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多人普本·《师道》
剧本ID:
442583
角色: 7男4女 字数: 5799
作者:司马格
关注
4
1
3
0
简介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普本现代多普校园
角色
陈墨
这个角色非常的神秘,他的简介遗失在星辰大海~
沈砚
这个角色非常的神秘,他的简介遗失在星辰大海~
郑野
这个角色非常的神秘,他的简介遗失在星辰大海~
田静
这个角色非常的神秘,他的简介遗失在星辰大海~
赵晴
这个角色非常的神秘,他的简介遗失在星辰大海~
学生A
这个角色非常的神秘,他的简介遗失在星辰大海~
学生B
这个角色非常的神秘,他的简介遗失在星辰大海~
学生C
这个角色非常的神秘,他的简介遗失在星辰大海~
学生D
这个角色非常的神秘,他的简介遗失在星辰大海~
学生主持
这个角色非常的神秘,他的简介遗失在星辰大海~
林溪
这个角色非常的神秘,他的简介遗失在星辰大海~
正文

键盘敲击声,翻书声,隐约的广播体操音乐

林溪:(对着电脑屏,眉头紧锁) 这篇《师说》的公开课教案,改了第六遍了。陈校还是不满意“深度”……深度?韩愈的“传道受业解惑”,哪一句不是深到骨子里?

陈墨:(端着保温杯踱步过来,语气温和但不容置疑) 林老师,时代变了。市教研员昨天明确说,公开课要体现“创新互动”和“现实意义”。你那个“满堂灌”的预设,评委席怕是要睡倒一片。(轻敲林溪桌面) 加点分组讨论?辩论赛?或者……让学生拍个短视频解读“师道”?

沈砚:(头也不抬,刷着手机,轻笑) 短视频?陈校,您这思路还不够“破圈”。要我说,直接开个直播!标题就炸点:“千年师道,是圣坛还是枷锁?”让网友弹幕实时互动,那才叫“现实意义”。林老师,您往镜头前一坐,本身就是话题。

林溪:(猛地合上笔记本,声音微颤) 荒谬!课堂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之地,不是戏台子!师道尊严,岂容这般轻佻消解?

郑野:(刚放下训练用的秒表,抹了把汗) 我说沈老师,你这主意够野!林老师教的是圣贤文章,又不是网红带货!(转头对林溪) 老林,别上火。陈校也是为你好,为学校评优。咱这老校区,破破烂烂,就指着这波重点中学挂牌翻身呢!

田静:(严厉地推了推眼镜,抱着一摞作业本进来) 安静!课间是让学生休息,不是开辩论会!(放下作业,语气刻板) 林溪,公开课流程规范表,下午放学前必须交到我这里。任何“创新”,必须提前报备,符合教学大纲和安全预案。沈砚,你那个历史社团的校外活动申请,风险评估部分严重不足,打回去重写。

赵晴:(抱着心理沙盘工具,怯生生地) 田主任……高三(五)班那个王浩,最近焦虑指数又升高了,他父母……还是拒绝沟通。我想申请下周一班会课时间,做个团体辅导……

田静:(打断) 班会课有固定主题!心理辅导按预约时间在咨询室进行。规则就是规则,不能乱。(转向众人) 都打起精神!育明的未来,在各位肩上,也在每一次规范操作里!

(上课预备铃刺耳响起)

陈墨:(拍了拍手,恢复领导姿态) 好了好了,都去上课。林老师,教案……再想想“亮点”。沈老师,直播的事打住。田主任,辛苦了。赵老师,王浩的事……按流程。散!

旁白:众人收拾完东西,都匆匆离开了。林溪呆呆的坐着,手指用力按着《师说》的课文页面。沈砚走过林溪身边,压低声音说道

沈砚:林老师,尊严不是供在神龛里就有的。学生不听,您再神圣,也是独角戏。(快步离去)

林溪:(喃喃自语,像问自己也像问虚空) 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当真如此难么?

旁白:办公室空了下来,只有林溪一人,阳光照在摊开的《师说》上,字迹清晰又遥远

篮球撞击地面声,远处学生喧闹声

郑野:(猛灌一口水,把空瓶捏瘪) 憋屈!真他娘的憋屈!老林,我看出来了,陈墨那小子,就是想把你这块老招牌,刷上新油漆,好卖个好价钱!什么狗屁创新,我看是瞎折腾!

