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练习
剧本ID:
520985
角色: 0男0女 字数: 13049
作者:一只郑呀
关注
4
12
2
0
简介
如有错误请联系作者。
考核本架空练习普通话
正文

晨练

 首先,练声的时间以早晨为好,练声之前做一些热身活动(如:扩胸运动,广播体操等),然后做口部训练操。(主要是唇部和舌部的训练)

  第二,然后找好练声的正确姿势,双脚自然分开与两肩同宽,头面向正前方,不抬不压。两肩要放松,然后先做深呼吸的练习。接下来从字到词再到短句、到段落、最后到文章,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这是第一点。

   第三,元音a/o/e/i/u/ü这几个音应该作为练声的基本音素。特别是元音a的练习(如,a的延长音,a的直上之下,a的绕行等。)

第四,训练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用科学的用声方式进行练习,否则适得其反。从每天的10分钟一直到多日练习后的30分钟,依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以声带没有不适的感觉为准。

第五,如感到声带不适,可以:1、用热气熏喉头(一杯热水,双手捂在水面露一个小口,嘴对着小口吸气、呼气)。2、可做气泡音的练习。

 

吐字发声

1、用声的正确呼吸方式——胸腹联合式呼吸法

胸腹联合式呼吸法是指胸、腹所有器官都参与了呼吸运动,使胸廓、隔肌及腹部肌肉控制呼吸的能力得到合作的呼吸方式。

2、吸气要领:

(1)两肩放松,两肋打开,胸腔向四周扩伸。

(2)横膈下降,吸气到肺底。(躯干下部渐渐向四周扩张,腰带渐紧)。

(3)小腹站定。(进气时,小腹保持微收状态;腹肌保持绷的状态)。

3、呼气要领:

开始呼气时,两肋不能立即放松,要形成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对抗。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形成一种且战且退状态,两肋有控制回缩,横膈有控制上升,从而控制气息呼出均匀、稳劲,持久。

4、吐字归音

根据汉语语音特点,把一个音节发音过程分为出字、立字、归音三个阶段。通过对各阶段的精心控制,达到字音清晰,圆润、有力的境界。

一个音节是由字头、字腹、字尾、几部分组成。吐字归音要领实际上就是讲字头、字腹、字尾的控制。

出字:出字要求字头部位一定要准确、有力、叼住、弹出。

立字:是指韵腹的发音,字音响亮的关键主要指韵腹(主要元音)的发音上。因此,立字的要求:(1)发音清晰有力,字音要立起。(2)口腔适当扩大,随字腹拉开立起。(3)发音较完整,持续时间稍长。总结为:集中、饱满、圆润。

归音:是指字音的收尾过程。要求拉开立起后,干净利落收尾。唇舌、力度渐弱,点到为止,归音到家。概括为:干净利索、趋向鲜明。

发声的基本要求

有声语言是播音员主持人依据稿件、提纲或腹稿传情达意进行再创作并确立自身形象的主要手段。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在用声实践中客观认识、评价自己的声音,学会驾驭自己的声音,使之成为得心应口的创作手段服务于表达,是播音员主持人所应具有的重要基本功之一。

我们学习播音发声,可以从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喉部控制、共鸣控制、声音弹性等方面来掌握基本理论,并进行相关练习。

播音发声的呼吸控制的要求主要有:以胸腹联合呼吸为基本呼吸方式;吸气时要打开两肋,吸到肺底,“腹壁”站定;呼气要稳劲、持久、变化自如;换气要句首换气,换气到位,换了就用,留有余地。

播音发声对口腔控制的要求主要有:打开口腔;唇舌力量集中;明确声音发出的路线和字音着力位置。

  播音发声对共鸣控制的要求为:以口腔共鸣为主、胸腔共鸣为基础,辅之以少量鼻腔共鸣的混合式共鸣。

  播音对喉部控制的要求主要是喉头相对放松、相对稳定;注意结合呼吸控制、口腔控制等综合控制;克服不良的发音习惯及动作。

播音发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声音弹性,即播音时声音形式对于人们变化着的思想感情的适应能力。我们在有了以上基本控制的理论指导和实际技能之后,在播音用声中要增强自己对声音的控制能力,应表达要求表现出一定的弹性和色彩变化。

以上几个方面共同组成了播音发声学的主要理论构架。其中,以呼吸控制和口腔控制为最主要、关键的内容。

口腔控制和吐字归音

  口腔是人体发声的最后一部分通道,作为语音的制造场,在大脑的支配下,口腔加工出载有一定意义和感情的词语。作为发声器的“喇叭”,口腔使喉部发出的声音得到扩大和美化——口腔控制对于吐字和共鸣来说,都具有直接意义。

一、构字器官和构字原理

(一)咬字器官

咬字器官包括双唇、上下齿、舌、硬腭和软腭等。其中唇、舌和软腭在吐字过程中动作最积极、作用最大。舌又分为舌尖、舌叶、舌面和舌根。这些器官的具体位置见图:(图略)

  (二)语音构成的生理学原理

发音的过程是口腔诸咬字器官的动作对喉部发出的声束和肺呼出气流的节制加工的过程,不同的节制加工方式形成不同的元音、辅音和音节。

二、口腔控制的要领

(一)唇舌灵活、力量集中

    唇舌灵活是语音流畅、自如的前提,在这方面达不到一定标准,就会出现吃字(音节部分或全部含混不清)、滚字(音节间“粘连”)、走音现象和语言的僵滞。

  声音要集中,咬字器官的力量就要集中,它主要应表现在唇和舌上。

  唇的力量要集中到唇的中央三分之一。唇的力量分散是造成字音散射的主要原因。通过练习唇力的绕口令,像“八百标兵奔北坡,……”就会获得明显感觉。

  舌力的集中要注意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力量主要集中在舌的前后中纵线上。另一方面舌在发音过程中要取“收势”,收拢上挺。这样才能保证舌在咬字过程中弹动有力而灵活。舌力集中的练习应以字词为主,把上述要求体现到字词练习中。如反复发出“ga、ka、ha、jia、qia、xia、da、ta、na、la”就可以由后至前全面锻炼舌力。在以声母练习为主的绕口令里有许多是锻炼舌力的很好的材料,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去练。

