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载驱薄薄,簟茀朱鞹diàn fú zhū kuò。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垂辔pèi mǐ沵沵。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biāo biāo,鲁道有荡,齐子游敖。
--《齐风·载驱》
=1=
一直没能读出《载驱》作者的心意,这首诗成了我心里的一个悬念。《有女同车》的赞美、《敝笱》bì gǒu的讽刺、《南山》的指责,一路读下来,我已经习惯了作者的意有所指,然而到了《载驱》,描述平静得如同一幅挂了很久的画,重色、淡色都一样清浅。
2
马车疾驰声隆隆,竹帘低垂红皮蒙。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夜归急匆匆。
四匹黑马真雄壮,缰绳柔软上下晃。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动身天刚亮。
汶水日夜哗哗淌,行人纷纷驻足望。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回齐去游逛。
汶水日夜浪滔滔,行人纷纷驻足瞧。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回齐去游遨。
天色向晚,天色微明,正是旁人归家安睡的时候,她却只能独自走在大道上,心中该是怎样的寂寥?纵然路人都看见她锦衣归来又离去,知道她又在哪里见了哪个人,可谁又能明白她奔波的苦楚?
3
特别是“鲁国大道宽又平”,反反复复,仿佛文姜的眼里,就只剩下这一个景象了,如同人生早已了无生趣,一切都成了盲点。而她的人生,还走在鲁国的大道上,虽然这条大道宽又平,但她知道自己是越走越窄了。还看到三毛笔下的《滚滚红尘》,动荡的爱情穿行于马车疾驰声、汶水的哗声中,日后只能追忆这似水年华里的美好了。一句“鲁道有荡”,凄凉低沉,内心却无法真的有宁日了。
=2=
这首诗,放进历史,是这样的:
鲁桓公在齐国不明不白的暴毙,消息传到鲁国,引起了臣民的种种猜忌。但当时的局势是齐强鲁弱,加之并没有找到真凭实据,鲁国只好先扶正世子同(文姜与鲁桓公婚后第三年所生,碰巧生日与鲁桓公是同一天,因而取名叫同。同是嫡长子,名正言顺立为太子),嗣位为鲁庄公,再借迎丧的名义致国书于齐襄公。
4
书曰:
外臣申繻xū等,拜上齐侯殿下:寡君奉天子之命,不敢宁居,来议大婚。今出而不入,道路纷纷,皆以车中之变为言。无所归咎,耻辱播于诸侯,请以彭生正罪。
外交书信总是说得又体面又客气,用一个彭生来抵鲁桓公的命,也是不得已的选择。齐襄公自知理亏,此刻也就不得不丢卒保车,遂遣人召彭生入朝。彭生还以为是嘉奖到了呢,屁颠儿屁颠儿地就跑来了。不料,却挨了劈头盖脸的一顿骂:“寡人以鲁侯过酒,命尔扶持上车。何不小心服侍,使其暴毙?尔罪难辞!”我没查证过那个时候是不是有渎职罪当斩的规矩,但彭生的确是被当朝宣斩了。
5
彭生是抱着领赏的心态来的,对赔命这结果一点准备都没有,情急之下也顾不得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了,一路破口大骂:“淫其妹而杀其夫,皆出汝无道昏君所为,今日又诿罪于我!死而有知,必为妖孽,以取尔命!”彭生的临终遗言很快就从宫中传到了宫外,进而由齐都临淄,传至天下。
无论再怎样闹丑闻,齐襄公还是如约娶了王姬,当然,这也不失为抵消丑闻的一个下下策。丈夫死了,情人又娶了别的女人,此时此刻最尴尬的就是文姜了。留在娘家?只怕百姓会传说得更难听,而自己免不了要看情哥哥和新嫂子卿卿我我,想想就不自在。回去夫家?整个鲁国都知道了家兄弑夫的丑闻,回去除了让儿子蒙羞外,那些老臣恐怕也不会轻饶了自己。思来想去,她在齐鲁边境的地方选中了一个叫禚地的地方,“此地非齐非鲁,正吾居处也。”
6
鲁庄公是个孝顺孩子,见母亲执意不肯回家,立刻派人在禚地的祝丘盖了一栋行宫。齐襄公听说此事,也派人在其附近建造了一座离宫。两处宫室遥遥相对,两人也常常假借出猎为名,频频幽会。《春秋》一书对此几经提及,庄公二年“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四年“夫人姜氏享齐侯于祝丘”,五年“夫人姜氏如齐师”,七年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又“会齐侯于觳hú”……
=3=
很多旧说中认为,亡夫尸骨未寒,文姜便明目张胆地驾着马车与哥哥齐襄公幽会,车外缀满饰物,车内铺着软席兽皮,车马过处,人人侧目,齐国诗人故而用一首《载驱》来讽刺她的不守妇道。
7
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解析得更为细致:“此诗以专刺文姜为主,不必牵涉襄公,而襄公之恶自不可掩。夫人之疾驱夕发以如齐者,果谁为乎?为襄公也。夫人为襄公而如齐,则刺夫人即以刺襄公,又何必如旧说‘公盛车服与文姜播淫于万民’而后谓之刺乎?”我不认为本诗是在讽刺文姜,不过很赞同“不必牵扯襄公”的说法。堂堂国君,与其妹乱伦,又暗杀妹夫,再枉杀手足;他在私欲的迷途上一错再错,的确应为世人不齿。因襄公的做法已经让百姓寒了心,使百姓连作诗讽刺都懒得再提起这个人了,足见齐国臣民对自己的君主已经失望到了何种地步。
8
但文姜不同,文姜是在齐国人的呵护中长大的,他们曾用《有女同车》来歌颂她的美貌与品德,即使知道了她的乱伦之恋,也只是用《敝笱》和《南山》来指责她的两个男人没有珍惜、善待她。这样爱戴她的臣民,怎么会忍心用一首随口而出的诗歌来讽刺她呢?
