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针对不同韵母的长篇绕口令,涵盖a、o、e、i、u、ü等常见韵母,方便练习区分:
《杂耍家与歌唱家》
张家有个杂耍家,专耍杂耍顶呱呱,
耍个瓦罐转得快,耍个瓷碗不沾沙,
耍到正午太阳辣,口渴喝碗菊花茶。
李家有个歌唱家,嗓子亮得赛唢呐,
唱支山歌穿云去,唱支小调落晚霞,
唱到黄昏月亮爬,饿了啃块萨其马。
杂耍家见歌唱家,笑着开口把话拉:
“你的歌声顶呱呱,我的杂耍也不差,
不如来段绕口令,专把韵母‘a’来押,
谁念得顺,谁把对方技艺学,
念不顺,就得帮着拎三天帕!”
歌唱家点头答:“比就比,我先来段长的——
‘杂耍家,耍瓦罐,瓦罐上面画兰花,
兰花旁边站喇嘛,喇嘛拍手笑哈哈,
杂耍家,不含糊,瓦罐抛得高过塔,
塔上鸽子惊飞起,围着瓦罐叫喳喳!’”
杂耍家接茬念得更溜:
“‘歌唱家,唱山歌,山歌飞过青瓦坡,
坡上有棵大红花,红花底下卧黑鸭,
黑鸭听见歌声醉,摇摇摆摆上岸坡,
跟着调子哼呀呀,引得路人笑哈哈!’”
两人越念越起劲儿,围观街坊拍巴掌,
“a音嘴巴张得大,‘家、耍、瓦、花’别念差,
练熟这段绕口令,说话清楚不打岔!”
《坡上鹅与河里藕》
坡上卧着一只鹅,河里长着一片藕,
鹅儿伸颈望河里,藕叶圆圆遮水流。
哥哥提筐坡上走,要采藕,要赶鹅,
鹅儿叫着“嘎嘎嘎”,藕叶摇着“哗啦啦”。
“鹅儿鹅儿别乱跑,帮我看着河底藕,
藕白如玉藏泥里,采来炖肉香满锅,
要是乱跑踩坏藕,晚上没得鹅食啄!”
鹅儿听了偏要闹,扑棱翅膀往河跳,
踩得藕叶团团转,溅起水花打湿袍。
哥哥气得直跺脚,对着鹅儿念起绕:
“‘坡上鹅,河里藕,鹅踩藕叶藕摇头,
藕叶下面藕根稠,鹅嘴啄藕藕滑走,
哥哥采藕怕鹅闹,鹅闹哥哥难采藕,
要想采到好莲藕,先把鹅儿赶上坡!’”
鹅儿似懂又非懂,嘎嘎叫着念(其实是叫):
“‘嘎嘎嘎,坡上藕?河里鹅?
哥哥采藕我来瞅,瞅着瞅着脚滑溜,
溜到河里踩藕叶,藕叶骂我是笨鹅!’”
这段绕口令,专练韵母“o、e”,
“坡、鹅、藕、河”要分明,嘴巴圆扁别弄错!
《小鸡与小鱼》
溪边长着一片篱,篱下住着一群鸡,
鸡妈妈,叫叽叽,领着小鸡啄小米,
小米香,小鸡喜,啄得地上光秃秃。
溪里游着一群鱼,鱼儿摆尾吐气泡,
大鱼儿,小鱼苗,围着溪石捉迷藏,
溪水清,鱼儿俏,游得水面起涟漪。
小鸡见了溪里鱼,伸长脖子“叽叽”啼:
“‘小鱼小鱼快上来,跟我一起啄小米,
小米比那溪虫香,吃了长得胖乎乎!’”
鱼儿摆尾“嘘嘘”语:“‘小鸡小鸡你别急,
溪里有水才舒服,上来怕被老鹰欺,
你若真想来找我,跳进溪里学游水!’”
鸡妈妈听了咯咯笑,对着小鸡念绕语:
“‘篱下鸡,溪里鱼,鸡啄米,鱼游水,
i音嘴巴咧开点,“鸡、溪、米、鱼”要念准,
别把“鸡”念成“基”,别把“鱼”念成“于”,
练熟这段不费劲,说话伶俐人人喜!’”
《四季果蔬谣》(含a、o、e、i、u、ü等多韵母)
村东头有个老王家,院里种满四季瓜,
春种“南瓜”爬篱笆,夏结“茄子”紫花花,
秋摘“石榴”红似火,冬藏“萝卜”白芽芽,
老王爱念绕口令,专把韵母来混搭,
见谁都要拉着比,赢了送筐新摘瓜。
这天来了李家娃,背着书包放学啦,
见老王在摘黄瓜,蹦蹦跳跳来搭话:
“王爷爷,我也会念绕口令,比您的还长呢!