(二)打开口腔

注重声音和吐字的品质,就应讲求口腔开度。打开口腔不等于张大嘴,张大嘴时口腔呈“前>后”型,实际上是前开后不开。按照要求口腔的前后部都应打开,上腭上抬,下颏放松,呈“前后”型。这是通过“提颧肌、打牙关、挺软腭、松下巴”四个方面的配合来实现的。分述如下:

  1.提颧肌

  提颧肌是抬起上腭的前部动作。有人称为“提嚼肌”或“提笑肌”,这两种说法有不当之处,这里称为提颧肌。颧肌用力向上提起时,口腔前上部有展宽感觉,鼻孔也随之有少许张大,同时使唇,尤其是上唇贴紧牙齿。唇齿相依使唇的运动有了依托,较之于松颧撅唇、唇齿分离更容易把握咬字的力度。提颧肌对提高声音的亮度和字音的清晰度都有明显作用。

2.打牙关

  上下颌之间的关节俗称牙关,打开牙关是抬起上腭的中部动作。打牙关就是要使上下槽牙在咬字时有一定的距离,尤其双侧上后槽牙应始终保持向上提起的感觉。虽然日常口语时很少有人咬紧牙关,但这里要作为一个要领提醒大家特别注意到打开牙关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可以丰富口腔共鸣,还可以使咬字位置适中、力量稳健,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3.挺软腭

软腭在上腭后部,用舌尖抵硬腭向后舔会感觉到它的具体位置。不说话时,软腭松软下垂,日常口语时也很少有人有意识将它挺起。挺软腭是抬起上腭的后部动作,它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第一,加大口腔后部空间,改善音色;第二,缩小鼻咽入口,避免声音大量灌入鼻腔而造成鼻音。

结合咬字,软腭挺起时口腔后部应呈倒置的桃形,并非抬得越高越好。此外,如以小舌头(腭垂)为中点的话,软腭挺起时两侧力量应向小舌头集中。如果力量相反,软腭兜下来,就会造成字“扁”、鼻音等问题。所以用力了并不等于挺起了,要特别注意到力的方向。

可以用夸张吸气和“半打哈欠”来体会,一般在这种时候软腭是挺起的状态,适度保持这种状态去发音,你就可能会听到不同平时的声音效果。此外,有些字音(如“好hao”)发音时可以明显感觉到口腔后部的开度较大,用它去带发其它音节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挺”是一个基本状态,但应注意到,音节的结构成分是各不相同的,再加上表达需要,播讲时不能一“挺”到底,还应有程度上的变化,否则又会带来“音包字”的问题。

    4.松下巴

由于生理构造的原因,松下巴在打开口腔方面比抬上颚更具有实质性效果。

有的人平时说话就表现出下巴用力、主动“帮忙”的问题,播讲时更为明显,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咬字有力,字音清晰。其实这是一种错误,它会使舌根紧张,咽管变窄,口腔变扁,把字咬“横”、咬“死”。

咬的力量主要在口腔上半部,下巴则应处于放松、“从动”的状态。发音时,只有下巴自然内收才能放松。日常牙痛时说话,下巴一般是比较松弛的,不妨可以模仿一下。

(三)明确声音发出的路线和字音着力位置

     在口腔打开的前提下,还应讲究声音发出的路线和字音的着力位置。应把声音沿软腭硬腭的中纵线推进到硬腭前部。硬腭前部是发音的主要内感区,以此为字音的着力位置,可以明显改善音色,提高声音效果,尤其在弱控制时,掌握这一要领可以使声音小而不塌。

  综上所述,咬字器官在发音过程中要互相配合,协调动作。

三、吐字归音的方法

“吐字归音”是我国传统声乐艺术提及咬字方法时所用的一个术语,它的具体内容既包括发音的基本要领,也包括发音的审美要求。这种咬字方法是从汉语语音特点出发的,它把一个音节的发音过程分为出字(旧说称“出声”)、立字(旧说称“行音”)、归音(旧说称“收声归韵”)三个阶段,通过对每个发音阶段不同的控制,使吐字达到清晰、饱满、弹发有力的境界。

这里以头尾俱全的音节“电diàn”为例,来说明吐字归音对音节各部分的具体要求。

   1.出字

出字指字头(声母)和字颈(韵头、介音)的发音过程,要求“部位准确,叼着有力”。

     在实际发音中,这种要求主要落实在声母的发音过程中。例如“电diàn”的声母“d”的发音过程应是:先在准确位置(舌尖与上齿背)成阻,蓄积足够气力,然后迅速除去舌尖与上齿背的阻力,打开口腔。老艺人把出字过程形象地比作“噙”,说“噙字如噙虎”,意思是说,出字时就像大老虎叼着小老虎跳跃山涧一样不紧不松,叼得紧了会死,叼得松会掉。又说咬字要用七寸三分劲儿。这都说明了出字要用巧力,须集中而富于弹性。

