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落梅精美随笔 篇壹
剧本ID:
315313
角色: 0男0女 字数: 9317
作者:幼鱼出听
关注
17
25
25
1
简介
本集60段。此系列是白落梅品鉴明清时期处世三大奇书一一《小窗幽记》《围炉夜话》《菜根谭》后的精华解读,分享人生感悟,带领我们参透处世智慧。
读物本现代感悟节选人文
正文

白落梅精美随笔  篇壹

 

1.   静候华枝春满,等待新月变圆

人世多艰,风云难测,幸运的是我们一直都在。

年后的天气的瓦当被洗得清澈发亮,连苔藓都不来眷顾。

久违了,这阴雨人间的一缕和暖阳光。尽管我知道短暂,却对其有着惜之不尽的情意。

往年这时候,我已去山林赏梅,或是茶园观景。如今,闲寄在故里的小城,凡人一个,过着足不出户的日子。可叹,不必奔碌的我们,竟不习惯这样的宁静。

 

 

2.   记得村口有一株年老的梨树,总是早于这个春天,开着白花,涨满眼帘。旧时归来,每逢乡间漫步,不免驻足看她洁白胜雪,芳菲明媚。

想来,江南城郊的梅林已是一片花海,香韵不绝。梅花清冷,不喜世人熙攘纷繁,如今赏花人去了何处?漫山的梅,是否会感叹“万径人踪灭”的苍茫?

有些人,为了使命,奔赴于没有硝烟的战场,死生不问,无声无息。有些人,静守在光阴的屋檐,等待行将而至的春暖花开。

 

 

3.   我知道,盛世之下,灾劫终要过去。那时惶恐远离,山河平静,众生喜乐。以往漫不经心的你我,亦知晓感恩,懂得珍惜,学会情深。

而那长于仙山的梅花,亦不喜终日守着寂寞寒林、清凉山岭。她消去冰雪之身,移步人间,看世态繁华,尝人情冷暖。你的一年一季,便是她的一生一世。

雨落在瓦檐,落在窗台,已无寒冬的冷意,可闻春日之气息。

 

 

4.   雨,本身带着宿命的力量,惹人伤愁,却总也离不开。此刻,这清泠之声,在寂夜里,温柔且生动,让我对人世有了更多的珍重。

哪个朝代,不曾山河染恙,岁月变迁。后来,也都过去了,寻常的闾巷,烟火悠悠,像从未有故事发生。古老的石桥,烟柳一株。远处的山岭,青云一片。

 

 

5.   这个春天,很是安静,以往凡城闹市,浮尘飞扬,我不喜靠近。如今,喧嚷的世间,清澈空旷,陌上风光,想必一览无余。

世人皆成了隐者,在属于自己的角落里,虔诚又谨慎地修行。想来,以后的日子,万物众生会懂得安分随时,谦逊有礼。而我对人世的种种,愿意有更多的顺从,不再挑拣,亦不抵抗。

人生一世,总要经些风雨,历些磨难。此番一劫,又有何惧,想人间几多兴废事,也只作渔樵闲话。

 

 

6.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光阴有限,倏然而过,怎敢再随意辜负。对过往的一切恩怨,已然冰释,亦无悔意。

因为当下许多人,从来没有这样心思纯粹,意念简净,甘愿放下名利,不计荣辱,只渴望平安且稳妥地活着。

其实,缘分是奇妙的,让擦肩的早已擦肩,让等候的永远等候。而有幸相守的,又拿什么勇气,轻言离别。

 

 

7.   北方大雪纷飞,南国大雨连绵。果真是,往昔不可追,时令不可违。

《道德经》有句:“飘风不终朝,聚雨不终日。”天地万物皆有其规律,开落有序,荣枯有定。当下的雨雪,以及灾事,亦是不能久长。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这个春天,虽然来得缓慢,却会如约而至。且比之从前任何一个春天,更加令人期待,温暖有情。

 

 

8.   那时的人间,杏雨梨云,群莺乱飞。满目春光,无人做主。而我,也该归去梅庄,剪枝插瓶,春水煎茶。

封城已有半月余,等待成了信仰。这一年,许多人的命运被改写,但都学会了坦然以待。而我,有一壶酒、一盏茶,足以消闷解烦。任凭世事飞沙走石,我自是风雨不动,慌乱不惊。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说不劳神忧心,是虚话。想当年杜工部忧国忧民,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叹。我虽薄弱,却亦有此心。