=4=
文姜是美女,“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yóu qí,齿如瓠犀hù xī,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兮。”美丽得让人“寤寐无为,辗转伏枕”。文姜是才女,一首“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被后人推为“万古离别之祖”。
9
为这两点,我不愿意承认文姜是“淫女”。
她其实是古代少有的敢爱敢恨的奇女子。她是曾为太子忽付出真心的,所以被退婚后一直郁郁寡欢,是哥哥诸儿用温情治好了她心口的伤,如此,她爱上诸儿也就顺理成章。而如果说她对太子忽的爱还是比较盲目的初恋,那么她对诸儿的感情则是经历了患难的真情,笃定了许多。封建社会中的女子,原本就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而文姜一路同宿命相拼,其苦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她也曾有过相夫教子、岁月静好的日子的,只是齐襄公的一个决断改变了她的命运,守无可守,便只有冲破才能自救。即使是一段不被祝福的畸恋,她还是敢于光明正大地谈,换作今日女子,又有几人能做到如此坚定磊落?
10
历史也证实了他们感情的深厚,历经十二年的分隔,两个人的爱慕依旧。而为了能和这个男人在一起,她可以抛夫弃子,甘愿背上“荡妇”的罪名。从美女、才女到荡妇,如果不是有舍了命去爱的勇气,她怎么敢用一世名声来换一夜的相守?读完文姜故事的当夜,我久久不能安睡。阖上眼,就会听见一种隐隐的叹息,好像我的窗外不是车水马龙的都市夜街,而是春秋时代的一栋行宫。而文姜在用极其平静的目光注视着我写下每一个关于她的文字。
如果他们不是兄妹,这段十几年的相思还会为世人所讥讽么?如果他们不是兄妹,是否就会在祝福中“有情人终成眷属”?只因他们是兄妹,所以爱,成了一种罪过。
11
=5=
其实,我明白的,这是一首命运的诗歌,一个女人的命运,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人的命运的诗歌。命运的最终结局,如果说还有什么可以让自己心无杂念,那就是,不再爱了。可是不再爱,便不会只看到“鲁道有荡”了,不会感到心里空荡荡。只因还有爱,只因爱得毫无安全感可言了,才会患得患失,表面宁静。
而女人的安全感是什么呢?女强人会说是钞票,结婚狂会说是婚姻,小妹妹会说是职业,万人迷会说是全天下就剩下她一个女人。没有哪个女人不顶礼膜拜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安全感”,有人说《红楼梦》里的女人都无法善终,是因为男人太少了,女人太多,可见这安全感太需要别人的配合。
12
而文姜的安全感便是命运的最终不是一个人,但结局却不尽如人意,到头来,只剩下“鲁道有荡”,而自己哪儿也去不了了。尽管没有关联,这首诗却总是会令我想起《又见炊烟升起》: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
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
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忆,愿你变做彩霞,飞到我梦里。
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
我固执地认为,文姜独行的时候,心里是唱过这样一首歌的。不能与心爱的人结成烟火夫妻,的确是件煎熬的事。
13
新台有泚cǐ,河水。燕婉之求,籧篨qú chú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渔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邶风·新台》
=1=
