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训练
剧本ID:
520763
角色: 0男0女 字数: 7041
作者:小帅a
关注
15
19
14
2
简介
冯远征表演
读物本现代阅读朗诵
正文

--聚鲸沧海 掀浪有声 大鱼海塘 伴您同行--

网络收集,学习之用,侵权联删,戏鲸专用

1

我怎么教表演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定量的“表演黄金”,差别是有的人露出了三四公斤,有的人只露出了半公斤。谁能成为演员,靠的是后天的开发。所以,表演老师不是教授者,而是开发者。

从2013年到2018年,我每年为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本科生上一门为期30天的表演课,这门课被摄影系设为必修课,结课时需要面向全校进行舞台汇报演出。

2013年,我们的第一次汇报演出是《哈姆雷特》。那个教学周期只有18天,但是,一群在之前完全没有表演基础的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通过有效的方法掌握了一定表演技能,完成了汇报演出。

虽然没有穿戏服,也没有化装,但是每个人都完全进入了角色,同时让观众也沉浸在戏中,来看我们汇报的表演系老师特别称赞奥菲利娅疯得逼真。

对于摄影系的学生来说,这种改变想象力的表演学习和舞台体验,也许一生只有一次,但是他们在将来工作中会更加懂得如何用镜头捕捉演员的表演,以及如何更加有效地和演员沟通。

30天时间很短暂,学生又是表演零基础,但我相信格洛托夫斯基的一个观点,表演不是教出来的。打个比方,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定量的“表演黄金”,差别是有的人露出了三四公斤,有的人只露出了半公斤。谁能成为演员,靠的是后天的开发。所以,表演老师不是教授者,而是开发者。

2

我们都会说,一千个人演哈姆雷特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们在指导学生时往往会说,你这是哈姆雷特吗?也就是我们不自觉地在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人。

作为老师,你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为每个个体寻找到特别有效的方法。

表演教学是有阶段性的,但是从每一堂课来说,它是没有定式的,必须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方案。我认为分割式的表演训练不是现在最需要的,而是要综合,同时要简化,之后选择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最主要的是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重新认识自己的能量。因为对一个演员来说,学会掌控自己的身体是最重要的。虽然我还没有在课上给学生做过格洛托夫斯基的那些极限形体练习,但是他的理念对我自己的表演和我的教学都有很大影响。

格洛托夫斯基20世纪70年代从苏联回到波兰以后,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表演和教学方法,现在叫格洛托夫斯基方法。他大大简化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教学过程,用32个动作完成演员潜能开发的初级阶段。

3

他是要让演员“脱衣服”,把自己“脱”个干净,然后释放你的天性,开发你的潜能。

释放天性其实是回归天性,因为天性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但是我们的成长环境和社会环境给我们的束缚太多,让我们有了一层层伪装,把自己的天性压制了下去。表演者恰恰需要先脱掉这些衣服,再去感受自己的身体和世界的交流,你就不会畏首畏尾了。

人有两个极限,一个是生理极限,一个是心理极限。生理极限就是身体的直观反映,心理极限则是大脑给你的暗示。

比如当你运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的身体告诉大脑你累了,但是如果你的大脑告诉身体你不累,这样持续暗示15到20分钟以后,你会发现你不累了——不是真的不累,而是超越了极限,你的潜能爆发了。

格洛托夫斯基认为身体的潜能是无穷的。他非常注重演员的热身训练,他设计那些热身动作,就是要让演员超越极限,在舞台上爆发出无穷的能量。

而我们中国演员,特别是在现实主义戏剧中,以塑造人物为主,身体的爆发力和表现力确实不如欧洲演员,因为我们没有经过那种大运动量的热身训练。

所以我在表演教学中一直比较推崇热身这件事,不管是进行发声、台词训练还是表演,热身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首先能够让你血液循环加快,让你的身体打开,真正处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然后再进行发声、台词训练或者去塑造人物。

4

热身游戏

为什么我要从做游戏开始?游戏是我们每个人都做过的,而且我们小时候做游戏,我们都相信,打仗也好,布娃娃也好,特别是过家家,弄一点儿土就可以做饭,那是我们最相信的。

每个孩子都是好演员,因为他最相信自己的游戏。而戏剧是什么?

