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细节》Section3【街道】华西坝 民国老灵魂
剧本ID:
492710
角色: 0男0女 字数: 8328
作者:露澜
关注
0
1
2
0
简介
[鱼阅精选]:张丰从自然景观、饮食习俗、文脉痴癖等不同维度对成都这座城市进行了介绍,从成姆斯特丹到千年少城、从食辣小史到陋室茶摊,潜入大街小巷,呈现一个地理的、历史的、现实的成都,深度解析城市的魅力。
读物本现代阅读生活杂谈
正文

尊重知识产权,转载仅供读文练习,如侵联删。

文本共27段 

《成都的细节》 府河、南河、锦江,河流见证了古蜀之地的生长与变迁;万里桥、老南门大桥、九眼桥,成都的老灵魂仿佛时刻走在桥上;泡菜、盖碗茶、龙门阵,茶馆成全了市民相似的情感模式;老板娘,嫡、市井粉子,成都女人将锐利与温婉结合得恰到好处; 青春、酒精与音乐,九眼桥边挤满了不怕醉的年轻人。有人说,成都是一座去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华西坝:民国老灵魂

01.

如果宽窄巷子那里展现的是“清代”样貌,那么在华西坝一带,人们能看到的就是成都“现代”的开端。

流沙河先生曾感叹:“成都其他地方皆市井气象,唯华西坝为人文气象。”这个说法是很准确的,但是却和人们(包括本地人)的第一印象有很大差别。在许多成都人心中,华西坝是一个治病的地方,而且是得了重病、人生几乎要丧失希望的时候才去的地方,因为那里有西南地区最好的医院——华西医院。

现在的华西坝,坐落着华西医院的“集群”,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医疗中心。华西医院是成都人心中的骄傲,在任何机构给出的中国医院排名中,它都能位居前列。在国内最权威的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医院排名中,华西医院连续多年排在全国第二位,拥有全国领先的妇产科(华西附二院)和牙科(华西口腔医院)。

华西坝的建筑一方面采用了中国古典建筑的飞檐、斗拱等外观形式,另一方面又融合了英国中世纪的建筑式样。

02.

这种骄傲颇有点神秘气息。华西医科大学和四川大学合并后,改名叫“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但是人们并不买账,因为在不少人心中“华西”要高于川大。前几年泸州医学院想改名为“四川医科大学”,遭到很多华西校友的反对,因为“四川医科大学”的简称是“川医”,这和“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简称一样,构成某种冒犯。

至于流沙河先生所说的“人文气象”,指的是华西坝的民国建筑群。比如“怀德堂”,1915年动工,1919年建成,当时是华西协合大学的校行政事务办公楼和礼堂,现在是川大华西校区的办公楼。怀德堂有英文名字,叫The Whiting Memorial AdministrationBuilding,当时是由美国纽约的罗恩甫夫妇捐建的。

03.

这些建筑,虽然经过百年沧桑,但在华西坝仍然有八座,构成一个“华西坝民国建筑集群”。它们大多由美国、加拿大等国教会捐建,由外国建筑师设计,在建筑风貌上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

梁思成把这种建筑称为“中国早期古典复兴建筑”。这个概念其实很复杂,所谓“古典复兴”,一定是站在“现代”的立场言说的。他在《中国建筑史》中谈到欧美建筑师在华建筑作品时说道:“开始以中国建筑之部分应用于近代建筑,如北京协合医学院……成都华西大学皆其重要者也。”

这样的建筑细节,是“中国的”,和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相似,但是它又是“欧美建筑师”心中的“中式”,是借由他们的眼光来表达的。在房屋结构和功能上,它又是现代的。这种风格,到20世纪90年代又开始大量出现,比如北大新图书馆等,在审美上又开始吸收中国传统建筑的要素,它意味着中国传统建筑样式和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并不一定矛盾。

04.