林溪:(望着奔跑的学生,眼神疲惫) 老郑,话不能这么说。学校要发展,生源要抢……陈墨有他的难处。只是……(苦笑) 这“新油漆”,我不知该怎么刷了。沈砚的话……像根刺。

郑野: 那小子?仗着能说会道,在网上有点粉丝,尾巴翘上天了!他懂个屁的教育!老林,你的课,是扎扎实实给学生打底子的!别听他们胡咧咧!我看田静也是,死抱着她那本规章,活人都给管成木头了!赵晴那小姑娘多好,想帮帮学生,硬是卡着不让!

林溪:田静……她只是太怕出错了。这担子……(叹气) 你说,我们当年,哪有这么多花样?一本教材,一颗心,站直了讲就是。

郑野:此一时彼一时啊!(压低声音) 你知道沈砚在鼓捣什么吗?我听说他联合了几个外校老师,搞了个什么“历史真相地下沙龙”,专讲课本里没有的!吸引了一帮学生,神神秘秘的。田静要是知道,非炸了不可!

林溪:(震惊) 什么?这……这是违规!万一出点偏差,误导了学生……

郑野:谁说不是!可这小子滑得很,抓不着把柄。老林,这学校,暗流涌动啊。你这公开课,怕只是个引子

陈墨:(声音从远处隐隐约约传来)郑老师!体育器材室的采购清单,明天必须核完!还有,下个月区运动会的训练计划……

郑野:(立刻换上笑脸,大声) 哎!陈校!放心!马上弄!(对林溪挤挤眼,压低嗓门) 看,催命鬼来了!老林,挺住!我老郑站你这边!

旁白:郑野跑向陈墨。林溪站在原地,看着夕阳下的校园,忧虑更深。


投影仪声嗡嗡作响,空气凝重

陈墨:(指着PPT,语气不容商量) 林老师,这是最终版流程。开场五分钟,学生代表用PPT展示“我眼中的好老师”调研报告——数据要漂亮。然后你引入《师说》,讲十五分钟核心思想。接着,分组辩论:“当代社会,老师更应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人生的引导者?”最后十分钟,你总结升华,落脚到“新时代师道精神”。互动!一定要有互动!

林溪:(脸色发白) 陈校长,这……这完全打碎了文章的脉络!韩愈的层层递进,起承转合……

陈墨:(打断) 林老师!脉络是死的,人是活的!评委要看的是课堂活力!是学生主体性!(放缓语气) 我知道这很难为你,但为了学校,为了大家,请务必克服!田主任,流程规范?

田静:(一丝不苟地翻看文件) 流程符合报备。辩论环节,我已指定学生主持,确保议题不偏离预设轨道。安全预案已覆盖所有环节。林溪,你只需按流程执行。记住,规范是安全的保障。

沈砚:(斜倚着,嘴角带笑) 陈校这设计,四平八稳,滴水不漏,就是……(故意停顿) 少了点让人记住的“爆点”。林老师,您要是敢在总结时,质疑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今之学者必刷题”,我保证明天热搜预定了。

陈墨:(厉色) 沈砚!注意场合!林老师,别听他胡言。平稳落地,就是胜利!

赵晴:(小声) 林老师,分组辩论时……我可以协助观察学生状态,特别是那些容易紧张的同学……

田静:(立刻) 不必!赵老师,你的岗位在咨询室。公开课期间,非相关人员不得干扰课堂秩序。这是规定。

旁白:看着眼前一张张脸,陈墨的急切,田静的刻板,沈砚的嘲讽,赵晴的无助,她感到一阵窒息。

林溪:(她深吸一口气,声音异常平静) 好。我执行。按流程。

旁白:众人表情各异。陈墨满意点头,田静记录,沈砚挑眉,赵晴担忧地看着林溪林溪独自收拾资料,手指划过《师说》中一句:“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班级喧闹声

旁白:教室布置成了辩论场,学生分坐两边,略显紧张兴奋。评委坐后排。林溪坐在教师席,脸色平静

学生主持:(照着稿子)正方观点:当代社会,老师更应是知识的传授者。反方观点:老师更应是人生的引导者。现在自由辩论开始!

学生A:(站起来)老师的天职就是传授知识!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谈何人生引导?就像建房子,知识是地基!