也跟“玩儿”有关系,英语里叫pay,德语里叫spielen。

所以这个行业可能是人最原始的本能的体现,就是通过某种形式,让大家去做一场游戏,然后从中体会到人生的喜怒哀乐。

而我们在社会生存中削弱了自身的这种游戏能力,也就是表演能力,最后我们变得很自闭、很自控,我们不相信。

所以我觉得,从什么角度让学生进入表演的状态,这是最重要的。我选择用游戏的方式,不然的话,他很难找到那种纯真的东西。

我的所有训练,前期都要有热身游戏,比如开始是丢手绢、虎克船长(围成一圈,我指你喊“虎克船长”,你就用手作望远镜,你左右的俩人就做划船动作,然后你再指别人喊“虎克船长”)、老鹰抓小鸡,然后是“三个字”(一个人追其他人,要被追上了,你就说三个字,你就定住了,等别人去救你),还有摸人(一个人蒙上眼睛转10圈,其他人跑,他说停,然后开始摸,要摸出来这个人是谁)、贴人(站成一圈,我逮你,你跑到他前头一站,他就跑,我就逮他;如果我逮到你了,你就反过来逮我)。

所有热身第一都是为了出汗,就是加快血液循环,之后再进行发声训练,就不会一喊嗓子就充血了。还有就是,热身以后人是放松的状态,这个时候你让他怎么发声,他就怎么发声。而且这些游戏是锻炼他们的观察、判断和反应能力,还有身体的控制能力。

在游戏中,他们是愉快地、不知不觉地进入热身的状态。

 

5

抛篮球

最有意思的一个是抛篮球。

一开始先用实物篮球,熟悉球的大小、重量、触感,然后就是无实物的了。

看起来挺简单,也是练反应的,但是其实非常复杂,越做越难,甚至会让学生一听又要抛篮球就“哎哟”。因为每一次扔球的态度不一样,接球的态度也不一样。

首先必须做到注意力集中,训练用下意识做出反应。

比如我这边突然一扔,他那边正说话,肯定吓他一跳,但是他能接住,因为他的身体已经条件反射会这样做了。

我们在表演中都是设计好的,但是好演员会用下意识去反应,很多时候我们就缺这种条件反射的表演。

具体来说,我出手的一瞬间,你要看我的动作,用你的想象力,从我的动作去判断球的弧线、力道。

球飞到一半你再去注意球,用你的想象力,从它的高度和速度去判断它后半程的走势和落点,判断你要用多大的力量去接。

同时你身体要协调,要确实能把球接住,而不是只摆出一个接球的姿势,可能连球的大小都没顾上,或者虽然顾了大小,如果是实物其实还是接不住——因为放慢动作的话,接球的“一瞬间”其实是手和手腕有一个起,还有一个够,然后一个缓冲的过程。

每一次接球,你要用你的想象力去感受和记忆球的力道、触感,包括它的速度、弧线和转的速度,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这种下意识。

所以这个游戏是最复杂的,真正玩得好的话,两个人即使空着扔,都能让人通过他们的表演看到球。

这个游戏真的是集注意力、想象力、感受力、反应力、身体协调性、无实物练习于一体,各个方面都要有表演上的判断,这个过程是瞬息万变的。如果你没有一定的技术,没有经过一定的训练,你是玩不好这个游戏的。

 

 

6

台词基本功-发声

 

表演教学首先是让学生知道在舞台上怎么站,台词、舞蹈、戏曲和声乐的训练都要对表演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达到训练身体的感知和控制能力的目的,而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学习舞蹈或者声乐。

现在,有些表演专业的声音课程已经不再用单纯的声乐发声方式进行训练了,因为传统的声乐课程大多采用西方美声的发声方法。

而汉语的发声部位、发声方式与字母语言有很大不同,套用西方美声的发声方法往往不能够完全契合汉语自身的发音特点,反而使我们的台词变得听不清或者不好听。

用适合汉语发音的方法进行有效的训练,这是我们的表演教学需要不断研究的。

教学如同科技,要不断进步,像普通手机走向智能手机那样,更加便捷的同时也更加实用。所以我在教课的过程中,在声音和台词的训练里都结合了表演的内容。

7

松弛状态

汉语是单音节的,发声部位靠前,所以京剧、相声、曲艺全是往前送的,而字母语言是多音节的,发声部位靠后,所以美声是从后往前送的。自然状态下往口腔前部输送的单音字,一旦有意识往后输送,发声就会有问题了。

比如用美声的方式说台词,我们的后咽腔是紧的,台词说出来就很紧,而且单音字在口腔里打一个转儿再出来,就被稀释了,字就不清晰了。

用美声的方式打开腹腔,方法不当的话,容易造成紧张后的上下气息不通。所以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我们首先要去寻找一个特别放松的状态。