在20世纪20年代,华西坝上的这些建筑相继投入使用,是当时“华西协合大学”的办公和教学用楼。1905年,英、美、加三国的五个基督教会决议在中国西部创办一所“规模宏大、科学完备”的高等学府,地址定在四川的政治文化中心成都,随即在城南购置土地,建筑校舍。这里土地平旷,北傍锦江,风景清雅,因为由华西协合大学兴建,便有了“华西坝”的名称。

如今人们研究清末的成都,传教士的记录成为重要的参考资料。他们写日记,还拍摄照片,成体系地也是不经意地为成都留下了难得的历史侧影。以研究成都闻名的王笛老师,曾经在美国获赠一位传教士后人拍摄成都的大量照片,这成为他《茶馆》等书的第一手资料。传教士们眼中的成都,是一个有魅力的中国城市,但是他们的叙述也是有矛盾的,既有“成都是中国所有城市中最干净的”的描述,又注意到“在街巷中随地大小便”的现象,大概他们观察的区域不同。

05.

在成都的“城市史”上,华西坝的建设是有意味的开端。列强侵略中国,有一些中国城市成为“通商口岸”,而成都因为没有处在外国商船可以通达的地方而得以幸免。和武汉、重庆这些城市相比,它无疑更为“封闭”,因此也更“完整”、更“中国”,但是即便如此,仍然会有“世界”的风吹拂过来。1905年筹备兴建“华西协合大学”,可以看作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成都开始拥抱“现代”了。

事实上,1905—1911年的成都,处在动荡飘摇的前夜。尽管这里有清政府的驻军,但是清政府的财政已经不堪重负,也无力掌控距离北京如此遥远的成都,而不得不让长老会这样的袍哥组织参与进来,共同“维系社会”。成都也开始出现新式军官学校,最初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应对王朝危机、防御外敌,但是最终却成为清政府的掘墓力量。

06.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西协合大学的出现就更加意味深长,它也昭示出成都已经“卷入”整个国家奔向现代的进程之中。最初的华西协合大学,为一所综合性大学。1910年3月11日,华西协合大学举行了开学典礼,初设文理教育三科,由美国的Joseph Beech出任校长,学校创办人之一启尔德出任第一任学校董事会主席。

启尔德(Omar L. Kilborn)是加拿大人,在金斯顿王后大学获得医学博士的学位后,他向加拿大卫斯理会写信,自愿作为一名医学传教士前往中国,和他同行的还有他的妻子詹妮·福勒等人,他们要到四川开拓华西教区。他们从上海登上蒸汽小轮船,在宜昌换木船,经过数月行程才抵达成都;这个路线,和当时为寻求进步到上海的成都人正好是相反的。

07.

启尔德的想法是开一家医院,他在玉沙街找地方住了下来,但事业还没开始,妻子詹妮就染上霍乱去世了。1892年,启尔德的“福音医院”在成都东门的四圣祠街开业,也就是现在成都第二人民医院的位置,那里还有一个“基督教恩光堂”。在叙述自己的历史的时候,成都第二人民医院和华西医院一样,都把自己的历史追溯到启尔德那里。

启尔德真心热爱四川,曾经编过一本《四川话英语教材》教大家学英语。这本书前两年成都本地出版社还重印了,现在是作为“趣闻”供大家阅读,这也是这个城市接触西方的一段佳话——它包含着尊重科学和多进行交流的意味。但是这不是常态,晚清的传教士和本地民众的关系,也有紧张的一面,启尔德和他的医院,就曾经历波折。

08.

