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沙和尚
沙和尚本是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被玉帝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又七日一次,以飞剑穿胸百余下方回。
菩萨道:“你在天有罪,既贬下来,今又这等伤生,正所谓罪上加罪。我今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
那怪道:“我愿皈正果。”
(四)小白龙
小白龙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其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把它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
观音菩萨听到它的叫唤后,向玉帝要来做个脚力的。玉帝送与菩萨,这小龙叩头谢活命之恩,听从菩萨使唤。后变成白龙马给唐僧骑。
2
我来帮观音菩萨分析这4个来路不正的人选:
首先,这4个都是犯人。
这4个之中,小白龙就象一条被挂起来准备宰掉的狗一样被菩萨买了,没花钱的,凭交情,一句话,玉帝就送给了菩萨。《西游记》中,龙在仙界的地位极低,就是一动物。
所以它是甘愿听从菩萨使唤的,以谢救命之恩,它若敢有一丝不轨,菩萨宰掉它,同样和一条狗一样。
其他3个中,孙悟空是佛派的私徒,应该是好点化的,并且他是“已知悔了”,又是用保唐僧换自由的,所以,多数是真心要当和尚,愿去保护唐僧的。只是他的脾气不好,不听使唤,不服管教。喜欢自做主张。
另外2个,原先都是天庭道派的人,沙和尚这个人深沉的很,他究竟是不是真心要西去呢?多数是真的,因为他受刑过重,苦不堪言,希望菩萨救他脱离苦海。
3
但也有人问,沙僧会不会是玉皇大帝用苦肉计派来的卧底呢?这一点,也不能完全排除。不过,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因为唐僧取经是沙僧下放500年后的事了。
最可疑的就是那个猪八戒。他是唯一的一个没有受苦受罚的人,他的日子过的挺自在挺滋润的,并且是敢和菩萨顶嘴的人,那他为什么会在突然之间就要皈依佛门,还说“我欲从正”?没理由啊。
猪八戒的转变确实太大了,这太可疑了!而且,他没有提任何要求与菩萨交换。不像那几个都是向菩萨求救,用“保唐僧”换“自由”的。猪八戒是唯一的一个不加任何条件就主动要求进来的,那他到底有什么企图呢?
那么,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可能:沙和尚与猪八戒两个,虽然没有此任务,但却乘机抓住机会,混进取经的队伍,然后从中搞破坏,再向玉皇大帝将功赎罪呢?
这种可能性倒是比较大的。所以,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观察。
4
唐僧取经,一路上妖魔鬼怪众多。观音菩萨为唐僧寻找了三个保镖: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那么,这三个保镖的武艺究竟如何呢?是否能够胜任呢?
《西游记》从第13回唐僧遇到孙悟空起,到第22回收伏沙和尚止,这十回是围绕“收徒”这个主线展开的。我们仅就22回前所提供的信息,来对这三个妖怪徒弟的武艺做一番简单的衡量。
《西游记》第19回:“他两个自二更时分,直斗到东方发白。那怪不能迎敌,败阵而逃。”猪八戒可以和孙悟空持续拼杀八、九个小时。可见猪八戒不弱。
孙悟空制服不了猪八戒,回去后反劝说高太公就认了这女婿:“他与你干了许多好事。这几年挣了许多家资,皆是他之力量。他不曾白吃了你东西,问你祛他怎的。
据他说,他是一个天神下界,替你把家做活,又未曾害了你家女儿。想这等一个女婿,也门当户对,不怎么坏了家声,辱了行止,当真的留他也罢。”
5
老高执意要孙悟空斩草除根,孙悟空只好再去一趟。
当说出保唐僧取经时,猪八戒就不打了,丢了钉钯,叫孙悟空带他去见唐僧。
孙悟空不放心:“你莫诡诈欺心软我,欲为脱身之计。”猪八戒就跪下赌咒发愿:“我若不是真心实意,还教我犯了天条,劈尸万段!”