学生B:(立刻反驳)对方辩友!现在信息爆炸,知识哪里都能学!但人生的困惑、价值观的建立,只有老师能在关键处指引我们!比如我们遇到挫折时……

旁白:辩论渐趋激烈,但都在安全范围内。林溪按要求沉默观察。陈墨在后排对评委露出职业微笑。田静警惕地扫视全场。沈砚靠在教室后门框上,玩味地看着。赵晴在走廊窗外,焦虑地张望。

学生C:(突然激动)我觉得现在的老师只关心分数!像林老师您,天天讲古文,离我们生活太远了!能引导我们什么?能帮我们解决早恋问题吗?能告诉我们怎么对付爸妈的唠叨吗?

旁白:全场瞬间安静。几个评委交换眼神。陈墨笑容僵住。田静坐直身体。林溪放在膝上的手微微攥紧。

学生D:(试图拉回)对方辩友跑题了!我们讨论的是老师的角色定位……

学生C:(不依不饶)我没跑题!老师要是只当个知识贩子,那和点读机有什么区别?我们需要的是能走进心里的导师!

旁白:学生中响起低声议论。气氛微妙。陈墨急得向林溪使眼色,示意她控场。田静皱眉准备起身。沈砚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林溪:(在众人注视下,缓缓站起来。她没有看陈墨,也没有看学生,目光平静地扫过全班) 这位同学问得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何道?受何业?解何惑?(停顿,声音清晰) 韩愈所传之道,非仅圣贤之言,更是为人之本,处世之则。所受之业,非止句读,乃治学之法,求真之径。所解之惑,既有学问之疑,亦有人生之困。(看向学生,眼神温和而有力) 你说古文遥远?那请你告诉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此言何解?它只在书里,还是也在你质疑老师、渴望被理解的此刻?

旁白:那个学生愣住,全班寂静。评委中有人微微颔首。陈墨松了口气。田静坐了回去。沈砚嘴角的笑意更深了。窗外的赵晴,眼中泛起泪光。林溪继续,背起《师说》,声音不高,却字字入心,“圣人无常师……术业有专攻……” 阳光斜照在她身上,仿佛与千年前的文心有了刹那的重叠。


旁白:气氛压抑。田静将一份文件重重拍在林溪桌上

文件砸击桌面声

田静:林溪!解释一下!(指着文件) 沈砚那个所谓的“历史真相沙龙”,有学生举报了!内容涉及敏感历史解读,严重违规!家长电话打到校长室了!你是语文教研组长,又是他师父,这事你有失察之责!

林溪:(震惊) 什么?我……我完全不知情!沈砚他……

沈砚:(推门而入,一脸坦然) 田主任,火气别这么大嘛。沙龙?哦,就是几个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课后找我讨论点延伸话题。一没场地二没组织,纯属自发交流。举报?哪位同学?请他当面对质。我讲的可都是学界有公论的多元视角。(看向林溪,略带挑衅) 师父,您教我们要“不耻下问”,要“独立思考”,学生有疑问,我解惑,何错之有?难道只许照本宣科?

陈墨:(随后进来,脸色铁青) 够了!沈砚!无论形式如何,你谈论的内容超出了教学大纲,引发了争议,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这是事实!(转向林溪,语气复杂) 林老师,公开课……评委评价两极。肯定了你最后的临场发挥和文化底蕴,但……整体流程设计僵硬,互动不足,创新不够。结果……(艰难地) 没达到预期。重点中学评估,悬了。

郑野:(冲进来,喘着气) 陈校!不好了!几个高三体育生,听说学校可能评不上重点,影响他们升学,闹情绪,罢训了!说学校不重视他们!器材室的门都被踹凹了!

陈墨:(烦躁地揉着太阳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郑野,你先去稳住他们!田主任,沈砚的事,写详细报告!林老师……(欲言又止,最终疲惫挥手) 都先处理眼前吧。

旁白:陈墨、田静、郑野匆匆离开。办公室只剩下林溪和沈砚。

林溪:(看着沈砚,声音疲惫而痛心) 沈砚,你追求的“真”,就是这样吗?用争议博眼球?让学生陷入迷茫?甚至……连累郑野他们?