   2.立字

一个音节的发音是否能达到字润珠圆,与韵腹的发音有密切关系。立字的过程是韵腹的发音过程,要求“打开立取,声饱满起”。

  以“电diàn”字为例,出字过后就应打开口腔至发a的状态。气要跟上、充实并取得较丰富的泛音共鸣。与头尾比较,韵腹的发音过程最长,应有“竖起”和“立体”展开的感觉。即使窄元音i、u、ü充当韵腹时,口腔也应适当开大些,这叫做“闭口音稍开”。

  3.归音

  归音是指音节发音的收尾过程,要做到“干净利索,趋向鲜明”。归音的过程是力渐松、气渐弱、口渐闭、声渐止的过程,与出字、立字比较,掌握起来难度更大。

   这里应首先注意到不能因韵腹取音响亮而任意延长,造成因声废字。归音时也不能“拖泥带水留尾巴”。“趋向鲜明”是指,唇舌的动作要“到家”。

4.“枣核形”

   合于出字、立字、归音要求的吐字过程应构成一个完整、立体的形状——“枣核形”,它不仅是吐字归音的规矩,也体现了清晰集中、圆润饱满的审美要求。“枣核形”是以声母为一端,韵尾为一端,韵腹为核心。请看图:(图略)“枣核形”训练是使发音规格化的必要过程,作为技巧训练它最终是要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所以,在投入使用时,“枣核形”不能一成不变。字字出于一模,必然会削弱语言的感情色彩,破坏语言节奏,影响内容的表达。视不同情况使“枣核形”有所变化,或拉长或缩短,还可以调节吐字力度,这都是允许的,是于表达有利的。

如何使声音富于变化?

一、 理论基础

播读不同感情色彩和内容的稿件时,声音有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轻重缓急的变化。这种声音的变化不是固定不变的,更不是想当然得千变万化,一定是根据稿件产生思维情感的运动继而使声音富于变化。可以理解为,不同的稿件要求声音就像是有弹性一样,发生各种状态的改变。有弹性的声音是在自然的声音上逐步培养出一种富于色彩、有感染力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更能与作品融合,适应作品思想感情的变化。这样的声音使听众听起来舒服、悦耳,伸缩性好,变化多,而且不生硬,不直接。

想要拥有富于变化的声音,除了坚持不懈地练习口腔控制、呼吸控制,还要通过共鸣练习调整自己的声音。人们常常把共鸣好的播音员形象地比喻为是“自带音箱”。的确,共鸣不仅有对声音的扩大和美化的作用,而且共鸣腔在调节过程中形成不同的语言,完成不同感情色彩的表情达意。

我们的共鸣器官主要有:

口腔——是可调节共鸣腔。它是非常重要的共鸣腔。强调打开口腔,使之在发音过程中处于积极状态。同时要求各咬字器官的力量集中,尤其是唇、舌力量的集中,舌位要准确、鲜明,过程要流畅、完整。

鼻腔——不可调节共鸣腔。首先注意处理好鼻腔共鸣在区分鼻音与非鼻音的区别意义上的作用。其次,使用鼻腔共鸣要适度,否则会降低语音清晰度,音色混浊,有堵、腻的感觉。

胸腔——不可调节共鸣腔。它对低频声波共鸣作用明显。胸腔共鸣可以扩大音量,增加低泛音,使声音听起来洪亮、浑厚。

头腔——鼻腔以上的共鸣。不可调节共鸣腔。发声时,在高音区会产生头面部的振动感。

根据以上各个共鸣腔体的特点,结合播音发声的需要:音域在自然音域内,中声区偏低的部分运用较多;音色要朴实大方、圆润集中,明朗干净;装饰音较少,很少使用假声;强度不大、幅度不大、层次丰富多样的音量等,这几方面决定播音员主持人的共鸣方式是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声道共鸣方式。虽然每个人受先天的嗓音条件所限,但是后天的“共鸣调节”能让声音美化。除了共鸣调节以外,还可以通过调节吐字、呼吸、用声驾驭自己的声音,呈现出声音的强与弱、高与低、刚与柔、明与暗、虚与实等变化,达到声音富于变化的目的。

二、实践练习

提示:训练要从文字内容和感情出发,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二者相辅相成。如果没有“预热”,没让思维和感情动起来,生硬的声音变化练习不仅起不到作用,还会对声带造成损伤呢!(一)音域拓展训练

1单元音练习

先发出舒服的/ɑ/或/i/音。

想象自己的身体是柱子,声音从底端(小腹)向上环绕,不挤不捏,低处时,不压喉;高处时,不嘶喊。到顶端(眉心)处再向下环绕。

2短句练习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从自己的中音开始不断重复朗读,每一次都要比上一次提高一点儿音高直到不能再高;再从自己的中音开始不断重复朗读,每一次都要比上一次降低一点儿音高直到不能再低。可以想象的声音分别在五个高度发声:井底——地面——桌面——天花板——蓝天白云之上。

片段练习

(1) 录音带电影《叶塞尼亚》台词片断

叶塞尼亚(以下简称“叶”):当兵的,你不等我了?你不守信用。

奥斯瓦尔多(以下简称“奥”):我已经等了三天了。

叶:呵呵呵,我没跟你说我要来。那现在,你去哪?