 

 

9.   太湖水畔的山庄,也为此搁浅,等候时光给予美妙的安排。往后余生,归去林泉,种菜伺花,无可更改。愿有一畦菜地,供养苍生,几片瓦当,庇护万民。

寸阴可贵,一刻千金。静下来的时候,许多人对生命有了新的认知,对未知的将来,重新有了念想。不再执迷,亦不抱怨,因为浩浩荡荡的一辈子,有无数的风雨消磨,我们要活得心安境宽,有情有味。

 

 

10.   无论光阴几何,人的一生,终要做一件比生命更为宏伟的事业。过些时日,我又该生火炙茶,采花酿酒,读书养气,写字谋生。

世上的人,都有来时,亦有归处。有人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的风吹日晒雨淋,只为一人打桥上经过。

而我,愿做驿外断桥边的一株白梅,若人世的一剪清光,照彻凡尘每一个悲伤、迷惘的路人。

 

 

11.   一夜风声紧,只觉天地变色,换了人间。推窗河山依旧,未曾改颜。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如今,亦有许多征人,日夜不休地忙碌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唯盼卸下满身风尘,轻松归来。

以往的我,掩门遗世,万事不问。今时,醒来便关心疫情增减,众生可安。原来,多少无情只作有情,不过是让岁月的风烟给湮没了。

 

 

12.   料峭春寒,万物披霜染雪,无一幸免。不知谁家庭院,一树繁花,隐约地倚着青墙,灿若云霞。我知道,春天愈发近了,仅仅隔了一条巷陌,一帘烟雨。

美好的事物,其实一直都在身边,是我们奔于生活,忽略了太多。过些时日,村夫田间荷锄,凡妇竹林浣纱,莺歌啼尽山野,繁花开满阡陌。灯影之下,一茶一饭最见深稳。方寸之间,一草一木也是境界。

此刻,窗外已见晴光,远处的江水波光潋滟,映衬着起伏的山峦,美丽绝伦。这便是小城的风景,狭隘中有一段辽阔,简静里另有一种柔情。

 

 

13.   我曾经喜爱江南如画的烟雨,今时却爱极了庭前的暖阳。闲窗下饮茶,从梅庄带来的汝窑茶具,经时光漫煮,开片如蝉翼,似冰裂。一把名叫“悠然”的茶壶,端立于茶盘上,青如天,明如玉,温润有风致,清凉生欢喜。

这碗纯净的茶汤,将心都融化了。尘缘恰如杯盏中浮沉的茶,时浓时淡;世事则若檐角边游荡的云,忽远忽近。我的心,是一座小小的城,可藏一寸光阴,也容江湖万千。

 

 

14.   湛湛阳光,清洁美好,令喧闹的凡尘,沉静下来。梁间的燕子,门前的烟柳,该是如我这般,安于平淡,别无所求。人生因为纯粹,而省略了许多诱惑,亦不必有太多的择选。

风吹帘动,流光打身边走过,不急不缓。我知,世上风烟仍是滚滚未息,然人间温情不减。想来今时你我,共有一愿,则是静候华枝春满,等待新月变圆。

 

 

15.   闭门深山,读书净土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读宋人词,有写梅句:“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可见世间珍贵的,仍是自然山水,明月清风。尘世中,物物皆有价,用银钱可买之。草木寻常卑微,却性本天然,无价可沽,无可购置。

人在世间行走,不可孤芳自赏,亦不必委曲求全。山水虽无价,也不必谁人赐予,四季之景,只要心有思慕,便可尽情赏阅。梅在驿外断桥边,兰生幽谷,竹倚青墙,菊则随隐士,落在了山林小院。

 

 

16.   出世需淡泊,入世则要情趣。推窗是烟火人间,闭门即是深山。我喜魏晋风度,崇尚自然,玄远率真,喝酒长啸,随性超脱。但其背后,却有太多的无奈,选择避世是为了逃离,不与尘俗妥协。

我更喜宋人的生活态度,他们缓慢优雅,简单美好,从容不惊。宋朝,没有汉唐的繁盛强大,比之明清又更为平和柔美。这个朝代,也有风雨世乱,有河山飘摇,但宋人的生活,恰如宋词,恬淡温丽,端然世间。

