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这句话直译过来就是:“如果你用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如北极星一样,只需要在自己本来的位置就够了,众星依然会围绕着你。”
如何理解孔子的这句话呢?
我们先从老子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话说起,“治大国若烹小鲜”。当小鱼小虾在锅里的时候,不能总去翻动它们,否则就会搅得一团糟;治大国也是如此,不能总是折腾。
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不要像乾隆那样,总是下江南,劳民伤财。
我在“樊登读书”分享过一本书叫《复杂》,这本书讲了“复杂”的含义。治理国家就是个复杂的工程,属于复杂体系。
02
什么叫“复杂体系”呢?
复杂跟简单是相对的。解决一个“简单体系”所出现的问题,靠的是勤奋,是不断地重复。比如,我们造一辆汽车,就要把这个机械体的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好:底盘、轮子、发动机、变速箱、电动机、车壳、电子系统等。之后,再通过最好的技术来进行装配,反复纠错,完善每一个环节,整辆车就被造出来了。比如丰田汽车的生产线,就是通过不断报错,直到错误越来越少,让汽车的品质越来越高。
这就是简单体系。简单体系的特点是可追溯,能够找到因果关系,有套路可循,有模板可依。比如我们组建一家公司,常常需要有CEO、人力资源、行政部门、财务部门、产品端、销售端……所有板块组合在一起,公司就完整了。所有人在创立公司时,都可以依照这个构架去执行。
03
而关于社会的发展、孩子的成长、家族的兴旺发达,这些过程则属于复杂体系。生态体、生物体、自然界都是复杂体系。复杂体系的特点是,我们无法客观地掌握它的走向,无法通过创建某个万能的模型去把握全局,也不容易通过分析,得知具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比如,大人不知道孩子是上了哪门课、听了哪句话,突然茅塞顿开,改变了命运。因此,养育孩子比造汽车要复杂得多。
复杂体系和简单体系的区别是,无法通过把握每一个环节来掌控全局。如果说简单体系是造一辆汽车的话,复杂体系就是孕育一片森林。我们靠的是土壤、氛围、环境、方向,是所有生物之间的和谐统一。我们要做的是把土壤培养好,慢慢地等待参天大树生长,等待绿草如茵,等待整个生态建立起来。我们能够把握和干预的部分极少。
治理社会,属于复杂体系,跟面对简单的事物是不一样的。
04
关于复杂体系,荀子的理念与老子类似。荀子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管理学家,他说:“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主好要”指的是上层领导只要关注某几个要点,把握关键的环节就够了。比如,假如一家公司的关键要务有三件,那么大领导只需定好这三件要务。“百事详”指的是每个具体的任务都有负责人,各司其职,能够落实到位。
“主好详则百事荒”,如果一个领导事无巨细,连各种旁枝末节都要过问:到了卫生间,指责保洁人员卫生怎么没搞好;到了食堂,又关注餐饮应该如何改善……在任何环节,都要指手画脚,那么员工就什么事情都干不好,因为他们不知道重点在哪里,无法施展拳脚。领导者不愿放权,所以每个员工都觉得自己在岗位上说了不算,所有事情都必须请示领导,等着领导发话,公司的业务自然会全部荒废。
以上就是复杂体系与简单体系的区别。
05
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不仅要靠规则治理,还要靠德行治理。
“譬如北辰”,就是能够给大家指明方向。领导稳稳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规划好整体方向,大家就会跟宇宙的星系一样,各安其位地运转。
管理者的大忌,就是不愿意安心地待在北极星的位置,无法明确自己运转的方向,特别好动。如同宋徽宗,他绘画、写诗,都十分擅长,做了皇帝之后,最爱干的事是造房子,为了满足自己做建筑师的梦想,他盖了各种各样的房子,造了各种各样的假山。为此,他还惊动了老百姓,大兴花石纲之役。花石纲,指的是专门给宋徽宗运送奇花异石的特殊运输交通,“纲”指一个运输团队,一“纲”代表十只船,足见辎重过度。各地都在给他运石头,给老百姓造成了极大的负担,百姓苦不堪言,直到出现造反。
06
如果领导喜欢“下沉”到具体的事情中,去指导具体的环节,那么大方向就没人去把控了。一个国家如此,一家公司也是如此。
当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失控,管理者不再依赖风骨、道德去影响百姓,人人都忙于讨好皇帝时,国家就会“荒”。