奥:我想到你们那去,去找你。非要让你……

叶:怎么?哦,瞧你呀,你要是这么板着脸去,连怀抱的孩子也要吓跑了,哈哈哈。

奥:你就是喜欢捉弄人,对不对?我可是不喜欢人家取笑我,我现在要教训教训你。

叶:不,不,放开我,放开!……我教训教训你,倒霉蛋。你以为对吉普赛人想怎么着就怎么着,那你就错了。我,我不想再看见你了。听见吗!……怎么他流血了?你这是活该,怪谁呢?怎么你死了?不,你这家伙别这样,求求你把眼睛睁开,你知道,你要是死了,我就得去坐牢的。

二)共鸣训练

1口腔共鸣

(1)打点练习:

在口唇外一尺左右的距离找一个目标,发音时,在意念上像打靶似的,让声音集中打在目标上。整体感觉是:子弹从口腔里射出,击中某一个目标,音要从上腭打到硬腭前端,然后送出。发音时鼻腔要关闭(先用手捏住鼻子试几次,就感觉到了)。

这个练习可以帮助找到“声挂前腭”的感觉。

bā——dā—— ɡābā——dā——ɡā

pā——tā——kāpā——tā——kā

bā——dā——ɡāpā——tā——kā

penɡ pɑ pi pu pɑi

pɑi pu pi pɑ penɡ

吧哒哒 滴溜溜 咕隆隆  噼啪啪哗啦啦

当啷啷  乒乓乓  刷拉拉 蔫呼呼绿油油

(2)弹发练习:

1 23 4 ,2 2 3 4,3 2 3 4,4 2 3 4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3)字词练习:

提示:开口音稍闭,闭口音稍开,体会共鸣的调节。

开口音与闭口音指的是复韵母舌位动程大小之间的对比关系,直接表现在韵腹元音舌位高低的对比上,普通话有6组相对的复韵母:ɑi-ei;ɑo-ou;iɑ-ie;uɑ-uo;iɑo-iou;uɑi-uei

白雪——背离 排场——佩服 来来往往——累死累活

贸易——谋划 跑堂——剖析 浩瀚无边——厚此薄彼

下课——斜角  假期——杰出下不为例——歇斯底里

瓦片——窝藏  划船——火车刮目相看——国计民生

销售——休息  敲门——秋天娇小玲珑——九霄云外

外国——微笑  怀揣——威信歪七扭八——惟妙惟肖

2 胸腔共鸣

用中音区发声想象是给琴调弦一样,先发出舒服的/ɑ/音,接着向自己声音的最高和最低处发/ɑ/音,调试后,从中音起,体会胸腔共鸣。

三)声音变化练习

1情境练习

(1)想象距离的远近和场景的不同,朗读古诗《望庐山瀑布》,这首山水小诗,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深深地激发着人们对庐山风光的向往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情境1:自己轻声低吟。

情境2:设置不同的距离,让对方能够听见。

5米——10米——50米

情境3:想象自己站在舞台中央,台下有数百名观众听你朗诵。

情境4:随着诗歌的意思,感觉自己的声音也跟着变化。

(2)结合不同情境,声音随之发生变化,试着发出不同的声音。

情境1:阿毛是你五岁的小表弟,虎头虎脑的,很可爱,他就站在距你几步远的门口,你亲切地招呼了他一声:“来,阿毛。”

用声提示:较小的音量,声音明朗而柔和,气息适中。

情境2:阿毛走了过来,边走边喊着:“我要出去玩,我要出去玩!”由于奶奶在隔壁房间午休,你担心阿毛的喊声乱醒了奶奶,忙竖起手指放在嘴唇上,说:“小声点,阿毛。”

用声提示:小音量,低弱声,声音虚而弱。

情境3:你连忙带他下楼,他和小朋友们玩皮球。几个小伙伴一起争抢着一个皮球,阿毛也挤在里面,你略带呵斥地说:“阿毛,回来!”

用声提示:较大音量,中等强度的声音,声音较响亮,清晰度较高。

情境4阿毛不听话,好像就没听见你的话,依然夺抢着皮球,你高声喊:“阿毛!”

用声提示:大音量,高强度的声音,声音靠前,气息下沉。

情境5:抢到皮球的阿毛为了躲避小伙伴的追赶,抱着球就朝马路对面跑去,正好一辆汽车飞驰而来,你惊慌地喊:“小心,阿毛!”

用声提示:高强的呼喊声,声音靠前偏虚,气息压力增大。

唇舌力量练习

1、唇的练习

(1)喷:也称作双唇后打响,双唇紧闭,将唇的力量集中于后中纵线三分之一的部位,唇齿相依,不裹唇,阻住气流,然后突然连续喷气出声,发出P、P、P的音。

(2)咧:将双唇闭紧尽力向前噘起,然后将嘴角用力向两边伸展。(咧嘴),反复进行。

(3)撇:双唇后闭紧向前噘起,然后向左歪、向右歪、向上抬、向下压。

(4)绕:双唇闭紧向前噘听起,然后向左或向右作60度的转圈运动。

2.舌的练习

(l)刮舌:舌尖抵下齿背,舌体贴住齿背,随着张嘴,用上门齿齿沿刮舌叶、舌面,使舌面能逐渐上挺隆起,然后,将舌面后移向上贴住硬腭前部,感觉舌面向头顶上部“百会”穴的位置立起来。这一练习对于打开后声腔和纠正.“尖音”、增加舌面隆起的力量很有效。口腔开度不好的人、舌面音J、 Q、X发音有问题的人可以多练习。

(2)顶舌:闭唇.用舌尖顶住左内颊、用力顶,似逗小孩儿嘴里有糖状,然后,用舌尖顶住右内岬颊做同样练习。如上左右交替、反复练习。

(3)伸舌:将舌伸出唇外,舌体集中、舌尖向前、向左右、向上下尽力伸展。这一练习主要练习使舌体集中、舌尖能集中用力。”