 

 

17.   没有一个朝代比宋朝更懂生活,更懂得美。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中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他们不喜奢华,不贪富贵,但求简约安逸。全然忘记历史的沧桑,不记人事无常,爱恨无意,喜忧随缘。

宋人读书填词,作画抚琴,焚香煮茶,簪花出游。案上一炉香,门前一树梅,一张竹榻,一扇屏风,便足以抵消尘世一切烦扰。

 

 

18.   宋人爱读书,置一方榻,点一炉香,悠闲地捧着书卷,便寻到净土。兴起时,便挥笔泼墨,词文流淌,寄情于景,或借物喻人。他们的心事可以随意托付给文字,不必郁结于胸,平添怨恨,空惹闲愁。

宋人活在当下,从不眺望远方,任凭外界风雨如倾,掩门便是静好。他们简单知足,春折一枝牡丹,夏饮一盏清茶,秋寻一山红叶,冬候一窗风雪。他们每个人的使命,便是尊重,热爱生活,发现并懂得岁月之美。

 

 

19.   宋人爱花,贵族的庭院、雅士的书斋、百姓的茅舍,乃至僧侣的禅房,都离不开花木。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说:“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大抵洛人家家有花。

洛阳爱花,整个宋朝皆爱花。他们不仅栽花、插花,也以簪花为乐。纵生活清贫困窘,仍簪花饮酒,即兴填词。他们真实地过好每一天,不惧岁月如梭,亦不管天地兴亡。每一个时辰,都爱惜不尽,每一寸光阴,都幸福而满足。

 

 

20.   宋代的文人,读书填词,赏花喝茶,雅趣天然。他们哪怕置身名利场,也可以随时将俗事搁放一边,读闲书,赏春光,喝美酒,品清茶;或乘车出游,与高人对弈,不问今夕何年;或闲居深山,待胭脂用尽,再缓缓归来,也无意江山换主。

人世盛衰消长皆有定,任何一个朝代,都有其命数。以何种方式对待生活,在于自身的修为,以及际遇。你选择山水,便可得到清宁,你爱慕功名,便要无谓喧扰。

 

 

21.  《诗经》里的男女,亦是素朴简单,他们的世界天地清旷,山高水长。但他们都是世俗里的风景,虽无宋人的精致和妙意,却也天然婉转,悠远清扬,扣动人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三千多年的清秋,比之今时的秋,更多一分静气。那里的时光很慢,那里的岁月清闲,那里的人,辛勤耕织,与草木鸟兽,知心知意。

 

 

22.   那里的世界,安静无争,人心简洁,没有猜疑。浣女耕夫,白叟黄童,各自忙碌,也各自欢喜。然纵是繁忙,亦有一种悠闲。日色映溪连山,整个村落,那般平静,无须掩门,便是深山。

那里,一生或许都无客至,山间花木会告知四季消息。那里的人,观天象,晓晴雨,知冷暖,有情意。男子出游捕猎,女子采葛织布,夜里灯下饮酒吃茶,也读竹简,亦写诗句。

 

 

23.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他们的爱情,简单美好,无须诺言,便相守天荒。她煮菜盛酒,他买玉相赠,她柔情款款,他气宇轩昂。

人世许多静好,并非只在深山。每个时代,都有故事,都有其不可取代的风姿和意趣。真正岁月的隐者,悠远的风光,皆在现世民间。他们懂简静,思安定,虽不是读书君子,温雅词女,却活出了境界。日子清润,如庭前梅,石畔竹,毫无江湖之气。

 

 

24.   真正美好的事物,可以不要华丽,不要精致,却要清澈纯粹。居深宅大院,安享富贵荣华,则思乡野之味,深山之静。落瓦屋人家,淡饭粗茶,懂得知足常乐,但求安稳吉祥。

尘世纷扰不休,令人身心疲倦,不知所措。与其耗费心力去追名逐利,计较得失,莫如让时光慢下来,学会如何煮一壶茶,插一瓶花。安稳地守着日子,不以红尘为戏,不和万物相争。旧日的山河,那年的明月,一直都在,陪伴着你我,不会离开。

 

 

25.   若持平常欢喜心,待人对事,不要有太多的挑拣,如此便没有选择,亦无扰乱。须知,凡尘深处是山林,诗书词卷有净土。纵活在当下,与遥远的盛唐大宋,不过春秋之隔。一炉沉香,一壶好茶,让世界安静下来,日月山川,也觉温柔。

