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本名称:忆江南 一
改编自:大明王朝1566
芸娘:爹爹,玉兰花开了。——CV莺欣
芸爹:芸儿,喜欢吗。——CV云起卿安
芸娘:喜欢。——CV莺欣
芸爹:那爹爹给芸儿摘,好不好。——CV云起卿安
00:13 脚步声
沈一石:(沉稳内敛)芸娘,在看什么呢?
00:18 转头环佩声
芸娘:沈郎,我(一瞬间惊喜又黯淡下来)没什么,随便看看。
沈一石:(小心询问)是这株玉兰吗?
芸娘:(平和哀伤)是啊。
沈一石:(歉疚着凝望)又想家了?
芸娘:(不堪回首、痛苦)可我已经没有家了。
沈一石:(语重心长)令尊是刚正不阿的谏官,就像这玉兰一样,洁白无瑕,可人死不能复生,节哀吧。
芸娘:(抬起头、恳求)沈老板,你一定要送我去伺候那个杨金水吗?
沈一石:(熟人般客套)芸娘,杨金水是宫里的人,而我只是一介布衣,你跟着他,比跟着我享福。
01:02 慢慢坐下来、抚琴声
芸娘:(期待)我再为你弹一曲,好吗?
沈一石:(摇头)你记住,今后再也不用为我弹了。
芸娘:(轻盈的伤心)沈老板,你摘朵花给我吧。
沈一石:(转身装作没听到)芸娘啊(深深叹气),东西都收拾好了吗?
芸娘:(应和)都收拾好了。
01:30 轻拍包裹声
沈一石:(果断)上车吧,现在启程,天黑还能赶到。
芸娘:(疏离又诚挚)沈老板,如果不是你救下我,我恐怕还在秦淮河受苦。你的大恩大德,我只有来世再报了。
沈一石:(苦笑)你谢我?倒不如让我谢谢你。
芸娘:(依依不舍)沈老板。
沈一石:(不耐烦)还有事吗?
芸娘:(依依不舍)我去了。
沈一石: (混响)别怨我心狠,我真怕自己在最后一刻反悔。
02:07 马车声渐行渐远
路人甲:快看,那个花灯真好看!——金水群杂
路人乙:风车灯笼,卖风车啦!——金水群杂
路人丙:这价钱太贵啦,便宜点!——金水群杂
扶叶:(市井语气)那个秦淮河的艺伎,什么时候到呀?
小太监:(神秘语气)哪个艺伎?
扶叶:(压低声音)就是那个沈一石的小妾,叫芸娘。
小太监:(凑近)说是酉时到,应该快了,再等等吧。
扶叶:(担忧)沈一石送个女人给干爹,你说他唱的哪一出啊?要是惹恼了干爹,恐怕还得连累咱俩。
小太监:(推诿)你收银子的时候,没想到这些?
扶叶:(不满)去去去。
小太监:(凑趣)依我看啊,先把她安顿到偏房住下,见机行事。
03:10 压马车音效入词
扶叶:(惊喜)嘿,你快看,前面那辆车是不是沈家的?
小太监:(应和)没错,我认得那个车夫。
03:22 勒马声
小太监:(客套话)老五哥,这趟辛苦你了。
03:28 收银钱声
车夫:谢,谢谢公公。——CV云起卿安
小太监:(转向芸娘)姑娘,请下车吧。
03:37 车门开启声、下车声
芸娘:(落落大方)劳烦二位等我,你们叫我芸娘就好了。
扶叶:(客套关心)晚上风凉,我们进去说吧。
芸娘:(抱歉语气)车上还有东西。
小太监:(客套吩咐)何必亲自动手,我叫人搬进去。
芸娘:(礼貌)公公客气了。这车上有一把古琴,它多年来与我形影不离。(停顿,意识到说多了)这把琴,还是我自己来搬吧。
04:20 推门声
扶叶:(惊喜)诶呦干爹您慢点,我们可算是把您老给盼回来了。
杨金水:(疲惫、威严)事情办的怎么样啊?
扶叶:(高兴地汇报)自打干爹交代了找丝绸这件事,我马不停蹄跑了很多绸缎庄,终于在商人沈一石那里找到了传说中的流光锦和天香罗,这些绸缎都在后堂,正等着干爹您老人家前去观摩呢。
杨金水:(感兴趣)哦?(停顿)带我去看看。
05:05 开门声、掀开布料声
扶叶:(专业语气)干爹,这是天香罗,历代列为皇家贡品,以四根经丝为一组,左右绞织,俗称“四经绞罗”,这门手艺早该在大宋亡国后失传的,没想到还有人能织出来。
杨金水:(询问)你们参照这个,能不能织出天香罗?
扶叶:(为难)干爹,您这可难倒我们了,织造局的花罗有菱纹罗、平纹花罗、二经浮纹罗、三经绞花罗,工艺最复杂的是“三经绞罗”,咱们还没办法做出“四经绞罗”。这丝绸是沈一石送的,也只有他呀,才织的出来。
杨金水:(遗憾)哦,我明白了。
扶叶:(介绍)再请干爹移步后园(停顿),去看流光锦。
06:25 拍手声三下、压琴声入词
扶叶:(高兴)据说这流光锦,要追溯到公元825年,是高昌国献给唐朝皇室的贡品,其上以五采丝,绣制龙凤图案,共计一千二百络,在阳光下,波澜闪烁,华丽非凡。
杨金水:(好奇)既然如此,那也该在白天看吧。
06:53 帷幕拉开
扶叶:(邀请)干爹,你看这位琴师,她穿的便是流光锦。
杨金水:哦?