(4)绕舌:闭唇,把舌尖伸到齿前唇后,向顺时针方向环绕360度,然后向逆时针方向环绕360度,交替进行。

(5)立舌:将舌尖向后贴住左侧槽牙齿背,;然后将舌沿齿背推至门齿中缝。使舌尖向右侧力翻。然后做相反方向的练习。这一练习对于改进边音L的发音有益。

(6)舌打响

(7)捣舌

口腔的静、动态控制

1、 静态控制:打开口腔、提颧肌、开牙关、挺软腭、松下巴

欲达声挂前腭:

1、 调整呼吸,声波成束

2、 声波畅通,音饱色纯

3、 声射腭前,声音鲜明

2、 动态控制:字头(吐字)、字腹(立字)、字尾(归音)

字头:咬住,弹出,部位准确,气息饱满,结实有力,停暂敏捷,干净利落

字腹:拉开,立起,气息均匀,音长适当,圆润丰满,窄韵宽发,宽韵窄发,前音后发,后音前发,圆音扁发,扁音圆发

字尾:尾音较短,完整自如,避免生硬,归音到位,送气到家,干净利落,趋向鲜明

(1) 声音的可变性

(2)声音的变化呈现对比性,对比过程中能表现出不同的层次,不是以单项对比形式出现的,而是以多种对比项目的复合形式出现的。

(3)获得声音弹性的方法:

感情体验是基础,气息变化是桥梁,发声能力是条件,从情到声是途径。

4、“ 情、气、声”:

情要取其高,声要取其中,气要取其深

关系:情是内涵是依托,声是形式是载体,气是基础是动力。气随情动,声随情出,气出于情而融于情

情感要运动

内部技巧

内部技巧:调动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

内在语

一)、内在语

1、 定义:稿件、文字、语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表露出来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

2、分类:发语性内在语、寓意性内在语、关联性内在语、提示性内在语、回味性内在语、反语性内在语。

3、 作用:

1) 揭示语句本质

2) 揭示语句链条

4、如何把握内在语:

1) 对全篇稿件的理解和感受要集中明了

2) 对全篇稿件的重点难点要心中有数

3) 对全篇稿件的语句本质要辨别清楚

4) 内在语要鲜明简洁有说服力

情景再现

定义:在符合稿件需要的前提下,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使稿件中人物、事件、清洁、场面、景物、情绪……在播音员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这个过程就是情景再现。

再现过程:理清头绪,设身处地,融景生情,现身说法

对象感

1、定义:就是播音员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

2、如何获取对象感:

分析受众:主题目的是依据,节目宗旨是参照

自我感觉:处处感觉到受众的存在和反应,时时注意到自我的调节和交流。

3、具体来说,怎样具体的设想对象:

根据节目设想对象

依据具体内容进行设想

4、如何把握对象感:

对象要清晰,待人要诚恳,朋友要广泛。

外部技巧

外部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 停连(停顿、连接)

1、定义:在播音中有声语言的休止和中断,称为停顿;而那些声音不休止、不中断,特别是在文字语言中有标点符号而不休止和中断的成为连接,这是心理也是生理的需要。

2、作用:组织句子,区分意思;体现文章的起承转合,以及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传达内心感情的丰富变化。

3、分类:区分性停连、呼应性停连、并列性停练、分合性停练、强调性停练、判断性停练、转换性停练、生理性停练、回味性停连、灵活性停连

4、 停顿方式:落停缓连、扬停强收

5、 连接方式:停而徐收、停后紧连

(二) 重音

1、 定义:在播音中,那些根据语句目的、思想感情需要而给以强调的词或短语,就叫重音。

2、种类:并列性重音、对比性重音、呼应性重音、递进性重音、转折性重音、肯定性重音、强调性重音、比喻性重音、拟声性重音、反义性重音

3、 重音的表达方式:

1) 高低强弱法

2) 快慢停连法

3) 虚实变化法

(三) 语气

1、 定义:就是在具体思想感情支配下,语句的具体的声音形式,语气靠语势来体现。  [FS:PAGE]

2、语势:指一个句子在思想感情运动状态下声音的态势,是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向,它包括气息、声音、口腔多层次、多侧面的主体变化及多种组合。

3、语势的基本形态:波峰类、波谷类、上山类、下山类、半起类

(四) 节奏

1、定义:由全篇稿件生发出来的对播音员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

2、 类型:

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紧张型

3、节奏转化的方法

1)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2) 欲快先慢,欲慢先快

3) 欲重先轻,欲轻先重

吐字发音和科学发声

吐字发音和科学发声

通话基本功不错,如果不懂吐字归音,不懂科学的用声,不懂语言的表达技巧,语言表达水平,尤其是语言艺术水平要想达到满意的程度,理想的境界,也是很难的。

一、吐字归音

在各种语言艺术活动中,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吐字归音问题。

(一)什么是吐字归音

吐字归音是我国传统说唱艺术语言中的一个述语。它把一个音节的发音过程分成出字、立字、归音三个阶段,即吐字发音时要咬准字头,发响字腹,收紧字尾。注意把这三部分联系起来,从字头滑到字腹,再滑到字尾,形成一个”枣核形”的整体。这样才能做到出字有力,归音到位,全字清晰,声音饱满。

它是口语实践过程中,吐字发音的经验总结。一些老艺人常讲的”噙字如噙虎”,就是说吐字发音时,就好比老虎叨着虎过仔过山涧。既不能咬的太紧,把虎仔咬死,又不能松掉,把虎仔摔下去,用力必须恰到好处。这对我们吐字发音训练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二)十三辙

十三辙,也叫十三韵。就是把普通话39个韵母中音相近的归纳为十三类。即言前辙、江扬辙、人辰辙、中东辙、发花辙、怀来辙、遥条辙、梭波辙、由求辙、乜斜辙、灰堆辙(与一七辙通押)、一七辙、姑苏辙。掌握十三辙,有利于我们阅读诗词,创作诗词,有利于理解吐字归音。