要是我赢了,您得教我种‘西瓜’!”
老王直起腰,擦汗笑哈哈:“好啊好啊,你先来,
听仔细,这段专练‘a’和‘ia’——
‘老王种瓜在东洼,洼里土肥水分佳,
种出南瓜圆又大,摘下装了三竹笸,
竹笸旁边开紫花,引来蜜蜂采蜜忙,
蜜蜂嗡嗡夸瓜好,夸得老王笑掉牙,
说这南瓜甜过糖,能当饭来能当茶!’”
李家娃不示弱,接得又快又清亮:
“‘东洼瓜田有篱笆,篱笆上面爬丝瓜,
丝瓜长,像银蛇,垂到地上打卷儿啦,
老王摘瓜踮脚尖,瓜藤绊脚差点趴,
扶住篱笆喊“哎呀”,惊飞篱笆上的麻雀仨,
麻雀喳喳骂“傻瓜”,老王笑说“不碍事,
这瓜甜得能粘牙,摔一跤也值啦!”’”
老王拍手:“不错不错!再来段‘o’和‘uo’,
听我的——
‘院角有棵老槐树,树下摆着旧石磨,
石磨转,磨豆浆,磨出浆汁白又糯,
磨完豆浆磨豆粉,粉儿细得像云朵,
老王磨粉哼小曲,曲儿里带个“窝窝头”,
说这石磨功劳大,磨过春秋磨过冬,
磨出的豆浆能喂鹅,磨出的豆粉能蒸馍!’”
李家娃眼珠转,念得更溜:
“‘石磨旁边卧着鹅,鹅见磨粉直伸脖,
伸长脖子“哦哦”叫,想要尝尝热豆馍,
老王把鹅赶进窝,笑着骂它“馋嘴货,
等我磨完这筐豆,蒸个豆馍给你半个,
但你得先听我说,“磨、馍、鹅、窝”要念准,
别把“磨粉”念成“摸粉”,不然连豆渣都没得喝!’”
日头爬到树顶啦,老王拉娃进院坐,
端出“梨”和“橘”,又切“西瓜”和“菠萝”,
边吃边教新段子,专练“i、ü、u”更难的:
“‘你看这梨儿甜如蜜,皮儿薄,肉儿细,
咬一口,汁儿滴,滴到手上黏糊糊,
那橘子黄澄澄,瓣儿像弯月,酸中带点甜,
吃多了,牙会软,像踩着棉花走不稳,
还有这西瓜圆鼓鼓,红瓤黑籽水汪汪,
吃进嘴,凉丝丝,能解三伏热辣辣!’”
李家娃啃着西瓜,接得喘不过气:
“‘梨儿甜,橘子酸,西瓜甜津津,
王爷爷种的果蔬鲜,含着“i”“ü”“u”在舌尖,
“梨、橘、西”要咬准,“瓜、鼓、籽”别跑偏,
我把这段念十遍,明天还来学种瓜,
种出的西瓜比箩筐大,结出的茄子赛紫霞!’”
老王笑得胡子翘,指着院里瓜藤绕:
“绕口令里藏韵母,就像瓜藤缠篱笆,
a要张大嘴,o像圆嘴巴,
e是扁扁口,i要咧嘴笑,
u像含口水,ü带两点别忘掉,
练熟这些小诀窍,说话清楚又利索,
就像这院里的瓜,长得周正人人夸!”
从此村东头常听见,一老一小念绕谣,
伴着瓜香和蝉鸣,飘过篱笆飘满洼——
“春种瓜,夏开花,秋结果,冬藏它,
韵母念准不打架,日子甜得像瓜瓤,
一年更比一年佳!”
