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 沈砚秋:原为将门之女,家道中落后沦为乐伎,性情外柔内刚,精通琵琶,眉宇间藏着化不开的愁绪。
• 谢临渊:权倾朝野的镇北侯,曾是沈砚秋父亲的部下,性格深沉冷峻,背负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对沈砚秋有着复杂的占有欲。
• 青禾:沈砚秋在教坊司的侍女,心思单纯,是她为数不多的慰藉。
场景:教坊司后院的梨树下,月色清冷
旁白:沈砚秋身着素色襦裙,指尖轻抚琵琶弦,却未出声。
青禾:(轻声道)“姑娘,天凉了,回屋吧,听说今晚有贵人来,妈妈让您早些准备。”
沈砚秋:(苦笑)“贵人?不过是将我们视作玩物罢了。”
话音刚落,脚步声响起
教坊司妈妈:(谄媚)侯爷这边请,咱们这儿新来的姑娘,琵琶弹得可是一绝。”
旁白:谢临渊一身玄色锦袍,身姿挺拔如松,目光扫过沈砚秋。
沈砚秋:(声音发紧)“是你。”
谢临渊:(平淡无波)“沈小姐,别来无恙?”
沈砚秋:(沈砚秋垂下眼,掩去眸中泪光)“托侯爷的福,苟活至今,不知侯爷想听什么曲子?”
谢临渊:(命令)“《十面埋伏》,我记得,这是你父亲最爱的曲子。”
旁白:沈砚秋猛地抬头,眼中恨意毕现,却终究还是抱起琵琶,指尖落下。琴声急促如刀,似有千军万马在厮杀,每一个音符都浸着血泪。谢临渊静静听着,指尖在袖中微微蜷缩。
场景:谢临渊的书房,烛火摇曳
旁白:沈砚秋被“请”到侯府,立于书案前,看着墙上挂着的《北疆风雪图》——那是她父亲生前所画。
谢临渊:“尝尝,这是你父亲当年最爱的烈酒。”
打翻酒杯
沈砚秋:“谢临渊!你有什么资格提我父亲?当年若不是你……”
谢临渊:(打断她,声音变冷)“若不是我,你沈家早已满门抄斩,通敌叛国的罪名,岂是儿戏?我保下你,已是冒了杀头的风险。”
沈砚秋:“你说什么?我父亲忠心耿耿,怎会通敌叛国?是你!是你陷害他!”
谢临渊:“信与不信,随你, 从今日起,你留在侯府。对外,你是我的幕僚,负责整理文书。”
沈砚秋:(愣住)“你到底想做什么?”
谢临渊:(声音很轻) “还债,欠你父亲的,欠你的。”
(接下来的日子,沈砚秋在侯府住下,与谢临渊形同陌路。她时常在深夜梦见父亲被押赴刑场,谢临渊冷漠的脸总会出现,让她惊醒后泪湿枕巾。)
场景:侯府花园,大雪纷飞
旁白:沈砚秋得了风寒,高烧不退,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喂药。她费力睁眼,看到谢临渊坐在床边,眉头紧蹙。
沈砚秋:(虚弱,声音细弱蚊呐)“别碰我……”。
谢临渊:(沙哑)“安分点,喝了药才会好。”
(那一夜,谢临渊守在床边彻夜未眠。沈砚秋醒来时,见他趴在床沿睡着,鬓角有几缕银丝,心头莫名一痛。她伸手想触碰,却又猛地收回。)
旁白:病好后,沈砚秋整理文书时,发现一份旧卷宗,里面有一封密信,字迹与谢临渊惊人相似,内容是劝沈父假意投敌、实则为朝廷传情报。
沈砚秋:(找到他,声音颤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谢临渊:“你父亲是卧底,此事只有我与他知晓。后来事情败露,为保大局,只能让他背负骂名。我本想等风声过后为沈家平反,可……”
沈砚秋:“可什么?”
谢临渊:“可我被政敌陷害,自身难保,等我站稳脚跟,早已物是人非。”(疲惫)“我找到你的时候,你正被人贩子倒卖,若再晚一步……”
旁白:沈砚秋怔在原地,泪水无声滑落。
场景:刑场,漫天飞雪
旁白:谢临渊因“勾结叛党”被判死刑,沈砚秋穿着红衣,疯了似的冲到刑场前,被侍卫拦住。
沈砚秋:“谢临渊!”(嘶声喊道)“你说过要为沈家平反的!你不能死!”
谢临渊:(被绑在木桩,身上血迹斑斑,用力挣脱束缚,喊道)“砚秋,活下去!我已将证据交给御史,沈家的冤屈……会洗清的!”
喷水声
刀落声
(刽子手的刀落下,谢临渊的目光始终望着沈砚秋,嘴角似有笑意。)
旁白:沈砚秋瘫坐在雪地里,红衣在白雪映衬下,像一滩凝固的血。
场景:沈府旧址,梨花又开
旁白:沈砚秋站在重建的沈府庭院里,手中握着一枚谢临渊送她的玉佩。(朝廷已为沈家平反)
青禾:(走到她身边,轻声道)“姑娘,该回去了。”
沈砚秋:(望着满树梨花,眼中含泪笑道)“你看,今年的梨花,开得真好。”
(一阵风吹过,落梨如雪,落在她发间、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