宣姜为姐,文姜为妹,按国人的理儿,讲故事应该先从宣姜说起。然而,写罢文姜已有些时日,宣姜却迟迟没有开笔,她的故事在《史记》、《东周列国志》、《左传》中都有记载,后人也复述了很多遍,这些故事大同小异,但始终不是我要听到的声音。
14
宣姜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呢?这事儿还得从她的首任丈夫卫宣公说起。宣姜凄美的一生,就是从她那荒唐的婚姻开始的。
=2=
在卫宣公姬晋还是太子的时候,看上了父亲卫庄公的小妾夷姜,两人私通多年,生有一男孩,偷偷寄养于民间,取名伋子。后来,姬晋登基,原本为私生子的伋子因是长子而顺理成章地做了太子。
转眼,太子长成了少年,娶妻之事被提上日程。之所以会选择宣姜,一是宣姜之美众人皆知,二是夷姜与宣姜原本同族,三则是出于卫齐两国政治联姻对彼此都有好处的目的。因此当卫国使者向齐僖公提出婚事时,僖公欣然应允。
15
就在齐僖公为女儿的大婚筹备嫁妆时,卫宣公那边却变了卦。他倒不是想退婚,而是想把宣姜从儿媳变成媳妇儿,因为从使臣的描述听来,“此女只应天上有”,这样的女子就应该是由自己来享用的。
卫宣公打着为儿子构建婚房的名义大兴土木,在淇水河边修了一座行宫,命名为“新台”。一个“新”字,任谁听来都会以为是为一对新人准备的,所以太子伋子得令出差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归来后会有变故,他是带着回来后就能迎娶新娘的期盼出差的。
16
宣姜又何尝不是带着嫁个如意郎君的期盼出嫁的呢?也许是自婚期定下的那天起,她就开始留意收集关于伋子的各种消息:出身为私生子,后被立为太子,样貌俊朗,举止儒雅,为人正直又厚道……这就是那个要与我厮守终生的男子啊,我该以怎样的姿态见他第一面呢?又该怎样与之相处,共度百年呢?一路锣鼓唢呐,轿外喧嚣,轿内也不安静,红盖头之下的宣姜早将此生的生活憧憬了一遍又一遍,忍俊不禁的笑意不断地扩大再扩大,将狭小的车厢挤得左摇右摆。
17
入夜,宾客尽去,洞房之中,烛影两行。她盼着他早些来揭盖头,趁着妆容尚好,将自己的美丽展示给他看。其实他更急。自打听说她美若天仙就一直心里痒痒,想一睹芳容。喜娘的后脚还没有迈出门去,他已经将两扇门强合在一处,转身就奔了新床而去。
盖头揭开,他惊,此女果然只应天上有;她更惊,这个少年郎怎会生有一脸的胡楂?花烛一夜,他心满意足,她满腹委屈。新台新台真辉煌,河水一片白茫茫。本想嫁个如意郎,蛤蟆蟾蜍没好相。
18
新台新台真高敞,河水一片平荡荡。本想嫁个如意郎,蛤蟆蟾蜍太难看。
想得大鱼把网张,谁知蛤蟆进了网。本想嫁个如意郎,原来却是癞蛤蟆。
三十多岁的男子,在今天正是好年华呢,即使不帅,单凭了国君的行头,也不会像诗里说的那么丑陋不堪。可你不是我的心上人,再帅的面容也不过是徒有其表,你用卑鄙的手段得了我的人却不会得到我的心,在我心里你将永远是一只难看的癞蛤蟆。
由古而来,婚姻都是未婚男女心中最大的憧憬,男子都想美娇娘,女子都思俏郎君。然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听天由命任人摆布的命运之下,如愿以偿的能几人?更多的是盖头揭开,几家欢喜几家愁。就连《红楼梦》中混不吝的薛蟠都曾怜香地唱过:“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绣房钻出个大马猴……”可见这盲目指婚毒害之深。
19
=3=
三千年过去,我们无从猜想宣姜是以怎样的心情度过新婚之夜的。她可哀叹过命运的捉弄?可想过寻求父王的救助?可尝试过以死明节?但最终,她隐忍下来,为了成全大局,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爱情。黎明来临,她不再是那个懵懂的新妇,而是一个年长于自己的少年的继母,卫国子民的一国之母。她必须吞下苦楚,微笑前行。梦想已经破碎,那就带着现实上路吧。
