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国人的救护指南 14
剧本ID:
284566
角色: 0男0女 字数: 5026
作者:🐳婠婠🌺
关注
3
3
3
0
简介
送给每个家庭的健康救护指南 读完就能用,学会能救命
读物本现代科普阅读节选合集
正文

给中国人的救护指南

作者 医路向前巍子

作者简介:

医路向前巍子 现任职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急诊外科,创建自媒体“医路向前巍子”。

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委员,医生品牌学组、急救学组发起人,海南自由贸易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首席推广官,医路向前急救培训团队创始人, 科学普及出版社科普专家,北京市急诊外科学会委员。

荣获奖项:2019北京青年榜样•时代楷模、2020北京榜样、2020年度十大健康传播大使、2020 全民抗疫健康科普贡献奖。

作品简介:

急诊室像一个巨大的漏斗,这里的生离死别反映了人间冷暖,也让急诊科医生巍子始思考:其中的许多悲剧,本可以避免。

广大群众,比如年轻父母、为家庭操劳的中年人等非常关心健康问题,但因为不了解医学知识、鉴别能力有限,很多人反而成为了健康类谣言的*受害者和散播者。

针对大众对急救常识的缺乏,作为急救医生的巍子没有等待,他始动笔科普日常生活中的疾病知识和急救技能,用简单、通俗的文字,写就了这本健康科普书,涉及春夏秋冬容易出现的急救问题、儿童急救知识、外伤、心脏养护、如何正确拨120等,近400页健康知识详细解读,满足一家人的健康知识需求,文章有温度,有血有肉,体现出了医生的情怀与责任,同时加手绘漫画、视频演示等新式,轻松学习,简单有效。

小编推荐:

很喜欢巍子医生,很真实,很善良,也富有责任心,是个很有魅力的医生。

他在抖音上每天都会分享一些预防疾病或者如何有效缓解的小招数,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也挽回了很多人的生命。

所以我也想将这些平时我们遇到意外时该如何应急的方式分享给更多的人。


给中国人的救护指南 14

让药物真正去救命

1

头孢配酒,说走就走

喝酒前后一周的时间,一定要禁止服用头孢类药物,以及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呋喃唑酮、灰黄霉素、呋喃坦丁,这些都是饮酒前后禁止服用的药品!

除了头孢,很多药和酒一起吃,也会出现严重后果,甚至会导致死亡。抗生素类+酒,会导致死亡;降压药+酒,会导致血压异常,严重者会危及生命;降糖药+酒,会导致低血糖,会危及生命,导致死亡;镇静催眠类药+酒,会抑制呼吸,严重者会导致死亡;非甾体抗炎药(止疼药)+酒,会导致消化道穿孔或者出血,严重者也会危及生命,导致死亡;感冒药以及抗结核药+酒,会导致肝脏功能异常,肝功损伤,严重者也会危及生命;抗抑郁药+酒,会导致病情恶化,血压异常,严重者会导致脑出血死亡。记住下面这个表,简单明晰,吃药就不要喝酒了。(以下表格内容可不读)

药物+酒精 → 严重后果 代表药物 

抗菌类药  酒  死亡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 甲硝唑片 呋喃唑酮片等 

镇静催眠类药 酒  死亡 地西泮片 苯巴比妥钠注射液 咪达仑片等 

降糖药  酒  低血糖 胰岛素注射液 格列美脲片 二甲双胍片等 

降压药  酒 急性血压异常 普萘洛尔片 硝苯地平片 利血平片 

非甾体抗炎药  酒  消化道出血 阿司匹林肠溶片 布洛芬胶囊 塞来昔布胶囊

感冒药/ 抗结核药  酒  肝脏功能异常 对乙酰氨基酚片 异烟肼片 利福平片 

抗抑郁药  酒  血压异常 吗氯贝胺片 舍曲林片 氟西汀胶囊


2

救命药,吃错了会要命

心脏科医生曾告诉大家:50岁以上的人一定要记住,在睡眠时如果心脏病突发,剧烈的胸痛足以把人从沉睡中痛醒,在病人血压、心率正常,无青光眼、未饮酒的情况下,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2片;如果患者既往无消化道溃疡和出血倾向,应立刻嚼服阿司匹林3片(300毫克)​,同时可辅助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或速效救心丸;如果患者昏迷,不可口服药物治疗,以免误吸。立刻拨打急救电话,不可用力活动,应平躺或半卧,头偏向一侧,静候救援!

