方衙门里当个没正经编制的临时工。

有观点认为这桩案子背后涉及当时朝堂的高层斗争,是有人在借机整程敏政,而唐伯虎和徐经则是神仙打架里跟着遭殃的两个小鬼。

13

但事已至此,后悔也没用了,说到底,脚上的泡都是自己磨出来的。对于这个处理结果,徐经表示可以接受,反正他家有钱,不当官也能活挺好。他不只是自己不参加科举考试了,以后他们整个老徐家都对科举这事有了心理阴影。所以,他后来有个孙子不参加科举考试,跑去当驴友了,还写了本厚厚的《徐霞客游记》,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可这件事对于唐伯虎来说却如同晴天霹雳,曾经的天之骄子,众人追捧的少年天才,科举考试中的神童,竟然被扣上了一个科举舞弊的罪名,这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他哪有脸去当那个临时工啊,只能失魂落魄地回了家。

14

当你高高在上时,人人都在底下捧着你。而你一旦落入深渊,也就只能看到他们的脚底板了。

唐伯虎回到故乡,那些曾以他为傲的邻居全都一张冷脸,家里的仆人看不起自己,就连家里的看门狗都冲他龇牙咧嘴,真是实力演绎了一把什么叫连狗都嫌。

郁闷至极的唐伯虎不想在家里看别人的臭脸,直接拎起行李就玩了一把离家出走,以此来舒缓心中的憋屈。

这是唐伯虎一生中时间最长、行程最远的一次出行,他走过江苏、江西、湖南、浙江、安徽等地,在江南的明山秀水中一点点治愈自己受伤的心灵。直到心情平复得差不多了,身上的钱也没剩多少了,他才不情不愿地回到了家。

15

可一回家他就差点又气背过去。

因为家里都被搬空了,什么值钱玩意也没剩下,全被他第二任妻子给卷走了。这女人本来就是冲着唐伯虎能飞黄腾达来的,现在他都如此落魄了,傻子才和他继续混在一起呢。

唐伯虎也只能苦笑着写下休书,不然还能咋办,自己都混成这样了,也没脸说人家不讲究。这之后唐伯虎大病一场,整个人也变得更颓了。他当官已经没指望,种地经商又不会,只能靠给别人写字画画挣钱。他和弟弟分了家,自己孤身一人,有钱就泡妓院,没钱就饿肚子,反正就彻底不好好过了。

16

朋友文徵明看不下去了,就写信劝唐伯虎要振作。但被现实打击到崩溃的唐伯虎已经完全听不出好赖话了,哪怕是面对二十多年交情的老朋友,他也表现得既敏感又逆反,甚至跟文徵明表示你要再磨叽咱俩就绝交。

文徵明也不好再多说了,只能想方设法接济一下唐伯虎。

弘治十八年(1505年),36岁的唐伯虎通过攒钱加众筹的方式在苏州城北修建了桃花坞,从此搬到这里居住,他还自称“桃花坞主”。

在这里唐伯虎找到了暂时的安宁。他娶了第三任妻子沈九娘,两人后来生了个女儿。唐伯虎卖字画赚钱,沈氏则在家里操持家务。

17

2013年,唐伯虎的一幅《庐山观瀑图》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5.9亿美元(按当时汇率约为35.9亿人民币)的天价拍出。

但那毕竟是今天的事,当年唐伯虎的字画既没那么畅销,也没那么值钱,完全靠走量来维持生活。

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没有生意,一家人就只能饿肚子。

天然兴趣难摹写,三日无烟不觉饥”——欸,我都三天没见着粮食咯!不过你猜怎么着,饿着饿着就习惯啦。

和其他吃饱了饭把画画当消遣的文人不同,唐伯虎画画完全是为了混口饭吃,属于绝对的买方市场。所以他既画高雅的文人山水画,也会根据客户要求提供定制版的低俗小黄文和小黄图。这反而让他的画风融会了文人意趣和市井俚俗,最终自成一派,成为一代大家。

18

日子虽然过得挺苦,但家中有妻女相伴,外面还有祝、文等挚友交心,这生活还算有点小希望。就如同唐伯虎那首著名的《桃花庵歌》里描绘的那样: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来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贱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你富贵在天,我悠悠得闲。

你笑我不通世故太疯癫,我笑你沉沦俗世看不穿。

你看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英雄现在又在哪里?

