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当代最具影响力小说120篇,其五。
读物本小说科普
正文
【1】最后一颗子弹
【2】大鱼
【3】冬季
【4】天上垂下来一根绳子
【5】唐家寺的雨伞
【6】身后的人
【7】记忆力
【8】木匠李直
【1】最后一颗子弹
奚同发
谁也没想到,高大而茂密的林子间竟然有那么一片绿草如茵的空地。刑警吴一枪就是在那片林子里与最后一名歹徒狭路相逢的。这之前,吴一枪已追赶逃犯一整晚。那里树密山高,与战友已失去联系的他只能孤军作战。
黎明时分林子间还缭绕着一团团带状的雾气,相距不足百米歇息的两人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逃犯起身就跑,吴一枪则抢先对天空鸣枪,警告对方“站住”。吴一枪心里明白,刚才自己打的那一枪,是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
这个犯罪团伙的小头目浑身一个战栗,随着吴一枪的喝令立即钉在林子间那片空地的中央,却并没有按吴一枪的命令把枪扔掉,而是发出一阵哈哈的大笑声。吴一枪心里一惊,看着歹徒慢慢地转过身来与他相对而视,并用手中的枪对准他。歹徒脸上挂着绝处逢生的笑容,声音沙哑地说:“枪神,可惜你没子弹了……”
吴一枪不动声色,只是用枪精确地指向对方。别说只有20米左右这么近的距离,凭手中这支用了几年的64式手枪,只要在50米以内任何点上,吴一枪都可以毫无悬念地撂倒对方。要不怎么是“吴一枪”呢!他是有名的神枪手,不仅在公安内部,就连罪犯们都称他“枪神”。谁要是与他遭遇,一般是不敢对射的。
吴一枪望着对方有些慌乱的眼神,轻声说:“你很清楚,我们两人此时枪里都只剩最后一颗子弹……那么,让我们较量一下枪的准头吧!”
“嘿嘿嘿……不可能!我计算了你的子弹。你昨晚四次对天鸣枪,两次开枪打伤我的兄弟。刚才是你第七次鸣枪,也是你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嘿嘿嘿……没想到吧,枪神今天要死在我的手里啦……”歹徒虽然满脸狰狞,却流露出一丝令人难以察觉的心虚,这没有逃过吴一枪敏锐的眼神。
“是吗?那么,我们来数一二三开枪。”吴一枪轻松而镇定地说。他的右臂有力而笔直地举着,黑洞洞的762毫米枪口坚定地指向对方。
歹徒身子向后一倾,说:“不可能!别骗人啦……你的枪里根本没有子弹……”
“放下武器!这是我最后一次警告你。否则,你,将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个被现场击毙的罪犯。”吴一枪的脸上写满了自信,一字一顿清晰地说。
这一点几乎众所周知:因为百发百中,吴一枪追捕逃犯时一般只枪击对方的手腕、腿或其他并不致命的部位。这句话刚出口,吴一枪感到对方全身打了一个激灵。
歹徒紧盯着吴一枪,慢慢地抬起有些发抖的左手,双手握紧那支沾着泥草晨露的手枪,他似乎看到吴一枪眼里另一个人举枪的影子。
吴一枪纹丝不动,只是双眼匕首般刺向对方。
此时,他把全身的力量都贯注在自己那双并不算大的眼睛上。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公安,平时训练要“准”,实战则要“快”,这是一条铁律,必须出枪快、发射快。对射时,聚精会神,枪人合一。而这些对于吴一枪来说,是有过血的教训的。那次缉毒战,因为心里想着身后有记者,就想把枪打得漂亮一些,动作也潇洒一些,在甩手射中屋顶一名歹徒的小腿的同时,稍一迟疑,比右侧窗口的另一逃犯开枪晚了一瞬,对方枪响之后,一位老刑警为掩护他而中弹,扑倒在他的肩头……
“二……”声音洪亮、坚定而自信地穿透林间,一名警察与一个逃犯共同进行着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