福音医院开业后,启尔德迎来了生命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加拿大女性Retta G. Kilborn,她有一个中文名,叫启希贤。在当时女性很难被允许学医的情况下,启希贤获得了医学博士、外科硕士和化学硕士等学位。1893年,她以医学教友志愿队队员的身份来四川创建女会和妇孺医院,相同的信念让他们在成都结成夫妻。

启尔德经常外出行医传教,荣县、嘉定(今乐山)、自流井(今自贡)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两人结婚后,启希贤经常陪他一起出行看病和做手术。1895年4月7日,启尔德和启希贤的长子启真道在嘉定出生,5月底,他们抱着儿子返回成都,却看到了可怕的一幕。有谣言说有人看到外国人把中国小孩拐进教堂,挖去肝和眼珠熬制西药——这些谣言在各地都有出现,于是多地发生焚毁教堂的事件,在成都有几十座教堂被毁,这就是有名的“成都教案”。福音医院也在这一事件中被毁,启尔德一家不得不到上海避难。

09.

年底,“教案”平息,启尔德一家返回成都,“顽固”的他在原址上重建了福音医院,启希贤也在附近的“新巷子”里,建起了四川第一座女子医院——仁济女医院,专门为女性看病。到1910年,这两所医院一年的门诊量合计超过6000人,医院采取收取富人诊费补贴穷人的办法,甚至免费为穷人看病。

1914年,华西协合大学成立医科,上述两家医院成为临床教学和学生实习的地方。这一年,福音医院改名为“仁济医院”。这种合并是必然的,因为启尔德其实也是华西协合大学的创办人之一。1910年学校正式开课后,积极参与筹备的启尔德,成为学校董事会的第一任主席。他们的儿子启真道能讲一口流利的四川方言,1907年,他和母亲、妹妹一起回到加拿大上学,先后在多伦多大学主攻生理学、生化学,获得医学和哲学博士学位,然后又回到成都华西协合大学任教。他一直坚持用汉语教学,一度出任医学院院长,直到1952年离开四川,出任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

10.

1919年,启尔德回到加拿大休假,却因染上肺炎而不幸病故。消息传到成都后,受他惠泽甚多的成都人,在祭祀孔子的文庙举办了中国传统的祭奠仪式,以中国人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位基督徒的敬意。这真是意味深长的一幕,一位传教士、医生的祭典仪式,在象征着中国文化传统的文庙进行,而这一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要打倒的就是“文庙”“孔庙”代表的传统文化。

但是,如果以家庭为单位,在过去150年,又有谁对成都的贡献可以和启尔德一家相比?当时的成都人对他的感恩,是值得称道的。反而是现在,随着历史变迁,知道启尔德的成都人已经不多了。但是,二医院和华西医院,还在一直造福这个城市。

11.

华西协合大学成立后,1912年,学校在加拿大、美国和英国分别举办华西协合大学建筑设计大赛,英国建筑大师弗烈特·荣杜易的方案被选中。荣杜易入川前遍游中国大江南北,考察中国传统古典建筑,在华西坝创立了中西合璧的建筑群。荣杜易为华西坝设计了事务所、生物楼、图书馆、广益学舍、协合中学大礼堂以及钟楼等几幢主要建筑。他以钟楼为原点,向南向北延伸为中轴线,主要建筑皆在东西向铺开,形成了大致为品字形的错落有致的格局。设计完成后,这位英国建筑师再也没有踏上中国的土地。荣杜易离开后,后续工程便由加拿大的苏维廉(外号苏木匠)接手,他酷爱体育运动,为华西坝修了很好的体育场。这些建筑,现在仍然在那里,大部分都还在使用,或者被改成博物馆。

12.

华西坝的鼎盛时期,在20世纪30年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很多大学都开始陆续西迁,北大、清华、南开在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大”,武汉大学搬到了四川乐山,成都也接纳了几所外地高校。从1939年开始,同属教会学堂的金陵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陆续搬到华西坝,让这里成为一个耀眼的科学文化中心。抗战的最后几年,是华西坝文化最璀璨的时候,被称为华西坝的“五大学时期”。

1942年,华西协合大学文学院院长罗忠恕在牛津大学提出一份中英文化合作计划,剑桥、牛津相继成立中英文化交流委员会,东西文化学社在华西坝成立,一场对20世纪中国影响深远的文化交流由此发端。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和美国作家海明威曾前来华西坝讲学交流,爱因斯坦、罗素也都专门来函鼓励。海明威在书中谈到了成都人为抗战修机场的情形,对在工地上辛劳的成都人大加赞赏。

13.

