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无忌 【著】满堂花醉三千客 05 管道昇
剧本ID:
801372
角色: 0男0女 字数: 3494
作者:桃吱
关注
1
0
2
0
简介
仅供阅读练习,如若侵权,联系可删。
读物本古代人文历史阅读散文杂谈
正文

管道昇: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

1

如果伴侣出轨了,要怎么办?

有人会痛哭一场,然后烧掉信物,当风扬其灰,头也不回地离开,再扔下一句“从今以后,勿复相思”;

有人会不哭不闹,不声不吭,默默接过休书,再默默地看他娶新人,等他喜新厌旧,重新记得她的好,说一句“新人不如故”;

也有人会藕断丝连,要放下,却舍不得旧情,要继续,却咽不下委屈;在爱与恨之间徘徊犹豫,长叹一句“女之耽兮,不可脱也”

面对同样的婚姻问题,每个女子的答案都不一样,而管道昇的选择则有些耐人寻味。

结发为夫妻

2

从古至今,催婚就是一个热门话题。

在宋末元初,浙江德清有位大龄女青年,已经过了二十五岁,依然没有定亲。街坊亲友们都开始急了,大家议论纷纷,一边替她发愁,一边给她张罗亲事。

但她并不着急,一次又一次地相亲,一次又一次地失败。是她穷吗? 不! 她家境优渥,门第不俗,自小受书香熏染。是她丑吗? 不! 她生得青春貌美,动静皆宜,举止娴雅,“气质美如兰”大概是对她最好的写照。

3

是她蠢笨吗? 不! 她天资过人,饱读诗书,在书法和绘画方面造诣不俗,所绘制的《璇玑图》,被赞“五色相间,笔法工绝”。她尤其喜欢画墨竹梅兰,曾经画过一幅《竹石图》,高一丈,宽六尺,寥寥数笔,却是惟妙惟肖,画中竹仿佛活过来了,枝叶摇曳,望之如有清风拂面。

她就是鼎鼎有名的女书法家管道昇。

这样一位窈窕淑女,当然有无数君子追求,事实上,来求亲的人几乎要将门槛踏破了,但管道昇一一回绝了。

4

众人又是疑惑不解,又是无奈:如此才貌双全的女子,连世家大族都求着迎娶,她却始终不为所动,宁愿待字闺中,难道是心底藏着谁?

众人猜得没错,管道昇一直在等待着她的意中人。

他不是某个具体的书生或才子,而是她在心中勾勒许久的画像:一个才华横溢的郎君,一个情投意合的郎君,一个能和她共同钻研书画的郎君。他甚至不必英俊,也不用大富大贵,她只求两情相悦、举案齐眉。

5

很难相信,这是几千年前的择偶观。在那个男子为尊的时代,她多么清醒自持,又多么聪慧独立啊。没有被世家门第所迷惑,也不曾被甜言蜜语哄骗,不将就,也不随波逐流。

一年,两年,桃李年年嫁东风,管道昇却依然待字闺中。就在众人以为管道昇要孤独终老的时候,一个名叫赵孟𫖯()的男子出现了。

6

那年,管道昇已经二十七岁,她随父亲往京城(元大都,即今北京)探亲,在路上遇到了清俊公子赵孟𫖯。

他出生高门,是皇室宗亲;他才华横溢,为人聪颖机敏,少年时就过目成诵,在读书上颇有天分,对书法和绘画也很精通,是实打实的才子;他踏实上进,早就受到朝廷瞩目,年纪轻轻就被授予官职。

7

总之,他在管道昇眼里什么都是好的,是她寻觅已久的佳偶。爱情就这样不期而至。起初,两人只是淡淡闲聊几句,结果越聊越投机,彼此都有了异样的情愫。一个温柔娴雅,一个文质彬彬,又有共同的爱好,怎么看都是良配。

小娘子爱才,郎君重色,两好相映,两情相依。戏台上不都这么唱吗?眼下这一见钟情,又何尝不是一出好戏?不过,戏是演的,这郎情妾意却是真的。

8

其实,赵孟𫖯早已听闻管道昇的盛名,自《竹石图》面世以来,他就悄悄去观赏过多次。每次见了,心内都赞叹不已,觉得这样的女子世间罕见,只是他听多了管家小姐的传闻,误以为她性格怪僻,眼高于顶,不敢贸然求亲。

没想到而今误打误撞,金风玉露终相逢,真是天赐良缘,让一对璧人成双。

故人心易变

9

最好的婚姻,是势均力敌,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管道昇与赵孟顺便是如此。

春暖花开时,他们一起品茶作画,过却春光总不知;夏日炎炎时,他们一同泛舟湖上,昼玩夜不休;秋天落叶时,他们共饮一杯菊花酒,醉眼看山百自由;冬寒料峭时,他们共赏梅花,切磋诗词,裹茗抱被来同眠。

这恩爱的夫妻生活,好不甜蜜,当真是只羡鸳鸯不羡仙。

10

彼时的管道昇,觉得自己着实幸运,犹记得某日,赵郎在耳旁说:“娶妻不求貌,只求才,若空有如花似玉之貌,言语却乏味,志趣却低俗,如何携手共白首?”