比如人坐在车上睡着了是什么状态,我们可以观察一下,他的颞颌关节——我叫它“挂钩”——是松弛的,所以人坐着睡着了嘴会不自觉地张开,还会流口水。

美声发声是要控制,而我们要的是这样一个自然打开的状态,尽量用最少的声带摩擦来发声。我们打开腹腔、胸腔、咽腔的时候,

身体不自觉地要往上提,因为必须把气息往上送,腹腔像气球撒气一样,然后你的气息就越来越浅了,越往上挤越紧张,声带就下意识拉紧了,摩擦就大了。

所以首先下颌放松,像睡觉了一样,自然打开,然后舌头放松始最容易做成舌头往后顶下颌比自然状态略微张大一点儿,但还是在一种松弛的状态下,然后发“啊——”。

 

8

腹式呼吸

一旦我们找到松弛的状态,发出来的声音听起来应该特别懒,这时我们打开腹腔的原理还是一样的,但是当气息往上走时,腹腔刚要收缩的时候,我们要下意识地用腹肌把它再撑开一下,把气息往下拽一下,等于是强行地让这个气球不要收缩。腹腔紧张起来,越往上就越放松,嗓子就不会紧了。

把气息往下拽,不只是为了更好地延长发声的时间,也是在锻炼腹肌的力量,让它的回弹性更好。

一开始练习可能需要腹腔全打开,熟练了以后,吸到80%的气就可以了,也就是给腹腔留下20%的量,用于再次扩张。

用肌肉扩张腔体,气息是通畅、持续和稳定的,不是硬往上挤的,发出来的声音不会忽大忽小。

不要单纯地追求发声的力量,而是先在一种很松弛的状态下——第一不能收下巴,收下巴会挤压声带;第二不能仰脖子,仰脖子会拉拽声带——不要用声带使劲,整个脖子都不要使劲,很自然地发“啊——”,像流水一样流出来的感觉。

一次发声有多长时间,要根据自己的力度去寻找。当然,时间越长越好,就是你的腹部力量撑的时间越长越好。一次发声结束后,迅速换气,迅速回到腹式呼吸,进行下一次发声。

当声音慢慢地稳定了,发声的时间能够越来越长了,保持声带处在一个正常的状态下,稍微加强一些声带的摩擦,慢慢提高声带的力量——我们听到的高中低不同的声音,取决于声带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声带用得会越来越多,但是因为你的气息已经练好了,足以帮助你顶着声带,声带的力量大了,就会发出金属的声音。

这样的发声练习每天起码要做二三十分钟。基本上1周下来,你就能听到声带撞击发出的是金属的声音。这是最好的效果,说明你的声带和气息结合得好,而且声带得到了锻炼,有了力度,声音就会传递得很远。

9

寻找腹式呼吸练习|站着练习腹式呼吸,有的时候容易做成鼓肚子,而没有用上整个腰腹一圈。

如果一开始找不到腹式呼吸的方法,可以双腿岔开,与肩同宽,手自然下垂,整个腰弯下去,这个时候自然吸气,你就会发现你吸气的力度是在腹部和腰部整个一圈了,就是在做腹式呼吸了。

保持这个姿势,感受一下是哪个地方在使劲儿,然后慢慢直起身,发声,这样找腹式呼吸最准确了。经过反复练习,你会发现你的气息会慢慢变长,发声的时间也会变长。

当你起身以后,保持这种发声方式,你的腹式呼吸还在起作用。这时你就找到了腹式呼吸的正确方法,然后就可以站着进行腹式呼吸了。

或者也可以双腿岔开,比肩稍宽,半蹲,手撑在膝盖上,这个时候吸气也会找到腹式呼吸。

或者就是叉着腰站着,一般叉腰我们会自然地耸肩膀,但是这个练习要求肩膀不动,手慢慢往上提,叉腰,这样你才能够找到腹式呼吸。

叉腰以后,肩膀一定不能是紧的——肩膀一紧,气息就不可能再往下走了,声带下意识就紧了——所以我给学生训练的时候总是会拍他们的肩膀,因为这里必须放松下来。

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先是下意识地耸肩膀,然后有意识地不耸肩膀,最后习惯了就不会再去耸肩膀,又变回了一种下意识。这是一个记忆的过程,同时也是掌握技术的过程。

