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阿姨: 这土……比石头还硬。连草根都刨不出来……
村民甲: 李姐!歇会儿吧!你身子骨都快垮了!
李阿姨: 不行啊……我多刨一会儿,家里就能多吃一口饭。
小芳: 妈……今天又有野菜汤吗?
李阿姨: 嗯……只有一点点米掺在里面,省着点喝。
小芳: 我不饿……你喝吧。
李阿姨: 傻孩子……妈妈不怕苦,怕的是你们挨饿。
张老师: 李婶,我来送作业本……小芳今天没来上课。
李阿姨: 她早上头晕,躺下了。不是不想去……是起不来。
张老师: 班上有十几个孩子都这样……有的趴在桌上睡着了,不是困,是饿。
王医生: 我刚给村东头几个孩子检查……贫血、营养不良,有的已经浮肿了。
李阿姨: 我们每天挖野菜、煮树皮……可还是不够啊!
王医生: 这不是药能治的病,这是……粮食的问题。
袁教授: 我在研究一种新水稻……它比普通的稻子产量高很多。只要成功了,咱们就能吃饱饭。
小芳: 真的吗?您说的是真的吗?
袁教授: 是真的。我小时候也饿过,我知道那种感觉。所以我发誓,要让大家都能吃上饭。
李阿姨: 谢谢您……谢谢您愿意帮我们这些穷人。
袁教授: 这不是帮助,这是我该做的事。我是农民的儿子,我不能看着大家饿肚子。
助手甲: 袁老师,我们找到了!这是第一株稳定的不育系!
袁教授: 好!我们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助手乙: 袁老师,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袁教授: 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得试下去。我不是为了论文和荣誉来搞研究的,我是为了那些吃不上饭的孩子们。
袁教授: 今天又失败了。配组后的后代太不稳定了……但我们不能停,因为有人正等着这粒种子活下去。
助手甲: 袁老师!我们成功了!杂交稻结实率达到80%以上!
袁教授: 我们……终于做到了。
李阿姨: 小芳啊,快多吃点!现在顿顿都能吃饱了,妈做梦都不敢想……以前连半碗稀汤都得省着喝,现在锅里天天飘着饭香!
小芳: 妈,我现在在农科院工作,每天都在研究杂交水稻。我终于明白,当年袁教授说的“让大家都吃上饭”,不只是愿望,是一种使命。我要继续种下去,把这粒种子传给更多人。
张老师: 你们猜,我们班这次考试成绩比城里学校还高!孩子们不再饿着肚子上课,脑子也灵光了!有几个孩子还想考农业大学呢!
王医生: 我上个月给村里的孩子体检,营养不良率几乎为零。以前天天看的是浮肿的孩子,现在看的是跑得飞快的小树苗!
袁教授: 看到你们吃得饱、过得好,我就满足了。这一辈子,我只做了一件事——种出让大家吃饱饭的稻子。
小芳: 袁教授,我接过了您的种子……也在种新的希望。我们会让世界更多人,都能吃上一口热饭。
袁教授: 这就是科学的意义。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这片土地和人民。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家庭;千千万万颗种子,就能改变整个世界。
小芳: 各位来宾,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无数前辈们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出来的成果。每一片稻田背后,都有一个关于希望的故事。我们要珍惜这份遗产,并将其发扬光大。
记者: 请问小芳女士,您觉得是什么支撑着您一直走在农业科研的路上?
小芳: 是责任,也是梦想。当我看到那些曾经饥饿的孩子们脸上重新绽放笑容时,我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人都不再挨饿。
袁教授: 记住,科学研究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有信念,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一株稻苗都承载着我们的希望,它们将成长为未来的希望。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田野,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