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重知识产权,转载仅供读文练习,如侵联删。
文本共18段
《成都的细节》 府河、南河、锦江,河流见证了古蜀之地的生长与变迁;万里桥、老南门大桥、九眼桥,成都的老灵魂仿佛时刻走在桥上;泡菜、盖碗茶、龙门阵,茶馆成全了市民相似的情感模式;老板娘,嫡、市井粉子,成都女人将锐利与温婉结合得恰到好处; 青春、酒精与音乐,九眼桥边挤满了不怕醉的年轻人。有人说,成都是一座去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01.
春熙路对成都的意义,在于它几乎可以被看成是“现代成都”的开端。
而在宽窄巷子,一切和老成都有关的“生活细节”,在这里都可以找到。
春熙路:现代成都的开端
如果只选一条路代表成都的话,那一定是春熙路。
2005年,《新周刊》做了一个城市新锐榜,评选中国最佳商业街,春熙路排在香港的铜锣湾和上海的南京路之后,位列第三位。
关于春熙路,最好的广告语可能来自民间的概括:“城市掘金哪里去,春熙路;品味时尚哪里去,春熙路;打望美女哪里去,春熙路……哪里都不想去,还是可以去春熙路。”(这段话出自袁庭栋的《成都街巷志》)
02.
最精彩的是最后一句:“哪里都不想去,还是可以去春熙路。”这就是本雅明对巴黎拱廊街进行研究所概括的都市精神,“都市闲逛者”,可能不买任何东西,纯粹无聊地行走在那些靓丽的橱窗之间,就构成了某种趣味。这就是都市的“现代性”,它背后的本质是现代人才有的孤独,对此最好的阐释者是波德莱尔,他的《巴黎的忧郁》也成为本雅明的研究对象。
如果仅从商业考虑,现在的春熙路有一点落寞。春熙路的东面,是红星路步行街,由于有了IFS(国际金融中心),成为高端的商业街,再往东100米,就是高端时尚区太古里(纱帽街)。我们可以把红星路步行街和纱帽街都看成是春熙路的延伸,这是成都市中心最核心的区域,也是西南地区的时尚中心。
春熙路上聚集了无数的名牌商店,人群熙来攘往,充分展示着成都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活力。
春熙路对成都的意义,并不在于商业,而在于它几乎可以被看成是“现代成都”的开端。这是关于成都的一个不可忽略的细节。
03.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在事实上进入了军阀混战状态。控制北京的是北洋军阀,而南方有其他力量称雄,四川军阀则被南北两方拉拢。四川军阀特别的地方在于,他们距离北京、广州和南京都很远,同时也受到新军和传统袍哥组织的影响,因此1911年后的成都,并没有随着革命而进入“新世界”,相反,各派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虽然大的战争没有,但是小规模的作战和驱逐,则是常态。
1924年,军阀杨森赶走他的对手,进入成都。他出生于四川农村(广安县龙台镇),在成都念过军校,参加过辛亥革命,也加入过袍哥组织。杨森的周围,有不少有新思想的人,包括一些北大毕业生。他在泸州掌权的时候,曾经把100多个裹脚妇女召集起来,给她们开会,号召大家不要再裹脚;把一些泸州小男孩喊进自己办公室,给他们发糖,每个人送一个小铜牌,上面刻着“不要娶裹脚女孩”。
04.
杨森虽然是军阀,但也是一个崇尚进步、激进的“城市改革者”,美国学者司昆仑(Kristin Stapleton)甚至就城市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个“杨森主义”的概念。
杨森进城后,决定大干一番,他的一些政策,在今天看来都不过时:修路,扩建道路——除了春熙路,他还主导了最早的成灌(成都到都江堰,都江堰市原名灌县)公路建设;修建公园(手下有人向他介绍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花园城市”理念),举办运动会,号召大家锻炼身体。他扩建了少城公园(今天的人民公园),虽然很多人在那里喝茶,他有点看不惯,但是却并没有取缔,而是身体力行,号召大家锻炼身体(尚武)。
05.