还不如我看着桃花喝着酒,逍遥似神仙。

19

这首《桃花庵歌》最能说明唐伯虎此时的人生态度——不为尘缘俗事所牵绊,不为礼法道德所约束,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和标准,以自己内心的主观感受为第一准则。这就是屡遭暴击的唐伯虎唯一能说服自己的方式。

但命运似乎依然不打算放过他。

正德七年(1512年),妻子沈九娘因操劳过度去世。唐伯虎悲痛欲绝,写下《绮疏遗恨》十首来悼念亡妻,此后他终生没有另娶。

家庭再遭变故后,一个更可怕的危机也接踵而来了。正德九年,宁王朱宸濠请唐伯虎去他那当官,唐伯虎心动了。

20

其实宁王当时是群发的招聘信息,比如文徵明也接到了宁王的骚扰短信,却直接当没看见。文徵明劝唐伯虎别去,唐伯虎不信邪,非得去。

这就是唐伯虎和文徵明的差距。因为他到了宁王那里才明白文徵明为啥不来——这货明显是想造反啊!

唐伯虎后悔了,想闪人,却忘了有句话叫“来都来了,想走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不得已,唐伯虎只能把全部的演技都用在装疯卖傻上面了,这才有了开头辣眼睛的一幕。这样唐伯虎才成功脱身,后来宁王造反失败被处理的时候也没怎么牵连到他。

21

但经历了这么一波劫难后,唐伯虎第一次认真地反思起自己之前的人生。

他又给文徵明写了封信,说:“要论画画写诗,我还能和你比一比;但要说起学问和德行,在你面前我真的自愧不如啊!真得好好跟你学一学啊!”

这一年,唐伯虎四十五岁,才终于明白了二十多年前文徵明跟他说过的道理。

命运是不公的,给唐伯虎一生挖了这么多坑;命运也是公平的,因为所有的坑都是唐伯虎在为自己的轻浮、狂傲和不谨慎买单。

22

他曾是一个少年天才,却终身被排除在体制之外。唯一一次进入体制的机会,竟然还是个造反的王爷给的。

他风流多情,流连欢场,给不知道多少妓女写过小黄文,给多少宅男画过小黄图。晚年的他却皈依佛教,自称“六如居士”,孤独地病死在桃花坞里。

他生命中的最后一首诗叫《临终诗》,现存两个版本。

23 杀青段

版本一收录于《唐伯虎全集》中: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另一版本附录在全集的《燕中记》中:

一日兼他两日狂,已过三万六千场。

他年新识如相问,只当漂流在异乡。

不管是哪个版本,最后一句都是一样的。

可见在唐伯虎的心里,自己终究是个走错片场的异乡人。

不好意思,这个世界和我不搭。

(全书终


编者曰:

终于全书完结了,这个系列作者从自己的角度为这些大唐诗人描绘了他们的一生,语言生动幽默,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生平提供了不同的解读方式。

编者其他古诗词相关系列有:《古诗词里的快意人生》1、2,《大唐诗客》,《宋词群星闪耀时》和《唐诗群星闪耀时》,最后一篇的本号(最后一篇里有全书的本号)列在下面,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自行搜索练习。感谢很多小伙伴的支持和喜欢,我会继续努力的!


相关链接:人间惊鸿客

第一篇 司马相如 466081 第二篇 曹 操 590889

第三篇 潘 安 516715 第四篇 王 勃 812107

第五篇 卢照邻 113893 第六篇 王 维 841255

第七篇 李 白 601355 第八篇 陈子昂 865545

第九篇 杜 甫 786513 第十篇 韩 愈 873207

第十一篇 元 稹 585477 第十二篇 白居易 156311

第十三篇 刘禹锡 285977 第十四篇 温庭筠 878815

第十五篇 罗 隐 132771 第十六篇 苏 轼 704123

第十七篇 李清照 625091 第十八篇 辛弃疾 332503

第十九篇 张养浩 680583 第二十篇 唐 寅 123805


古诗词里的快意人生 第二十二篇 后记 595551

古诗词里的快意人生2 第二十四篇 后记 653651

大唐诗客 第二十二篇 韦庄 441987

宋词群星闪耀时 18 番外篇 之 陆游失唐琬 194817

唐诗群星闪耀时 17 完结篇 唐朝的科举制度 618963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