(三)吐字归音的要求

1、准确规范

就是吐字发音时,符合普通话的声韵调、音节、音变等发音标准。

吐字发音时咬准字头,就是指声母和韵头(介音)的发音过程,要做到吐咬清楚,出字准确、干脆、有力。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把握好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并迅速和韵头结合。

发响字腹,即立字阶段。指韵腹(主要元音)的发音过程。吐字腹应清晰,实在、响亮,拉开立起,圆润饱满。做到这点的关键是适当扩大口腔的开度,把握口腔松紧度,发的响亮并有一定的长度,这样字腹才能发的坚实稳定,声音响亮并且送得远。

归音也叫归韵。归音要干净利落,不拖不带。唇舌到位,口腔由合到闭,肌肉由紧到松,声音由强到弱,渐弱渐止,清晰圆满。对于有韵尾的音节,发音时要收准韵尾,即归音到位,对于没有韵尾的音节,不需要归音,但要保持口形,直到声音渐止后,再恢复自然状态。

2、清楚集中

改善发音方法,提高字音质量,字字真切,清清楚楚,毫不含糊。

3、圆润饱满

声音悦耳无杂音、噪音,如珠圆玉润。

4、流畅自如

字音组合灵活轻捷,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四)咬字器官的配合要领

1、咬字器官

咬字器官,就是指口腔这一部分。因为呼气使闭合的声带发出声音,这种声音是喉原音,并没有形成有声语音,语音是喉原音经过口腔时才形成的。咬字器官包括双唇、舌头、上下齿、上下齿龈、硬腭、软腭等。其中唇和舌头在形成字音过程中,动作最积极,作用最大。

2、咬字器官配合要领

口腔是语言的产生地,咬字器官间的相互配合作用,直接关系到发音的质量,创造良好的口腔环境,是掌握吐字归音的前提。

(1)开口腔

在语言艺术活动中,口腔的开口度比平时说话时的要大。开大口腔,并不等于张大嘴,张大嘴巴时口腔的开口形状呈”前>后”。符合要求的开口腔,是口腔的前后部都要打开,呈”前]后”型,上腭部分用力、上抬,下巴放松。这是通过”提颧肌、打牙关、挺软腭、松下巴”等四个环节协调动作来实现的。

提颧肌,即传统意义上所说的”提嚼肌”或”提笑肌”,这两种说法都有不妥之处,现在统称为提颧肌。提颧肌,是抬起上腭的前部动作。可以用微笑的当作来体会,但要和高兴时引起的微笑有所区别。前者是咬字时的一个动作,后者是心理状态的反应。也可以用开大口的同时展开鼻翼的办法来体会,这样连续快速反复做上多次,颧肌部位会明显发酸,颧肌力量加大了咬字时也就合自然提起了。颧肌用力向上提起时,口腔前部有展宽的感觉,鼻叩也有张大的感觉;同时使唇尤其是上唇紧贴牙齿。

打牙关,这是抬起上腭的中部动作。指说话时上下槽牙间的距离要加大,尤其是双侧上后槽牙始终保持英雄无用武之地上提起的感觉。它可以通过提颧肌反复咀嚼,感觉字仙台橄榄在上下槽牙之间,每咀嚼一次发出一个字音,或是以发””的感觉为基础带动各种音节的发音,来体会打牙关的感觉。发”a”或带”a”的音节,如”蓝”等,是打牙关的最好的音节。用发这样的音节带动其他音节,就能体会到”以开带闭,以宽带窄”,使紧窄的音节也发的宽松。试读:”蓝蓝天上有飞鸟,辽阔草原马儿跑”。

需要注意的是,牙关的开端也不能一成不变,因为音节发音要求口腔开度一直在变化中。我们只是通过上述方法来加大对口腔开度的理解,又取得更好的发音效果。

挺软腭,是抬上腭的后部动作。软腭在上腭的后面,如果用舌尖从上腭往后舔能感觉到它是软的的,不说话时,这一部分是向下垂着的,就是说话时平时很少有人有意识地将其抬起。但在语言艺术中,由于声音和咬字的需要,就得把软腭挺起。注意的是,这里的”挺”是一个基本状态,由于音节的不同,不能保持一成不变,否则就会带来”音包字”的问题。

可以用夸张吸气、”半打哈欠”来体会,软腭挺起的状态,保持这种状态去发音,就能听到不同于平时的声音效果。发有些字,如”好”字,你会觉得口腔后部的开口度明显的较大,用它去带发其他音节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松下巴,就是下巴放松,自然下垂。我们可以用”牙疼时说话”的感觉来体会,下巴是怎样放松的。很多人平时说话,下巴用力,主动帮助咬字的现象很普遍。其实这是一种错误,因为这样做,会使舌根以及咽部紧张,口腔更闭,把字都咬”横”,咬”死”了,让人听了难受。

综上所述,咬字的力量主要在上腭,下巴则处于放松、”从动”状态。

(2)力量的集中

声音的集中首先要靠咬字器官的力量集中,它主要表现在唇和舌头上。

唇的力量要集中在唇的中央三分之一的地方,唇的力量分散,就会使字音散。用绕口令”八百标兵奔北坡,北坡炮兵并排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就能获得明显的感觉。

舌头力量的集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掌握:一是将力量集中在舌头从前后中纵线上;一是在发音过程中舌体也取收势。