作为一个创业者,是员工的领袖,是公司里最重要的大脑,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比所有人都聪明,凡事亲力亲为,一切大事小事都要自己说了算。那样做的结果是,所有人都失去了能动性,失去了热情,没有人觉得自己需要为公司贡献自己的思想。
07
创业者的责任,是为大家设立共同的愿景,让大家愿意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创业者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够了,至于其他的事情,由大家各司其职,这才是打造复杂体系的方法——让土壤变得健康,让环境变得良好,让方向变得明确。
如果你对孔子的这句话依然有疑惑,不妨参考《复杂》这本书来详细地理解什么叫复杂体系,以及应对复杂体系的方法。它跟简单体系的应对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与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则一脉相承。
08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是民间的诗歌总集,原本散落在民间,依照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虽有争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孔子“删诗书,定礼乐”,把他认为最好的三百零五首,收集在了《诗经》中。
孔子认为,《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思无邪。
有人理解“思无邪”是思想纯正,也有人解释说,“思”本身没有意思,只是发语词。在《诗经》中,有一首诗就用到了“思无邪”这三个字,“思”跟“斯”可能是一个意思。
我个人偏向于认为“思无邪”是纯真无邪之意。
09
西方的尼采认为,文艺复兴的风骨,是勇敢与毫不虚伪。文艺复兴之所以伟大,在于它突破了过去宗教式的、虚伪的文艺表达方式,它叫人们将真实的情感流露出来。
《诗经》也是如此,它表达的是人们最真实的情感。
什么是纯真无邪?我们来感受一下《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些句子令人感觉舒服畅快,田园气息自然地喷涌出来。
10
为什么会有思无邪?经过体会和理解,我得出了最根本的原因,即《诗经》颂扬的是合理的情感和欲望。
合理的情感和欲望是孔子讲过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是快乐但不泛滥、不放纵,不像尼采所倡导的酒神文化,已经成了放纵、没有礼法的状态。“哀而不伤”,是虽然有悲伤,也怀远,偶有怨愤,但并没有造成极大的损害。
这些合理的情感和欲望,是无邪的一个表现:不矫情、不滥情、不放荡,有节制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避免人生在痛苦和无聊之间不断波动。
11
为什么要强调合理呢?如果把《诗经》的文字放荡开,用夸张的表达将情感渲染得更浓烈,将喜怒哀乐抒发得更彻底,甚至为了更招人喜欢,刻意地刺痛别人的内心,加一些虐情的场景,那就失去了真实的美感。就像很多情绪表达过度的悲剧片和浮夸的喜剧片一样,游荡在痛苦和无聊之间。
孔子喜欢中庸的、调和的、适度的东西。
《诗经》所记录的是老百姓的心声,是最早期的人们在田里干活的时候,发自内心所吟唱出来的歌谣,有一种恰到好处的美感。
如果多读《诗经》,在跟人说话时,就更能够切中要害,打动人心。
孔夫子特别倡导大家多读《诗经》,让大家变得纯真无邪,做事说话合情合理。
12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道之以政”,“道”可以理解为宣导、引导,“以政”就是用行政命令作为手段。“道之以政”,指的是用行政命令作为手段,来引导、治理百姓。
“齐之以刑”,“齐”是约束,即用刑法来约束百姓,以刑罚来处理问题。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是当时法家所倡导的。人与人之间不用谈理,不用谈义,谈的是规矩,只要符合规矩、法度就行了。这也是很多现代国家所使用的手法。
孔夫子认为,这样做的结果是“民免而无耻”,老百姓可能因为畏惧责罚而不去犯罪。
13
从春秋战国到秦朝,甚至到汉朝,都是用严苛的刑罚来管理百姓的。大家不要被刘邦的“约法三章”给骗了,刘邦表面上说约法三章,实际上汉朝沿袭了秦朝的很多制度,比如犯了错要割鼻子、砍手脚、脸上刺字等,各地方都有不同的酷刑。
当使用严苛的刑罚来治理国家时,老百姓自然会为了逃避罪责尽量不犯法,但心中“无耻”,也就是内心并不觉得很多不好的行为是有问题的,没有羞耻心。
我们要怎么理解以上内容?