以下是几段针对不同韵母的绕口令,简单易练,针对性强:
练“a”韵母
- 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南边提拉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北边别喇叭哑巴的喇叭,哑巴不乐意拿喇叭换喇嘛的鳎目,喇嘛非要换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练“i”韵母
- 稀奇稀奇真稀奇,麻雀踩死老母鸡,蚂蚁身长三尺七,八十岁的老头儿躺在摇篮里。
练“u”韵母
- 鼓上画只虎,破了拿布补。不知布补鼓,还是布补虎。
练“ü”韵母
- 绿鲤鱼,红鲤鱼,红鲤绿鲤入莲池。莲池里,鲤戏莲,绿鲤红鲤难分辨。
练“o”韵母
- 坡上卧着一只鹅,坡下就是一条河。宽宽的河,肥肥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练“e”韵母
- 小哥哥,学唱歌,唱支歌,真快乐,歌声飞,过小河,河边妹妹笑呵呵。
《菜园里的韵母歌》
村西头有片大菜园,住着菜农陈大爷,
园里种着百样菜,韵母藏在菜叶间,
陈大爷爱编绕口令,把菜名和韵母串成篇,
天天对着菜儿念,念得菜儿长得欢。
开春种了“黄瓜”“辣椒”,搭起竹架爬藤蔓,
黄瓜脆,辣椒辣,“a”音藏在“瓜”和“辣”里面,
陈大爷浇水念一段:
“‘黄瓜蔓,往上爬,爬到架顶开黄花,
黄花谢,结黄瓜,瓜儿直溜像月牙,
摘下黄瓜蘸酱吃,酱香味儿直钻牙;
辣椒苗,叶儿尖,结的辣椒像火焰,
红的红,绿的绿,辣得舌头直冒烟,
谁敢咬口青辣椒,保准辣得喊“爹妈”!’”
入夏栽了“豆角”“萝卜”,地里冒出绿芽芽,
豆角长,萝卜胖,“uo”“o”躲在“角”和“卜”里面,
陈大爷除草念得欢:
“‘豆角藤,缠竹箩,结的豆角一挂挂,
摘把豆角炖排骨,骨香豆软味不错;
萝卜埋在泥土窝,叶子长得像小荷,
拔起萝卜带泥坨,洗干净了白又糯,
生吃甜,熟吃面,能做萝卜丝儿饼一锅!’”
秋天收了“柿子”“栗子”,枝头地下金灿灿,
柿子红,栗子圆,“i”“ü”藏在“柿”和“栗”里面,
陈大爷晾晒念一段:
“‘柿子树,高过脊,挂满灯笼红扑扑,
摘下柿子晒柿饼,饼儿甜得黏牙齿;
栗子长在刺球里,像个刺猬藏秘密,
剥开刺球取栗子,煮在锅里“噼啪”响,
熟了栗子剥壳吃,粉粉糯糯赛蜜饴!’”
冬天窖了“白菜”“韭菜”,地窖暖暖保新鲜,
白菜胖,韭菜细,“ai”“iu”躲在“菜”和“韭”里面,
陈大爷盘点念得长:
“‘白菜窖里码得齐,棵棵包心像白玉,
切棵白菜炖豆腐,豆腐软来菜儿脆;
韭菜窖里冒新绿,割把韭菜炒鸡蛋,
蛋香韭鲜颜色美,卷在饼里吃不够。
你看这菜园多神奇,藏着韵母千万厘:
“a”在瓜里笑,“o”在萝里睡,
“e”在叶上飘,“i”在柿里醉,
“u”在粟里藏,“ü”在橘里飞,
练熟这段绕口令,念准韵母不费力,
说话就像园里菜,清爽脆嫩人人喜!’”
陈大爷念完擦擦汗,菜儿仿佛应和声,
黄瓜“咔咔”响,辣椒“滋滋”跳,
豆角“簌簌”摇,萝卜“咚咚”笑,
原来这菜园里的绕口令,早把韵母种进了每片叶、每颗果,
风一吹,满村都是韵母的歌——
“a、o、e、i、u、ü,念准它们不迷糊,
就像陈大爷的菜,长得周正,说得清楚!”
《杂货铺里的韵母谣》
镇中街有间杂货铺,掌柜姓郝记性好,
油盐酱醋、针线包,还有鞋帽和布料,
铺子里的物件杂,藏着韵母真不少,
郝掌柜爱说绕口令,来客都要逗一遭:
“能把韵母念顺溜,买东西我给打八折!”
清晨来了个赵大嫂,要买“花椒”和“辣椒”,
郝掌柜笑着开了口:“先念段‘a’韵再打包——
‘花椒红,辣椒翘,红花椒,绿辣椒,
花椒麻,辣椒辣,炒菜放把香掉牙,
赵大嫂,手艺高,用这椒子炒佳肴,
炒得鸡鱼香喷喷,引得邻居把锅敲!’”
赵大嫂抿嘴笑,接得又快又地道:
“‘掌柜的花椒保准好,不然我咋跑这遭,
我家小子爱吃辣,顿顿离不了辣椒,
但他总把“辣椒”念“辣交”,气得我直把眉头挑,
今天买椒学绕口令,回家教他把“a”音咬牢!’”