以上的做法虽然有效,但我个人觉得还不太完善、不太稳妥。我们从药的角度来分析:

硝酸甘油,临床应用已经有130年之久,肯定是经典好药,用于冠心病及心绞痛的治疗和预防,同时也可用于降低血压或治疗充血性心衰。所以当出现心绞痛的时候,血压低、心率过快或者过慢者,禁忌口服硝酸甘油。而且硝酸甘油应该是舌下含服,青光眼患者和饮酒后患者不能用硝酸甘油。

3

阿司匹林,同样是经典好药,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聚集起抑制作用,可用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防和治疗。但过敏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有出血倾向者(脑出血、动脉夹层等)不能服用此药。

复方丹参滴丸和速效救心丸作用大致相同。复方丹参滴丸成分为丹参、三七、冰片,用于活血化瘀、理气止痛。速效救心丸成分为川芎、冰片,用于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这两种药是用于辅助治疗心绞痛的。我个人总结这两种药的区别在于冰片含量的多少、对胃肠道刺激的大小。

现在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已经趋向年轻化,心肌梗死最小的患者可十几岁,甚至几岁。胸痛是心肌缺血所引起的,躺下有助于血液循环,可适当缓解缺血现象,改善病情,同时也可以防止应用硝酸甘油带来的血压降低而引发摔倒的现象。


4

降糖、降压药物会上瘾吗

关于糖尿病、高血压,以下有几组数据:

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2013年)为10.4%,各民族有较大差异。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被诊断为糖尿病者比例达63%。

据估计,2010年全球高血压患病人数为13.9亿。一项对超过170万人的研究发现,我国35岁(含)以上成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4.7%。也就是说,在我国35岁及以上人群中,几乎有一半的人患有高血压。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粗率)近年来有明显的提高,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达51.6%、45.8%和16.8%。

看了这几组数据,你也许会对我国居民糖尿病、高血压患病情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形势不容乐观。

更加不容乐观的是— 健康人群、慢性病高危人群,甚至是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亟待提高!

5

生活中的流言千千万,一个关于高血压、糖尿病的谣言广为流传:​“得了高血压、糖尿病,千万不能吃药,会上瘾!永远戒不掉了!”每当我听到这个谣言时,都感觉像是一个笑话!而伴随这个谣言诞生的后果,并不是“戒掉了”降压、降糖药物,或是“戒掉了”高血压、糖尿病,而是得了各种各样的疾病并发症,如高血压急症、心脑血管意外、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是尿毒症、眼底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

谣言不可信,谣言害人命!血压、血糖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对人体有着极大的不利影响,为了避免以上并发症的产生,借用药物的作用,将之降至正常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经过无数科学家、研究者的辛勤努力才研究出来的药物,却被当成是“会上瘾的毒品”​,何其可悲!举个不是特别恰当的例子,吃降压、降糖药物,就像肚子饿了吃饭一样,并不是说吃饭上瘾,而是机体需要保持不饿的状态。

6

我曾经看到一个纪录片,采访的是一个患糖尿病50年而没有产生任何并发症的患者。究其原因,该患者50年来一直坚持服用降糖药物及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血糖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另外,高血压患者不要盲目停药。一个老大娘70岁,头晕两天了。大娘觉得自己可能是感冒了,吃了一些感冒药,但是第三天,昏迷了。家属赶紧把她送到医院。到医院检查之后发现是脑干出血,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但是在半年前自行停药去喝了一款保健品—降压茶。很多老年朋友宁可相信外面的保健品,也不相信正规医院的医生,这是一个很错误的做法。高血压的朋友一定要按时服药,防止高血压引起并发症,严重者会脑出血,危及生命。特别是一些有慢性病的朋友,一定要按时吃药,不要盲目地停药,一旦停药,会有一些慢性的急症出现。