孙悟空仍不放心:“既然如此,你点把火来烧了你这住处,我方带你去。”猪八戒就真个点一把火,把自己的家烧了。
孙悟空还是不放心:“你把钉钯与我拿着。”猪八戒就把钯递与行者。行者又要猪八戒倒背着手,用麻绳绑缚牢了,才带去见唐僧。
可见:猪八戒的武艺其实和孙悟空差不多的,低也低不了多少。猪八戒肯定胜不了孙悟空,而孙悟空要想胜猪八戒,只怕也没那么容易。
6
《西游记》第22回,八戒与沙僧交手3次:
1.“他两个来来往往,战经二十回合,不分胜负”八戒与沙僧正战到好处,难解难分,孙悟空也准备参战,这时沙僧钻入流沙河里去了。
2.猪八戒潜到水下,“二人整斗有两个时辰,不分胜败。”两个时辰,即4小时,但总算把沙僧引出来了。孙悟空刚欲动手,沙僧飕的又钻入河内。
3.次早,猪八戒又潜下水,“这一场,来来往往,斗经三十回合,不见强弱。”八戒引沙僧出来,沙僧却不出来了。
沙僧与猪八戒战成平手。
沙僧与孙悟空其实没有交手。 因此,单论武艺,估计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之间的战斗力,差距不会太大。应该是差不多的,孙悟空略高。
而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总是认为他们的差距很大。
我们再来看那条小白龙。小白龙肯定是比他们都差的了,但是孙悟空也依然拿它没办法。见第15回:“斗不数合,小龙委实难搪,将身一幌,变作一条水蛇儿,钻入草科中去了。”后来无论孙悟空怎么叫骂,小白龙就是不出来。
7
孙悟空不是大闹过天宫吗?怎么他连小白龙也收伏不了?
其实,大闹天宫和降妖捉怪是两回事。
大闹天宫时,虽然孙悟空属于“弱者”,但是他乘人不备搞破坏,并且不计后果,所以就还是很容易得手的。 而降妖捉怪时,虽然孙悟空属于“强者”,但是再弱的妖怪也有逃命的本事,一旦躲起来,那孙悟空还是胜不了。
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理解:
大闹天宫,等于是:把别人的事搞砸。
降妖捉怪,等于是:把自己的事办成。
要想把别人的事搞砸,相对来说,还是要容易些的。而要想把自己的事办成,其实难度还是挺大的。
总的来说,观音菩萨既然认为用他们三个就可以保护一个唐僧了,那么,这个团队的战斗力就应该还是可以的。万一真的不行时,菩萨也可以亲自出马呀。
8
《西游记》第8回,如来佛祖让观音菩萨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来取经,菩萨道:“弟子此去东土,有甚言语吩咐?”
如来取出锦阑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对菩萨说:“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又取出三个金QQ,递与菩萨道:
“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那菩萨闻言,踊跃作礼而退。
如来一共给了观音五件宝贝。袈裟、锡杖,这是指明了给取经人亲用的,所以菩萨不敢贪污。而那三个金QQ,观音则私藏了两个,变成自己的啦。
如来并没有指明一定要去Q谁的脑壳。因此,如来的指示可以这样理解:
1)用金QQ去Q神通广大的妖魔,念紧箍咒咒他。
2)让神通广大的妖魔来做取经人的徒弟。
3)取经人的徒弟,只有三个编制的指标。
4)究竟选谁做取经人的徒弟,由观音菩萨自己来安排。
9
我们来看观音菩萨是怎么做的:
第一个金QQ把孙悟空Q住了,送给取经人做了徒弟。
第二个金QQ把黑熊精Q住了,自己带回去帮她看门守山。
第三个金QQ把红孩儿Q住了,自己带回去做个善财童子。
观音菩萨用这三个金QQ虽然Q住了三个神通广大的妖魔,但她只给了取经人一个,自己却留用了两个。而猪八戒与沙和尚都是玉皇大帝的人,这两个家伙有明显的卧底嫌疑,可菩萨却没有对他们采用什么控制手段。
三个金QQ的顺序是:金、紧、禁。
若按上级指示,这是给取经人徒弟用的,那么,就应该分别套住:猴、猪、沙三人。但是,观音菩萨却套住了:红、空、熊三人。
观音菩萨既然是这样用的这三个金QQ,这就说明了,在观音菩萨的眼里:
红孩儿才是最神通广大的妖魔。孙悟空与黑熊精也都是比较神通广大的妖魔。猪八戒与沙和尚还算不上是神通广大的妖魔。
孙悟空虽然厉害,但也胜不了黑熊精。《西游记》第17回:他两个从洞口打上山头,自山头杀在云外,吐雾喷风,飞砂走石,只斗到红日沉西,不分胜败。两人打成平手。可见,黑熊精可以抵得上一个孙悟空。
10
而红孩儿差点把孙猴子挂了,菩萨收伏红孩儿时还找李天王借了三十六把天罡刀,李天王当年也没有用这来对付孙猴子,可见红孩儿要比孙悟空要厉害的多。
《西游记》第42回,后面有一段,让孙悟空看的怕!当红孩儿被三十六把天罡刀穿住后,菩萨叫她的徒弟木叉赶上去,用降魔杵(有千斤重)如筑墙一般,筑了有千百余下,那妖精,穿通两腿刀尖出,血流成汪皮肉开。好怪物,你看他咬着牙,忍着痛,且丢了长枪,用手将刀乱拔。行者却道:“菩萨啊,那怪物不怕痛,还拔刀哩。”
如来佛赐给观音菩萨的金紧禁三个箍儿,紧箍儿,先与孙悟空戴了;禁箍儿,收了黑熊精做守山大神;金箍儿,一直舍不得用,最后收伏了红孩儿。这金箍儿是这三个金QQ里最厉害的一个,一个抵五个,套着红孩儿的头顶,双手与双脚。
可见,红孩儿要比孙悟空厉害的多!