当时的成都比较混乱。清政府被推翻,“满城”被“解放”,但是整个四川还没有像样的行政系统。在市政建设上,也没有多大进步。当时的东大街(春熙路南面)已经比较繁荣,而总府路(春熙路北)也是新政府的示范道路,但是两条路中间却无法连通,中间是以前的“按察使衙门”和监狱。杨森的最大手笔,就是拆掉衙门和监狱,开辟一条道路出来。现在我们无法得知假如他不做,后人是否也会做这样的事,但修建春熙路,确确实实为成都注入了商业的灵魂。从那之后的近百年,这里一直是成都乃至整个西南的商业中心。
06.
事实上,春熙路也是成都第一条用“路”来命名的街道,以前都是用“街”“巷”“里”这些名称,这暗示成都真正走上了新的道路。杨森委派自己的手下、第一师师长王缵绪负责,1924年5月动工,到8月就完工了。有人建议用杨森的头衔“森威将军”来命名,叫“森威路”,很多人反对。杨森这个人有一个优点,就是很善于听别人意见,他曾专门搞了一个办公室,每天用两小时和市民交流,任何人都可以向他提意见。这条道路的命名,也体现出他这一特点,最终他没有以自己的头衔来命名,而是请教了当时的“学问家”江子虞,取名“春熙路”。“春熙”典出《老子》第十二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太牢”是古代牛猪羊三牲齐备的祭祀礼品。这句话大概意思是,人们走来走去,像过节一样。真是非常好的名字,中国步行街众多,“春熙路”可能是最有文化的一个。
07.
春熙路开通后,因为其地理位置优越,很快就店铺林立,凤翔银楼、亨得利钟表店等品牌一直开店到今天。报馆(在当时是新事物)也大多开在这里,有本地的《新新新闻》(报名源自《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句,足见成都人取名的才华)、《新中国日报》、《中央日报·成都版》等。著名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正中书局、东亚公司等也在这里开了分店。春熙路成为传播新文化的阵地,不仅在商业上,也在思想上,成为成都的中心。
春熙路的诞生,很有成都特色:由一位四川强力人物发起,而命名权却掌握在民间权威手里。这体现出成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复杂性,尽管有时候施政者的措施可能非常激进,但是也总有制约的力量,新旧之间会取得一个平衡。杨森在成都只“盘踞”了十几个月,不过他的很多举措,却被对手给继承下来了——说到底,那也不是他的创见,而是一种叫“现代”的观念。即便是一个军阀,也会成为“观念”的俘虏,以追求进步为荣。
08.
在成都问路,不会有人给你指东南西北,你听到的都是“抵拢左拐再右拐”之类的呓语。
尤其是对从北京过来的人来说,一到成都会有一点蒙。北京那里的街道,大部分都是南北、东西垂直分布,站在任何一个路口,你都不会迷失方向;而在成都,你几乎找不到一条街道是正向南北或者东西的。
尽管成都有一环、二环和三环路,但是和北京那种方正的环形路比有很大不同。成都的环形路是极其不规则的,前两年政府准备把三环和二环中间的一些路串联起来,打造“中环路”(成都人不愿意这样模仿香港的中环,而是戏称其为二点五环),但遇到了很大困难。因为二环和三环之间,大部分区域已经是成熟社区,不太可能拆迁修路,所以只有按照原来走向大致串联。这样总觉得不伦不类,在东面,就怎么也“环”不起来。
09.
这不是今天的城市建设导致的困惑,它根源于2000多年的城市传统。战国时期,张若修筑城池时,就没有“搞清楚方向”。那个年代,在这里修建城市只能依照河流走向,采取一种“顺其自然”的办法,最终他主导建造的成都,最外面(大城)的线条歪歪斜斜的,就像乌龟一样,所以成都又有一个龟城的外号。成都古代的“城门”,也不在正方向,比如老东门在城市的东南角,而老西门则在西北角——今天当成都人说“西门”的时候,指的其实是城市西北角的西门车站附近。
此后的成都,每逢朝代更替或者乱世,也会受到毁坏,明末张献忠对成都的毁坏尤其严重,但是在“重建”的时候,仍然尊重原来的“脉络”。这个脉络,可以理解为成都的“道”。传统社会,城市发展似乎总是在循环往复,当城市达到一定规模时,就有可能超出承载量,或者“由盛转衰”,然后再慢慢恢复。
10.
