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被定义,自由生长
人生的定义从来都不仅局限于漂亮,漂亮或许能在某些瞬间吸引他人的目光,但真正能够赋予人生深刻内涵与价值的,是要活得勇敢、自由而美好。
每个人都渴望能够在不受束缚的状态下,随心所欲地追求内心向往的那份自由与美好。不困于世,不困于心。不被任何人影响自己的节奏,拥有从内而外的自信、明媚和勇敢和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取悦生命的自由感。当你开始真正爱自己、只专注于自己真实的体验感,人生才真正开始。
这样的你超迷人。

2. 自由随性是淡人的治愈良药
“人生不是轨道,是旷野”,这句话来自电影《普罗米修斯》。在电影的语境中,“旷野”是地球正面临着可能被外星人摧毁,充满未知的命运,其实并非是关于人生美好的想象。是我们给它赋予了美好,我们想要自由,我们想要勇气,我们想要得到。
人生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我们的能力不一样,兴趣不一样,出身不一样,但是都在以一种大多数人期待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人生,最终却活得拧巴、纠结、焦虑。
我们一路都会被拿来比较,比成绩、比学校、比工作,活在别人的镜子里。一旦脚步慢了,我们就开始质疑自己,为什么同学们朋友们都结婚了你还单身?为什么别人事业有成你还在基层打工?为什么他们在大城市奋斗买房买车你却在小城市还房贷?
3. 在千年文化的传承中,有“三十而立”这一经典说法,因为那个时代的人平均寿命只有五六十岁。那么,“立”的是什么?立内心的成熟与稳重,立情绪的平和与积极,立看待事物的角度与认知,立相对客观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在世俗的范本里,所有人都想走那条路,现在的小学卷、幼儿园卷、胎教卷,轮流着卷。好像如果我们不跟着大部队走,我们什么也得不到。其实恰恰相反,我们跟着范本走,大概率也不会得到什么。只要你选择走这条路,你就要明白,我们努力了也有可能得不到,拼命卷也可能不如愿。在社会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成功的人只能是那么多,注定了大多数人陪跑的命运。
4. 跟随大多数人,会让你心理压力小一点,你觉得你把该做的都做了,所以大部分人都选择那条好走的路。“好走”不是说这条路容易走,而是走得心安理得,不会背负更大的压力。比如,所有的孩子都提前进入幼儿园学习,你却坚持让孩子晚入学,想让他拥有美好的童年,你带他去感受风,去淋雨,像动画片里的小猪佩奇一样踩水坑。到他入学的时候,其他孩子已经学会了英文字母,所有家长都会拿你当成特立独行的人看待,甚至你的家人也不理解你。你无法向他们证明,孩子的内心收获了什么,只能静等花开,只能一个人背负所有的压力,孩子的命运,孩子的未来,孩子的一切都是你造就的。其实这条路更难走。
5. 认清现实。不要觉得现在遍地是大学生,不要被网络欺骗,不要低估了很多人的无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国5.5亿人口,80%是文盲,经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到2000年文盲率才降至6.72%。所以,不要把别人的话信奉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你可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看清自己。不要拿别人的轨迹丈量自己的人生,这是你自己的人生,不被任何人定义的人生。人生不是一定要去做世俗中大家认为有意义的事,意义是自己赋予的,只要你觉得你应该去做,是你想要的,适合你的,那就是有意义的。
6. 我们经常忽略一件事情,很多事情不需要有意义。吃喝玩乐不等于虚度光阴,吃苦耐劳也不等于意义非凡。人生最大的精彩就是变化,人生最大的意义在于体验,包括各种体验的叠加,就去做你想做的,发呆,看日出,去郊外看星星,看似没有意义,其实你的体验就是最大的意义。用心去感受人生,你才会获得真实的喜悦。
人生不管走哪条路,都会摔倒很多次,无论做什么选择,都会有遗憾,不要过多去想象那条没走的路,不要过度美化当初犹豫的另一个选择。学会给自己松绑,走脚下的路,看当下的风景,可控的事情保持谨慎,不可控的事情保持乐观,在人生的旷野里,按自己的喜好和节奏生活,去追逐你想要的生活。

7. 顺其自然,生活自有答案
小时候,我们期待长大,感觉每个大人都好厉害,大人的世界好自由,可以工作赚钱买想要的东西,可以和最好的朋友住在一起,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长大后的我们,生活好难,工作好没意思,想要的东西那么多,赚钱的来路却只有一个,想去的地方那么多,路费好贵……
长大之后,经历现实的“毒打”,只能感慨:我不想成为厉害的大人了。
生活是自己的,有什么样的能力,就过什么样的生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无能为力的事,那就顺其自然,别为难自己,生活自有答案。