我在美国的大街上经常看到很多年轻人,手执牌子站着,牌子上写着“我需要一个房子”“我需要一些面包”……可是他们有手有脚,却站在那里向他人索求,就是不愿意去工作。
在洛杉矶、纽约的街头,都能看到这样的流浪汉。
14
这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简直不可想象,但是在美国人看来,只要没犯法,这是个人的自由。甚至有一个美国人跟我说:“在美国,有人不穿衣服走在大街上也是可以的,这是个人权利,警察不能将其逮捕。”
这就是孔夫子最担心的状态:“民免而无耻”。只要不犯法,一个人在内心对自己没有任何约束,没有道德感,也没有向上的力量。
“道之以德”讲究的是德行,“齐之以礼”指的是我们靠“礼”来约束。
人们不能仅用法律、规则判定一个人的行为到底合理不合理,有的事情,要看在心上是否过得去,是否符合道义。
15
《白鹿原》中,就反映出了中国的变化。在白嘉轩的时代,出了问题,大家就会有个公论,人的行为要由整个宗族进行判定,做错事的人后脊梁骨冷飕飕的,觉得自己在村里再也无法待下去了。这是宗族礼法给人带来的约束。
与之相反的是,用德行、礼仪去引导百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孔子认为是“有耻且格”:老百姓不仅有羞耻心,还能够守规矩。“格”可以理解为守规矩,讲品格。
孔夫子的理想,是每个人拥有真正美好的品格。
关于这个观点,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比如胡适先生就认为,在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矩而不是空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
16
那么,是否应该多讲法律,少讲道德?
在论证之前,其实有个前提,也就是社会背景如何,是国泰民安,还是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处于乱世,价值观会更加遵从原始的生存本能,会想尽一切办法多吃多占,来满足膨胀的私欲,游走在道德的边缘。
道德是弱约束,是倡导人们要去做的事。法律才是强约束,强调的是人必须去做的事。
胡适先生提出的,是在乱世中法律的重要性。在人们生活朝不保夕的情况下,要求人们按照道德去做事,这是空谈,是不现实的。
17
孔夫子的理想是天下大同,当社会已经规范时,人们在社会安定的环境下如何才能拥有美好的品质和德行。
再看看当下的社会。比起美国,中国的犯罪率已经非常低了。
我在一篇报道中看到过这样的一组数据:在美国的监狱里,关了全世界约25%的犯人,而美国的人口,只占世界的5%。过去30年,美国人口增长不到30%,监狱人口增长却达到了800%。美国吃牢饭的人超过220万。
美国是一个靠法律说话的国家,触犯各种法条都有可能被抓进监狱。就是这种完全用法律说话的制度,却导致了“民免而无耻”。
18 杀青段
我们不必拿孔子的理论跟胡适先生去辩论,这是不同环境之下的不同执政理想,是两种不同的治国境界。
孔夫子的理想是,当国家制度已经相对规范,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秩序良好时,则应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让老百姓有更高的追求,在精神和道德上进行修炼。
比如,“樊登读书”的使命,就是希望在社会稳定的当下,我们一起来了解各种各样的知识,实现慎终而追远,民德归厚,有耻且格。
相关链接:01 学而第一 壹 贰 687597 02 学而第一 叁 肆 207797 03 学而第一 伍 陆 335409 04 学而第一 柒 捌 612119 05 学而第一 玖至十一 730015 06 学而第一 十二 十三 259931 07 学而第一 十四 十五 62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