可惜的是,这种“人文气象”,终究只是昙花一现。随着几所大学相继迁出,华西协合大学在1952年后的院系调整中,成为单纯的“华西医学院”。华西坝的“人文气息”,只残留在那些建筑中了。它成为纯粹的医学院校,这一点倒是又回到了启尔德当初开办医院的原点。

2021年5月,华西坝的大学路改造后重新开放,这里开始有人文社科书店和各种文创中心,附近的建筑,也将被改造成博物馆。人们在对历史的缅怀中,可以追忆华西坝昔日的荣光。当初华西坝上的人文生活,也以一种旅游景观的形式,部分得到还原。据《风起华西坝》记载,当时成都有这样一首童谣:“恋爱经济化,去逛华西坝。买根棒棒糖,一人舔一下。”如果把棒棒糖改成奶茶,就和今天的大学路差不多了。

大学路沿袭了华西坝建筑群的整体风格,街区以灰色、砖红色为主基调,浓浓的民国复古气息扑面而来。

14.

当时华西坝有一家叫TipTop的西餐厅,小情侣一顿饭要花上一二十元钱,“闷着脑壳闯进去,剃光脑壳滚出来”,就是说它的消费很贵。坝上人以其英文发音,称餐厅为“剃头茶铺”。这就是当时年轻人的时尚生活。改造后的大学路,引进了“SHAMROCK三叶草餐吧”的分店。

2002年世界杯前这家餐吧在人民南路开业,由于在美领馆附近,成为外国人聚集的地方。

不管如何,华西坝又要重新热闹起来了,这是好事。据说在改造的时候,项目方走访大学路附近的社区,那里住着很多教授及其家属,甚至还有当初华西坝鼎盛时期在这里任教的一些教授的后人。他们的回答,有点出乎项目方的意料,他们最看重的是路两侧的梧桐树。“大学前面的一条路,两边都是梧桐,每天骑自行车从那里经过。”

那些梧桐树还在那里,它们见证了华西坝的历史,它们还活着。这些树不能动,但是项目组调研发现,很多梧桐树由于常年养护不到位,已经被另外的物种寄生其上。施工的时候,去掉了梧桐树上的寄生植物,对树进行修剪、养护,这些梧桐又开始“重新发芽”。


太古里:酷街里流动着古典忧愁

15.

历史学家王笛在《消失的古城》一书中,对和尚街的消失心痛不已,那是他成长过程中经常玩耍的地方。1997年,已经在国外待了多年的他回到成都,和哥哥王晶一起到和尚街拍照,那里的居民以为他们是拆迁办的——对他们的态度不是仇恨,而是讨好,因为他们都想着更快搬走、拆迁,拿到一笔赔偿款。

和尚街就在大慈寺南面,也就是现在的太古里。拆迁后,这里新修了一片仿古建筑。太古里,现在是成都人心目中的时尚高地,也是整个西南地区的时尚中心。香奈儿、LV这些时尚品牌,出现在这些仿古建筑之中,并没有任何违和之感,事实上,“太古里潮拍”在国外视频网站上很火,或许是一种传统和现代的混搭,创造出了奇怪的张力。

16.