7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注意事项

1. 低盐、低脂,清淡饮食,糖尿病患者须注意糖分的摄入。

2. 适量运动,保持150分钟/周。

3. 坚持服用降压、降糖药物。

4. 定期监测并记录血压、血糖值。

5. 血压、血糖波动异常时,及时去医院就诊,根据医嘱调整药物用量。

6. 定期体检,排除靶器官的损害。

7. 制作高血压、糖尿病疾病信息卡,以应对急症的发生。

我在急诊班时曾接待了一个长期卧床的老人,既往有高血压的病史,突然血压低了,后来追问病史,患者家属说,最近给老人吃药的时候都把药碾碎了吃。其实,有两类药千万别掰开吃,轻者影响药效,重者会危及生命。第一类是控释片或者缓释片,这类药它会慢慢发挥药效,一旦把它掰开或碾碎,浓度很高,对身体不好;第二类药就是胶囊,还有肠溶片。胶囊或肠溶片的外衣有一层保护膜,我们吃下去后,保护膜防止药物在胃里面被胃酸分解,让它直接到小肠里边,有一种保护的作用。你要是把药掰开吃,药不能到小肠吸收,会影响药效的。


8

药物禁忌要记牢

家中常备,但是已被禁用的药

维C银翘片,其实早就被叫停不让用了,但很多人仍在用。

复方甘草片,这个药在国外早已经被禁止使用了,因为它里面含有一些阿片类成分,含可卡因,有成瘾性,而且会导致血压升高。如果咳嗽了,我们就不要再用它了。可以多喝水,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多吃一些蔬菜来减轻咳嗽症状。

利巴韦林,很多朋友自己吃过或者给孩子用过。治疗感冒、疱疹性咽炎,还有一些腹泻,都会用到利巴韦林。但最新研究表明,这个药有致畸性,千万不要随便给孩子吃,也不建议成人吃,特别是想备孕的朋友,吃后半年内是不可以要孩子的,因为代谢需要半年之久;当然哺乳期的女性也不建议吃利巴韦林。

安乃近。平时医生在工作中,会问到患者的一些既往史,比如会问平时打针吃药有什么过敏的。很多患者,有一些头疼脑热就来找医生,希望开个安乃近。安乃近是解热镇痛药,在20世纪确实广泛使用,但经过研究发现,安乃近有肾毒性,副作用有很多,而且它对胃的刺激特别大。它已经在国外被禁用了40年,因为它有致死的风险,现在国家已经明确规定了18岁以下的孩子禁用。安乃近里边含有氨基比林复方制剂,它会导致血小板减少,导致紫癜,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匹多莫德,3岁以下孩子禁用。

9

药盒上有下面这些字的千万要慎买、慎用

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最常吃的感冒药如果选错了,有可能会导致一些风险:

感冒药中含有“麻”的,有收缩血管的功能,会导致血压升高,所以患高血压的朋友慎用。

感冒药中含有“敏、扑、苯”这一类的,会导致犯困,司机朋友最好别吃。

药中含“酚”​,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是解热镇痛的,如果你有消化道溃疡不建议吃,可能会导致消化道穿孔。

药中含有“美”​,一些止咳药或者感冒药中含有“美”​,患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朋友不建议吃。

最后是中药,带有“解毒”两个字的,不要长期吃。

病了之后,建议大家去医院,听医生的医嘱,不要自行盲目用药。

很多人都在吃的喹诺酮类的药物,比如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也就是我们说的氟哌酸,它治拉肚子的效果特别好)​,孕妇还有哺乳期的妇女和18岁以下的孩子是禁用的,它会影响骨骼发育。