你看,窗外日色淡薄,叶落空山,一物一景,都有情意。来年,岭上梅花,新枝春雪,又是一番妙境,足以倾城。

 

 

26.   纸帐梅花,笔床茶灶

纸帐梅花,休惊他三春清梦。笔床茶灶,可了我半日浮生。

入秋后,觉光阴时快时缓,风和日丽,桂子满城。唯盼着,来一场绵绵秋雨,昼夜不息。庭院小径,曲廊石阶,皆是温润水汽,令人沉醉安然。

自古文人喜雨,怕雨,又盼雨。那年,潇湘馆秋窗风雨之境,美得让人神伤。林黛玉病卧潇湘馆,听秋雨敲窗,淅沥缠绵。

 

 

27.   灯下翻读《乐府杂稿》,见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诗,心有感触,遂写下《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文人看雨,见诗性,伤别离。百姓看雨,身闲逸,多喜乐。人间风物,最是无私,晴雨更替,冷暖交织,皆一样相待。不因富贵,而厚爱,只为风雅,而婉转。

旧时文人虽有落魄,但闲情多于喧烦,雅趣多于俗虑。一花一草,一物一景,于他们眼中,都有意境,皆可入词成诗。晴时闲游山水,坐看云起,雨日掩门读书,竹榻品茗。

 

 

28.   “带雨有时种竹,关门无事锄花;拈笔闲删旧句,汲泉几试新茶。余尝净一室,置一几,陈几种快意书,放一本旧法帖;古鼎焚香,素麈挥尘,意思小倦,暂休竹榻。饷时而起,则啜苦茗,信手写汉书几行,随意观古画数幅。心目间,觉洒洒灵空,面上俗尘,当亦扑去三寸。但看花开落,不言人是非。”

秋日门庭寂静,落叶铺满石径,细雨别有情致,阳光亦有一番新意。人世因忙碌,而向往清净安定,又因平淡,而接受奔走徙转。远行之客,多有伤情,陋室之人,总生愁念。但这些,与仓促的光阴相比,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29.   以往独爱梅花,觉许多寻常花木,只是岁月里的陪衬。而今,万般风物,于眼中,都各有姿态。故而,我从前的心愿,种满山的梅,今时亦要有所更改。满山的梅依旧,小院清幽处,亦不可将桃柳、茉莉、莲荷、翠竹、霜菊、桂子等草木离舍。

几日前,西湖坐船,芙蓉正盛,比之曲院的残荷、湖畔的垂柳,另有一种风韵,把小桥平湖都映照了。西湖处处皆是妙景,晴湖、雨湖、雪湖各有风姿。无须约定,任何时候与之相遇,都是最美的重逢。

 

 

30.   每年,我好似花神出游,总要去一次姑苏。或于园林漫步,喝壶闲茶,不问外界琐碎喧嚣。或寻了古城巷陌,听几曲评弹,在吴侬软语中,再游一回梦里的江南水乡。亦要去往西湖,赏云光水色,千古兴亡,不过是一场幻梦。或去龙井问茶,灵隐听禅,山寺寻桂,看那些如织的游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只觉得这里的山水,才是山水,这里的堤柳,才是堤柳。我爱姑苏城的富贵风流,也爱杭州城的红尘紫气。那些曾经鼎盛的旧式庭园,如今成了寻常百姓可以游赏的风景。千万人之中,有一个女子,便是我。

 

 

31.   西泠桥畔的苏小小墓,一直都在,千秋万载,不会迁徙。她埋骨于此,坐拥西湖山水,亦不必乘着油壁车,寻觅于谁,或为谁等候。然万物都在更换,尊享荣华,也接受平淡。独她守着一片风景,无来无往,不聚不离。

或许,后人所给予的最好安排,非她所喜。那些与她相关的美丽传说,实则是她内心永远无法抚平的伤。她曾被人辜负,被誓言所误,落得郁郁寡欢,终老西泠。

若人生可以重来一次,她纵仍是情深,亦不肯再被诺言耽搁,一生痴守一人。世间有万千生灵,值得她真心相待,草木山石皆是知己。她心之所愿,是与西泠山水同生共死。如此被安放在这般热闹场所,是幸,还是不幸?

