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天风海涛曲 幽怨缥缈音》2
剧本ID:
478737
角色: 0男0女 字数: 3980
作者:蓝山☕
关注
9
5
14
0
简介
节选自《宋词:天风海涛曲 幽怨缥缈音》 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本文带我们走近沉睡千年在“宋词中缓缓而吟的才子佳人”,使读者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
读物本古代朗诵历史诗歌节选
正文

玉楼春

钱惟演

 

1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时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2

品读

钱惟演很有政治手腕儿,他在中央组织部工作过,做过皇帝的秘书,还做过枢密使官阶,相当于今天的副总理。可他就是不知足,没做过宰相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怎么说也是吴越忠懿王之后,如果故国还在,人家就是国家最高首领,所以追求权力也无可厚非。可他老人家采取的手段实在是不敢恭维:攀上丁谓,为保全自己又用下三滥的手段排挤丁谓;攀附个刘太后(“狸猫换太子”的主角),她老人家还驾鹤西游了。

 

3

仁宗登基,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烧到了刘氏姻亲演公。可怜钱惟演还想着和李太后族人结亲呢,结果被安个擅议宗庙的罪名给落职外任了,落得个凄凉下场。老了总爱回忆过去,《玉楼春》是他晚年感伤之作。据说钱惟演被贬以后常常借酒浇愁,每次饮酒都唱这首《玉楼春》来助兴,唱唱就老泪纵横。

城上莺声鸟语、风光无限好,城下烟波浩渺,与后来宋祈“东城渐觉风光好,皱波纹迎客棹”有相同味道。城上黄莺唧唧喳喳叫,让人联想到此时正是“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光正好,而演公却在问天问地问自己“绿杨芳草几时休”。表面上看是发问,实则是可怜自己,“机关算尽”却晚景凄凉。怎么说也是一个伟岸大丈夫,对着绿杨芳草,居然也“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此时他也是“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吧。

 

4

王国维有词句云:“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古今人终究都逃不过生老病死这个圈,秦始皇尚要派遣徐福坐船去海外追求长生不老之术;汉代方士炼长生不老药也都是唬那些怕老怕迷糊的人;现代人逛美容院、吃保健品最多也只是延缓衰老,再长寿也不过百十来岁。看着镜中老去的自己,演公定是很伤心吧。酒自古以来就是落魄文人的麻醉剂,这个时候在演公这儿也派上用场了。以前身子骨不好也不想着喝酒,现如今“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了,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啊,“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冯延巳),喝酒又能有什么用啊!

 

 5

钱惟演有诗云:“瘦玉萧萧伊水头,风宜清夜露宜秋。更教仙骥旁边立,尽是人间第一流。”情趣孤高不群、清雅脱俗,但想着他那副典型的小人嘴脸,借用元好问的一句“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来评论最当。

演公小传

钱惟演,字希圣,临安人。吴懿王钱俶之子,随父降宋。钱惟演是“西昆体”的骨干人物、中坚力量,可文才虽好人品却不怎么样,溜须拍马一套一套的。《孙子兵法》中的“美人计”他是用得乐此不疲,为了追求浮华名利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机关算尽太聪明”,差点儿搭上自己的小命。

 

酒泉子

潘阆láng

 

6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7

品读

潘阆是宋初隐士圈的明星,没做过什么大官儿,但“潘逍遥,平生才气如天高”(宋代许洞《赠潘阆》),秉承“佳人佯醉索人扶”——贾岛的“苦吟”传统,对自己的创作那是相当自负。他曾在《叙吟》中说自己:“高吟见太平,不耻老无成。发任茎茎白,诗须字字清。搜疑沧海竭,得恐鬼神惊。此外非关念,人间万事轻。”潘阆早年在杭州一带以卖药为生,当过药铺老板,谈不上有什么社会地位,但名气却很大,跟上流社会有头有脸的人物很有交情。太监王继恩曾跟太宗说潘阆这人有两下子,要给他授予个学位什么的,对天下读书人也是个鼓励。所以太宗就“赐进士及第”,没直接给研究生学历,给了个同等学历,还让他在国子监当辅导老师。