在以往的刑警生涯中,吴一枪曾遇到过各种情形,像今天这样还是头一次。他记住歹徒昨夜慌乱中开枪的次数,可以准确地断定对方枪中只剩最后一颗子弹,而自己却没了子弹。如此近的距离,就形成了一种空前的赌局,是赌就有赢有输,他赢得起,当然也输得起。没了后路的吴一枪特别地想把射击动作做得完美一些。上一次因为追求完美和动作漂亮让同事献出了生命,现在,他还是希望自己在歹徒面前能够完成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绝唱……
吴一枪嘴角挂着微笑——就让这不易察觉的微笑永远留存在自己的脸上吧。同时,他注意到,对方枪口明显地虚晃了一下,额头浸出一层亮闪闪的白色,一粒汗珠清晰地从鬓角先慢后加速地滑过脸颊。
“三!”吴一枪在身后的一束阳光突然射向林子间空地的一刹那,斩钉截铁地大喝一声,就像刚才命令对方“站住”那样威严有力,声震长空。
“叭……”枪声清脆地回响在林间山谷。
歹徒匍匐向前,一头栽倒……
子弹一声呼啸从吴一枪的头顶飞过——在吴一枪发出“三”的同时,歹徒全身披着迎面而来的阳光,竟然再次打了一个激灵,拨动扳机后,子弹打飞了。
吴一枪迅速跃向对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反铐住对方的双手。令他吃惊的是,对方竟没有任何反应。用手枪拨过来歹徒那沾着草屑露水的脸,吴一枪才发现,歹徒已没了呼吸。
事后法医检查发现,歹徒因过度紧张造成大脑和心脏缺血,病变的心脏收缩得像石块一样坚硬,苦胆也迸裂了……
【2】大鱼
安石榴
镜湖里有大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鱼。就是说不是一米两米长的大鱼,而是三四十米长的大鱼。
镜湖大鱼的事情虽不及喀纳斯湖大鱼影响广泛,但也终于是沸沸扬扬的了。
这是个噱头吗?抑或是炒作?都不关我的事,我用这样的语气叙述和任何传媒不搭界,只因为……等一下!
我的伯父住在镜湖边,是个老林业,年轻时在镜湖水运厂,专门把刚砍伐下山的原木放入湖中,排好,原木就顺着湖水的流向被运出山外。我从来没亲眼见过水运原木的壮观场面,它像一种灭绝的动植物永远消失了。我只见过一幅版画,不过我觉得好在只是一幅版画。
我的伯父安居山中,和伯母养了一头奶牛、两头猪、三箱蜜蜂、一群鸡、一条狗,侍弄一大块园子。
那一次我到伯父家,正是关于大鱼的传说四处播散的时候,但是从没有人通过任何方式捕捉到它。是的,从来没有。
我走进院子的时候,伯父和伯母正在八月的秋阳里采集蜂蜜。伯父穿着一件半截袖的老头儿衫,露着两只黝黑的胳膊,一只脚踏着踏板,蜜蜂们“嗡嗡”地围着他转。我看得心惊胆战——伯父稀疏的头发里、伯母的鼻尖上都有蜜蜂爬来爬去。
我把照相机、摄像机、高倍望远镜等机械,高高架在伯父的院子里,一排枪口一样对着湖面。在这些事情完成之前我没有说一句话,伯父伯母也未理睬我。
我问伯父:“真的有大鱼吗?镜湖就在您眼前,您见过大鱼吗?”
伯父沉吟了片刻,说:“你记好了,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人知道。”伯父把“人”字说得很重,“人要是知道了,就不妙了。要是人不知道这山里有大松树,那些大树就还活着,现在还活着,一千年一万年也是它。人知道了,那些大树就没有了,连它们的子孙也难活。”
我心里当时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打断大伯,说:“求您说实话,到底有没有大鱼?”
大伯深深地看了我一眼,不吱声。我突然感到不同寻常的异样。首先是大黄狗,刚才还在我身边蹦跳着撒欢儿,这一刻忽然夹起尾巴、耷拉着耳朵、耸着肩膀一溜烟钻进窗户下面的窝里去了。几只闲逛的鸡抻长了脖子偏着头,一边仔细听,一边高举爪子轻落步,没有任何声息地逃到障子根去了。
我猛地领悟了伯父的眼神,随即周遭巨大的静谧漫天黑云一样压下来。阳光并不暗淡,依然透明润泽,但是森林里鸟儿们似遇到宵禁,同时噤声,紧接着,平静如镜的湖面涌起一层白雾,顷刻一排排一米多高的水墙,排浪似的一层一层涌来,然后……等一下,你猜对了。
大鱼出现了!