沈砚:(脸上的玩世不恭消失了,眼神锐利) 连累?师父,您还没看明白吗?问题不在我,也不在您!(指向门外) 在陈墨的功利!在田静的僵化!在郑野的无力!在赵晴的被束缚!(逼近一步,压低声音) 您以为您坚守讲台就是尊严?看看结果!您的公开课成了四不像的秀!我的沙龙至少让学生热血沸腾地去主动寻找答案!(自嘲一笑) 是,我用了手段,制造了混乱。但死水一潭,不搅动,怎么见底?不打破,何来重建?您要的师道尊严,在妥协里,早就碎了一地了!您不敢做的,我来!

旁白:沈砚摔门而去。林溪颓然坐下,看着桌上摊开的《师说》和那份关于沈砚的举报文件,字迹模糊。窗外的天,阴沉下来。

沙具散落一地声

赵晴:()红着眼眶对沉默的林溪倾诉) 林老师……王浩,那个高三学生……他自残了。幸好发现得早……(哽咽) 他父母终于来了,可……只会骂他不争气,怪学校压力大……他们根本听不进去!田主任说……要按危机处理流程上报,可能会……劝他休学……他哭着问我,是不是他的人生,只有高考分数这一条路?是不是考不好,就不配活着?(眼泪落下) 我……我该说什么?我能做什么?规则……流程……保护了谁?又困住了谁?

林溪:(轻轻握住赵晴颤抖的手,她的手冰凉) 孩子……你做得够好了。错的不是你,不是王浩……(看着沙盘中混乱的景象,像极了此刻所有人的心境) 是我们……是我们这些大人,把路走窄了。把分数当成了唯一的路标,把规则当成了隔绝人心的墙。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可如今,我们解不了惑,反而成了惑的源头……(语气陡然坚定) 不能这样下去了,赵晴。再这样下去,毁掉的不止是王浩。

赵晴:(抬起泪眼) 林老师?

林溪:(眼中燃起久违的光芒,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沈砚说得对。死水,要搅动。尊严,不是守出来的,是争出来的!为了王浩,为了郑野,为了所有被困住的孩子和我们自己……(深吸一口气) 我们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让所有人,包括陈墨、田静,都不得不直面问题的契机。

旁白:林溪的目光,落在窗外的校园公告栏上。一个大胆、甚至疯狂的计划,在她心中成形。心理咨询室墙上,“倾听、理解、陪伴”的标语,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醒目。


时间嘀嗒嘀嗒声

旁白:气氛剑拔弩张。陈墨、田静、林溪、沈砚、郑野、赵晴都在场

陈墨:(拍桌子) 胡闹!简直是胡闹!林溪!你竟然默许甚至鼓励学生把那些……那些对学校、对老师的不满、控诉、还有沈砚沙龙里那些乱七八糟的观点,做成什么“真实的声音”展览,还打算公开贴到公告栏?你想干什么?拆学校台吗?

田静:(脸色铁青) 严重违反校纪!煽动学生情绪!破坏校园稳定!林溪,你作为老教师,竟如此丧失原则!还有你,沈砚!你的沙龙就是导火索!赵晴,你是不是也参与了?这些心理问卷数据怎么流出去的?必须彻查!严惩!

郑野:(梗着脖子) 田主任!话不能这么说!我看了些学生写的东西,话糙理不糙!体育生说训练器材破得像古董,教室冬天冻死夏天闷死,老师只盯着前几名……(指着陈墨) 陈校,这些问题存在不存在?光堵嘴有用?学生不是傻子!

沈砚:(出乎意料地冷静) 田主任,陈校,展览内容,所有敏感信息都做了匿名化处理。核心不是“控诉”,是“对话”。(看向林溪) 师父这次,倒是让我刮目相看。用规则允许的方式(指匿名问卷和艺术作品展),把脓疮挑开。高。

赵晴:(鼓起勇气) 陈校长,田主任!王浩的事件,还不够警醒吗?学生的心理压力、迷茫,需要一个出口!这个展览,不是破坏,是建设!是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声音有人听!他们的困惑,和古人的困惑、和老师的困惑,本质上是一样的!我们心理组……全力支持林老师的提议,可以同步开展主题辅导活动。

林溪:(站起,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声音沉稳有力) 陈校,您要的“现实意义”,这就是!田静,您要的“规范”,匿名问卷和艺术展览,流程上哪一条违反了?(转向众人) 我们争吵、对立,为了什么?为了分数?为了排名?还是为了这所学校里,每一个活生生的人?(拿起一份学生作品,是一幅画:扭曲的分数锁链下,一个小人仰望星空) 看!他们画的!他们被分数困住,但依然渴望星空!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和希望!(拿起另一份,模仿《师说》的句子:“古之师者传道解惑,今之师者困于分数规则,吾惑甚矣!”) 师道不存?不!是我们在迷途中忘了初心!不敢直面问题,才是最大的失职!