 

 

32.   每次路过慕才亭,我皆不肯过多停留,只匆匆一瞥,转身离开,怕自己惊扰她的湖山。那片山水,有太多风流事迹,那些人离我们很远,却又同在朴素的民间。他们所见的风景,与我们无异,但他们内心的世界,却是风光漫漫,壮阔无际。

那时年少,对人待事,乃至对光阴,随心所欲,不知珍惜。如今,一草一木,一烟一尘,我都心存敬畏,不敢怠慢。这些年,放下了许多执念,唯盼依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孤独且深情地活着,简单便好。

 

 

33.   修筑竹舍茅屋,劈地种梅栽竹。用红泥小炉煎茶,梅枝点火,雨日静坐独饮,更得情趣。把屋舍打理得齐整,不染纤尘,连带自己,亦是洁净。所做的,不为取悦别人,而是更好地爱惜自己。

人至中年,何来那许多顾虑,见惯了离合,经历了成败,故而多几分潇洒从容。以往不可删减的片段,皆忽略而过。从前不忍舍弃的旧物,都一一抛掷。那些久未谋面的故交,亦被扫落尘埃,不复相见。

 

 

34.   清净真好,可以多一些时间喝茶,写自己想写的字,又或是什么都不做,瓦屋听雨,廊下晒太阳。世间喧嚷之事,与我何干,旧日的浩荡风云,到底无恙。

我只在意,杯中酒可温,茶可续,至于窗外花开花谢,我皆不关心。以往伤春悲秋,无论何景何境,都可心生哀怨。当下纵岁月如流,我心里只是欢喜,毫无凄凉。万物都在转变,我们亦可随自己心意,做美好的自己。

 

 

35.   遵从内心,是对生活,最认真的方式。不慕虚名,不贪浮利,是为淡泊。不生怅念,不多忧虑,更是一种清净。甘心做的事,怎样都觉有情意。温柔地看待世界,日子都是好的。

有时,清闲无事,便独自焚香煮茗,伏案缓慢地书写心情。行文如同处世,不必过急,亦无须太深。清淡并非肤浅,停歇不是倦怠,妥协世事,也只是更好地与时光相安。

 

 

36.   也曾细腻柔情,摆上茶席,取出茶道六君子,费许多时间,煮一壶好茶,对着琴曲,品尽春水秋韵。也曾心意阑珊,取一只大茶碗,撒上一把明前茶、雨前茶,沸水冲泡,待凉些端起便饮。

有人品茶,是心情,是底蕴,是高雅,也是故事。我品茶,是岁月,是三月新枝里的嫩芽,是尘封于寻常巷陌里的风景。我豁达时,可以千金散尽,万物归零。认真起来,一片茶叶,一纸文辞,也惜之如命。

 

 

37.   到底是个俗人,得意时,心生欢喜,失意时,难免落寞。人生许多时候,竟不可有选择,纵不肯委曲求全,也不能疏狂肆意。以往如生如死的决绝,到现在当真不值一提。多少事,皆转哀为喜,去繁留简,至于是真是伪,都不重要了。

佛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人生的许多变数,缘起于自我的修为。当下的一言一行、一起一落,皆有因果。所有的对错、悲喜,到最后都是自己承担,无人可以替代。在一切无常的境界中历事炼心,如此便不会在意得失,计较成败,乃至生离死别,亦皆只是寻常了。

 

 

38.   其实,女子的一生无须大志,煮饭烧茶,养花浣衣,便是情意。如此,檐下听雨,堂前静坐,人世庄重安稳。日光清浅,山色竹影,溪水人家,炊烟袅庭,外面的世界纷纭喧扰,内心自有一种地老天荒。

而我,窗下煮茗、灯下写字、月下抚琴,竟成了多余。但想着所做之事,可谋生,可修心,可悦己,亦无有不好。

世事清明,知足则仙。我心悠悠,无思无虑。

 

 

39.   世浓则忙,世淡则闲

世味浓,不求忙而忙自至;世味淡,不偷闲而闲自来。

一缕秋阳,透过薄薄的帘幕,清澈又温柔,有种难以言说的简静和妙意。我一改往日的勤谨,想要慵懒地贪恋这一刻光阴。庭园里,落叶满径,与我何干。窗外,云卷云舒,亦当随意。

 

 

40.   这些年,辛勤耕耘,克己修身,对事认真严谨,为人谦卑随和。低眉书写,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栽花煎茶,也是对日子的尊重。其实,我心性豁达,无有志向,不喜拘束,不奢名利,甘于简朴,却终日汲汲营营,何以停歇?