芸娘:(落落大方)在阳光下变色的丝绸,并无什么特别。流光锦更为难得的是,在黑夜中散发出皎月清辉。
杨金水:(点头啧啧称奇)嗯。
扶叶:(邀请)芸娘,你过来走几步。
07:22 琴声停、入词
芸娘:是。
扶叶:你们不要停。
07:28 琴声起、压音效入词
芸娘:(落落大方)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身穿流光锦,走动间,如水波光轻闪,故有“流光化蝶”一说。
杨金水:(赞叹)这流光锦竟然在月色下波光粼粼,果然是百闻不如一见。
扶叶:(机警)芸娘是商人沈一石送来的琴师,带了密信给干爹。
08:00 脚步声停、入词
杨金水:(老成沉稳)沈一石立了大功(停顿),他还有别的事吗?
扶叶:(推诿)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杨金水:(威严语气)你,还有你们,都下去吧。
扶叶:是。
08:15 琴声停、脚步声、后园关门
杨金水:芸娘,你说吧。
08:29 取出信件
芸娘:(轻微颤抖,恭敬语气)沈老板他,苦于无法面见杨公公,故派我来送密信,杨公公一看便知。
08:41 拆信、展开信纸
沈一石: (混响、念白)忆昔蚕眠四月天,柔桑摘尽晓星残,敬启者,伏惟春祺夏安。沈某久闻大人掌管江南织造局,乃本朝丝织之重臣。特此献上敝乡上等绸缎,并附织造秘籍,愿为大人府上所用。(停顿)
杨金水:(赞许语气)这个沈一石还挺懂规矩的。
芸娘:(恭敬顺从)杨公公,沈老板说这是他献给公公的一点心意。
杨金水:哦?
09:25 翻页声
沈一石: (混响、念白)若蒙大人垂怜,多采办于敝乡,以朝贡于京师,则小人不胜感激。(停顿)
杨金水:(嘲笑)这个沈一石是想吃皇粮了。
芸娘:(恐惧但从容)苏州锦、杭州罗,历朝历代都是献给皇家的贡品,若继续进贡皇家,这也算是物归原主、复旧如初。
杨金水:(沉思、咄咄逼人)给京城的丝绸一年就是10万匹,你们怎么织?
芸娘:(惶恐到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杨公公恕罪,沈一石有作坊1个,织机120架,每年可产丝绸8千匹,若以年计,还差丝绸9万2千匹。
杨金水:(冷笑)哼。
10:20 翻页声
沈一石: (混响、念白)浙江其他织机有所闲置,若蒙大人体谅,助小人于浙江置办厂房,则江南织造业,必将更上一层楼。(停顿)
杨金水:(冷笑)果然不出我所料,他是想吞掉别的织机。
芸娘:(急切但从容)沈老板愿意在一年时间内,以一半的市价为织造局供货,直到公公满意。况且他愿意将祖传技艺倾囊相授,这是他对公公的一片诚意。
杨金水:(玩味、点头)嗯,这个理由可以。(停顿)
11:05 翻页声
沈一石: (混响,念白)至于外销一事,小人久与天竺、暹罗商人有往来。若大人能为小人保驾护航,使丝绸顺利外销,江南丝绸必将专卖于海外,敝乡亦可借此发展。小人不才,愿为大人,筹谋此事。(停顿)
11:35 起身、脚步声三下、入词
杨金水:(思索赞许)这个沈一石倒是很有门路,很好很好。
芸娘:(客套迎合)杨公公谬赞了。
沈一石: (混响、念白)盼大人体谅,助小人于此,则小人感激不尽,定当铭记于心。浙江丝绸商人沈一石,顿首。
12:02 脚步声停、纸页合上、坐下声
杨金水:(放松下来,缓口气)人生有三意。你说说看,都是哪三意?
芸娘:(谦逊)第一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意,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意,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杨金水:(故作不懂)为什么是三意呢?
芸娘:(谦逊)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真正的道就是一,万物都是这个一派生出来的,比如韵律的一咏三叹、饮食的一日三餐,还有刚才说的,人生三意。
杨金水:(装作思考)既然如此,沈一石献出了心意、诚意,是不是还差一个意?
芸娘:(局促不安)我……
杨金水:(戏弄)哈哈哈哈哈,莫非你就是那个情意?
芸娘:(局促不安)我,我不知道……
杨金水:(胸有成竹)你什么都不知道,可有了你,才能谈成这门生意啊。(摆摆手)罢了罢了,你弹一曲吧。
芸娘:(询问)不知公公想听哪一曲?
杨金水:(自在)沈一石爱听哪一曲,你就弹哪一曲。
芸娘:(若有所思)广陵散。
注:芸娘终于要弹一曲广陵散,可对面的人不再是沈老板,自己珍爱的曲子就这样被交易出去了,这对于爱曲之人而言,不啻为一种无言的侮辱,可谁又能懂呢?
13:36 琴弦拨动两声、入词
沈一石: (混响)当年嵇康在临刑前弹奏《广陵散》,三千太学生围听,竟无一人领会,以致嵇康有那句“《广陵散》从此决矣”的千古之叹。
杨金水: (混响)这个沈一石,他表面的三意,是献出丝绸、献出秘籍、献出渠道。而真正的三意,是垄断贡品、垄断厂房、垄断外销。这一曲《广陵散》曲高和寡,或有坚忍不拔之志。既然他敢做织造局的买卖,我倒要试一试他的本事。
14:30 杨金水烧掉那封信、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