旁白:会议室死寂。陈墨的愤怒僵在脸上,田静紧握的手指微微松开,郑野重重叹气,沈砚第一次露出不带嘲讽的认真神情,赵晴充满希冀。

陈墨:(长长吐出一口气,声音沙哑) ……展览,可以办。(田静要开口,被他抬手制止) 但是!范围限于校内!内容最终审核权在我和田主任手里!心理辅导要跟上,赵晴,方案做扎实!沈砚……(盯着他) 你的沙龙,立刻停止。想讨论,申请成立正规社团,田主任监管!

田静:(沉默片刻,极其艰难地) ……加强审核。确保……安全、积极导向。社团活动……需严格遵循新修订的《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细则》。

林溪:好。审核,我们共同参与。社团,可以规范。但学生的“惑”,我们所有人,必须一起解。这是底线。

旁白:沉重的共识达成。危机暂缓,但真正的挑战,刚刚开始。

人声鼎沸嘈杂

旁白:下课时间,公告栏前人山人海。匿名的手绘、文字、短诗、照片、甚至小装置艺术,贴满了展板。主题:“惑·问·光——寻找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学生们安静而专注地看着,低声讨论。林溪、陈墨、田静、沈砚、郑野、赵晴站在外围。

学生A:(指着一幅画)看这个!像不像我们班?老师在上面讲,我们在下面“死机”……旁边写:“道之不传,是师之过?还是惑之深?”

学生B:(读一首短诗)‘试卷是海,分数是岸,我在溺毙前,想看看海底的星光’……写到我心里了。

学生D:(看着一张照片:郑野在夕阳下费力修理破旧的跳马) 郑老师……辛苦了。其实我们不是真想罢训……

郑野:(别过脸,揉了揉发红的眼睛,嘟囔) 这帮小兔崽子……

陈墨:(沉默地看着一幅图表,展示学生对“理想课堂”的期待:互动、实践、理解、少点作业……,轻声对田静说道)我们……是不是真的走偏了太多?

田静:(正看着一份工整的《对校规的十点建议》,其中一条是:“班会课可否每月留一节,让我们聊聊分数以外的烦恼?”,推了推眼镜,没说话,眼神复杂。)

沈砚:(指着一篇犀利评论,讨论历史教育的意义,署名“求索者”) 这文风……有点意思。(看向林溪) 师父,看来想“破圈”的,不止我一个。

林溪:(静静看着这一切。一个怯生生的女生走到她面前,是上次公开课质问她的学生)

学生C:(递上一张叠好的纸,小声)林老师……对不起……上次我不该那么说。这是我在纸上写的,您看一下……关于《师说》里那句“闻道有先后”……我好像……有点懂了。谢谢您那天说的话。

旁白:林溪接过纸,展开看了一眼,眼眶湿润。她抬头,望向公告栏中央最醒目处。那里贴着一幅巨大的书法作品,是放大的、由不同学生笔迹共同“书写”的《师说》开篇,墨迹淋漓,带着青春的锋芒与困惑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所以传道……
受业……
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林溪:(声音不大,却清晰有力,像是对学生,也像是对身边每一位同事,更是对自己) 惑……是起点。承认有惑,方能求索。师者之路,道阻且长。(她看向陈墨、田静、沈砚、郑野、赵晴,目光交汇,有沉重,有释然,更有一种新的、尚未定型却充满力量的可能) 诸位同仁,我们的解惑之路,或许……才真正开始。

旁白:文字晕染过公告栏前每一张年轻而沉思的脸,晕染过老师们复杂而坚定的眼神,最后绘就在那幅由无数“惑”与“问”共同写就的《师说》上。阳光穿透云层,照亮淋漓的墨迹——“解惑也”。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