晌午来了个孙大哥,要买“水壶”和“竹箩”,
郝掌柜搬凳请他坐:“来段‘u、o’韵更难的——
‘水壶圆,能装水,竹箩方,能装果,
水壶装水浇花木,竹箩装果送亲戚,
孙大哥,买这俩,准是家里活儿多,
但你得把“壶、箩”分清楚,别把“水壶”说成“水胡”闹笑话!’”
孙大哥挠头试念:“水壶……竹箩……
水壶装水竹箩装果……”念到第三遍,
把“竹箩”念成“竹罗”,引得伙计笑出泪。
郝掌柜递过茶:“别急,听我这段长的,专练‘i、ü、ie’——
‘你看这布柜里的布,蓝的、绿的、粉的、紫的,
做件衬衣用花布,缝条裤子用蓝布,
布儿软,针脚密,穿在身上舒服服;
那货架上的梨和橘,甜的、酸的、脆的、多汁的,
梨儿削皮当甜点,橘子剥瓣解口渴,
“梨、橘、衣、裤”要念准,“i”音咧嘴“ü”带点,
别把“穿衣”念成“穿依”,不然裁缝都得皱眉头!’”
日头偏西客渐少,郝掌柜盘点货和钞,
边算边哼新段子,把“ai、ei、ui”全串牢:
“‘杂货铺里物件全,有白糖,有黑煤,
有石块,有木柴,还有粗布做的被,
白糖拌菜甜滋滋,黑煤烧火暖烘烘,
石块能把地基垒,木柴能把饭菜炊,
棉被盖着暖洋洋,冬夜睡觉不怕黑。
这些物件藏韵母,“ai”在柴里“ei”在煤,
“ui”在被里笑微微,念准它们不费吹灰力,
就像买东西要算账,一分一厘别错移,
练熟这段绕口令,说话清楚赛铜铃,
买东西不用多费嘴,掌柜我直接给你打折惠!’”
从此镇中街的杂货铺,不光卖货还“教”绕口令,
南来北往的客,都爱来这儿凑个热闹,
买斤花椒学“a”韵,买个水壶练“u”音,
日子久了,镇上人说话都清亮,
都说:“郝掌柜的绕口令,比他卖的花椒还提神,
比他酿的米酒还绵长!”
以下是针对不同韵母的绕口令,涵盖常见韵母,方便区分练习:
1. 练“a”韵母
- 张大嫂,去买瓜,买了冬瓜和西瓜。冬瓜大,西瓜圆,装了一篮又一篮。走回家,累得她,满头大汗把气喘,放下瓜,喝杯茶,夸夸这瓜甜掉牙。
2. 练“o”韵母
- 高高山上一只鹅,扑棱扑棱跳下河。河里水,波连波,鹅儿游得乐悠悠。游过河,上了坡,遇见一只小白鸽,白鸽叫“咕咕”,鹅儿叫“嘎嘎”,一同玩耍多快活。
3. 练“e”韵母
- 小哥哥,爱唱歌,歌声飞过青草地,飞到河边柳树下,引得青蛙来和声。青蛙唱“咯咯”,哥哥唱“乐乐”,乐得花儿笑开颜,乐得河水起清波。
4. 练“i”韵母
- 东边来了一只鸡,西边来了一只蚁。鸡要啄蚁,蚁要躲鸡,鸡追蚁,蚁跑急,不知是鸡啄到蚁,还是蚁躲开了鸡。
5. 练“u”韵母
- 鼓上画只虎,破了用布补。布补虎,还是布补鼓?补来补去分不清,到底是鼓补布,还是布补虎。
6. 练“ü”韵母
- 雨过天晴出彩虹,七色彩桥挂天空。吕家姐姐来采菊,菊花园里遇鲤鱼。鲤鱼游,菊花开,吕姐赏花乐开怀,分不清是鱼戏菊,还是菊映鱼。
7. 练“ai”韵母
- 白菜地里有白菜,白奶奶来拔白菜。拔了一棵又一棵,装满篮子往家带。路上遇见白伯伯,伯伯夸她白菜好,奶奶邀他吃白菜,吃得伯伯乐开怀。
8. 练“ei”韵母
- 贝贝和菲菲,一起去采莓。红莓甜,黑莓酸,采了一篮又一篮。贝贝尝颗红莓,菲菲尝颗黑莓,都说莓子味道美,笑着闹着把家归。
以上绕口令分别针对a、o、e、i等韵母,通过场景化的句子帮助区分发音,念的时候注意口型和舌位,慢慢加快速度,效果更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