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宋一之4校园霸凌
剧本ID:
351862
角色: 0男0女 字数: 1454
作者:尐宝儿~02
关注
2
1
3
0
简介
全书包罗万象,从人文到科学,从市井到宫廷,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让你沉浸式体验,在宋朝出生、成长、成家立业、经不惑而知天命,既波澜壮阔,又似梦如烟的一生。
读物本0
正文

本文为原著节选转载,仅限戏鲸平台有声爱好者演播练习用。禁止任何形式商用,仅供习读,如侵联删。

趣宋一:出生在宋朝4——校园霸凌

01

你和同桌默默对望。

你对好友的要求是:坏而深情。这样你们俩就能并肩携手,把砌天的砖也掏一块下来。

他却有些腼腆,一只手总挡在嘴前,躲闪着你和班上众顽童的目光。有情况!大家一拥而上拉开他的手一看:原来是兔唇。

02

宋时把兔唇称为兔缺。汉书《淮南子》中记载,孕妇看见兔子会导致胎儿出现唇缺,所以古人孕期禁食兔肉。兔唇因为位于面部,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晋书》记载,晋人魏咏之"生而兔缺",对家里人说过:"残丑如此,用活何为!"(长成这个样,活着有什么意思!)

03

同桌因为兔缺而自卑,看他挡嘴低头走路,顽童们叫他"三瓣",围着他起哄,强扳他深低的头。

你挺身把他救出。也许是因为从小孤单,他很少说话,只感激地冲你笑笑,一只手仍掩在唇前。

现在你是他的保护神,谁敢欺负他都会遭到你的无情打击,甚至谁故意以墨涂嘴、故意说话漏风,看见你眼睛瞪起来,也讪讪退散了。

04

古代一样有欺凌现象。

李白在诗中写道:"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可见韩信年少时便受人欺凌。《论语》中记载,子贡对孔子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我不想别人欺负我,我也不想欺负别人。)估计也是被同学欺负了,变着法向老师告状。结果孔子答:"非尔所及也。"(这不是你所能做到的。)看来老师也没有办法。

05

唐睿宗时期国子监有一些骄横的学生,目无尊长,欺负同学。当时任国子祭酒的阳峤对他们施以鞭打管教,这些学生竟趁着夜色把阳峤群殴了一顿。皇上知道后将这些人全部杖杀,这才把国子监的校风整肃过来。

古代尊崇儒学,对付校园欺凌也是以德行教育为主:"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06

如果攻其心无效,就只能结合体罚:罚抄书罚站罚跪。都不行时,戒尺上。对顽劣者来说,戒尺才是真正的老师。

如果欺凌后果严重,造成人身伤害了,古代也有针对未成年人的法律规定。秦律规定身高不满六尺(约一米)的儿童不追究法律责任。

07

《汉书·刑法志》规定:"年未满七岁,贼斗杀人及犯殊死者,上廷尉以闻,得减死。"年满七岁的如果犯罪,最终判决需由廷尉给出,可减除死刑。

《唐律》规定十至十五岁的少年犯罪可减轻处罚,还可以用赎金代替,七至十岁则只对反逆、杀人、盗及伤人这几种处罚,仍可用赎金代替,七岁以下的即使犯了死罪也不处罚。

08

一天,兔缺同桌忽然不来上学了,以保护者自居的你颇感失落,就跑去他家打探。他告诉你:家人听说浠水有位名医庞安时,要带着他去求医,看能否修复兔唇。

古代也有整形手术,魏晋时就已出现有记载的兔唇修补手术。前面说的魏咏之听说荆州刺史殷仲堪帐下有名医能治,就跋涉千里去整形。

09

医生告诉他,可以"割而补之",但术后百日只能喝粥不能讲话。魏咏之答:"即使半生不说话还剩半生,何况只是百日?"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强忍疼痛,严遵医嘱,百日后伤口愈合,修复成功。

宋代手术时的麻醉技术已有很高水准,《扁鹊心书》中记载了一种名为"睡圣散"的麻醉药:"人难忍艾火炙痛,服此即昏睡,不知痛,亦不伤人。"

10

宋时的儿科诊治水平较前代有很大发展,朝廷在太医局专设儿科"小方脉",有《小儿药证直诀》《阎氏小儿方论》《小儿医方妙选》等儿科医著,对麻(麻疹)、痘(痘疮)、惊(惊痫)、疳(寄生虫)等儿科常见病症有很多中医验方。

宋朝官府还设立"慈幼局"收养那些因为残障或其他原因被遗弃的婴儿。儿科医著《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中对很多先天畸形如"并指、缺唇、侏儒、肢废"等都有论述。

11

那时的中医外科手术水平很高,对一些眼耳口鼻疾病如"花翳白陷"(角膜溃疡)、"蟹睛"(虹膜脱出)、"障翳"(白内障)等都能手术,甚至还能做"骨移植术"。《夷坚志》记载了一例颌骨移植手术,患者术后存活了二十余年。

你不懂医学,但懂一个道理:专业的事,要让专业的人去做。

12

你问他:"这个庞安时水平怎样?"

他说:"我听爹爹说他也是残疾,年纪轻轻就聋了,然后苦学医术,就觉得他一定能治好我。"

你理解。好朋友就是这样:未开口前,就已认同。

告别时你特意叮嘱他记住你的地址,写信告知治疗情况。他使劲点头。

他却跟她一样,再无音信。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