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为什么慌慌张张,匆匆忙忙
《活着》这首歌里有一句这样的歌词:“慌慌张张,匆匆忙忙,为何生活总是这样,难道说我的理想,就是这样度过一生的时光?”很多人听到这首歌都很有感触,因为它不仅唱出了自己的心声,还反映了自己真实的生活现状。在这首歌的评论里,有一条获赞最多的评论是这样说的:“很多人25岁就死了,直到75岁才埋进土里。”难道,我们真的要像歌词里所说的那样,60岁以后再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自由吗?以前在网络上很流行这样一句话:“搬起砖我就抱不了你,而放下砖我就养不起你。”试想,有多少人正处在这样的无奈之中呢?
2. 生活虽然给我们太多不尽如人意和无奈,但我们却可以有自己的办法活得有趣。如果我们每天的慌慌张张、匆匆忙忙是为了生存,那么我们在慌张和匆忙之外还要给自己一点不慌张和不匆忙的生活。
在这个生活到处充斥着智能电子产品的时代,如果谈及谁谁谁至今还没有微信,人们肯定大跌眼镜,觉得这个人与时代脱轨了,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老土之人。但我们熟知的歌手李健就是这样一个老土之人。他至今没用微信,在参加《我是歌手》节目录制的时候,沈梦辰问他要微信,李健直接说自己没有。沈梦辰很奇怪,问他原因,他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因为人比较有威信,所以就不需要微信了。”
3. 其实,他一直用的手机还是那种老式的按键手机,接个电话,发条信息,就是它全部的功能。在我们大多数人无法忍受这种手机与时代脱节的时候,李健却乐在其中。可能这与他一直以来的生活主张有关吧,他很推崇一种慢生活,不太喜欢把自己的工作安排得太满,而他寻找的是一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大学毕业后,李健曾经工作过三年,一直到以前的校友卢庚戌来找他,重谈音乐梦想的时候,他们一拍即合。随即,李健便向上司递了辞职报告,不久之后,他和卢庚戌的组合——水木年华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4. 2001年,他们的组合推出了第一张专辑,专辑名字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一生有你》。这张专辑在当时的销量相当惊人,大街小巷的商店里都会播放他们的歌。特别是在校园里,学生们将这首歌的歌词工工整整地抄写在作业本上,然后跟着卡带一句一句地学唱。每每毕业或分班的时刻,这首歌就成了必备曲目。甚至一直到现在,很多朋友去KTV,还会一起深情地合唱这首歌。
歌曲的火爆意味着名利双收。这时很多人会选择趁热打铁,借此机会多出几张专辑,既可以炒作自己的人气,又可以收获更大的名利,相信没有人能拒绝这种诱惑。这个火爆的组合在发出自己的第二张专辑后,反响同样热烈,组合本身却发生了一些变化。
5. 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为了顺应市场,李健觉得离心中曾经的音乐梦想越来越远。于是,在又一次商业演出结束后,李健向搭档坦白了自己的心声,他说:“再这样做下去的话,我感觉我就要失去自我了。我明白这样做会有意想不到的名和利,但是我却把自己的心丢了,丢了心,那些热爱也随之丢了。”如此,他离开了组合。
虽然水木年华红透了半边天,但离开后的李健并没有借势炒作自己,他不再唱以前的歌,而是选择沉淀自己。所以,很多人都是在他再度翻红的时候才知道他曾经是水木年华的主唱。
6. 每个人都像一个陀螺,只是转起来的速度不一样。当你转得太快的时候,就没办法看清周围的风景,甚至没办法看清自己。当你选择慢一点,不时接受鞭笞和摔打的时候,就能更好地享受四周的一切,也能将自己看得更清楚。
如果你处于当时李健的位置,你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因为乐队正红,因为市场正需要我们,所以迎合大众,做出一些违背自己心愿的音乐,唱给全世界所有的人听,却唯独自己听不进去。这些歌曲会传遍城市的每个角落,乐队也会收获丰厚的名和利,转而会更加投入地去迎合大众,做出更多这样的音乐,商业演出也会一波接着一波,让人根本停不下来。这个时候,你就像那个越转越快的陀螺,渐渐地迷失在了一片繁华的混沌之中。