大鱼又消失了!
一切恢复原样。
我带的几件现代化机器等于一堆废铁,是的,我没来得及操作。我懊恼地坐在地上,看着鸡们重新开始争斗,大黄狗颠儿颠儿地跑出院子站在湖边高声吠,森林里鸟儿们的歌声此起彼伏。我忽然想:其他动物或者植物该是怎样的呢?
伯父却淡淡地说:“我们活我们的,它们活它们的,互不侵犯。”
又说:“你倒是个有缘的,有时候它几年也不出来一次。”伯母在旁边连连点头。
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我都住在伯父家里。我睡得很少,吃得也很少,基本上不说话,但是心里很静很熨帖。伯父伯母每天仍然愉快地忙碌着,两头猪、一头牛短促的呻吟和悠长的叹息互相唱和,呈现的都是生命的本来面目。
一天晚上,伯母拿出自酿的山葡萄酒,我和伯父喝着唠着,伯父就给我讲又一个惊人的森林故事。
野人?外星人?等一下,别猜了,你猜不对。而且,我和伯父一样,不会说出一个字。
打死也不说。
【3】冬季
杨晓敏
你围在牛粪火旁,百无聊赖的样子。分配到西藏最偏远、海拔最高的哨卡,你难免怨天尤人,愁肠百结。白天兵看兵,夜晚数星星,这个叫“雪域孤岛”的地方,毫无生气可言,一簇簇疏落的草茎枯黄粗硬,辐射强烈紫外线的太阳朝升暮落,点缀着难挨的岁月。
你的思绪只是一条倒流的小河,两个月前的军校生活,总让你濯足在倒映着鸟语花香的碧波里流连忘返。你不愿想象未来,面对现实生活你无法排遣心理上的屏障,编织出彩色的梦幻。就像被哨卡周围皑皑林立的雪峰困住一样,使你无法拔着自己的头发超越过去。
你懒洋洋地直起腰,被一阵阵吆喝声召唤出来。
士兵们在雪野里奔跑着,一派散兵状。人群中间,跳跃着一头小兽,连续几天落雪,这只在哨卡周围时隐时现的红狐狸,终于耐不住饥寒,钻出来觅食了。哨兵一声呐喊,大伙出动了,偌大的雪野成为弱肉强食的场所……
你看见狐狸在一位士兵的怀中剧烈喘息着,肚腹起伏得厉害。大伙头上笼罩一团哈气,喊叫着围拢上来,露出胜利者的骄矜。
当时的直觉告诉你,它简直不是一头小兽,
而是美的精灵呢。它的眼睛是幽怨的,蠕动的姿态是娇嗔的,红艳艳的毛皮多亮多柔软啊,仿佛一团火焰正在燃烧……
士兵们击鼓传花般传递着狐狸。
“郎个搞起的,一挨它,手上的冻疮就消肿了。”
“我说川娃儿,别吹壳子啦,它可不是你整天装在衣袋里的那个细妹,有恁乖﹖”
刚从哨塔上跑来的是个新兵,脸上早冻得裂开了花,嘴唇的血渍使他不敢大声说话。他把狐狸贴在脸腮上,贪婪地抚摩一会儿,说:“都说狐狸臊,我怎么会闻到甜丝丝的味道﹖”
你平静地望着这一切,多少觉得有点无聊,面部的肌肉不时抽搐几下,从心里对他们说,这大概是自我心理平衡在发生作用,冬季太可怕了。
不知何时士兵们不做声了,只把目光齐刷刷地盯向你。那意思再令人明白不过地表达出来——杀掉狐狸,做条围巾什么的,让站岗的哨兵轮流戴它,或许对漫长而凛冽的冬季是一种有效的抗御。
四川兵从身上摸出一把刀,犹豫着递过来。
你看看刀,看看狐狸,脑海变幻出和氏璧、维纳斯以及军校池塘里的那只受伤的白天鹅之类的东西。当你充分意识到这种思维的不和谐不现实甚至离题太远时,你在短暂的沉默中,唤起了自己姗姗来迟的恻隐之心。
四川兵手中的刀捏不住了,落地时众人的目光倏地变得复杂。有人“哼”了一声,用脚把雪花踢得迷迷蒙蒙——对你这个哨卡最高长官的犹豫不决和不解人意,表示出极大的蔑视和不信任。
你的腮帮子鼓胀几下,吞咽一口唾液,弯腰从雪窝里抠出那把刀。你再一次抬起头来,大家依然无动于衷。你只好试试刀锋,左手抓过狐狸,把它构造精美的头颅向上一扳,用嘴吹开它脖颈上飘逸的柔毛,右手缓慢而沉稳地举起刀……
狐狸本能地痉挛起来,恐惧中闭上那美丽绝伦的双眼,悠长地哀鸣一声,悲戚之至。