古代的城市规划,大多只能局限于核心区域。以清代修建的满城(少城)为例,它是以今天的长顺街为中轴线,两侧分布了十几条胡同。整体上看,这种规划当然是整齐的,但是长顺街并不是笔直的南北走向,而是略呈弯曲状——人们常说满城像“蜈蚣”,就是因为它的躯干有些许弯曲——这最核心的一条街,仍然是“遵照前例”。同样是“胡同”,成都的满城胡同没有北京的那么整齐。
“市中心”的形成也一样。在成都,似乎找不到一个绝对意义的中心点,那种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的交汇,在成都并不明显。比如,东大街和西大街,根本没有汇合(差了很远);北大街和南大街,也不对接。因为满城和皇城(清代的贡院)都是封闭区域,路不得不绕着修。
在老一辈成都人的口中,盐市口是真正意义上的市中心,人民商场承载了几代成都人的购物记忆。
11.
老成都的“市中心”,一般人会认为是盐市口,因为它是老成都东西通道和南北通道的交汇点,四川人称之为“十字口”。但是,东面的东大街和西面的东御街,没有相连。东大街走到尽头,要往北走一截,才能拐到东御街。盐市口,也并不是规划意义上的路口,而是一种对自然发育的街区的描述。
对外来者来说,盐市口一带,是最容易迷路的地方。五条路连接到一起,手机导航普及之前,对路痴来说简直是灾难;即便向本地人问路,也很难描述清楚。
盐市口的得名,是因为清代政府在这里设置了出售官盐的商店——那时盐几乎是最重要的商品,是政府垄断的。和北京一样,成都老城区的很多街名,一听就能知道,在历史上是市场所在地。比如牛市口,在今天的东二环,以前是买卖耕牛的地方,在农业社会当然是重要的市场。
12.
现代建筑大师柯布西耶所主张的那种笔直的大道,最近二三十年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成都也一样,天府新区有几条街道,都是和天府大道垂直的,名字也从“天府一街”到“天府五街”按顺序排列。
走在这样的街道上,肯定不会迷路。因为走在天府一街,你就会知道下一条路就是天府二街。这种“规划主义”为人们提供了方便,不过在这里也并没有多少人步行或者迷失在街头。这样的街道缺乏故事,也缺乏魅力,或许要到很多年后,才能拥有它的灵魂。
13.
宽窄巷子被视为成都的“城市会客厅”,2008年“5·12”地震后,经改造的宽窄巷子开街营业,极大地提振了成都旅游业。
十多年过去,宽窄巷子已经成为中国最有名的文化街区之一。“宽窄”两个字,似乎也有了某种哲学含义——人生的路,是宽还是窄,全看你怎么走了。
走在宽窄巷子,会有一种走在北京南锣鼓巷的感觉,这里的四合院,不是川西民居风格,而是老北京风貌。宽窄巷子所在的地方,就是成都从前的满城。现在景区正门外的那条街,就是满城的中轴线长顺街。沿着长顺街两侧,是各种巷,都是1949年之后修建的住宅楼,很少看到电梯公寓,也都是六七层的建筑,现在已经是老小区了。
只有宽窄巷子大致保留了老满城的风貌,让人能够想象历史上老成都的样子。
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步行街构成。闲在宽巷子、品在窄巷子、泡在井巷子,在这里总能找到最原汁原味的成都味道,现在也成了外地游客打卡成都的必去景点之一。
14.
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城被作为清代的象征,免不了被逐渐拆除的命运。将军衙门(现在长顺街路口的金河宾馆)首当其冲,现在满城内的金河也不见踪影了。军政府还没有时间和能力规划出一个崭新的成都,他们采取的是象征性办法,为满城这一带的胡同重新命名。“胡同”被视为带有清王朝痕迹的旧名词,一律改成“巷”或者“街”。
从1911年到1949年,满城逐渐被拆除,四周的城墙和城门都消失了。1949年后,又是大拆大建,很多家属院和小区在这里拔地而起,或许是历史的垂青,最后还留下两条相邻的胡同(兴仁胡同和太平胡同),这就是后来的宽巷子和窄巷子,还有一条更小的叫如意胡同(后来改名叫明德胡同),也就是后来的井巷子。
15.