现在的大慈寺,就像一个老人,蜷缩在商业街的一角。寺庙不收门票,茶园收费也很便宜。在大慈寺里坐着,抬头就能看到旁边高耸的IFS(国际金融中心),而出了南门,就是太古里。前一秒,你还端着最新流行的奶茶,一步跨过来,就走入了宁静的寺庙。

这个片区,在21世纪初开始打造,最初的目标似乎是修一个像锦里或者文殊院那样的文化街区,后来整体由远洋集团负责开发、经营,成了远洋太古汇系列的一员。在各地城市的“太古汇”中,成都太古里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大慈寺的存在。

现在的大慈寺看起来不太起眼,比文殊院还要小很多,但是在唐代,它曾经是全国最大的寺庙。大慈寺最早建造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安史之乱时,唐玄宗跑到成都避难,见到(或者听说)成都佛教徒在布施灾民,他深受感动,题写了“大圣慈寺”匾额,大慈寺因此得名。

17.

得到唐明皇加持后,大慈寺香火鼎盛,南面到镋钯街(所谓镋钯,是和尚练武时使用的兵器,这里在唐代是和尚练武的地方),东面到府河边上,而北面则延续到和平街,面积至少有1000亩以上。

从唐到宋,都是大慈寺的鼎盛时期,里面有很多壁画,是一个佛教和艺术中心。古代寺庙也许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围墙,有史料记载,大慈寺历史上其实也是个商业区和游玩中心,成都有名的“十二月市”就是在大慈寺附近举办的。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大慈寺及其周边,其实是一个“产业园”。如果用这样的态度来理解,就不会对大慈寺周围的商业化过于忧心忡忡。

宋末的战争,已经让大慈寺毁坏严重,到了明代重修,规模已经大为缩小;张献忠在成都纵火,大慈寺也难逃劫难,清代再次重修,规模又相应减小。1949年后,大慈寺其实已经破败不堪了,曾经作为成都博物馆的库房,用来堆放一些文物和资料,直到后来在天府广场西侧新建了漂亮的成都博物馆,大慈寺才又真正恢复成安静的寺庙。

在喧闹时尚的太古里背后,藏着成都最古老的茶馆之一——大慈寺茶社。在太古里逛累了,不少人会选择来大慈寺喝上一碗盖碗茶。

18.

现在的成都人提起大慈寺,也是怀念的心态,但是心中想的并不是唐宋时的盛景,而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闲适的大慈寺茶园,流沙河等文化人过去常在那里聚会。大慈寺位于市中心,因其“破败”反而获得一种清幽的环境。它始终不算是网红景点,而是和成都人的市井生活结合起来的。大慈寺的隔壁和对面,各有一家“宫廷糕点”,门前经常排着长队,这样的城市细节非常动人。

进入21世纪,成都意识到保护传统的重要,但是可惜的是,有一些古街永远消失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成都市容市貌的变化非常大,这是因为城市扩张速度加快,内部结构发生巨变,以至于人们都没有时间思考,到底该保留什么,又该如何保留。从太古里往南不远处的崇德里改造,就是一个好案例。

镋钯实际上是一种兵器,光绪初年,因大慈寺的武僧常使用这种武器,这条街被用作存放兵器的仓库,故得名“镋钯街”。

19.

崇德里过去是典型的川西民居,在唐代也应该在大慈寺商区范围内,但是到了清末,已经是一般民宅了。崇德里建于1925年,由30多处院落、巷弄组成,每户院落不尽相同,三合院、四合院都有。成都作家李劼人从法国回国后,一度没有好的职业,于是在乐山开了一个造纸厂,他公司的成都办事处(也有说是公司总部)就在崇德里,那里一度也住着不少知识分子。

1949年后,崇德里成为一个杂居的复式四合院,到了八九十年代这里的住房条件就显得过于寒酸了。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地方会被拆除修建新楼盘,但是幸运的是它被保留了下来,由艺术家王亥负责设计改造,最终在保留了民国建筑风貌的情况下,改造成一个文艺范儿的生活美学综合体,那里有展览,也可以喝茶。

镋钯街在2011年开始进行精品化城区打造,将民国风格建筑和青年文创小店结合在一起,逐渐成了成都青年男女的休闲圣地。

20.