士兵们似乎被当头浇下一盆冷水,瞬间清醒了,几乎同一时刻,全扑上来,七八双粗糙的大手伸出来:“别……”
时间凝固了。脸上裂花的新兵,扑通一下跪在雪地上,抱住你的腿呜咽着说:“哨长,还是放走它吧,有它来这儿和我们做伴,哨卡不是少些寂寞、单调、枯燥,多些色彩吗﹖我……情愿每晚多站一班岗,也不要狐狸围脖……”
你的思绪变得明晰,沉重地呼出一口浊气,爱怜地抚摩几下新兵的头,心里说,你也教育了我。尔后大吼:“起来”手一甩,刀“嗖”地飞出老远。
狐狸蜷曲雪地,试探着抖抖身子,小心翼翼地在士兵们中间逡巡起来,待大伙让开一条路,便腾跃着向雪野掠去,士兵们目送一团滚动的红色火焰,没入辽远。
你强烈感受到,自己的灵魂涅槃过后,和哨卡从此结下不解之缘了。
【4】天上垂下来一根绳子
沙黾农
天上突然垂下来一根绳子,它的上端也许固定在某一个比地球大好多倍的星球上,而下端如今落入地球的大气层内,悬挂在全世界人民的头顶上。
这根绳子并不很粗,但结实无比。它刚垂下来,一些长期困惑人类的难解之谜便相继有了答案。比如说埃及金字塔上的巨石是如何从采石场运来并一层层堆砌起来的?当时既没有塔吊也没有起重车,现在也就明白了:那是在四千多年前建造金字塔的时候,天上也垂下来这么根绳子,聪明的埃及人肯定是在绳子末端装上了葫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那种能升能降的滑车,这样一来,巨石不就被吊离地面并放到想要放的地方去了么?再比如说智利复活节岛上的石雕之谜、大马士革北部的古代飞机场遗址之谜……谜底不都是因为当时有一根“天绳”在大显“绳”通吗?
半小时后,联合国便召开了成员国代表大会,一向沉稳的秘书长喜形于色地说:“据说‘天绳’几千年才垂下来一次,有了它,也就在地球之外找到了一个力的支撑点,它既能让我们轻而易举地移山填海,又能让诸位像荡秋千一般漂洋过海……”待一阵笑声过后,秘书长转而用严肃的口吻说:“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来讨论一下,该怎样来使用这根‘天绳’?”
美国代表三步并作两步地走上讲台,她开门见山地说:“自从自由女神来到我们美国纽约,至今还未回法国老家去看看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呢!我国准备给自由女神做一个宫殿式的巨型集装箱,用‘天绳’载着自由女神探访她美丽的故乡;当然,在往返的路上,也让她去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看看……请允许我国首先使用‘天绳’!”
德国代表走上讲台,这位日耳曼人彬彬有礼地说:“尊敬的各位代表,东、西德统一后,我们就计划将首都从波恩迁往柏林,由于耗资巨大,计划难以实施,现在有了‘天绳’,就可以把波恩的政府办公大厦及许多重要的建筑物连根搬迁到柏林。谁都明白,东、西德的统一象征着冷战时代的结束,是有关世界和平的大事,因此我们应当最先使用‘天绳’!”
日本代表站在他的座位前大声说:“秘书长先生,我们日本国自‘二战’结束以来,一向以无可挑剔的、高品质的产品造福于人类,尽管有许许多多的人不喜欢我们这个国家,但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使用我们国家的产品。鉴于日本国为人类经济生活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请允许日本国首先使用‘天绳’,这样好把澳洲的铁矿、中东的石油、非洲的……统统迅速地运到我们日本国加工,而后再把成品统统地运到世界各国!”