宽窄巷子得以保留,不是因为它们更气派和尊贵,恰恰相反,它们非常不起眼,也不重要,这才让它们一直没被人看上,也没有引起谁特别的愤怒。1949年后,因为要建设体育场,东华门一带的平民搬到这里来,把这里变成了大杂院。据说,20世纪50年代,这里还有好几亩菜地。反倒是井巷子那里,因为有一口特别的井而获得了一些特殊地位。传说清军刚进入成都时,成都已经被张献忠放火烧掉,一时没找到可靠的饮用水,战马对着地面嗅来嗅去,士兵往下一挖,出水了,很甘甜——在清代,这口井一直是满城附近居民重要的水源。1911年,这条街就是因为这口井,才得名“井巷子”。
16.
80年代,成都市已认识到宽窄巷子的价值,决定把它保护下来。从90年代开始,政府就在动员那里的“原住民”迁走,但是直到现在,仍有少量住户还在那里。现在宽窄巷子大部分四合院,都归成都文旅集团统一管理,由他们再租给客户。这里有好几家川菜馆,也有茶馆和咖啡馆,一切和老成都有关的“生活细节”,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它同时也在追随着时尚,既有一家装潢古色古香的星巴克,又有外墙重新粉刷装饰的喜茶。
在井巷子,有一家叫“成都市井”的川菜馆,这里的二楼可以喝茶,你还可以向老板特别提出请求去三楼看一看。在三楼有一个非常精致的平台,那里可以喝茶晒太阳,也是“观看”宽窄巷子全貌的最佳地点。灰色的砖瓦,巷子里走动的游客,尽收眼底。你会感叹,在市中心留下这一片古建筑,真是难得,但是也会忧伤地想到,整个满城如果都在,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17.
满城不在了,但是少城气息还在。宽窄巷子片区的魅力,其实不在被称为景区的这三条巷子,而在附近的很多小巷。清代的胡同当然已经不见了,但是街道还在;四合院没了,修起了居民小区和家属院,但是这里仍然有一种奇特的活力。奎星楼街,是成都人气最旺的网红美食街;而小通巷则从十几年前开始,就已经成为成都文艺青年的聚集地。2020年,成都市民为桂花巷里的桂花树被砍愤怒不已,发起了一场保护桂花树的行动。成都人已经失去了很多历史记忆,对桂花巷的捍卫,可以理解为“人们终于懂得珍惜了”。
18.杀青段
有朋友告诉我,不起眼的柿子巷正在发生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一些烘焙师在那里潜心钻研咖啡,她让我赶紧去看一下。现在的“少城”,正散发着成都独有的市井气息,一条条的巷子,似乎都在重生,各种形式的小店和探索都能看到。像枣子巷、柿子巷、桂花巷,这些名字听起来没有任何历史感,但是它却是当下最成都的。如果要亲近成都,或许要从宽窄巷子那里走出来,到附近的巷子里多走一走,才能找到并品味成都的细节。
《成都的细节》Section1 河流成姆斯特丹 549506
《成都的细节》Section1 桥 城市的老灵魂 565107
《成都的细节》Section2 城池千年少城 580708
《成都的细节》Section2 城池皇城坝 440299
《成都的细节》Section3 街道西府调性 508311
《成都的细节》Section3 街道华西坝 民国老灵魂 492710
《成都的细节》Section4 红油底层口味到市民的饮食 269161
《成都的细节》Section4 红油对臊子无止境的追求 253560
《成都的细节》Section5 茶馆茶馆里的共享经济 902917
《成都的细节》Section5 茶馆茶馆也可以是戏窝子918518
《成都的细节》Section6 粉子时尚 败家 897032
《成都的细节》Section6 粉子嬢嬢局 品位决定粉级 912633
《成都的细节》Section7 夜晚夜晚 青春 酒精与音乐 521581
《成都的细节》Section7 夜晚走到玉林路的尽头 坐在小酒馆的门口 537182
《成都的细节》Section8 书店城市朝圣地 816973
《成都的细节》Section9 田园半空花园 863776
《成都的细节》Section10 社区袍哥江湖 733083
《成都的细节》Section11 文脉死与生 971956
《成都的细节》Section11 文脉吟唱在成都的阡陌红尘 956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