8. 到了一定年龄,你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其实已经注定了,在一些关键的路口,你注定会做那样的选择,就算重来一次,依然会那样做。
允许自己做一个平凡的人。天才有,但是不常有。我们做一份普通的工作,领一份不多的薪水,但也足够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想自己做饭就做,不想做饭的时候,就出去撮一顿。用心接纳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反而能用更虚心、更谦卑的态度去对待世间的一切,无意当中就会有很多灵感和智慧产生。
允许自己做一个平静的人。谁都有年轻的时候,热烈、洒脱,想和世界谈一谈;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心,敢闯敢拼,也有大不了重新来过的勇气。
9. 我们终将老去,我们会进入下一个阶段,沉淀下来,变得理性,更多去思考自己的需求,追求内心的安稳,脚踏实地地生活。尽管在年轻的自己看来,这是我们曾讨厌的“死气沉沉”的状态,但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会理解这种状态。
允许自己做一个不自由的人。谁不曾有过环游世界的梦想,世界那么大,我总得去看一看吧,傣族的风土人情、川藏的人文美景、江南的小桥流水,以及国外的异域风情。结果工作了以后,在大城市打工的人一放假就回老家,老家成了一年只见几次的异乡。要是去旅游的话,小长假的时间一大半都花在了路上,到了目的地也是人山人海,都是只有假期才有空的打工人。经历几次后也不爱去了,还是回家陪爸妈吧。带爸妈出门遛遛,看看老家的春天也不错,突然发现陪伴爸妈的时间太少了,他们拿起手机拍照的样子好像小时候的我们。
10. 允许自己做一个知足常乐的人。对自己当下拥有的一切感到快乐开心,我拥有普通和睦的家庭,爸爸妈妈不需要我操心;我拥有健健康康的身体;我拥有养活自己的技能;我拥有普通的工作和有趣的同事;我拥有两三个好朋友,周末约着爬山听音乐喝点小酒;我热爱拍照,喜欢记录生活里可爱的瞬间,我时常感到生活是美好的,我爱这平淡无奇又可能熠熠生辉的每一天。
有人会说,怎么办?我不知道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没关系,也要允许自己做一个迷惘的人。每个年轻人都会经历迷惘,目标不够清晰,对自己的各方面认知不够明确,迷惘是正常的。
11. 感到迷惘的时候,正是你成长蜕变的时候,迷惘是寻找答案、是寻找出口、是寻找自我的契机。解决迷惘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做,去做任何你大脑里想的事,如果前怕狼后怕虎,那么你什么都做不成。勇敢的人在你犹豫的时候,已经犯了三次错误了,通过三次错误已经找到了答案,而你还在原地打转。
不要害怕迷惘,如果不能解决,那就去享受,把它当作人生旅程的一部分,它是一个成长和思考的机会。通过享受迷惘,可以培养内心的坚韧和适应性,当你穿过迷雾,你会爱上找到方向时豁然开朗的感觉,那就是重生的时刻。
允许自己做自己,即使羡慕过很多人,但我更爱不完美的自己。
承认自己普通,才是真正的勇敢。