8

后来有人向太宗打小报告说潘阆行为不检点,这辅导老师也就没当几天。潘阆这小子骨子里还挺坏,和王太监好却尽给人家出馊点子,让他劝太宗不要立真宗。可真宗到底还是坐上皇帝这把交椅了,他上台以后就开始收拾反对自己的人,结果潘阆卷入宫廷斗争,好容易仗着自己脑子灵活、腿脚利索,溜了出来。朝廷没下贴照片的全国通缉令,他跑到外边消停了一年,以为自己没事儿了,结果回来就被逮了。好在领导大人不计小人过,把他当做人民内部矛盾解决,发遣到欧阳修写《醉翁亭记》的四面都是山的滁州去参加改造了。

 

9

潘阆曾写过十首《酒泉子》,都以“长忆”开头,可能是离开杭州以后写的。第十首盛赞钱塘江潮,当时就有人把它画成画,题名《潘阆咏潮图》,想借潘阆“风雨满江湖”的名气大捞一把。这首“长忆观潮”用回忆的方式给观众来了个钱塘观潮实况转播。杭州人有福,西有断桥美景,东有钱塘江潮,心情好了游湖赏景,心情不好就观潮发泄。诗人黄滔就告诉罗隐“休向中兴雪至冤,钱塘江上看涛翻”。每年八月钱塘潮水更是绝妙,前蜀诗人李珣曾说“终日醉,绝尘劳,曾见钱塘八月涛”。十八日这天,钱塘江边水兵还搞阅兵式,杭州人几乎倾城,争先恐后怕好位置被别人抢了去。潮水刚从海门出来时,那是“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到满潮的时候,就像潘阆转播的那样,潮水奔涌而来像从天上倒下来一样。

 

10

潮水汹涌,更少不了浪里称豪的弄潮儿。有个叫周密的,写过一本《武林旧事》。他说“弄潮儿”的装扮是“披发文身”,手里拿十面彩旗。唐宋时期的男子都是长发打个髻盘在头上,杜甫不是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么?“弄潮儿”则把头发散开,像现在女孩子梳披肩发一样。只见他们逆着潮水而上,像今天海上冲浪似的,还像水上芭蕾演员一般做出各种姿势。他们的舞台是浪尖儿,手里的红旗竟一点儿都没沾湿,厉害!波涛翻腾成一个银色的世界,红旗在这世界里翻卷挥舞,这画面够美!视觉效果够强!

11

潘阆心生感慨,离开杭州很长时间了,“弄潮儿”潮头冲浪的场面还时常在梦里出现,梦醒了还觉得像看西班牙斗牛、原始森林探险一样残酷、惊险、刺激……宋代没有电影和电视来记录弄潮、观潮的场面,好在文人有生花的妙笔,没事的时候端杯咖啡或者茶什么的,然后拿着毛笔记录下来。翻翻宋末吴自牧的《梦粱录》和周密的《武林旧事》,这两本书里到处都是南宋都城临安的城市景观和市情风物,是研究宋史的宝书,它们还用“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记录了钱塘江观潮的景观,和潘阆的词可以互相印证吧!

 

12

剃发逃脱

宋太宗即位的时候,潘阆是太宗弟弟秦王赵廷美的秘书。赵廷美也想当皇帝,太宗登基后制造的宫廷第一桩血案就是处死秦王门下的谋士。潘阆在被杀之列,伺机逃脱,跑到附近人家是连唬带吓藏到墙壁夹缝中,算是躲过一劫。事后潘阆化装把头发剃了,假扮和尚逃出京城。传说他还真到终南山做了一阵子的和尚。

 

 

相思令 

林逋bū

 

13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品读

借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们把镜头拉向林逋。林逋是天地间的一个真人,放下人世间的所有膏腴,坦坦荡荡做了一回毫不违心的自己。林逋性格有点儿孤僻,没听说和达官贵人有什么交情,倒是和寺庙里的和尚走得很近。他常常自己驾驶小船儿去西湖“旅游”,逛遍了西湖边上的寺庙,和庙里的得道高僧以诗会友。

 

14

这样一个一辈子没有走进婚姻的殿堂,似乎有着仙风道骨,一点儿没沾世俗油腻的冷峻爷们儿,居然也写了一首《相思令》,想来颇有些意思。“吴山青,越山青”,这吴山和越山隔着钱塘江相对而望,不知见证过多少喜相聚和伤离别。它们会为人事的往来而感伤吗?李商隐说“一树碧无情”,树是肯定不懂,但杜甫说“青山犹哭声”,或许青山懂。只是它们始终那么沉默无语,仿佛冷漠无情,这却叫人感慨了。