7. 市场是千变万化的,谁也捉摸不透。有一天人们可能会突然追捧起另外一个歌手,曾经对你有多热爱,就能在对方身上付出同样多的热爱。很多人会因此从神坛跌落谷底,从此一蹶不振。当人们不再传唱你的歌,当广播里没有了你的声音,电视上没有了你的身影,在别人的世界里,你可能宛若昙花一现,永远地凋谢了。而你自己,想要找回当初的灵魂,似乎也要走上十万八千里。都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但我们在匆忙之中总是会轻易改变初心,不再坚持原来的自己。
当我们脚步放慢一点的时候,就会离真实的自己更近。
8. 隐退几年的李健,成了一位创作人。现在大家都称他为“音乐诗人”,就是因为他的歌不仅旋律优美,歌词也写得像诗一样。每个喜爱他的人都是被他的才情所吸引,被他对生活的热情所吸引,被他有趣的灵魂所吸引。但是,在他翻红后的这些年里,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单飞后的生活和故事。
那段时间对他而言是最艰苦的,为了维持生活,他也接了一些商业活动的演出,但每次表演完毕,基本上没有掌声,致谢的时候也没有观众跟他互动。在这种情境之下,他还是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还开了一次演唱会,不过反响平平,甚至鲜为人知。身边的朋友都劝他早点放弃这条路,多写一点符合当下胃口的流行歌曲,李健却坚持写自己的歌。
9. 期间,有一家公司想和他签约,条件是让他搭伙炒作,说白了就是借别人的声势来提高自己的声誉,李健直接回绝了,他说:“作为一个歌手,唱好歌才是最重要的。人生什么是罪过?为了混口饭吃,委屈自己的志趣就是最大的罪过。”那几年,他基本上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说起他的翻红,还是要提到那首《传奇》,因为王菲在春晚上的演绎,让更多人记住了这首歌的优美旋律和动人歌词。当人们最终发现这首歌的创作者是李健的时候,一些关于他的记忆慢慢开始苏醒。以前他卖不出去的歌,一下子变得热销甚至脱销,这种转变好像就在一瞬间。大家开始挖掘他的故事,搜集他的歌词。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和他同时期的那些流行歌手,他们唱的歌人们很少翻出来听,歌手的名字也很少再被提起。斗转星移,大浪淘沙,最终留在大家视线里的是这位宠辱不惊的音乐诗人。
10. 都说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但我们都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在一件事情上,总是匆匆忙忙地应付,然后滋生出更多需要我们去应付的事情,所以我们不得不变得更加匆匆忙忙,成了一个真正停不下来的陀螺。等你真正停下来的那一刻,也许早已有心无力了。
而今,很多人将李健的作品视为高雅有格调、有内涵的音乐,听起来是一种享受,更会给人一种不一样的心境。但很少有人会想起这位音乐诗人在成功之前所经历的种种磨难。
现在再回到文章的起点,为什么很多人都慌慌张张、匆匆忙忙呢?答案可能不言而喻。
11. 我们每天或许会产生数十个甚至上百个想法,每一个想法都让我们兴奋或懊恼,我们期待一件事情能快速地开花结果,我们没有耐心沉下来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会很轻易地选择随波逐流,我们需要合群,需要不被孤立。我们害怕坚持自己最终只不过是一个失败的选择,我们害怕如果不跟随大众就会变成别人眼里的怪物。我们为未来担忧,为前途所困,却总是不愿意珍视当下,让自己的灵魂变得有趣。我们永远都在追求新的自我,却永远也看不清真正的自我。
在匆忙的世界里,愿你活得从容,活得更像自己。
12. 一辈子很短,不如变着花样去爱
过来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过就是柴米油盐,合适的最好。“过来人”说的不假,因为他们在“爱”这条道上一路坎坎坷坷,早就把英勇之心消磨殆尽,哪还有那么多精力和期待?最后好累的时候无奈说了句:合适就行。言外之意,爱不爱不要紧,或者说衍生出一种无奈叫作:听说爱情来过。
米粒听着姐姐说些家长里短,一边在厨房忙着,一边喋喋不休。姐姐比她大9岁,原本家里想要个男孩,结果米粒顶了位。她从小仰望着姐姐长大,因为姐姐生来像极了妈妈,大大的眼睛,高高的个子,别人还会问姐姐,鼻子是不是做的,因为真的是又挺又直!米粒喜欢姐姐,希望长大能和她一样。