又一位代表走上讲台,他也是黄皮肤,但他只讲了一句话便结束了自己的发言。话音刚落,整个会场就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鼓掌的当然也包括美国、德国、日本的代表。
这位代表说的是:“用‘天绳’把漂浮在南极的巨大冰块,吊运到赤地千里的非洲中部,这才是当务之急!”
【5】唐家寺的雨伞
高虹
成都附近郊县,有一个名叫唐家寺的地方。当地流行一句歇后语:唐家寺的雨伞——换一把。说起这句歇后语的来历,还有一个精彩的故事。
话说民国初,一个商人在外多年,苦心经营,终于攒下大笔财富,准备告老还乡,结束半生的漂泊辛劳,回家与妻儿团聚,置田购房,安度晚年了。
时局动荡,路途遥远,路上常有劫匪。商人万不能财富露白,衣锦还乡,只得着一袭灰布长衫,一双布底鞋,扮成一个风餐露宿的行路人。只是半生心血所积下的钱财如何携运呢?那时的邮政业还远未发达,不可能一纸汇票寄回家里,也不可能将沉甸甸的银两藏在身上。
商人将所有的钱换成名贵的珠宝玉器——有道是黄金有价玉无价,然后特制一把弯头竹柄油纸雨伞,将粗大的竹柄关节全部打通,把珠宝玉器一一放入,最后用黄蜡封口,恢复伞柄原样。如此这般,商人举重若轻,身藏万贯家财,却貌似贫寒之士,肩挎一条褡裢,手提一把雨伞,轻轻松松地上路了。
果然好计谋!如此行路多日,安然无恙!眼看回家的路越来越宽,故乡越来越近,商人心中好不愉快!
这天中午就到了唐家寺。见是一个平常的小场镇,鸡安犬宁人面善,商人便走到一家面馆,叫煮一碗面条来,吃了好赶路。成都担担面闻名遐迩,一碗面条七红八绿,作料丰足。商人也有些饥渴了,香喷喷的吃了起来。没想到肚子吃饱了,一阵倦意却又涌了上来。
小店生意一般,只有三五食客,倒也不吵闹。于是,商人双手支颊,在桌旁打了一个盹儿。
一阵清凉的风吹醒了商人,他抬头一看,啊,小店内已空无一人,门外却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商人揉揉脸颊,突然发现自己的油纸雨伞已不见踪影!一阵冷汗霎时冒了出来——这把伞可就是他的身家性命呀!
但商人沉着冷静,不露声色。他仔细分析:自己装有盘缠散银的褡裢完好无损,说明并非有人专门行窃;他打盹儿的时候,老天偏偏下起了雨,而那些食客则急于出门,一定是其中哪个见他睡着了顺手牵羊就把他的伞取走了。是的,今天只不过碰上个只图自己方便的人,并不是遭遇了抢匪窃贼。
商人将随身零钱清点了一番,沉吟片刻后,便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了。
他叫来饭店掌柜的,说自己看中了这个平静安宁的镇子,决定就在这里住下,开个小铺,请帮忙找一间房子。
掌柜的倒也是个和善之人,说你开什么样的铺子,要好大的房子?我帮你找就是。
商人说:“身无长技,只会修伞补帽。小小手艺人,租不起大房子,只是最好能够在交通要道上。”
掌柜的笑道:“当然,修伞补帽当然该在路边。”于是很快帮他找了一处房子。商人便用仅有的钱在唐家寺开起了修伞铺。
他待人客气,心灵手巧,天亮开门,天黑关门,很是个规矩人的样子。没有过多久,他小小的修伞铺子便受到当地人的好评,人们都愿意把伞拿给他修理,哪怕多走两三里路,商人的修伞铺算是立住了。
谁也不知道这个小小手艺人其实是腰缠万贯的富商。谁也不知道他每天表情谦和的笑脸下,掩藏着一颗紧张焦灼的心。他每时每刻都在等待着一把熟悉的油纸雨伞的出现,但他失望了。经过他的手的各式各样的伞成百上千,独没有他等待的那一把。
时间一天天在流逝,商人耐心地等着,但是他的伞还是没有出现。
一天他接手了一把破旧的伞,主人漫不经心道:“能不能修?太费事就算了。不然一把破伞值不了几个钱,我反倒要花一大笔工钱!”