 

15

分别在即,两人不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和现在青年男女谈恋爱要送戒指、项链什么的作为定情信物一样,古人定情也要送信物。不过古人可不像我们那么物质化,送信物要讲究送铂金还是钻石的,用材质、大小来证明爱情的诚信度和深浅度,古人的追求是精神上的,就用香罗带打成心状的结来赠予对方。然而如今,两人却要分手了,这同心结是没打成,对双方来说都可能是心中永远无法抚平的伤痛。最可恨江潮不通人情,竟自顾自地涨满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也该启程上路了。

 

16

《相思令》写的是爱情、离别,那我们也不妨就此大胆猜测:林逋也是凡人,也有着侠骨柔肠,一辈子没有娶妻生子不代表他没拥有过爱情。没准儿他只是爱情道路不顺,再不敢碰爱情这荤腥了;或许他无法参与心爱女人的明天,就用“梅妻鹤子”的形式和爱人守约。无论如何,这《相思令》里的满满深情,想来该是他心头永恒的纪念。林逋在年老的时候对自己梅妻鹤子、湖山终老的生活很满意,挥笔写下“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也算是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17

梅妻鹤子

林逋是宋代著名的隐士。他脾气很怪,既不娶妻更不要子,但却酷爱梅花、仙鹤,闲暇之际一人赏梅玩鹤,自称“梅妻鹤子”。相传林逋在孤山隐居时绕屋种梅三百株,“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他的咏梅名句。他有只仙鹤,取名“鸣皋gāo”。每逢客人来访,林逋不在,童子便开笼放“鸣皋”翔云报信。诗人见鹤,即回家会客。他死后,仁宗皇帝赐号“和靖先生”。

 

 

少年游

 杨亿

 

18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19

品读

这杨亿打小就聪明,“七岁能属文,对客谈论,有老成风”(《宋史》)。他还很会写机关公文,千八百字的公文常常挥笔如飞,所以寇准挺稀罕他,常常让他当枪手。杨亿给皇帝当过秘书,专门起草文书,和钱惟演在编修《册府元龟》的时候是同事。他们没事的时候写写诗打发时间,踩着李商隐的脚印,乐于用典故。后来杨亿把他们写的诗拾掇到一起,编成了《西昆酬唱集》,“西昆体”就这么成了。“西昆体”被后人批评为消化不良,李商隐的骨头还没剔净就拿来硬贴到自己的肉上,而且内容空虚,不切实际,这倒是实话。不过在这堆歌咏升平的人里面,作为老大的杨亿却风骨清亮,算是鹤立鸡群了。

 

20

咏梅的诗词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但杨亿写得别有一番滋味。唐代僧人齐己《早梅》说“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杨亿很高明,把背景换到了早春江南,借了水和云的神色就不着痕迹将齐己的诗句化为己有了。杨亿所说的“翠岭”就是广东、江西交界处的梅岭,相传张九龄做宰相的时候造福于民,于此地开凿新路,为了美化环境沿途都种了梅花,梅岭由此而得名。陆凯曾“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给范晔,杨亿折梅花寄给谁就不得而知了。

21

现在女孩子常画烟熏妆、宴会妆之类,这“寿阳妆”应该也是古代女子妆容的一种。据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在屋檐下睡觉,梅花落到她的额头上就印上了花瓣印,怎么擦也擦不掉。一定很好看,宫女们都竞相效仿,“寿阳妆”即“梅花妆”就在宫里流行开了。梅花美,可这么美的花平白无故就被风雨给“零落成泥碾作尘”,着实令人痛心!汉代的时候就有《梅花落》的曲子,弹奏起来肯定也是幽幽咽咽十分哀伤,杨亿是不忍再听了。

 

 22

杨亿巧对

杨亿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西昆体”代表诗人,对对子堪称高手。杨亿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刚在皇帝那儿混出模样的人想拉他入伙。这人说:“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杨亿很不屑,毫不留情地说:“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寇准在中书省任上时,曾戏出一上联:“水底日为天上日。”很多人都没能对出来,杨亿却当即对出了下联:“眼前人是面前人。”杨亿聪明机敏可见一斑。

~~~节选自《宋词:天风海涛曲 幽怨缥缈音》~~~

~~~作者:季南~~~

1[607653]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