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三: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啊!我是张三。
李四:我是李四。
张三:今天啊,我和李四给大伙带来一段好玩的相声。
李四:嗯?什么好玩的啊。
张三:对、对联!
李四: 对联?
张三: 没错!对联,那可是咱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短短几个字,就能蕴含无尽的韵味。
李四:是这个理儿,不过,现在很多人对对联了解得不多了。
张三:所以啊!今儿个咱就好好说道说道,说不定大伙听了,对这对联就感兴趣了。
李四: 没错!
张三:要说这对联啊,首先得知道它的基本规则。上联下联字数得一样,词性要相对,平仄还得相反。比如说最简单的,“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李四:这我知道啊,像《笠翁对韵》里,就有好多这样的对子。
张三:对喽!就拿这“天对地”来说,“天”是名词,“地”也是名词,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对仗多工整。再看平仄,“天”是平声,“地”是仄声,刚好相反。
李四:没错,这就是对联的基础。
张三:我给你出个简单的上联试试?
李四: 来吧!
张三: “青山”,你来对个下联。
李四:那我对“绿水”。
张三:嘿,不错呀!“青山”对“绿水”,名词对名词,颜色对颜色,还平仄相对,有两下子。我再出个,“春回大地”。
李四:嗯……我对“福满人间”。
张三:这对得漂亮,春意盎然对福气满满,太合适了。看来你对这对联的入门规则掌握得不错嘛。
李四: 多少也懂点儿!
张三:其实啊,这对联里有趣的故事可多了去了。
李四:哦?怎么说?
张三: 以前有个书生进京赶考,走到一个小镇,在一家客栈投宿。客栈老板听闻他是书生,就想考考他,出了个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李四:这上联有意思,连用了三个“通州”,还巧妙地把南北方位融入其中,这可不好对呀。
张三:是啊,可这书生也不含糊,他看到客栈对面是个当铺,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李四:嘿!这对得太妙了,不仅格式对仗工整,还同样嵌入方位词,而且“当东西”一语双关,既指当铺的业务,又表示物品,绝了!
张三:可不是嘛,老板一听,对这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仅免了他的住宿费,还好吃好喝招待着。
李四:看来有才华还是吃香啊。
张三:那可不!还有个故事啊。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有一次和纪晓岚一起游玩。走到一座桥上,乾隆看到桥边有个农夫赶牛过桥,于是,灵感一来,出了个上联:“牛走桥,桥晃牛,牛蹄擂鼓咚咚响。”
李四:嚯,这上联把场景描绘得生动形象,还巧用拟声词,不好对啊。
张三:可纪晓岚是大才子啊,眼睛一转,看到河里有渔夫划船,马上对出下联:“舟行水,水推舟,船头拨钹锵锵鸣。”
李四:哎呀,同样把场景刻画得细致入微,“擂鼓”对“拨钹”,“咚咚响”对“锵锵鸣”,太工整了,不愧是纪晓岚。
张三:是啊!说到这有趣的对联,还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叫机关联,那可更有意思了。
李四: 哎?啥叫机关联啊?
张三: 机关联啊,往往在字面上设置一些巧妙的机关,像拆字、合字、隐字等等,对下联的人得破解这些机关,才能对出合适的下联。
李四:哦?还有这么讲究呢!
张三:是啊!比如说,古代有个才子,路过一个小村子,村里有个教书先生听闻他才华横溢,就想考考他。教书先生出了个上联:“鸿是江边鸟。”
李四: 这有啥机关啊?
张三: 这就是一个拆字联,把“鸿”字拆成了“江”和“鸟”。
李四:还真是哎!这上联有意思,那才子咋对的?
张三:才子也不含糊,看到旁边树上有只蚕正在吐丝,立马对出下联:“蚕为天下虫。”把“蚕”字拆成“天”和“虫”,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意境也很贴合当时的场景。
李四:太妙了,这机关联确实有趣,得亏是才子才子,要是换成一般人啊,还真不好对出来。
张三:没错。还有一个,有个员外家的小姐,到了婚嫁的年纪,她想通过对联招亲。她出的上联是:“妙人儿倪家少女。”这里面既有拆字,“妙”拆成“少”和“女”,“人儿”合起来是“倪”,又巧妙地夸自己是倪家的美妙少女。
李四:这难度可不小,得对得既工整又巧妙,还得符合场景。
张三:没错!有个书生路过,看到上联后,思索片刻,便对出:“大言者诸葛一人。”
李四: 哦?这是啥意思啊?
张三: “大言”合起来是“诸”,“者”拆成“一”和“人”,不仅对上了拆字、合字的机关,还巧妙地夸赞自己像诸葛亮一样有大才。
李四:哎呀,这书生也很厉害啊,这对联一出,估计小姐就芳心暗许了吧。
张三:可不是嘛!
李四: 好家伙!
张三:这对联啊,各行各业都有与之相关的。
李四: 怎么说?
张三: 比如说理发店,就有一副对联特别经典:“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李四:这太妙了,“毫末”既指头发丝,又有微不足道的意思,“顶上”既表示头顶,又有最好的含义,把理发这门手艺说得既谦虚又显高超。
张三:没错,再比如说饭店,有对联写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弃之可惜;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李四:这很有教育意义啊,既提醒人们珍惜粮食,又劝人饮酒适量。
张三:没错,还有药店的对联也很有意思:“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李四:这充分体现了药店希望人们健康的美好愿望,即便药卖不出去也没关系,医德尽显啊。
张三:对啊!还有一家书店的对联:“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一下子就把书店汇聚知识的特点表现出来了。
李四:确实,这些行业对联不仅对仗工整,还能巧妙地体现行业特色,真是妙不可言。
张三:没错。随着时代发展,这对联也有了新变化。现在很多网络流行语也能融入对联里。
李四: 哦?
张三: 我给你出个上联:“网红,直播带货,点赞如潮涌。”
李四:嗯……我对“网友,刷屏留言,热点跟风似浪奔”。
张三:嘿!不错呀,把现在网络上的常见现象都写进去了,而且对仗也还可以。
李四: 那是!
张三: 我再出一个,“共享单车,扫码骑行,便捷出行环保路”。
李四:我试试,嗯……“移动支付,掏机转账,轻松交易放心途”。
张三:好啊!这对得很贴切。
李四: 那是!
张三:你瞧瞧,这对联从古代到现代,从文人墨客到寻常百姓,从各行各业到网络世界,无处不在,魅力无穷啊。
李四:确实,对联不愧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咱们好好传承。
张三:希望大伙听了咱们这段相声,能够对,对对联更感兴趣,没事啊!自己也琢磨琢磨,说不定能创作出精彩的对联呢!
李四:没错,保不准啊您就是下一个对联高手!
张三: 谢谢大家!
李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