10

乱吃药的危险

止咳糖浆乱吃有成瘾性反复咳嗽怎么办?我们一定要先去医院检查,排除肺部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有个朋友反复咳嗽,检查都没有什么问题,自行去吃消炎药、止咳药,喝止咳糖浆,两个月、三个月、半年了还不好。咳有很多种原因,肺部疾病、呼吸道疾病是最主要、最常见的,还有就是咳嗽导致了变异性哮喘,还有反流性食管炎,也会导致反复的刺激性咳嗽。鼻炎、咽炎也会导致咳嗽。咳嗽了不能盲目吃药,比如喝止咳糖浆。止咳糖浆里面含有可卡因,会导致成瘾的。

乱吃阿司匹林

有一个病人腹痛黑便,来的时候说自己大便发黑,已经将近一个月了,一直没有看医生。我们检查之后发现他上消化道有出血,原因竟然是他自己乱吃药。他觉得吃阿司匹林会预防心脏病,预防脑血栓,就一直在吃阿司匹林。而且也没有查过指标,导致了出血。阿司匹林还有我们所说的华法林,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严重者会引起脑出血甚至死亡。所以大家吃阿司匹林、华法林,还有一些他汀类的药物,一定要注意它的适应证,不能自己乱吃,而且一定要定期去复查血。

11

乱吃消炎药

李先生咳嗽了两周,去医院检查,医生给他拍片子,发现他的肺部出现棉絮状的阴影,像棉花一样,说明感染很严重。李先生说自己一直在吃消炎药,就是抗生素。以前他只要出现任何不适的症状,如咳嗽了、牙疼了、肚子疼,都吃消炎药,反复吃消炎药产生了耐药性,导致肺部棉絮状的阴影出现,炎症比较重。我们吃消炎药有很多误区,第一种就是感冒发烧了就吃消炎药,其实应该先查一下,若是病毒引起的,不是吃消炎药就管用的。还有一种吃消炎药的方式,吃两天觉得不管用,就换一种消炎药,这也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慎重使用消炎药,应该去医院根据医生的建议来使用,不要乱用消炎药。

乱吃止疼药

一次急诊夜班,一位老大娘在孩子的搀扶下走进诊室。大娘的主诉是间断性腹痛一周,加重伴发热半日,自行口服止疼药。查体的主要症状:右下腹和下腹压痛明显伴反跳痛及肌紧张。体温38.5℃。化验及辅助检查:腹部B超可见阑尾区包块,腹腔积液,血象极高。通过大娘的病史、查体和一些检查可以初步诊断阑尾周围脓肿。

12

简单地说,就是阑尾发炎了,有渗出液。当炎症没有得到控制而不断渗出后,会粘连阑尾周围的肠管、大网膜等组织,阑尾被这些邻近的组织粘连包裹就形成了阑尾周围脓肿。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治疗起来比较麻烦,要先用一段时间的抗生素控制住炎症,然后过3个月再行手术治疗,而且手术的难度、创伤和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都会大大增加。

阑尾周围脓肿一般多发于老年人,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度降低并且总觉得肚子疼不是什么大毛病,忍忍就过去了,而不去医院看病,导致阑尾炎发展成为阑尾周围脓肿。

在一周前,老人出现腹痛的症状后抱着“没什么事”的想法,自己吃止疼药,后来我追问大娘的病史,她吃了两种止疼药,没有来医院检查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腹痛。

吃了止疼药可能会缓解腹痛,但是肚子里面的疾病还是在继续发展,掩盖了病情,延误了治疗。

13 杀青段

几种药物同时吃

有一位年轻人,感冒之后吃感冒药,吃了3天之后不见好,他觉得是因为自己体重大,药量可能不够,于是加大了药量,而且几种感冒药同服。他吃的一种感冒药,就是我们最常见、最常吃的扑热息痛,里边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是很常见的感冒药。几种感冒药同时吃最终导致他急性肝功能损伤,导致了死亡。

几种感冒药同时吃,会造成肝功能损伤;抗生素和利尿剂同服,会造成听力下降;磺胺类和维生素一块儿吃,会导致泌尿系结石的生成;碘酒和红药水一起用会导致碘化汞中毒。大家要记住这些用药的常识,不要自己乱吃乱用药,要听医生的。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