听了这话,商人心里一动。想到自己的那把雨伞,丢时便只有三成新,用到现在怕也是破破烂烂的了,它现在的主人怕也不愿拿来修了。商人就又动起了脑筋。
第二天,过往行人看到这家修伞铺子打出了一条好新鲜的广告:油纸雨伞以旧换新。人们纷纷上前询问这事是不是真的。得到商人肯定的回答以后,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据说这是商人为了拓展生意,广招客人的“让利活动”,还说下一次就轮到布伞以旧换新了,又说商人对收集旧雨伞有兴趣——总而言之,广告效果好极了。不久以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修伞铺子来了一个中年农民,商人一眼就看出他腋下夹着的油纸雨伞,正是他日思夜想、心系魂牵的那把伞。
商人不动声色地收下雨伞,犀利的眼神一瞥,就查看到伞柄完好如初,并无半点被动过的痕迹。他知道完璧归赵的故事在自己身上发生了。
他转身挑了铺子里最好的一把伞换给了来客,在来客的感谢声中,徐徐关上了店门。
商人打开伞柄,里面的一层黄蜡依然加封得严严实实。撬开黄蜡,商人看到了他的全部珠宝玉器。他瘫坐在地上,半日无语。这天,唐家寺的居民们觉得有点奇怪:自打修伞铺开张以来,没见过这么早关门的。第二天很晚了却还没有开门。一问,才知道人去屋空,这个在此处待了好长时间的外地人已经走了。悄悄地来了,悄悄地又走了。有点奇怪,但也不值得多想吧。
再以后,这个故事流传回来,当地人才恍然大悟,“唐家寺的雨伞——换一把”的说法就传开了。人们讲述着故事,赞叹着商人的沉着冷静、睿智和大气。
【6】身后的人
袁炳发
最近,将军总感到他的身后有个人站着,待他回头看时,这个人又无影无踪了。
有这种感觉,是在将军离休以后。
离休后的将军,在家侍花养鸟,闲下来时,就爱在逝去的往事中徜徉。
将军喜欢仰靠在软椅上,闭目回想那些往事。
将军想得最多的是他年轻时的事。
那时的人,活得特坦诚,坦诚得就如一道简单的加减法——打仗+胜利=解放全中国。
一想到打仗,将军的脑子里就闪现出千军万马,就听到了枪声和战场上的拼杀声。
将军兴奋起来,呼地从软椅上站起,口中喊:“班长!”
喊声未落,蓦地将军就又感到身后有个人站着。
将军就急转身看,那个人又无影无踪了。
将军骂:真他娘的怪!
将军就又坐在软椅上。
将军想起一件事。那时,将军还不是将军,将军只是一名普通的战士。一次,在执行任务中,遭到敌人的追捕。是苇子沟的张妈和她的儿子,把他掩藏在茅屋中的假间壁墙里,才免遭一难。他虽然免遭一难,但张妈的儿子却被敌人带走了。当时由于任务紧急,他没有等到张妈的儿子是死是活的消息,就匆忙赶回部队。
新中国成立后,将军给苇子沟的当地政府去信查询过张妈家的消息。政府给将军的回函是:查无此人。
因此,将军现在也无法知道张妈和她的儿子是否还活在这个世界上。
想到这儿,将军哭了。哭时,将军就又感到那个人又站在了他的身后。
这次,将军没有转身去看。
将军坐在那儿,手抵额头一阵沉思。
翌日,将军从银行内取出自己几万元的存款,寄给了苇子沟政府的民政部门。
将军在汇款单附言栏内写道:“我忘不了在战争年代,那些在我们身后的人,为解放全中国而做出的牺牲。”
【7】记忆力
申平
这帮老人家都已年过六旬了,这日却突发奇想,要搞小学毕业50周年同学会。50年,整整半个世纪。岁月的风霜早已染白了他们的头发,揉皱了他们的面庞,如今他们再见面,彼此还能认得出来吗?他们是否把珍贵的少年时期的友谊埋藏心底?