崇德里的成功,激活了整个镋钯街,对政府也是很大的鼓励,让他们意识到还有另外一种城市更新的可能性。镋钯街两侧大部分都是1949年后建设的居民小区,已经处在被淘汰边缘,但是通过改造底商和外墙,这条街道获得了年轻人的喜爱,看上去很“小众”,却引导了潮流。世界知名的TIMEOUT杂志2018年评出的50个全球最酷街区中,镋钯街排名第19,在中国入榜的四个街区中位列第一,其余入选的中国街区是早已名声在外的上海法租界、香港湾仔和北京三里屯。

镋钯街的成功,其实也缘于太古里的成功。随着地铁二号线和三号线相继通车,太古里吸引了大量年轻人,那些“酷”的“小众”的青年,可能没有能力在太古里消费,他们以一种反叛的心态来到镋钯街。

21.

举例来说,这里的日料好吃,人均却只要几十块,只是环境差点而已。这其实是都市化整体推进的结果,商业的繁荣,甚至也让那些反商业的人从商业中获利。

镋钯街可以看作是太古里的阴影,相伴相随。在2005年的时候,繁华的市中心是盐市口到春熙路一带,是批发店(九龙、新中兴)到专卖店(春熙路)的形态;而现在,繁华区域再次向东延伸,经过太古里和镋钯街一直到河边,春熙路商圈和猛追湾339(电视塔)商圈几乎连接在一起。这个细节让人想起东京的新宿,它不只繁华,还很巨大,拥有各种都市文化形态,从主流的到前卫的、反叛的,相互促进生长。


玉林:华西格林威治村

22.

2020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在玉林的一苇书坊喝了点酒后,我和两位朋友一起,随同一位民谣歌手来到他在玉林西路租住的小区。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虽然已是晚上10点,看门的阿姨仍然认真登记了我们的信息。歌手朋友安慰我们:“没事的,上去就好了。”

他租住的是一个套二的房子,进门后把音乐开到大声,“从来没有邻居投诉过”。同去的朋友甚至伴随着音乐跳起舞来。我有点百无聊赖,准备发一条朋友圈,打开定位位置一看,“沙子堰”——这不是何多苓当初画画的地方吗?

20世纪90年代,何多苓和翟永明买下这里一套50平方米的房子,用作画室,在那之前,何多苓的画室只有18平方米。沙子堰的房子便宜,周围生活也很方便,翟永明马上告知了另一个画家周春芽,于是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搬到沙子堰社区,这里成为艺术家的摇篮,就像纽约的格林威治村。

23.

翟永明最初的白夜酒吧,就在他们住的地方不远处。当时画家、诗人朋友经常来找他们玩儿,不如开一个酒吧,大家可以一起聊天,这就是翟永明当时的想法。所以,最初的白夜酒吧,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书房,地方不大,放着不少书。唐蕾的小酒馆也开业了,如果说翟永明的白夜是“诗与酒”,唐蕾的小酒馆就是“音乐与酒”。小酒馆开业后,唐蕾看到一些乐手演出没有场地,就喊他们来酒吧演出。后来小酒馆成为中国摇滚乐的胜地,唐蕾也被称为“摇滚教母”。

“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赵雷的《成都》让玉林西路尽头的小酒馆变得几乎家喻户晓。

24.

这一切,并不是政府有意推动的,而是城市自由生长的结果。玉林片区有着改革开放后成都最早的商品房小区,到了20世纪90年代,已经算是成都最时尚的地方,但是房价和房租仍然便宜。翟永明看中沙子堰的房子,就是因为房价便宜,而生活又很便捷,这两点到现在都没有变过。2019年底,一苇书坊开业时,房租每个月只要4000多块——这让这个书店成为大家可以随便玩儿的地方。

白夜酒吧和小酒馆,为玉林注入了艺术气质,但是艺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的“气味”;对普通人来说,浓郁的生活气息才是在玉林能够直接感受到的。那里有好几家火锅店,还有“玉林串串香”的总店,在夜晚,会有很多家烧烤店开门营业,以至于有一位作家形容玉林的空气中散发着孜然的味道。这样的地方,总是不缺各种传说,谁喝了酒后,不会放飞自我?