舌头的锻炼要以读字词为主。把上面所讲的要求体现到字词的训练中,如反复发”ga、ka、ha、ja、qa、xa、da、ta、na、la”(都读第一声)就能够从前到后全面锻炼舌头力量的集中。

舌头的前中后各个部位都与汉语发音有关,因此要求前后力量的均衡。有些人则表现出某一部分的松或紧,多数人表现为舌根紧张,它带来发音咬字的许多毛病,比如有些人说话,给人的感觉是”大舌头”,就是舌头的力量不均衡,尤其是舌根紧张,使整个舌头缺乏灵活性造成的。舌根紧张的毛病,可以用反复发”lü、lia”等音节,使舌头的中前部力量加大,以取得舌力的平衡来解决。

(3)声音发出的路线和字的着力位置

声音是沿软腭硬腭的中纵线向前到达硬腭前部发出的,这条中纵线就是声音发出的路线,硬腭前部就是字音的着力位置。这样做是获得声音从上唇以上透出的感觉,这样做的结果是音色集中而明朗。

总之,咬字器官在发音过程中是相互配合的协调动作。总的感觉是”开口象半打哈欠,闭口似啃苹果”。

吐字归音训练

吐字归音训练

(1)发音器官的训练方法

a、唇部训练:

双唇打响,双唇闭拢,向里吸,阻止气流,然后爆开。爆发出b或p音;撮唇,双唇紧闭、撮起(用力噘嘴)和嘴角后拉,交替进行或上下左右交替进行。

b、舌头训练:

弹舌,用舌尖轻弹上齿,由慢到快,或爆d、t发音;刮舌,舌尖抵住下齿背,舌中纵线部位用力,用上门齿刮舌面,把嘴用力撑开;伸舌,张口用力伸舌头呈尖形,再向上卷回;舌根练习,舌根用力抵住软腭,阻住气流,然后突然打开,爆发出g、k音。

c、口腔张开和咬劲训练:

口张大,再闭合,由慢到快,反复多次;张口作咬食物动作,口的张开幅度由小到大、由慢到快,反复多次;闭口作嚼食动作,幅度尽量大。

(2)绕口令

a、唇部练习:

一座棚傍峭壁旁,峰边喷得瀑布长;不怕暴雨瓢泼冰雹落,不怕寒风扑面雪飘扬;并排分班翻山攀坡把宝找,聚宝盆里松柏飘香。

练声训练方案

60分钟练声方案下面是一张60分钟声音训练计划表,各位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组合操练。

(1)气泡音:闭口和张口共30秒。

(2)轻度哼鸣:20秒。

(3)膈肌训练(狗喘气):闭口1分钟,改良的“嘿”、“哈”共30秒。

(4)慢吸快呼:2次,20秒。

(5)慢吸慢呼:2次,20秒。

(6)快吸慢呼:4次,2分钟。

(7)“丝”——音:20秒、30秒各2次,1分钟。

(8)“衣 ”-----音:20秒、30秒各2次,1分钟。

(9)搓脸:10秒。

(10)转颈:10次,10秒。

(11)松下巴:10秒。

(12)提颧肌:10次,10秒,手辅和自行交替进行。

(13)咀嚼:闭|、张口各20次,30秒。

(14)半打哈欠:5次,10秒。

(15)撮唇:10次,20秒。

(16)合口左右撅唇:10次(左、右为一次),30秒。

(17)转唇:8*8拍,30秒。

(18)双唇打响:30次,30秒。

(19)弹唇:1分钟。

(20)b本音:60次,1分钟。

(21)ba本音:60次,1分钟。

(22)ba-----ba-----ba------ba------,1分钟。

(23)顶腮:30次,30秒。

(24)刮舌:20次,20秒。

(25)伸卷舌:20次,20秒。

(26)立舌:10次,30秒。

(27)转舌:8*8拍,1分钟。

(28)弹舌:30秒。

(29)d本音:60次,1分钟。

(30)da音:60次,1分钟。

(31)da-----da-----da-----da------;60次,1分钟。

(32)g本音:60次,1分钟。

(33)ga本音:60次,1分钟。

(34)ga-----ga-----ga-----ga-----:60次,1分钟。

(35)ge音:60次,1分钟。

(36)ge-----ge-----ge------ge-----:60次,1分钟。

(37)数“数儿”:一口气由1数到30,3次,3分钟。

(38)数“数儿”:一口气数10个八拍,3次,3分钟。

(39)数“数儿”:“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一口气数3到4个回合。2次,2分钟。

(40)数“数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八二三四五六七八,七二三四五六七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一口气数下来,2次,2分钟。

(41)数“枣儿”:要求尽可能一口气数20个以上“枣儿”,2次,2分钟。

(42)数“葫芦”:要求一口气数20个以上“葫芦”,2次,2分钟。

(43)喊操:变换节奏进行,2分钟。

(44)绕口令:任选10段,10分钟。

(45有针对性的语段或诗词片段练习:10分钟。

 

 

吸气练习:

到花园闻花香,寻找沁人心脾的感觉

到食堂闻饭菜香,收入肺底的感觉

向上抬重的物体,腰、小腹用力之处

呼气练习

吹蜡烛,让火焰尽可能小而又不离开

 

感受的综合:

形象感受、集体抽象感受、时空感受、逻辑感受

练气、练声、发声、吐字、语言训练、感受稿件、情感发出、内在语、寻找向人说话的感觉。

 

重音确定(是体现句子核心的意思)

陈述事实的主要词语;主要的说明,修饰词语表示判断的关键词语,主要的数量词

重音表达手法:一、拖长字音 二、提高声调 三、加大音量

停顿

语句波形

句子的节拍

造成语气变化的呼吸变化,来源于真情实感的变化

认识节奏

闻声而知人

 