10

阻碍式发声练习

在发声的过程中,可以制造一些阻碍。

比如你站着发声,我坐在地上拖着你一条腿,当你想往前走时,你的那条腿被我牢牢地“钉”在地上,你就要用你的声音带动你的身体往前走,拖着我往前走。

但这时你所有的力量是集中在被我拖着的那条腿上的,所以你的声音肯定是从腿上发出来的——声音的原发点在身体的某个部位。这个时候发出来的声音是非常有力量的,因为你已经顾不得气息和控制了,你所有的力量都是要用声音把我往前拖。

或者也可以是好几个人把你按在地上,让你的四肢不能离开地面,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身体部位。

从这种身体的对抗中,你能够感受到声音的力量是如何传递出去的。因为在身体遇到阻碍的时候,你是用身体带动声音,而不是用声带带动声音,就是说你无论是脚想动还是手想动,身体哪个部位想动,声音就是从哪个部位出来的。

这个练习主要是让你寻找到声音的原发点,这是个意识问题:任何身体部位都能发声,从生理的角度来说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从意识的角度来说是可以做到的。这也是格洛托夫斯基的观点,是对潜能的开发。

当你真正有这种意识的时候,你能感觉到声音是来自于哪儿。像两个人背靠背发声的时候,可能先是腰的接触,靠腰给予对方力量,往上走就是背,再往上走可能就是肩膀了。

这个过程是在寻找不同的发声位置,当你能够用这些不同的体位去发声,你在演戏时也就可以在这些体位下把台词说清楚了。

11

指向性发声练习

还有一种方式是趴在地上,就像做平板支撑似的——这个姿势你必然是腹式呼吸了——眼睛直视地面,感觉自己正前方的地上有一个洞,想象它很深,然后发声,尽管声音不大,但是你觉得你的声音能够穿透地面10公里、20公里那么深,它就能穿透。

或者站在窗户边,看远处的一棵树或者一栋楼,然后发声,你觉得你的声音能够达到那儿,它就能达到。

这个训练的是意念,就是你要让你的声音有指向性,哪怕声音很小,只要有指向性,它就能够传递出去,每一个字就都是有穿透力的。

发声一定要找方向,而我们往往缺少这种指向性训练。

这个练习不只是为了发声有方向,而是我们说台词,从发声、喷口、吐字归音到口腔作形,都要有方向。因为一个人说话一定是要一个对象的,哪怕就是在冲空气说,其实也有一个他想象中的对象,他是在对他的内心说,在舞台上还可能是在对观众说。所以一定是有方向的。

12

植物联想发声练习

这是格洛托夫斯基方法里的一种身体意识的种子。

比如想象自己是一棵树或者竹子这种挺拔的植物,也可能是西瓜这种盘旋在地的藤蔓植物,那么你的身体意识里的种子不一样,你发出的声音就会不一样。

在这个练习中你会发现,如果你的这个种子是竹子,你发出的声音就会是一种特别直的感觉;如果是西瓜苗,你发出的声音肯定会有变化。这种心理暗示是格洛托夫斯基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

13

吐字归音

 

我们中国观众有一个词儿叫话剧腔,其实就是所谓的共鸣。

由于我们大部分艺术院校是用美声的发声方式去教学生的,这种发声方式不符合汉语的发声规律,就造成了话剧腔。

但北京人艺的戏就很少有话剧腔,演员在台上很少用这种共鸣去说词儿,因为人艺有自己独特的发声和说台词的方式方法。

比如人艺的老北京戏,如果真让演员去说北京话,台下一句台词听不清,因为北京人说话就像含了热茄子似的。可是为什么人艺演《小井胡同》《茶馆》这一类戏,台下都能听清?

演员说的是北京的话,但是在台词的吐字归音上强化了。这就是技术性的问题了。

人艺用京剧、大鼓、戏曲、相声等艺术形式的发声方法来训练演员的台词,形成了中国式的吐字归音方式,跟西方的不一样。

清晰的吐字要有字头、字腹、字尾,没有字腹、字尾,就是没有归音,台词怎么能听清楚?

比如“你好”,你在台上不归音,我在台下昕的就是“尿”。怎么找一个字的准确的吐字归音?

到汉语拼音里去找。汉语拼音一个字读下来,最后那个音节归到的口形,就是这个字开始发音和结束发音的口形。

比如发lái,1-4i,归音到i,保持这个口形,再发好lá结束在这儿,起也要从这儿起,这个字就准了。

14

“八百标兵奔北坡”

我只用一个练习来解决吐字归音的问题,就是用一个绕口令:

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我们练绕口令是练什么?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练嘴皮子快?

