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相声之垓下之盟
剧本ID:
325599
角色: 1男1女 字数: 2215
作者:怡红院乄院长
关注
6
6
12
0
简介
下一个还没想好!
普本现代双普清新温馨欢脱
角色
张三
逗哏!!!
李四
捧哏!!!
正文

直接临阵发挥即可!!!

准备~

开始:

张三: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啊!我是张三。

李四:大家好,我是李四。

张三: 今儿个啊,咱们要回到汉朝之前?

李四: 哦?回到汉朝之前?那是什么时候啊?

张三:咱今儿个说的是,一个极具转折性的事件——垓(gai 一声)下之盟。

李四:垓下之盟?我只知道垓下之战,这垓下之盟又是怎么回事呢?

张三:咱要讲这垓下之盟啊,得先说说当时楚汉相争的大背景。那时候,刘邦和项羽两大势力对峙,打来打去,谁也没能一下子把对方灭掉。

李四:这楚汉相争确实持续了挺长时间,双方实力都不弱。

张三:没错!项羽呢,武力值那是相当高,勇猛无比,手下的楚军也是战斗力十足。刘邦呢,虽然军事上可能比不上项羽,但他善于用人,身边有一帮能臣猛将,像张良、萧何、韩信这些,给他出谋划策,冲锋陷阵。

李四:这刘邦确实会笼络人心,靠着这些人才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势力。

张三:经过多年的征战,双方进入了一种僵持状态。项羽的地盘逐渐缩小,粮草也开始短缺;刘邦这边虽然实力有所增强,但也被项羽的勇猛所忌惮,一时间难以彻底打败项羽。就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有了议和的想法,这就引出了垓下之盟。

李四:既然都想议和,这中间肯定也有不少故事吧?

张三:那可不!刘邦这边,谋士张良和陈平就给刘邦出主意,说现在项羽粮草短缺,正是打败他的好时机,不能轻易议和。但刘邦这人有时候也会犯糊涂,一开始没听进去。

李四:为什么刘邦没听进去呢?这可是个好机会啊。

张三:刘邦想着连年征战,百姓受苦,自己也有点厌倦了这种打打杀杀的日子,就想通过议和来结束战争。再加上项羽那边也派人来谈,刘邦就心动了。

李四:这刘邦还挺心软,不过作为领导者,有时候确实得考虑全面。那项羽那边又是怎么想的呢?

张三:项羽这边,虽然勇猛,但面临着粮草不足的困境,军队士气也有所低落。他也觉得如果能通过议和,给自己争取一些喘息的机会,重新整顿军队,也不失为一个办法。所以双方就开始商量议和的条件。

李四:那这议和条件都有哪些呢?

张三: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定下了垓下之盟。主要内容就是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归汉,鸿沟以东归楚,双方就此罢兵。

李四:就这么简单?以鸿沟为界,这也算是个解决办法。

张三:表面上看是简单,可实际上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

李四: 哦?怎么说?

张三: 这鸿沟虽然划分了楚汉的势力范围,但双方心里都各有打算。项羽觉得自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在鸿沟以东休养生息,恢复实力;刘邦呢,虽然答应了议和,但他心里可没打算真的就此罢兵,只是在等待一个彻底打败项羽的时机。

李四:看来这两人都没安好心啊,这所谓的“盟”估计也维持不了多久。那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

张三:接下来啊,项羽就按照约定,带着军队东归。刘邦呢,本来也准备西撤,可这时候张良和陈平又出来劝刘邦了。

李四:他们又劝刘邦什么?

张三:张良和陈平对刘邦说:“大王啊,现在项羽粮草不足,军队疲惫,正是我们一举消灭他的好时机。如果放他回去,等他恢复实力,那可就后患无穷了。”刘邦一听,觉得有道理,就决定违背盟约,追击项羽。

李四:这刘邦怎么说变就变啊,刚刚才签了盟约,这就反悔了?

张三:在这乱世之中,为了争夺天下,有时候就得果断行事。刘邦听了张良和陈平的话,觉得机不可失,于是就联合韩信、彭越等将领,一起追击项羽。

李四:刘邦这一追击,项羽肯定就知道自己被算计了,那他怎么应对的呢?

张三:项羽得知刘邦背盟追击,气得暴跳如雷。但他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将领,很快就稳住了阵脚,率领楚军在垓下这个地方安营扎寨,准备与刘邦决一死战。

李四:项羽虽然勇猛,但此时他的军队粮草不足,又被追击,这形势对他很不利啊。

张三:没错!刘邦这边呢,把项羽团团围住,形成了垓下之围。韩信还使出了一个计策,叫“四面楚歌”。

李四:“四面楚歌”?这是什么计策?

张三:就是让汉军在夜里唱起楚地的歌谣。项羽的士兵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熟悉的楚歌,以为楚地已经全部被汉军占领了,军心一下子就动摇了。

李四:这一招可真够狠的,从心理上瓦解了楚军的斗志。那项羽听到楚歌后,是什么反应呢?

张三:项羽听到楚歌,那是大惊失色,他以为楚地真的都没了,自己已经陷入绝境。他半夜起来,在营帐里喝起了闷酒,还对着自己的爱妾虞姬唱起了那首著名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李四:这歌词里透着一股英雄末路的悲凉啊。那虞姬呢,她怎么回应项羽的?

张三:虞姬听到项羽的悲歌,也是悲痛万分。她深知项羽的困境,为了不拖累项羽,虞姬拔剑自刎。

李四:这虞姬真是个烈性女子,为了项羽不惜牺牲自己。那项羽看着虞姬自刎,肯定伤痛欲绝吧?

张三:那是当然!项羽抱着虞姬的尸体,痛哭流涕。但他毕竟是西楚霸王,很快就振作起来,决定突围。

李四:这垓下被围得水泄不通,项羽能突围出去吗?

张三:项羽带着八百多名精锐骑兵,趁着夜色突围。一开始,他们冲破了汉军的防线,成功突围。但天亮后,汉军发现项羽突围了,就派了五千骑兵追击。

李四:这汉军追得这么紧,项羽能摆脱追击吗?

张三:项羽一路逃到乌江边上。这时候,乌江亭长撑着船在江边等着项羽,他对项羽说:“大王,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李四: 什么意思呢?

张三: 意思就是,让项羽赶紧渡江,回到江东,说不定还能东山再起。

李四:这乌江亭长说得有道理啊,项羽要是回到江东,说不定真能重整旗鼓。那项羽怎么说?

张三:项羽仰天长叹,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他觉得自己没脸见江东父老,拒绝了渡江。

李四:这项羽还真是个有骨气的人,可就这么放弃了东山再起的机会,实在是可惜。

张三:是啊!项羽把自己的乌骓马送给了乌江亭长,然后手持短兵器与追上来的汉军展开殊死搏斗,最后自刎而死。一代霸王,就此落幕。

李四:这垓下之盟引发的一系列故事,真是波澜壮阔,让人感叹不已。从议和到背盟,再到垓下之围、霸王别姬、乌江自刎,每一段都充满了戏剧性。

张三:没错!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楚汉相争的激烈和残酷,也让我们看到了项羽和刘邦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项羽勇猛却刚愎自用,刘邦善用计谋且能屈能伸。

李四:没错!

张三: 好啦!今儿个的相声就讲到这里了!祝大家心情愉快!谢谢大家!!!

李四: 谢谢大家!!!

END!!!!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