于是就打电话、发通知,足足折腾了半个月,还真的把人给弄齐了。全班除4人提前去了另一个世界以外,其余41人都答应一定来。
聚会选在一家酒店的一楼,门口挂了标语和彩球,显得非常隆重。来得最早的当然是几个发起者。他们发现,这家酒店的服务真不错:门外有侍应生开门;一进大厅,服务员就把热毛巾递了过来;还有一个提着篮子的小老头儿,给每个人发一包纸巾——显然,这是为他们流泪准备的。发起者连连赞叹:好,真是想得太周到了。
同学们陆续来到。每一个人的到来,都会引发一阵激动。大家先是静静审视来人,然后突然有个人叫出了他的名字,于是就是一阵欢呼,就是一阵热烈拥抱。也有一些人实在认不出来了,但当他自己一报家门,大家立刻恍然大悟。这种激动就更热烈,因为其中还包含着惊喜。
想想吧,50年一聚,容易吗?人生会有第二个50年吗?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那位小老头儿发给大家的纸巾真的派上了用场,而且有人发现,这个小老头儿竟然也被他们感动得热泪纵横。他也频频用篮子里的纸巾擦自己的眼睛。
激动过后,发起者开始清点人数,发现已经来了40人,就差一个人没有来。大家都在询问:他是谁呢?
那个提着篮子的小老头儿此时突然放下了篮子,走上前来说:是我啊,你们谁都没有把我认出来啊!
“刷”的一下,众人齐齐把惊讶的目光向他投去:你?你是谁啊,有没有搞错啊?
小老头儿在40双眼睛的审视下有点窘,他急忙挺了挺腰,大声地说:我是陈大福啊,你们再看看、再想想。
发起者赶紧去查名单,果然有“陈大福”这个名字,可是……40双眼睛又从头到脚把他审视了半天,有个发起者忍不住说:你不是酒店……干这个的吗?他指了指老头儿的篮子。接着他又说:你别开玩笑,我们可是同学聚会……
小老头儿就显得有点着急:我知道是同学聚会,这种事情谁会冒充啊。我明明就是陈大福嘛,你们睁大眼睛好好认认嘛!小老头儿随后又有点委屈地嘟哝道:这纸巾是我自己给大家买的——酒店还管你这个!
于是40双眼睛再次聚焦,恨不能看穿了他的骨头,可结果还是失望地摇头。小老头儿这回可真有点急了,他说:你们的记忆力……怎么这么糟呢?你们仔细回忆一下,那时咱班每天是谁最早来搞卫生的?你们再想想,学校开运动会,是谁给你们看衣服,是谁给你们打开水?班里组织劳动,又是谁干得最卖力气……
众人仍然半信半疑。突然,一个女同学尖叫了起来:哎呀,我想起来了,他的确是陈大福,他是我们的同学!
众人就一齐把目光投向女同学,显然希望她拿出证据来。女同学就有点兴奋地说:大家还记不记得,有一次他偷了学校附近农民的地瓜,让人家抓住,押到学校门口来示众……
噢——!众人齐发一声喊,他们的记忆闸门一瞬间呼啦啦全部打开。现在再看陈大福,怎么看怎么像他们的同学了。
但是此时的陈大福却没有半点兴奋,反而像中了枪一样痉挛了一下,他张大嘴巴,面部扭曲,用颤抖的声音说:天哪,你们还记着这件事啊!我做了那么多好事,就是想让你们忘了这件事,可是你们太……太伤人了!