我们在演戏的时候,除非是贯口或者特殊要求,我们把台词说那么快,台下一句都听不见。单纯求快的绕口令练习其实是一种误导,因为嘴皮子动的幅度越小说得越快,但是嘴皮子是松的,没劲儿,说的什么听不清。

嘴皮子怎么才能有劲儿?

比如“八”,上嘴唇下嘴唇往里抠,用牙咬着往外弹,当然是在腹式呼吸的基础上,因为你只有在气息通了的情况下,发声靠前,又不扯着嗓子,你才能“八”出去。

因为汉语是以喷口为主,字不用在口腔里绕一圈,是直接弹出去的,而每一个字绝不能是像箭一下,射出去就不管了,在剧场里是需要回弹的,需要让每个人都能听见。

所以汉语的每个字要像球一样,字要圆,字头、字腹、字尾要圆,吐出去还要归回来。这样在剧场里弹射到每一个观众耳中,他听到的才是润的,不是干涩的。

我觉得中国戏剧演员在说台词的时候,每个字就应该像球一样,弹出去还能弹回来。当然这是拆解的形容,一个字说出来就是一瞬间。

 

15

吐字归音的重要性,就在于这个训练是一个联动。也就是说,你在掌握了腹式呼吸和发声以后,你的腹肌有控制能力了,你再练“八百标兵奔北坡”,才能够一口气把每一个字从头到尾都说清晰。

“八百标兵奔北坡”,一种是一口气说一个字,还有一种是一口气说一句话。

单音的发声是为了让你找到这个字的力量的输出,多音的发声是为了让你的口腔中能够迅速地作形,迅速地解除,然后迅速地进人下一次作形。

口腔作形

 Ba bi bu bai bo

Ca ci cu cai cuo

Da di du dai duo

Fa fei fu fou fo

Ga gei gu guai guo

Ha hei hu hai huo

Jia ji ju jie jue

Ka kei ku kai kuo

La li lu lai luo

Ma mi mu mai mo

Na ni nu nai nuo

Pa pi pu pai po

Qia qi qu qie que

Rua ri ru rui ruo

Sa si su sai suo

Ta ti tu tai tuo

Wa wei wu wai wo

Xia xi xu xie xue

Ya yi yu ye yue

Za zi zu zai zuo

 

口腔作形练习是为了训练嘴唇、牙齿、舌尖、舌心、舌根和口腔上半部分,就是训练口腔里某个部位的肌肉的控制能力。

比如从辅音b开始,ba、bi、bu、bai、bo,这是训练嘴唇的力量;ca、ci、cu、cai、cuo,这是训练唇齿;然后da、di、du、dai、duo,这是训练齿和舌尖;fa、fei、fu、fou、fo,这是训练下唇和上齿的配合;往舌中间走,ga、gei、gu、guai、guo,sa、si、su、sai、suo,la、li、lu、lai、luo,na、ni、nu、nai、nuo,这又跟鼻腔有关系了。

这个练习做好了,你在说词的时候就能控制口腔各个部位的肌肉群。

从发声到吐字归音到口腔作形,这就是台词基本功的训练。

台词练习

 

任何基本功的练就都需要时间,需要量的积累,量变才能产生质变。

但是我们的表演教学中,技巧上的拆分太多,比如台词上,发声就是发声,唱歌就是唱歌,吐字归音就是吐字归音,还有快口练习,就是绕口令练习,都是不同的课程。

而表演的技术是综合性的,现在世界上对表演老师的要求也是

综合性的,所以我的训练程序就是,你每天都必须经历热身、发声、吐字归音、口腔作形,然后进入台词。只有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经历这个过程,你作为演员的基本功才能夯实。

社团简介:大鱼海塘是一个由热爱有声的小伙伴共同发起的温馨社团,“习艺修品性,用声有温度”,在这里我们切磋演播技巧,相扶相携,努力用虚拟世界的美,带来现实生活的好!

 

大鱼海塘(戏鲸社团)日常活动

房间号:663816

每日基本功练习(每日早七点、晚七点)

日常组织pia戏活动

日常读文活动(早晚功之后)

不定期举行Pia戏比赛

组织有声特训营,一起打造百变声线

社团内更有配音内容征集哟

 

每周一社群内Pia戏报名

周二、周三社群内接龙

周四、周五排练扣本

周六,一起疯......

周日,来加入我们呀!

 

此本为粉丝福利剧本,关注作者查看全文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