11
在观音菩萨眼里,“红、空、熊”这三个才是神通广大的妖魔。
当然,西天路上肯定还有更加厉害、更加神通广大的妖魔,如果有比观音菩萨法力还大的妖魔,那么,观音菩萨即使有这三个金QQ,恐怕也是收伏不了的,所以在观音菩萨法力可控的范围内,这三个人才是最牛的妖怪!
现在,我们可以做个简单比较,取经班子假设为两组:
甲组:唐僧,红孩儿,孙悟空,黑熊精
乙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很显然,甲组要比乙组更为得力些。
但是,观音菩萨却是选择的乙组,她宁愿让两个有卧底嫌疑的奸细混进来,也不把那两个更加神通广大的妖魔给唐僧!而是留为己用,好为她做事,以扩充自己的势力。
由此可见,在佛门,即使是观音菩萨,也会干雁过拔毛的事。虽然她没按照佛祖的意思办,但她最终还是完成了任务,所以如来佛也就没有追究她。
12
话说唐僧师徒四个人凑齐了,一路向西前进。几个菩萨们吃饱了撑的慌,变成大美女跑来试他们一试,要把他们师徒四个招来做女婿,结果把猪八戒给吊在树上了。这一回就叫《四圣试禅心》。
究竟又试出了什么呢?我们得仔细看。
傍晚时分,唐僧师徒来到一处人家,行者正望里偷看,忽走出一个半老不老的妇人来,娇声问道:“是什么人,擅入我寡妇之门?”八戒饧眼偷看,你道她怎生打扮——脂粉不施犹自美,风流还似少年才。
进来后,妇人道:小妇人有家资万贯,良田千顷。只生了三个女孩,前年丧了丈夫,小妇娘女四人,意欲坐山招夫,四位恰好,不知尊意肯否。
菩萨究竟要试他们什么?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是试他们是否真心实意的去西天取经,二是试他们是否还有凡心(主要指性欲)。
我们的唐师傅在听到这桩美事后是什么表现呢?原文:“三藏闻言,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
又问之后,“那三藏也只是如痴如蠢,默默无言。”
13
唐师傅究竟在想什么呢?这只存在以下两种可能:
1)想留下来结婚。2)想继续去西天。
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表态。推聋妆哑,寂然不答,就说明他心里还在考虑,那我们就只能认定他留与走这两种想法各占一半。谁也不能打保票说唐僧没有留下来结婚的意思。
甚至,从理论上讲,“不回答”应该是最接近“默认”的。
那妇人又说:我今年四十五岁。大女儿真真,二十岁;次女爱爱,十八岁;小女怜怜,十六岁,俱有几分颜色,料想也配得过列位。“若肯放开怀抱,长发留头,与舍下做个家长,穿绫着锦,胜强如那瓦钵缁衣,雪鞋云笠!”
此言一出,唐僧师傅是什么样的反应呢?你看:“好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虾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儿打仰。”唐僧听到这番话后,为什么会受惊?
我可以肯定地说,唐僧是想留下来结婚的!
老妇人先说有家资万贯,娘女四人,唐僧只是推聋妆哑,反正他也没有说,你是不知道他到底想不想滴。后来说了三个女儿的具体情况,唐僧要是不想的话,那他是不会一惊的,最多和先一样,继续装聋做哑。
14
唐僧要是想留下来结婚的话,那后面就是怎样配的问题!
怎样配?老妇人要唐僧“与舍下做个家长”,就是用他这个童男子帅哥配四十五岁半老不老的寡妇,而三个丑八怪徒弟配三个美貌的黄花闺女,他唐僧能不吃惊么?
而猪八戒闻得这般富贵,又配十八岁的小妹妹,他就心痒难挠,坐在椅子上似针戳屁股,左扭右扭的,忍耐不住,走上前,扯了师父一把道:“师父!这娘子告诵你话,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是。”
师父猛抬头,咄的一声,喝了一顿。
唐僧心里肯定是很烦的,要是他没有留下来结婚的意思,那他可以很干脆、很直接、很明白的说清楚,并不需要发火,很简单就能处理的很妥当的一件事,可他就是不作声。这不作声算什么呢?是想还是不想?谁知道呢?