伋子归来,卫宣公将其招到新台,第一件事就是让儿子向自己的新婚妻子行见面大礼。新妇成了继母,伋子弯腰屈膝时的心情可谓五味杂陈,但作为一个有教养的未来国君,作为宣公的孝子,他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宣公出于安抚,在自己的后宫中选了个不甚出众的女人送给儿子做太子妃。这场交换看起来倒也算平等。只是,从此以后,伋子常常独自发呆,话语也日渐少了。不知道爱子的这些变化卫宣公有没有看在眼里,而他的心里又有没有过一丝对儿子的愧疚。
20
宣姜成了卫宣公的妻,这消息传到齐僖公的耳朵里,着实让他愤怒了一阵子。这卫宣公,明明是给儿子娶妻的,怎么能自己霸占了去呢?齐国已经出了一个兄妹恋的丑闻了,这次又出了扒灰的事情,齐国真真成了天下人的笑柄了。要为此事与卫国翻脸么?闺女在人家手里,卫国也算大国,闹起来恐怕是左右没好处。宣姜嫁给太子,固然是年龄登对,但谁知道多少年后会不会成为一国之母呢;现在这个局面,不过是将未来提前了而已,稳当当的一国之母的地位啊,什么样的委屈也都盛得下了。
21
僖公认可了这个结果,但碍于面子,还需要向天下人作个交代,于是下了一纸诏书,宣姜、文姜终生不得回国探亲。可怜的宣姜,为了齐国牺牲了自己,齐国却还是抛弃了她。
=4=
未出嫁的宣姜是美貌与品德并存的女子,故而才引得众国求婚不断,也才有了“筑台纳媳”的事件。但丑闻之后,宣姜没有自刎,不但生了儿育了女,又再嫁了丈夫的另外一个儿子,从此宣姜的名字前后总跟着另外一个修辞--淫荡。封建制度中,女子只有两种区分,要么是从一而终做贞节烈女,要么就是人尽可夫的淫女荡妇。无论这女子有怎样的不得已,舆论只从表象给结论。因此没有人看得见宣姜为两国安好所作的牺牲,也没有人关心宣姜到底真爱是谁,更没有人体谅宣姜为孩子所承受的隐忍。
22
试想一下,如果宣姜将内心的愤怒不甘任意妄为、昭之天下,结果又能怎么样呢?不论外界对她有何评论,不论隔着多少年,我都会对宣姜的所为钦佩不止。吴淡如曾在电视节目中遇到一个离婚的明星,那个明星对电视节目中安排的内容有异议,她请求能不能不谈结束婚姻的经过,因为他们已经分手了,若再把故事讲一遍,人家会以为她在怨恨,还在控诉,还在炒作旧闻。
读到这些内容时,心还是禁不住一凉。虽然我不知道吴淡如笔下的明星是哪位,但我相信她这些话是发自内心的,是身在如今这个社会中有着最深体会与理解后的清醒。
23
怨妇一直是女人头上一环摘不掉的乌云。某女子的爱情或婚姻如果破产,再去多说一句,就容易让人冠之以怨妇的称谓。可恨的是,这个怨妇似乎极有杀伤力,不但男人对之不屑,就连女人本身也默认其讨厌之极。我就曾听过一个刚见一面就大呼嫁了一个不长进的丈夫、然后又被人家一脚踢出门槛的中年女人的满腹牢骚。我以为她是刚离婚不久,后来才得知,她已离婚长达五年之久。五年了,对待那场不堪的婚姻的态度,仍是这样的怨恨,真的是不讨好的。
宣姜应是知性女人,她懂得进退,知道守口如瓶。很多时候,女人的一生,都是自己跟自己战斗的一生,而战斗的内容,永远以守为最佳要领。
24
吴淡如曾在那篇文章的结尾处说,在疗伤止痛结束后,千万不要以到处投诉、呼天抢地的方式来重复宣泄愤怒,在旧恨里情绪回荡太久,常会阻挡了未来的幸福。这应该是“聪明”女人要永远记在心头的良言了。还好的是,在现今这个社会中,离婚并不是多么不堪的人生结局,很多人今朝一别各东西,明天灿阳一身揽。因为多了选择,就多了出口。这应该是女人的万幸了。
好了伤疤忘了疼在如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相忘江湖,只是转眼间的事了。但在古代,怨妇的数量及伤痛的等级绝对是毫不马虎的。要不然,怨妇这个词为什么能自古至今纹丝不动地占据着人们的思想领域?
25
宣姜无法抛“旧”恨找“新”福,她的历史使命就是安守这些伤痛,而又要坚持不喊疼,被命运一波一波地推到风浪尖上,也不能喊冤叫屈,这该需要怎样的洞透力与毅力?当面对一些是非评论时,我的心总是在想,错究竟在谁呢?一个男人的荒唐事最终却是受其害的女人在埋单。
~~~节选自沈文婷《诗经是一枚月亮》~~~
1[962875]2[301748]3[696231]4[269519]
5[549310]6[356213]7[725139]8[562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