书中有句:“世味浓,不求忙而忙自至;世味淡,不偷闲而闲自来。”可见,我素日说对事物漠然,违背了心意。于功名,我不曾有过相求,对富贵,也不曾奢望。只是想依靠自己的努力,挣取薄弱的银钱,用以贴补生活。

 

 

41.   所有的忙碌,亦与寻常人一般,只是简单的谋生。恰好,我力所能及之事,是一份闲职。虽也有世人所体悟不到的艰辛,却到底文人姿态,不经风雨。其实,像我这样搁下红尘一切琐碎之事,静心喝茶写字,也是一种幸福。

走过来了,是境界,未曾走出来的,仍是迷途。这条路,山长水远,我耗费许多年华,错过无数风景,方有了今朝。人生难得的是清净,是安宁,是闲淡。但所有的悠闲,皆是用经年累月的繁忙换取。一如这简静的秋光,亦是经过春日的繁喧、夏日的葱郁,才有此清淡恬静。

 

 

42.   万物清简,皆有其来之不易的过程。樵夫的一柴一薪,织女的一针一线,以及平淡日子里的一茶一饭,哪一样不是艰难而珍贵。文人的笔墨,一字一句,费心推敲斟酌,亦承载了太多的重量。若无此番历练,怎经得起岁月如梭,又何以抵挡人世的冷暖阴晴。

世间一切繁闹之景、碌碌之事,都非我所爱,却又不能彻底放下,不理不睬。虽说,将每一天都过得活色生香,才能真实地存在,有情有味。但人生有味的终是清欢,唯有清欢,可以任意消磨,不必争执,亦无扰乱。

 

 

43.   煎茶煮酒,观竹栽松,若不讲究仪式,无所谓意韵,则是其乐无穷。若要择气候、心情,或有太多的模式,则让人心生倦怠。喝茶赏花,本就是忙里偷闲之事,不受拘谨,自在随性,反不失风雅。

古人有句:“偷得浮生半日闲。”可见,无论处哪个时代,皆是尘世熙攘,纷纭浩荡。纵是诗意安静的宋朝,亦有其不可避免的风尘飞扬。所有的静好、闲逸,都是从时光缝隙里裁剪出的片段。你安心当下,守得住平淡,自不被云烟所惊。

 

 

44.   我虽观山玩水,不问世事,却又与时代相亲。未曾抛却浮名,亦始终不改初心,在自己的小小庭院,打理草木,写书烹茶。不出世,不与人相交,是怕热闹闹得,不知如何收场。

若我这般多好,似闲隐的梅,又如幽谷的兰,漫不经心地绽放,乃至凋谢,亦与人无关。但凡和我相见的,或是擦肩的,都无须介怀,因我只是那样寻常的一个人,不必为谁改变风姿。

 

 

45.   有时,我宁可一个人,荒芜心意,散漫随性。窗下的琴弦懒抚,案几的花枝不剪,约定好的风景,也不闻不问。任凭诗书生尘,笔墨干枯,也是不想管的。闲静下来,日子与往常无有分别,该来的来,该去的去,哀乐皆是相同。

都知光阴有限,相逢趁早,相离也趁早,可匆匆碌碌,又做哪般?岂不知,内心的空无,有时胜过了丰盈。水满则溢,月圆则亏,太过繁盛之物,璀璨之景,并不久长。而清简的日子,素淡的流年,若民间闾巷的炊烟,绵绵不绝,永无尽意。

 

 

46.   以往怕世道艰难,人生无常,总是给自己备好足够的钱物,用以抵御风霜。而今,那满室的藏茶,一些尘封的细软,却成了负累。盛世里无饥馁,若遭逢了乱世,流离不安,疲于奔命,要那些重物,又有何用?