唐僧自己不表态,却偏偏又说出这样一句话来:“悟空,你在这里罢。”
你看,这还是师父说的话吗?师父完全有权利禁止他们在这儿结婚,一切行动听指挥,都给我去西天,谁也不许妄想!这不是一句话吗?!
15
可他就是不说,他叫悟空留在这里结婚。叫悟空留在这里结婚,这就是一种“反试探”,人家不是要招四个吗?他先派出一个打头阵试探试探,这一个能成,他也准能成!
行者道:“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教八戒在这里罢。”八戒道:“哥啊,不要栽人么。大家从长计较。”三藏道:“你两个不肯,便教悟净在这里罢。”
那妇人见他们推辞,就把门关了。师徒撇在外面,八戒埋怨道:“师父忒不会干事,把话通说杀了。”悟净道:“二哥,你在他家做个女婿罢。”八戒道:“兄弟,不要栽人。从长计较。”
行者道:计较甚的?你与这家子做了女婿罢,我不检举你。
那呆子道:“胡说,胡说!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饿鬼。那个不要如此?都这们扭扭捏捏的拿班儿,把好事都弄得裂了…………你们坐着,等老猪去放放马来。”
猪八戒说“大家都有此心”,应该是句实话,否则,他不敢这样当面顶撞师父。
老猪去放马,猴子就跟踪,三藏交代道:“悟空,你看便去看他,但只不可只管嘲他了。”行者道:“我晓得。”
16
为什么不要嘲他?唐僧还想多打探点情况,然后再做决断。
我们的唐僧师父在这一场戏中的表现,自始致终,都是最棒的!
因为他自始致终都没有漏出太大的马脚,反正他就是不表态,他一个不表态,你就不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想的!无论你有多少怀疑,都只是怀疑,他唐僧可是没有说出来哦。
反过来说,菩萨们精心策划的这场对唐僧的考验,就是完全失败的!因为你并没有试探出唐僧的真实想法,仅仅只是戏弄了一下猪八戒而已,那猪八戒本身就是个大流氓,不需要试就知道的,你还试他干什么?!
唐僧才是取经人,考核的对象是唐僧,在考核的过程中,唐僧只是耽误了一下时间而已,根本就还没有作答,按说,考核还没结束,应该继续进行才对呀。
可是,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菩萨们已经走了,房子都没了,考核居然就这样草草收场了!你说怪不怪?!这件事实在是太可疑了,菩萨们忙了大半天,究竟在考验什么呢?
17
在《四圣试禅心》这一回中,唐僧对几个美女已经是动了心的,但他不表态。尽管他没有表态,我们还是可以从他的行为看得出来,他派出一个徒弟打头阵,试探女方是否真心嫁给他们,这几个徒弟各自说了一番话:
孙悟空说:“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猪八戒说:“大家从长计较。”
沙和尚道:“你看师父说的话。弟子蒙菩萨劝化,受了戒行,等候师父。自蒙师父收了我,又承教诲,跟着师父还不上两月,更不曾进得半分功果,怎敢图此富贵!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之事。”
沙和尚搬出菩萨压唐僧,宁死也要往西天去,这是很有分量的,唐僧从此不敢再小看了这个沙僧,他肯定会怀疑沙僧是菩萨特意安排来监督他的,所以一路上对这个沙僧总是不冷不热。
而孙悟空是花果山的猴王,一座山上只有猴王一个人有权,所有的母猴都是他的,小猴都是他的种,否则,他怎么会叫他们为“孩儿们”呢?
18
第42回孙悟空去请菩萨时,菩萨还怕孙悟空骗她貌美的善财龙女,说他不是好心,专一只会骗人。孙悟空道:菩萨这等多心,我自从入了沙门,一向不干那样事了。这就说明他以前还是干的。
而现在,孙悟空居然说“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就绝对是假话,又说“叫八戒留在这儿。”这句话就是推脱之辞!
唐僧从此事之后,对孙悟空是百般刁难!老是要赶他滚蛋,为什么?领导安排给你打头阵试探的任务,你不去完成,推脱给别人,领导要你这样的人干什么?!