声母发生六难点,口部操,唇舌力量练习。

声母发音六难点以及口部操、唇舌力量练习

一.   1.唇的练习

(1)喷:也称作双唇后打响,双唇紧闭,将唇的力量集中于后中纵线三分之一的部位,唇齿相依,不裹唇,阻住气流,然后突然连续喷气出声,发出P、P、P的音。

(2)咧:将双唇闭紧尽力向前噘起,然后将嘴角用力向两边伸展。(咧嘴),反复进行、。

(3)撇:双唇后闭紧向前噘起,然后向左歪、向右歪、向上抬、向下压。

 (4)绕:双唇闭紧向前噘听起,然后向左或向右作60度的转圈运动。

 2.舌的练习

(l)刮舌:舌尖抵下齿背,舌体贴住齿背,随着张嘴,用上门齿齿沿刮舌叶、舌面,使舌面能逐渐上挺隆起,然后,将舌面后移向上贴住硬腭前部,感觉舌面向头顶上部“百会”穴的位置立起来。这一练习对于打开后声腔和纠正.“尖音”、增加舌面隆起的力量很有效。口腔开度不好的人、舌面音J、Q、X发音有问题的人可以多练习。

(2)顶舌:闭唇.用舌尖顶住左内颊、用力顶,似逗小孩儿嘴里有糖状,然后,用舌尖顶住右内岬颊做同样练习。如上左右交替、反复练习。

(3)伸舌:将舌伸出唇外,舌体集中、舌尖向前、向左右、向上下尽力伸展。这一练习主要练习使舌体集中、舌尖能集中用力。”

(4)绕舌:闭唇,把舌尖伸到齿前唇后,向顺时针方向环绕360度,然后向逆时针方向环绕360度,交替进行。

(5)立舌:将舌尖向后贴住左侧槽牙齿背,;然后将舌沿齿背推至门齿中缝。使舌尖向右侧力翻。然后做相反方向的练习。这一练习对于改进边音L的发音有益。

(6)舌打响

(7)捣舌

二.  口腔的静、动态控制

1、 静态控制:打开口腔、提颧肌、开牙关、挺软腭、松下巴

欲达声挂前腭:

1、 调整呼吸,声波成束2、 声波畅通,音饱色纯

3、 声射腭前,声音鲜明

4、 动态控制:字头(吐字)、字腹(立字)、字尾(归音)

字头:咬住,弹出,部位准确,气息饱满,结实有力,停暂敏捷,干净利落

字腹:拉开,立起,气息均匀,音长适当,圆润丰满,窄韵宽发,宽韵窄发,前音后发,后音前发,圆音扁发,扁音圆发

字尾:尾音较短,完整自如,避免生硬,归音到位,送气到家,干净利落,趋向鲜明。

  三.  声母发音难点

(一)  /b、p、m/ 的练习 :

双唇音在播音员的口中一般不会发生发音部位的错误。只是大部分人发这三个音时,唇显得无力;

有的播音员在播音时,咧嘴唇,影响了口腔开度,同时力量也会分散,其结果双唇的爆发力必然减弱,字音的清晰度下降;

声母/m/的发音力量不够,鼻音色彩就会加重,字音闷暗。有人发音时双唇抿起,影响了音准,延缓了发音动程,语句也不会流畅;

声母/p/的发音,气流太强,则会产生噪音,话筒传出“噗噗”的声音;

生活中这三个音不用太讲究,但是播音中要求字音准确,清晰响亮,必须加强这三个音的力度;

注意:唇部收紧,接触有力,小腹要有控制,气流集中,力量集中在双唇部,这样声音也就集中了;

还要注意:双唇后面带的圆唇韵母/o/,而不是/e/,有的播音员因为受了方音影响把广播—— guang bo 读成了guang be ;

练习双唇音的办法很多,如何练习双唇打响;音节表中双唇声母和韵母相拼音节,还有变换四声的练习,两字词,绕口令等。

   (二)   /f /的练习

播音中要注意上齿和下唇自然接触。  不要上齿咬住下唇发音。 成阻面积大。力量则分散/ f /本身是擦音,要注意节制气流。

(三) /n、l/的练习

舌尖抵住上齿龈。播音中,气流冲破成阻部位时,舌尖表现无力度,无弹性,使整个字音松散,失去准确性,产生/n、l / 混乱现象。

平时说的“唇舌无力”的“舌”就是舌尖音发音无力。成阻后,气流没有形成一定的压力,冲击成阻部位时,气流软弱,舌尖肌肉紧张不起来,因而除阻没力度。听起来整个音节甚至句子立不住。给听众懒散的感觉。

声母起领头作用,也有个别人没舌尖或者舌尖伸不出,这就更影响音准。

发/n/没鼻音。舌尖顶不住上齿龈,一部分气流轻易跑到口腔外,进入鼻腔的气流减少,鼻音色彩冲淡。

相反发 / l / 没有边音,舌尖顶满了上齿龈,就影响了音的准确。

   同时注意气息控制,让舌头灵活有力地弹动上齿龈,这就是舌的弹卷力,练习时应注意舌尖的力量。

  除口部训练操以外,还可以多练习音节表中/n、l/音节和绕口令等。 

四) / zh、 ch 、sh、 r / 的练习

有人把它们与舌尖印相混,有人发成卷舌音,有人发得偏前,这一切都和口腔开度关系。练习时,可以把牙关打开。练习开口韵时,不要两唇撅起,上下齿之间要留有距离。双唇撅起加个声筒,声音显得闷暗,造型也欠美。  练习时,舌两边必须翻卷。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