人生慢慢积累,也是一种美。细水长流,得以安稳,虽无以富足,但也不会有太多的缺失。如此,世味亦随之淡泊,便有多余的时光,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煮一壶好茶,赏一段风景,或是掩门,做一桌自己喜爱的饭菜。那时,纷繁的世事,因为你的闲淡,亦不会轻易相扰。

 

 

47.   所谓大道至简,人的一生,能做好一件事,爱惜一个人,读懂一本书,当是足矣。那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强求也无用,耗费一切所得,有一日终将失去。一如人处忧患中,但求一檐寄身之所,一碗白饭,一壶野茶,也该满足。与自己无关的事物,远观则好,何必索求。

心事简约,则岁月平淡,纵遇波涛,也悄然过去。如此浅显的道理,却需要漫长的时光来打磨,直到有一天自己心领神会,方觉过往恍然若梦。

 

 

48.   但许多时候,遇事仍会惶惶不安,在得与失的抉择中始终难以淡定。明知等待不易,得到不易,却不知,相守更加不易。你追逐一生的名利,拥有了,却不知拿什么来填满内心的缺口。你候了半世的人,真正走到一起,竟不知用何种方式来相依。

处世辛劳,退一步,才有境地,方能超脱。心闲静,懂得知足,才能喜乐。人世每一桩事,都该有主,有人百般认真,有人过得草草,最后都是殊途同归,无有区别。

 

 

49.   吾爱宋人姿态,繁芜中,始存一种冷清恬淡;也学魏晋风流,乱世里,仍有几分豁达疏朗。忙碌时收敛了浮躁,淡泊时静享着安逸。你赢得了功名,也不必骄傲,你虚度了韶光,亦不可惜,所得所失,也都是归还于天地。

我们不要做岁月的王者,也不要一日抵千年,好光阴,慢慢地过。文火煎茶,于幽静中,熬煮出茶汤的香气。人生,亦当如是。

 

 

50.  芳树勿买,韶光可支

芳树不用买,韶光贫可支。

久违的雨日,晨起喝茶,择选珍珠。想当年,石崇经过绿罗村,用三斛珍珠,买下了绿珠,带她去了金谷园。三斛珍珠到底是多少?有多少斤两?价值几何?可以置多少田地?盖几间房舍?买多少粮食?又可换多少布匹?

我不知,相信绿珠也不知。只知石崇撒沉香屑于象牙床,让所宠爱的姬妾踏在上面,没有留下脚印的,赐珍珠一百粒。只知绿珠能歌善舞,倾城绝色,后坠楼而亡。唐人杜牧有诗:“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

 

 

51.   世上女子皆爱珠玉,可衬年华,修颜色,饰形容。旧时女子,纵是清贫之家,亦有几件饰物,伴随一生。看着它们安静地置于妆奁,一如稳妥的岁月,内心无惧。

外婆曾说,她母亲年轻时最爱去镇上老铺子里买金玉,慢慢地攒了一盒子,沉甸甸的,看了都觉心安。后来,曾外祖母将她所有的饰物都给了外婆,而外婆带至夫家,亦是细细珍藏。若非时局动荡,外婆亦不舍将那些美物,典当给岁月,支付了流年。

 

 

52.   外婆不算是美丽的女子,弱小身材,却也是静婉温和。她穿了一辈子的斜襟短衫,九十多岁的高龄,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与她相关的物,都有历史,有岁月的味道,甚至,都是有福禄的。

外婆镜匣里珍爱的金玉,母亲却不喜。母亲像《红楼梦》里的薛宝钗,不戴花儿粉儿,素净大方。外婆留下的几样银饰,母亲早早给了我,她说于她无有用处,都是负累。母亲喜简朴,她觉得首饰不过是富贵闲妆,她戴着做农活,很是违和。

 

 

53.   早些年,我也痴迷过饰品,对着喜爱的美玉,爱不释手。一枚温润的和田老玉,一朵碧绿的翡翠梅花,或只是一粒简洁的珍珠,一颗年代久远的蜜蜡,都是韵味深藏。因为缺失,而想着拥有。后来,得到了,也觉无味。素日里,我粉黛不施,也不爱戴珠玉,唯简洁令人随性不拘。

日子终究是平淡的,美好的珠玉,不过是用来装点清白的岁月。金谷园里的女子,每日忍饥,为求身轻如燕,踏过无痕,只为挣取珍珠,经营生活。再华美的饰品穿戴于身,亦遮掩不住,被流光老去的风姿。

 

 

54.   古人云:“芳树不用买,韶光贫可支。”美好的景物,乃至一花一草,都无须银钱购买,大自然无私赠予,处处可见。而锦绣韶光,就在一朝一夕的日子里,纵使清贫,也可任意支取。