猪八戒说“大家从长计较。”这是合唐僧的心意的,而且他主动充当了探路者的角色,替领导分忧解难。所以,尽管他出了丑,唐僧也没有批评他,只是说他“虽是心性愚顽,却只是一味懵直。”
事后,唐僧肯定会想,这次多亏他老猪了,否则出丑的就是我老唐!这从后面可以看出,无论猪八戒怎样使坏,唐僧也总是护着、偏袒猪八戒的。同气相求嘛,唐僧是喜欢猪八戒这个人的。
因此:凡是领导要你做的,你就的积极去做,不要管他是对的还是错的。
19
都在说假话,只有猪八戒说的:“大家都有此心,…………和尚是色中饿鬼。那个不要如此?”是真话,是实话。
当然,猪八戒也不是能够揣摩领导的意思,否则他也不会向菩萨们说出“想我那唐僧人才虽俊,其实不中用。我丑自丑,…………”猪八戒不避虚实无所顾忌的展示自我,从客观上表现出了唐僧的想法,表现出了所有人的想法。
在这次短暂的,仓促的考核中,菩萨要考验唐僧的两个方面:一是是否真心实意去西天取经,二是是否还有性欲。
唐僧的相貌是没有话说滴。唐僧的年龄正值旺盛期,说他没有凡心这是不可能的!不需要试,绝对有!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神仙们都是有的,何况唐僧还是个凡人啊!
唐僧这个取经人是观音菩萨一手安排的。如来佛并没有指定一定要唐僧来,也没有规定说只有处男才能成得了佛。
如来佛的要求很简单、很明确:要的是来一个“善信”。
20
唐僧这一路走过来确实不容易,来自两个方面的因素可能导致取经失败:
1.唐僧被妖精吃了。(外因)2.唐僧自己不走了。(内因)
外因其实好解决,而内因就不好办了!唐僧要是真的在路上找个女人结了婚,不往西天去了,你说咋办?!
所以,菩萨就有必要试他,不能叫试,应该叫警告!
唐僧那副德行是被菩萨看出来了的,尽管他不表态,也说明是有些非分之想的,菩萨们也不敢再继续试下去了,再试下去,唐师傅真的把持不住了,也不好收场,所以就把好色的猪八戒吊到树上,以警告唐僧:
你什么时候都不要动妄念!你的一举一动,我们什么时候都清楚的很!这叫杀猪骇唐!
大家看西游记,总以为是猪八戒出了丑,猪八戒本来就是个屡教不改,无可救药了的!难道菩萨们不知道吗?!教训他的真实意图就是在恐吓唐僧!
不许唐师傅对女人动心,这是观音菩萨强加给他的,其主要目的是怕他不往西走了。出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什么不利。
21
因此,《四圣试禅心》这一回,并不是菩萨在试探唐僧有没有凡心,因为考核并没有结束啊。所以,只能认定为:是菩萨在警告唐僧不许动凡心!
唐师傅对领导的这一苛刻要求只能被动接受。这一路上只能被动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克制压抑自己。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凡是领导要你做的,你就的积极去做,不要管他是对的还是错的。现在,我们还得明白另一个道理:凡是领导不让你做的,其实正是他们所想做的!
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菩萨们已经走了,房子都没了,考核就这样草草收场了!孙悟空说:昨日是菩萨在此显化我等。三藏闻言,合掌顶礼,见树上挂着一张简帖,简帖的第一句话写着:“黎山老母不思凡”。
“黎山老母不思凡”,意思就是:黎山老母思凡了。否则的话,完全可以不写这句话,既然写了,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22
黎山老母思凡了,和观音菩萨一起约了普贤、文殊这两个菩萨出来玩一玩,两个大美男,两个大美女,四个人一起出差,神仙们都是喜欢出差的。
神仙们要出差,总得找个理由吧,找什么理由呢?就是试探唐僧师徒是否真心去西天取经,只有这个理由才可以出差到这没有人的荒山野岭中来。
前面说过,神仙们都是有性欲的,神仙们虽然没有配偶,但并不能说明他们就没有性生活,神仙们为了自己的工作、地位、权利等等,婚配的年龄早就错过了,年龄大了,身份变了,根本就没有配偶配了!
怎么办呢?所以就特别会喜欢出差,最好是男女神仙一起出差,最好是出差到没有人的荒山野岭中来。第二天各回各的家,各上各的班。
《四圣试禅心》这一回,我看唐师傅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菩萨们也没试出个什么来,倒是把菩萨们自己给试出来了!
23
经过菩萨变美女考核之后,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就出来了。尽管出丑的是猪八戒,但唐僧讨厌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回,得仔细看好了。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结果是什么?是猴子很牛B把白骨精打死了?是的,但这不是最终结果,最终结果是把猴子赶滚蛋了!