12. 允许一切发生,以开放的眼光看世界
生命是一场华丽的冒险,人生充满了各种不同的变故,欢乐与痛苦循环往复,向往美好人生的重点在于始终保持向往之情。世事无常,人生难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现实永远是随机的、变化的、不确定的。
世界是不确定的,面对这些不确定,我们会惶恐,会感觉生活失控,不知所措。面对自我,我们觉得人生无力,方方面面都是压力,陷入巨大的空洞。
13. 我们都希望生活是有序的,人生是可控的。我们总以为变化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其实变化就是生活本身。每个人都被裹挟其中,浮沉起落,永不停歇。外部环境我们无法撼动,能做的就是努力找到自己的节奏,稳住身心。
在不确定的人生里,做确定的自己。淡人之所以内心强大,就是因为他们接纳不确定的人生,允许一切发生,让该来的来,让该去的去,让它发生,它就只是单纯地发生。你只是自然地去接受一切,以开放的眼光看世界。你没有固定的样子,生命也是。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所有的路都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当你开始接纳发生的一切,无论是精彩纷呈的一天,还是沉默安静的一段日子,你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14. 你感觉生活如鱼得水,工作积极向上,说明你之前积蓄的能量在发挥作用;如果你感觉情绪有些低沉,或者感情有些不顺利,说明内心也在提醒你某条路走歪了。生活的微妙之处往往在于不经意间出乎你意料的那些瞬间。去付出,去追求,去坚持,相信相信的力量,柳暗花明会突然出现在你的世界里。
让发生的发生,于是你不再追求一个结果。小时候,没写作业你觉得完蛋了;高中的时候,没考上理想的大学你觉得完蛋了;恋爱的时候,与恋人分手你也觉得你的青春完蛋了……现在回头想想,那些睡不着的夜晚也过去了;以前以为自己不会接受的,在时间的磨合下,最后也慢慢接受了。生活永远充满智慧,等着我们去捡一捡,能捡多少,看自己的造化。
15. 让失去的失去,于是你开始享受过程。钱没了再赚,工作丢了再找,朋友走散了还会有新的,爱情错过了说明它就不是我们真正的缘分。无论当初做什么选择,都注定错过另一条路,我们无法站在未来,批判过去的自己。珍惜正在经历的,把能做的事做好,把当下的路走完,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和完美的人生,我们拥有的一切就是现在。可以犹豫,不要退缩,不要怨天尤人,勇敢地面对向你走来的人生。想了很久的事就去做吧,反正你总会有收获,成功有成功的收获,失败就有失败的收获,做过了才有发言权。你用来参考的意见,那是别人的经历呀!
16. 把自己当作一棵树,风来你与它共舞,雨来你舒展枝脉,汲取自己能够到的阳光和水分,努力扎根,向上生长。如果是一棵果树,我们就开花结果;如果是一棵木材树,我们会成为木桌、家具或者菜板;如果是一棵冬青,我们就努力生出绿色;如果是一棵无名的小树,那我们就肆意而生,即使七扭八歪也没关系,我们依然是独一无二的一棵树。
爱因斯坦曾说:“没有侥幸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有必然性的。”事情的因果,有时候一目了然;有时候牵涉众多、错综复杂,像蝴蝶效应一样,超出了我们的分辨能力,于是我们把它归于偶然,不认为和蝴蝶有什么关系。所以,人越长大好像越相信命运,相信生命存在必然性,好像这样能让自己人生的路走得更坦然。
总之,允许发生,接纳生命,尊重结局,世界开朗,万般自在。

17. 松弛地应对生活:外界的声音都是参考,你不开心就不要参考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拿不定主意的事情,我们会求助身边的人,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朋友,我们怀着真诚的心去参考他们的意见。他们也是基于对你的了解,给出适合你的建议,但也仅限于建议,做决定的还是你自己。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你真的不知道选什么吗?不过是各有利弊罢了。当别人给出他的答案的时候,其实你内心偏向的答案就已经出来了。听别人的话,做自己的决定。
别人的话适当听一听。每个人的性格、学历、经历都不一样,他们的建议是出于自己的角度,同样的方法适用于他们,却不一定适用于你。
18. 同样教师资格考试,有的人说很简单,跟着考试机构刷刷题就过了;有的人说好难,考了第二次才勉强通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你能完全参考别人吗?
就算对方是你最亲近的人,他们不会害你,但他们的意见也不能照单全收。因为你的人生总归是你自己走,他们没法替你负责你的人生。就像“妈宝男”“妈宝女”,家长的话听得越多,越觉得他们是对的,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判断,永远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是所有的“为你好”都是正确的,你自己坚定的想法才是最好的。
我们不能把人生的方向盘交给别人,家长的话永远都是参考,他们的认知仅来自生活经验,他们虽然生活时间比我们长,但是认知水平并不一定比我们高。
19. 有些人的话可以多听一听,就是认知层级明显高于同一辈的人。认知水平高的人,善于用多元化的角度去看待人事物,更客观;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不容易被别人所左右;他们经历了时代和生活的洗礼,有更高的生活智慧与阅历,可以做出更清晰的判断。
比如,你的家族里有一位大学教授,他的认知高度对下一代的人生引导有很好的帮助。但是一定要远离一种人,好为人师的人。往往越是睿智的人越是谦虚,这才是良师。
但是我们听很多厉害的建议,就一定能做好自己的选择吗?电影《后会无期》里有句台词:“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真正领悟一个道理,不是你听了就能听懂的,道理需要行动去论证。
20. 在人生各个阶段里,当下的我们无法真正理解下个节点所需要的道理。道理听着都对,但是听得再多,我们也不会感同身受,因为我们的生活经验无法支撑结论,道理还是需要自己去悟的。
没有行动支撑的道理,都是天空里的浮云,听起来头头是道,就像一些文案的集锦,看上去很华丽,当作朋友圈文案也很漂亮,但对自己的生活真的有用吗?你有为它付诸行动吗?就像只停留在语言上的爱有点不值一提,行动才是验证爱的方式方法。
把自己信奉的道理用到生活里,去实践,去试错,去迭代,得出自己的结论,才是自己的道理。以自己的人生道理为基准,别人的话随便听一听,开心就听,不开心就可以不听,因为开心是人生最大的准则。
无论多么聪明的人告诉了你人生的经验和建议,我们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去越过山丘,抵达真相,在更具体的生活里清醒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