13. 米粒13岁时,姐姐出嫁了,嫁给了爱情。米粒不懂爱情是什么,只是看到姐夫每次来家里都会在厨房露上一手,酱焖鲫鱼、红烧排骨,还有秘制拔丝山药,把一家人哄得开心不已,姐姐则窝在沙发上看看电视,聊聊天,一进了娘家的门,姐夫就好像是新媳妇见公婆,只顾忙里忙外。米粒问姐姐:为什么啥也不做,姐夫还对你那么好!姐姐眉毛一挑,神秘地说:我对他也好啊,你看不到而已!说着她递给米粒一把花生,补充道:所以你以后也要找一个和自己相爱的人,多做一些,少付出一些,没有谁会计较。
米粒牢记姐姐的爱情观,虽然还是个懵懂的少女,但是她一直视姐姐为自己心中的女神,直到她20岁,姐姐将近30岁时,心中的女神却选择了离婚。
14. 即便亲人们十分反对,他们说:女人一过30岁就变天了,没有那么多精彩可言,出一家入一家哪有那么容易!然而姐姐还是毅然决然地坚持自己的选择,这当中当然有令她如此坚决的原因,也许是不能言说的苦衷,总之,她没有回头。
在所有亲人都以为她会一蹶不振的时候,姐姐剪了新发型,开始了和闺蜜们信天游的时光,而后用最快的速度回到了工作岗位。米粒问她,难受就出去走走。她在微信上说:时间宝贵,不值得浪费。姐姐还是那个姐姐,她似乎有年少时候的意气风发,走路带风的30岁的姑娘,没有布满沧桑。
半年后,她恋爱了。遇到了一个比自己大5岁的男人,是听起来很不靠谱的异地恋。
15. 家人说:你也老大不小了,要现实一点,能结婚才行,还当自己是小姑娘呢,谈恋爱!姐姐说:都已经体会过一回了,这些我心里都有数,现在只想谈恋爱,人生太苦了,为什么还要主动给生活增添枷锁?家人们觉得她不可理喻,米粒也为她担心,但是她说现在才是她真正想为自己而活的时候。
她开始坐长途火车,机票打折优惠时也会往返机场,两个人一起去旅行,去青岛吃大虾、去大连看海、去三亚游泳,还要去古城踏青石板路。不管是微雨清晨还是夜色阑珊,两个人对酒当歌,畅谈人生……显然,在别人眼里,两个人的恋爱指数很高,但是生活指数却令人担忧。米粒问姐姐:幸福吗?姐姐说,眼前的感受最真实,不强求幸福就会很幸福,随遇而安。
16. 四个月后,姐姐分手了,原因是对方觉得累了,姐姐察觉到后,主动提出分手。她对米粒说:不要担心,我是积极又坚强的“小强”。米粒忽然觉得姐姐很棒,即便她可能藏起了情绪,可她还是有力量和勇气埋掉负面情绪,接受并且热爱生活。她期待着姐姐谈恋爱,只要她喜欢,只要爱情在,折腾的人生也许更有味道。
米粒深受姐姐的影响,在31岁时终于结婚了。在这之前她也相过亲,像所有女孩一样追求与被追求过,她和初恋分手7年后又再度复合,如今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在旁人看来,缘分不浅但也经不起折腾,好心的家人唠叨提醒:要相互忍让,宽容,别过分折腾才行啊!米粒狡黠一笑:不折腾就没有今天啦!
17. 生活机械,人们都本能地追求新鲜刺激,很难墨守成规,这实在不能给出褒或贬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变着花样去爱的人也许会获得幸福,至少在追逐的过程中获得爱。变着花样去爱,终究没错。
米粒的闺蜜,找了一个比自己小7岁的男朋友。闺蜜们一听,纷纷张大了嘴巴:Oh my God!有惊叹、有羡慕,也有好奇:没有代沟吗?他能理解你吗?闺蜜哈哈大笑:什么年代了,年龄早就不是代沟的因素了!你们这是赤裸裸的嫉妒!
18. 米粒知道,闺蜜为了男朋友的生日,早早准备了恋爱纪念册,制作两个人的恋爱MV,又托代购买了礼物,然后让米粒帮忙布置饭店的装饰。米粒心中有大写的“鄙视”,把他当儿子了吧,太周到了!闺蜜说,你懂什么,要让他和我在一起时无比幸福,以后就算和别人好了,也能记得属我能折腾!说这些时,闺蜜一脸的轻松愉悦,看得出,她并不觉得麻烦,反而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般的自我满足。
直到现在,米粒也才知道,原来伴侣们都喜欢这一套,在折腾中自我存在感指数飙升,幸福感指数爆棚,大脑持续不断地给自己输送信号:这种感觉很OK,我遇到了对的人!
19. 10个月后,闺蜜要结婚了,她在群里给姐妹们布置任务:有人唱歌,有人堵门儿,有人跳舞,有人给新郎出难题,有人负责挡酒……折腾得不亦乐乎。闺蜜们不乐意了,不是因为接到的任务多,而是纷纷抱怨闺蜜“娶了个老公!”他负责些什么啊?就等现成的啊!闺蜜半开玩笑地说:看看你们目光短浅的样子,结果为了什么啊,不就是幸福吗?我的幸福就是我能让他感受到幸福,愿意和我在一起!我现在做的每一件事,最后最高兴的是我自己!有点远见!说罢,她在这些微信语音后面跟了一连串的搞怪表情!闺蜜们一脸“臣服”。
有滋味的爱情在于有花样,更在于心甘情愿地接受“变幻莫测”,没有定制模式,只有实实在在的切身感受。变着花样去爱,顺应自己的心意,你会发现,最先受益的人毫无疑问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