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仔细研究这件事的起因与经过,看看“把猴子赶滚蛋”是属于偶然事件还是必然事件。
在这一事件中,唐僧念了三次紧箍咒,赶了猴子三次,非常的无情。
第一次说:有甚话说!你回去罢!我不要你做徒弟。
第二次说:有甚话说!你是个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
第三次说:猴头!还有甚说话!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好无人检举,倘到城市,你拿了那哭丧棒,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
在这一事件中,猪八戒显得异常兴奋,硬是挑唆了三次。
24
第一次唆嘴:师父,这个女子是此间农妇,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栽她是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来试手打她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紧箍咒,故意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第二次说:师父,不好了!那妈妈来寻人了!师兄打杀的定是他女儿。
当唐僧赶悟空走时,八戒又说: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你把包袱里的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与他。
第三次说:师父,那个是祸根哩。行者打杀他的女儿,又打杀他的婆子,这个正是他的老儿寻来了。我们若撞在他的怀里,呵,师父,你便偿命,该个死罪;老猪为从,问个充军;沙僧喝令,问个摆站;那行者使个遁法走了,却不苦了我们三个顶缸?
当孙悟空打死了妖怪后,八戒高兴的笑了:“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
又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
25
猪八戒虽然显得非常积极,但他只是向领导反映了一下情况而已,究竟该怎样处理,那都是领导的事,他可没有越权哦。
而唐僧呢,先假装一下慈善,等那呆子一开口挑唆,他就马上念紧箍咒,把猴子往死里咒,咒完了就开赶!你悟空可不要怪我哟,要怪你就怪这猪八戒多嘴!
总之,孙悟空被赶走了。虽然猪八戒从中挑拨了的,但毕竟唐僧是领导,决定权在他。从一开始,要赶走孙悟空就是唐僧的意思。
他为什么铁了心要赶猴子滚蛋呢?我们再看这件事的起因,发现在遇到白骨精之前,唐僧早就看的孙悟空不顺眼了!
最先是在菩萨变美女试他们的时候,猴子不配合领导,领导已经很烦他了。
当时,猪八戒向唐僧提了个建议:先含糊答应,哄她些饭吃,今晚落得一宵快活,明日肯与不肯,只在乎你我。
这个建议真的是很不错的,是合乎领导的心意的,但猴子却又挖苦打破,让他干不成!
更可恨的是,这个猴崽子竟然先知道是菩萨来检查工作,却不跟老子说一声,存心想看老子出丑!不是八戒顶着,可怎得了!
现在,走到白骨精的地盘了。
26
三藏道:“悟空,我这一日,肚中饥了,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行者陪笑道:“师父好不聪明。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那里寻斋?”
三藏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也亏我救你性命,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
行者道:“弟子亦颇殷勤,何尝懒惰?”
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斋我吃?我肚饥怎行?”
行者道:“师父休怪,少要言语。我知你尊性高傲,违慢了你,便要念那话儿咒。你等我化斋去。”
你看,白骨精还没来,他已经是越看猴子越不爽了!总之要寻由头找茬子,百般刁难孙悟空。
这个时候,白骨精来了,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唐僧的眼力很好,是他第一个发现白骨精的,白骨精的打扮是:露着酥胸。
三藏一见,连忙跳起身来,合掌当胸道:“女菩萨,你府上在何处住?是甚人家?有甚愿心,来此斋僧?”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唐僧是有性欲的,不但有,而且正值旺盛期,现在,悟空不在身边,唐僧见到这个美女时的第一反映是“跳起身来”,注意了,唐僧的这个动作:跳,是极其罕见的!跳了之后,一口气连问了人家三个问题。
27
然后,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攀起来了,像说相声一样,打的火热。唐僧大概与美女之间十分健谈,仅两人的对话,就占了小说几乎一页的篇幅,这是西游记中最长的对话了!
悟空化斋回来了,认得是妖精,当头就打,长老扯住道:悟空!你来打谁?
行者道:师父,这个女子是个妖精。
三藏道:你这猴头,如何乱道!你怎么说她是个妖精?
行者道:“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他圆房成事,我们大家散了,却不是件事业?何必又跋涉,取甚经去!”
唐僧那里吃得他这句言语,羞得个光头彻耳通红。
由此可以看出,孙悟空被唐僧开除和尚籍、工作籍的根本原因是:窥探领导私生活,以作风问题威胁、恐吓、侮辱领导,情节极其恶劣!
什么问题都会有商量的余地,唯有这——!任何一个领导都无法容忍!