陈大福慢慢转过身去,提起他的篮子,摇晃着向门外走去,任凭后面喊破了嗓子,他也一直没有回头。
【8】木匠李直
海飞
名满暨阳的斯宅大财主斯元儒要造一幢1000根柱子组成的大房子,斯元儒让人把告示贴遍了暨阳城的大街小巷。然后,就有上百木匠像蚂蚁一样从四面八方拥向了斯宅,他们是想来包下这个工程的。如果工程包下来,那么这幢大房子建成后包工程的木匠也将成为一个不小的财主。斯元儒穿着白色绸衫,他指了指堆在地上的一棵棵歪来扭去的树,轻声问,这些木头可以派什么用场?一个木匠走了,又一个木匠走了,这样的木头除了当柴烧还能派什么用场呢,上百木匠又像一群蚂蚁一样四散了。在空荡荡的门前,突然多了一个年轻人,年轻人也轻声说,这些木头可以做架马。架马是江南一带木工用的辅助工具。斯元儒看了年轻人很久,年轻人也看了斯元儒很久。斯元儒说你叫什么名字?年轻人说,我叫李直。从此李直的影子就时常出现在斯宅千柱屋的工地上。他从来不亲自动手干活儿,但是他一直称自己是著名的木匠。有许多时候,他关起门来读书,而且写写画画。他把斯元儒让他住的房子当成了书房。当然也有许多时候,他会出现在工地上,工人们都是他招募来的,工人们对他异常恭敬,工人们都叫他李师傅。他从来都不曾和工人们说话,他只会在听到工人们叫他时,轻轻地答应一声。
隔一些日子,他会拿出一张图纸,再隔一些日子他又拿出一张图纸。东阳的木雕师傅来了,义乌的砖雕师傅也来了,许多工匠们聚集在一起,像一支部队一样。李直就是首长,李直发誓要造这个世上独一无二的房子,不会比皇宫大,但是要比皇宫精致。许多工匠都发现,李直的头发居然在短短一年内变白了,而工程却迟迟未能完工。工匠们还发现,斯元儒的女儿斯冬梅,经常跟在李直的屁股后头巡视工程进度,再还有就是,斯冬梅咯咯的笑声经常出现在李直的房间里。
千柱屋完工的时候,斯元儒请工匠们大吃一顿,这样一座气势恢弘的大房子,美轮美奂,方圆几百里恐怕无人能比。斯元儒给工匠们发了工钱,然后斯元儒说,今天我把小姐斯冬梅许配给李直。工匠们正在划拳行令,他们突然停了下来,很静。少顷,工匠们齐声欢呼。李直笑了笑,李直用手理了理头发,他的头发像一丛白菊一样怒放着。
接下来的日子,李直就在千柱屋里住了下来,李直住下来后只是读书写字。斯冬梅常伴着他,斯冬梅有一天对他说,我爹说你不是木匠,你可能是一个好的设计师,但不会是一个木匠,因为你的手这样白嫩,你从来没有接触过锯斧刨。李直说,我不仅是优秀的设计师,我同时也是优秀的木匠,优秀的木匠是不用亲自动手做活儿的,就像优秀的厨师从不自己切菜一样。斯冬梅笑笑,斯冬梅在又一个日子里说了同样的话,李直说,你拿工具来。锯斧刨等工具都拿来了,千柱屋里住着的斯元儒一家包括老妈子等几十口人全来了,其实斯元儒一直想看看李直究竟会不会做木匠。斯元儒说,李直如果你做不来木匠你就得离开这里了,我想把我的女儿许给的是一个优秀的木匠。
李直没说话,李直取了一根歪七扭八的木头,到黄昏的时候他做了一匹歪来扭去的马。所有人都大笑起来,在大笑声中他们开始离开,只有李直一个人羞得面红耳赤,立在原地不知所措。而他白嫩的手上分明多了几个紫血泡。
李直要离开了,李直离开的时候斯元儒付清了所有的工钱。离开之前,斯元儒请李直吃一个刚刚送来的西瓜。李直拿起一把凿子,三下五除二把西瓜分成许多块,然后他拿起一块笑着说,这一份是我的。他边吃西瓜边走出了千柱屋的大门,走出许多步以后他扔掉了手中的西瓜皮,一回头看到了倚在门框上的斯冬梅,李直就笑了一下。
斯元儒也在吃西瓜,他吃了很多西瓜,他的心里也在笑,女儿许给木匠那是自己一时冲动,现在这个相当知趣的木匠自己走了。但是他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用小小凿子切的西瓜竟平整得像刀切一样。他愣住了。一阵风吹来,院子里那匹李直做的木马,原本是站着都在晃的,现在在风力作用下竟然慢慢奔跑起来。斯元儒的脸突然变青了,他遇到的并不是一个只为了赚一点工钱的木匠,而是一个世外高人。
斯冬梅也愣住了,她的眼泪在眼眶里转了很久,却始终没有掉下来。斯冬梅对斯元儒说,我一定要跟他走。然后,斯冬梅走上了追赶李直的路。在一个岔路口,斯冬梅看到了一个箭头;又一个岔路口,斯冬梅又看到了一个箭头。斯冬梅追上李直的时候,李直说,我怕你追不上我,所以我画了许多箭头。你跟我走吧,我给你造一幢精致的木房,你给我生十个孩子。李直又说,我要让他们成为十个优秀的江南名匠。
这时候,一场春天的雨开始飘落,斯冬梅扑进李直的怀里,开始了一场一生之中最痛快的流泪。
待续。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