但芳树年年,不惧生老病死,没有穷尽。而一个人的韶光有限,又怎经得起你随意支取,枉自蹉跎。更况,大自然有其规律,春秋交替,花开花谢,阴晴冷暖,岂可时刻随你心愿。

 

 

55.   一如窗外这场细雨,我盼了多时,迟迟不得相见。我对雨,有一种执念,它的力量,胜过了冬日里那一抹暖阳。雨日掩门喝茶,世事悄然无声,不敢惊扰,也无人惊扰。

深庭寂静,心事无遮,可以打理屋舍,查看古卷。也可以擦拭珠玉,回忆一段温柔的往事。还可以自己扯布裁剪,缝制衣衫,留住最后一抹芳华。

 

 

56.   市面上的衣裙,太过时尚,我不甚喜欢。自幼喜古朴裙衫,一如书卷里的人物,文静婉约,温雅亭亭。始终觉得,女子端庄为美,纤柔姿态,不媚不妖。

斜襟短衫,简约旗袍,与世俗虽有隔阂,但在江南,却是寻常之物。江南女子,灵秀清丽,着丝绸锦缎,棉麻布衣,各有风致。在苏杭,每一条巷陌,时常见得一些女子,着古风裙衫,柔情款款,嫣然百媚,香风细细。

 

 

57.   古语云:“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可见,花月和美人,何等重要。世无花月,则不见雅致,难成风景。世无美人,则有失情趣,毫无妙乐。

想着林黛玉,哪怕是歪着身子缠绵病榻,喝药的样子,也是极美的。香菱学诗的呆傻模样,亦着实可爱。妙玉采折红梅,于白雪中,端然一立,恍若仙人。而朴素的民间女子,煮茶浣衣,哪怕是在堂前收拾碗盏,也有几分沉静姿色。

 

 

58.   好光年,不可任意支取,却可以慢慢使用。都道岁月如流,但每一个日子,每一时,每一刻,都是人生必经的路程,无可错过。万物之好,都有来历,与之相亲,还需缘分。过往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薄弱残缺的碎片,如今纵有千金,也买不回。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之辛苦。”裁布制衫,幽火炒茶,研墨抄经,低眉书写,每一件事看似浪漫清洁,却都不易。一针一线,缝制岁月之旖旎柔情,一字一句,写尽山川之精神气韵。

 

 

59.   人说,岁月从不败美人。这里的美人,有诗书藏心,有风度,有气质,有修养。纵是容颜不再,素布简衣,也难掩其风华。美人并非不怕老,只是老了,也不失优雅,仍存气度。

内心不忧,则万物明净,良善美好,则韶光不欺。好东西是不怕劫毁的,而吉人自有天相。“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万事早有安排,何必过于担心,明白了,便活得心安简静。

慢慢地,我也学会了不感触流年,也不踌躇伤远。平淡的光阴,也觉欢喜,人生乏味,亦能过出一种新意。

 

 

60.   无事时,则推窗,借一米阳光、几两烟雨,或采一束野花,然而这些都无须银钱购买。又或支取一段韶光,一点点,细致地使用。是苦是甜,或悲或喜,都让人称心。

窗外,秋色红紫,与落叶素面相见,也是知心。雨过之后,一日比一日生凉。我也无须出门,就在这飘忽不定的人世里,许下一份安稳。

每日,生好炉火,煮上一壶藏了多年的老茶。细心为自己,做几件美丽的裙衫,偶尔轻妆淡抹,偶尔琴音洒落,偶尔挥毫泼墨。静静地,等候一场雪落,等候来年的鸿雁,缓缓地打屋檐飞过。

 

 

【白落梅精美随笔】系列本号:

 ①315313     ②610705     ③105343

 ④811937     ⑤354373     ⑥242085

 ⑦855105

-----------------------------------

 

白落梅【为爱寻城】文本1--10系列号:

  ①134587       ②581881       ③835051

  ④338623      ⑤360859      ⑥813011

  ⑦419905       ⑧706331       ⑨660001

  ①⓪655893

 --------------------------------

 

 白落梅【世间有清光】文本1--6系列号:

    ①852523      ②140485      ③552469

    ④484653      ⑤219159      ⑥199173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