因为唐僧看猴子不爽是在白骨精出现之前!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没有白骨精事件,唐僧也会找其他借口开除猴子。
28
白骨精被孙悟空打死了。在战斗的过程中,她根本不是孙悟空的对手,完全可以选择回避,可她为什么还要死逮着唐僧不放手呢?因为她知道唐僧肉的价值,唐僧肉仅此一个,过了这个村,再没这个店了。
白骨精是第一个说出唐僧肉价值的妖怪。见西游记第27回:
果然这山上有一个妖精,孙大圣去时,惊动那怪。他在云端里,踏着阴风,看见长老坐在地下,就不胜欢喜道:“造化,造化!几年家人都讲东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真个今日到了。”
由此可以看出,这肉体凡胎的唐僧,原来居然是个稀有资源!有人吃他一块肉,就可以长寿长生!至少,白骨精是这样认为的。
白骨精知道唐僧的底细:是金蝉子转世,十世修行的原体。她的目的很直接,就是冲着“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这唯一的目的来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她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半天挨了三次打,结果还是没吃到,反丢了小命。
29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在西游记中,具体都有哪些东西吃了可以延长寿命。
第一种:蟠桃。
《西游记》第5回,玉皇大帝派孙悟空看管蟠桃园,孙悟空与蟠桃院看门的老爹爹对话如下:
大圣看玩多时,问土地道:“此树有多少株数?”土地道:“有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大圣闻言,欢喜无任。
孙悟空听到这番话后,可能出现的3种情形为:
1.如果孙悟空说:“扯淡!”就说明孙悟空根本不相信蟠桃可以延寿。
2.如果孙悟空说:“不稀罕!”就说明孙悟空还是相信蟠桃可以延寿的,只是没有自己的方法好。
3.如果孙悟空说:“哇塞!”就说明孙悟空不仅相信蟠桃可以延寿,而且要比自己的方法好!
这“大圣闻言,欢喜无任”八个字,就说明了:孙悟空是相信的。不仅相信,而且很好!所以马上就想设法去偷!
再看各路神仙都来赴蟠桃宴,就可以说明神仙们对蟠桃是存在“需求关系”的。
30
第二种:人参果。
《西游记》第24回,讲到西牛贺洲万寿山五庄观有一颗异宝灵根,唤名草还丹,又名人参果:
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似这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果子。果子的模样,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了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
偷吃之后,猪八戒还要,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撞着尽饱。象这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不等小可。”
可见,人参果的产量极低,所以极为珍贵。
蟠桃和人参果是可以延寿的。而太上老君的“丹”,并没发现有延寿的描述。所以,丹只能算是药,凡人吃了可以活命,神仙吃了可以治病。
《西游记》第5回,老君道:“老道宫中,炼了些九转金丹,伺候陛下做丹元大会,不期被贼偷去,特启陛下知之。”可见,老君的金丹,主要供给对象是玉皇大帝,不要说妖怪吃不到,就是普通神仙只怕也难得一见。
31
蟠桃在天宫,你吃不到,人参果虽在地上,但一万年只结三十个,普通神仙很难等到它熟,就是等到了也实在太少,没你的份。
因此,这两种延寿的资源对于一般的妖怪来说,基本上是弄不到的。所以,唐僧肉就成了第三种资源。唐僧肉是一种可以替代蟠桃、人参果的解决生死问题的特种食物!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妖怪想吃唐僧肉呢?!
唐僧肉的缺点就是太少,仅有一个,不像蟠桃吃了可以再长。而他的优点就是:唐僧没有法力,比较容易捉住,能吃到的几率相对较大。你看,那么多的妖怪都在打唐僧肉的点子,却没一个敢去偷蟠桃、人参果的!
所以,唐僧肉对于一般的妖怪来说,就是仅有、唯一的机会,是绝对稀有的资源。过了这个村,再没这个店。
注意:说唐僧肉稀有,是单从妖怪的角度来说的。因为妖怪如果吃不到唐僧肉,那他就没有延寿的东西吃了。所以就稀有。
而神仙们不吃唐僧肉,还有延寿的果果吃,那唐僧肉就不怎么稀有了。
32
可以延长寿命的食物共有三种:蟠桃、人参果、唐僧肉。神仙可以吃到前两种,所以就不稀罕唐僧肉,而妖怪吃不到前两种,所以就盯着唐僧不放。因此,对于妖怪来说,唐僧肉就绝对是个稀有资源。
妖怪为什么要吃唐僧肉呢?妖怪们自己说的只有那么明确了:因为唐僧是金蝉子转世,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
很显然,凭这一点就可以证明:妖怪们根本就不能长生不老!正因为他不能长生不老,所以才需要吃可以长生不老的食物来延长寿命。
也就是说,妖怪的本事再大,也还是有寿命限制的,并不是一修炼成妖精,就永生不死了。如果妖怪是永生不死的,那就对唐僧肉不感兴趣了,对吧。
但是,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你说的是妖怪,并不是神仙,一旦修成神仙,就不会死了。
如果要这样说的话,那我请问你:妖怪与神仙究竟有什么区别?
33
你该不会说,妖怪是动物修成的,神仙是人修成的吧。许多人都受电视剧的误导,总以为妖怪是动物变的,神仙是人变的。错误的好笑!天庭二十八宿,全部都是动物,但他们却是地地道道地神仙!这你怎么解释?!
还有,你说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半人半兽的家伙,究竟算神仙?还是算妖怪?你说得清楚么?!