现在玉林西路已经逐渐成为成都的文艺地标,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来此打卡,体验特别的成都味道。

25.

2008年地震前,我经常去的玉林小房子酒吧,每天都待到凌晨四五点。你在凌晨2点的时候,听到里面的人大声朗诵诗歌,很难不感觉到人间的美好。后来小房子的老板杜姐实在撑不下去,把它“盘出去了”,但是就在今年,我听说小房子不但又复活了,老板还换成了三个人:一位诗人、一个电影爱好者和一个设计师。

20世纪90年代到世纪之交的玉林,代表的是一种先锋文化。如果用年龄来比喻,九眼桥的酒吧里,大部分都是大学生;而在玉林活动的,则是已经出了校门的年轻人(有的也不那么年轻),他们仍然没有向社会和世故投降,不想正襟危坐地在包间吃饭,他们还有不满,有时候还想哭泣,于是他们来到玉林。

26.

这也是一些常去玉林的人对赵雷的《成都》不太满意的原因,在大家看来,赵雷的歌太过于“文艺”和“小清新”,那或许只是晚上八九点的玉林,而没有触及它更深沉、痛苦和暴烈的一面,只有感伤、呻吟,而没有呐喊。但是时间来到2016年后,这里已经是90后的天下,小房子已经“转手”,白夜搬到了宽窄巷子,而小酒馆也开了第三家店,一切似乎也都更成熟了。

赵雷的《成都》让玉林火遍了全国,从此这一块区域的知名度,和广西那个吃狗肉的城市不相上下了。人们不知道沙子堰,在小酒馆,也不再陪自己喜欢的乐手唱到底,一种新的都市文化产生了。玉林变成了“流行乐”,而不再是愤怒的“摇滚”。

27.杀青段

有一个细节可以说明这一点,玉林的菜市,如今也已经成了网红景点,很多人去那里拍照,那里的菜也因此变得更漂亮、更上镜。我不知道在90年代何多苓是否会去买菜,那时他和朋友忙着谈论绘画和诗歌,忙着喝酒,他无疑对颜色非常敏感,但是他是否注意到菜市场里的五颜六色?

不过也应该承认,赵雷的《成都》再次改变了玉林,是现代传播的威力让城市管理者意识到音乐和艺术的价值。这两年,玉林街道正在下力气改造,越来越多的网红店出现了,年轻人也越来越多。这总是好事情,意味着它还有无穷的可能性。


《成都的细节》Section1 河流成姆斯特丹 549506

《成都的细节》Section1 城市的老灵魂 565107

《成都的细节》Section2 城池千年少城 580708

《成都的细节》Section2 城池皇城坝 440299

《成都的细节》Section3 街道西府调性 508311

《成都的细节》Section3 街道华西坝 民国老灵魂 492710

《成都的细节》Section4 红油底层口味到市民的饮食 269161

《成都的细节》Section4 红油对臊子无止境的追求 253560

《成都的细节》Section5 茶馆茶馆里的共享经济 902917

《成都的细节》Section5 茶馆茶馆也可以是戏窝子918518

《成都的细节》Section6 粉子时尚 败家 897032

《成都的细节》Section6 粉子嬢嬢局 品位决定粉级 912633

《成都的细节》Section7 夜晚夜晚 青春 酒精与音乐 521581

《成都的细节》Section7 夜晚走到玉林路的尽头 坐在小酒馆的门口 537182

《成都的细节》Section8 书店城市朝圣地 816973

《成都的细节》Section9 田园半空花园 863776

《成都的细节》Section10 社区袍哥江湖 733083

《成都的细节》Section11 文脉死与生 971956

《成都的细节》Section11 文脉吟唱在成都的阡陌红尘 956355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