那么,妖怪与神仙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他们的划分标准到底是什么呢?前面其实已经讲过:只有修成正果了的,才是神仙。没有修成正果的,就是妖怪。
怎么叫修成正果了呢?在仙界混到“编制”了的,就是正果。没混到编的,就不是正果。你不要闭着眼睛想当然:“成了正果就是法力无穷、永生不死”。根本没有这么回事的。
正果和法力,各是各,两回事。法力好比本事,是老师教的、自己练的。而正果,则既不是老师教的、也不是你自己练的,这是领导给的!因此,你的法力大小、技能高低,和这个正果是没有半点关系的!
34
《西游记》第3回,玉帝问:“这妖猴是几年产育,何代出身,却就这般有道?”这个时候孙悟空还没有到天上去,玉帝说的是“这妖猴”,就说明此时的孙悟空是个“妖”。
而一封他个弼马温,他马上就变成了个“仙”。太白金星说这叫“收仙有道”。
孙悟空从“妖”到“仙”的转变,仅仅只取决于他是否在天庭登记注册了的,是否接受上级神仙的领导。
在这个过程中,孙悟空的本事,有没有因为他从一个“妖”变成“仙”而发生变化、得到升级呢?根本就没有!还是他原先学到的那些本事!
《西游记》第4回,孙悟空嫌弼马温官小,他不要这个“编”了,不接受上级神仙的领导,反了。李天王来剿时,哪吒喝道:“泼妖猴!”这个时候,他就又变成了个“妖”!
而在玉帝答应他做齐天大圣之后,他就又是个“仙”了。
35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从妖到仙,从仙到妖,又从妖到仙,又从仙到妖,反反复复次数最多的一个了!所以就很容易从他身上看到“仙”与“妖”究竟有什么区别。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十分明确的“妖”、“仙”认定标准:就是“编制”,没有别的。
所以,“妖”与“仙”之间,仅仅只存在“身份”上的区别。除了身份不同之外,其他的都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如果不论身份的话:神仙就是妖怪,妖怪就是神仙。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区别!
那么,既然妖怪们不能长生不老,神仙们也肯定是一样的不能长生不老。既然妖怪们需要吃长生不老的食物,神仙们也肯定是一样的需要吃长生不老的食物。
在这个地方,妖怪和神仙就有区别了。什么区别呢?有编制的神仙就可以吃天上的蟠桃,没有编制的妖怪就吃不到蟠桃了。所以,神仙当然就可以长生不老,而妖怪就不能长生不老了。区别就在这儿。
36
那么,又凭什么说,只有神仙才可以吃到蟠桃呢?因为蟠桃是天庭玉皇大帝发给有正规编制的神仙们的俸禄。神仙们上班来拍马,玉帝当然就要给他们发工资。若你不是他单位的人,那他就不会发给你。对吧。
从哪里可以看出,蟠桃是天庭玉皇大帝发给有正规编制的神仙们的俸禄呢?
西游记第4回,太白金星奏道:
“就教他做个齐天大圣。只是加他个空衔,有官无禄便了。”玉帝道:“怎么唤做‘有官无禄’?”
可见,“有官无禄”这个词是太白金星临时想出的。玉皇大帝从来就没有听说过。那么,以往的神仙们,应该都是“有官有禄”的。
金星道:“名是齐天大圣,只不与他事管,不与他俸禄,且养在天壤之间,收他的邪心,使不生狂妄,庶乾坤安靖,海宇得清宁也。”
37
可见,齐天大圣的名号虽然是个神仙,但不怎么正规,是不发俸禄的神仙。什么是俸禄呢?俸禄就是朝廷发给下属的报酬。天庭发的俸禄就是蟠桃。《西游记》第6回,玉帝说:
“就封他做个‘齐天大圣’,只是有官无禄。他因没事干管理,东游西荡。朕又恐别生事端,着他代管蟠桃园。他又不遵法律,将老树大桃,尽行偷吃。及至设会,他乃无禄人员,不曾请他,他就设计赚哄赤脚大仙,却自变他相貌入会,将仙肴仙酒尽偷吃了,又偷老君仙丹,又偷御酒若干,去与本山众猴享乐。”
天庭开蟠桃宴,为什么不请孙悟空?因为玉皇大帝说得很清楚:“他乃无禄人员,不曾请他”。那么,所请的,就必是有官有禄的正规神仙了。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只有正规神仙,才有资格吃得上蟠桃。
1.玉皇大帝只邀请“正规神仙”吃蟠桃。
2.玉皇大帝不会邀请“非正规神仙”吃蟠桃。“无禄人员,不曾请他”。
3.玉皇大帝更不会邀请“妖怪”吃蟠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