他在恭维她腹有诗书气自华,允诺她白头到老不变心,哪怕明知道誓言不可靠,但他言之凿凿,她如饮蜜糖,笃信自己没有嫁错人。年少时,她百般拖延与挑剔,不过是怀着“一生一代一双人”的奢望,如今竟然都实现了。

11

然而岁月无情,日日催人老。镜子里的红颜慢慢褪去颜色,任谁都无可奈何,管道昇也不例外。她再怎么才华出色,也掩盖不了年老色衰的事实。

朱颜辞镜花辞树,她并非不懂。因为中年的赵孟𫖯深受元世祖(忽必烈)器重,仕途顺畅,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彼时,元世祖对赵孟𫖯非常器重,不仅授予他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等职,让他高居一品,还对他的个人生活相当关注。赵孟𫖯冬天畏寒,元世祖就特赐貂鼠皮大衣,以供他驱寒,这份殊荣简直让外人咋舌。

12

赵孟𫖯如此受宠,又位高权重,应酬自然是络绎不绝。他吃多了山珍海味,见多了莺莺燕燕,喝多了陈酿美酒,不禁有些飘飘然,生出不该有的小心思:同僚们都有娇妾美婢陪同,个个花容月貌,满场秋波款款,唯独我孤零零的,多没面子呀。

谁不喜欢美人呢?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他瞧得眼睛都直了,只是不敢多瞧。

13

人生得意须尽欢啊,赵孟𫖯想到管道昇,不免有些索然了,虽然她盛名在外,但到底比不过这些年轻姑娘。想来想去,他开始盘算纳妾这件事。相敬如宾的日子过够了,是该添点新的乐子了。

什么“一生一代一双人”,什么“我爱的是你,我跟她只是玩玩”,都是春风过耳,不走心。

14

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们或许是真诚的,但真诚是有期限的,当他们遇到新人,再好的誓言也变成了谎言,因为他们做不到了。

不得不说,赵孟𫖯的这番举动,在大家的情理之中,又在看客的意料之外。是的,人心易变,如池水起波澜,男子的爱就如同春风,永无静止的时刻,永远在撩拨池水。

生死同衾约

15

是日,满地落花铺绣,春色著人如酒。黄莺儿在窗外的杨柳树上成双而人,轻轻呢喃。

管夫人早起时,丈夫已上早朝去了,桌上静静铺着一张字笺,墨迹还未干。那秀逸潇洒的小楷是管夫人再熟悉不过的,她以为他又想到了什么新诗、新词,邀她一同欣赏,拿起一看,却是他的纳妾宣言:

16

我为学士,你作夫人。

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

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无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管夫人心中恍惚,惆怅之余,是薄薄的凄凉,还有事到临头的无奈。果然,她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赵孟頫当真想纳妾了。

17

从前他只是嘴上试探,她也佯装不懂,没想到这一回,他居然挑明了。

他终究是嫌她人老珠黄,急切地想纳新欢,怕她不答应,还拿王献之和苏东坡纳妾之事来暗示:只是个小妾,再宠爱又如何,你依然是正室夫人。

在赵孟頫看来,这或许已经是一种妥协,向她保证正室之位。但他忘了,她在乎的哪里是名分,是他的心意呀。

18

管夫人又想起了从前,那样的好时光,那样的非卿不嫁、非卿不娶,终究是错付了。他早忘了俩人共患难的日子,昔日的信誓旦旦也全都被他抛诸脑后。

她该庆幸吗?至少赵孟𫖯没有直接将女人领回家,还知道与她商量,懂得征求她的同意,算是给了她几分薄面吧。

她越想越苦涩,心里也越发有了决定。

19

她是谁?她从前是宁可受着流言蜚语,也绝不委屈自己下嫁的才女。如今她为人妇、为人母,那份傲骨丝毫没有丢,还更多了几分内方外圆的柔然与智慧。

不过纳妾而已,有何可惧?管道昇笔随心动,在丈夫的词句下面,提笔又添了几行字。

赵孟𫖯呢?他何尝不知道有愧妻子,但他依然怀着侥幸,散朝回家后,直奔后院,渴望从管道昇口中听到答案。

20

满室空空,管道昇有意使脾气,早就带着儿子离开了,只说是回娘家赏花,归期不定。

赵孟𫖯无奈,一个人孤零零用过晚膳,心中不免有几分失落,又有几分忐忑。他知道,是自己管不住心里的蠢蠢欲动,让管道昇生气了。难不成他真的错了?但显贵如他这般的官员,谁不是三妻四妾呢?思绪纷乱中,他发现了桌上那张字笺:

21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

情多处,热似火。

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

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

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好一首《我侬词》!吾妻才情不减当年,且心心念念的人只有我一个,只愿与我一人白头到老,从无二心啊,而我却······

22

赵子昂啊赵子昂,你瞧瞧你做的什么好事?你看你配得上她吗?妻子的才气、品德,以及与他相守一生的决心,是多少年轻曼妙的女子、多么倾城倾国的容颜也换不回的。

赵孟𫖯缓缓放下了纸张,他的内心是惭愧?是后悔?是放下?是释然?他自己也说不清,但他再也没有动过纳妾的念头。

23

这场婚姻危机就这么被管道昇巧妙地化解了,直到今天还被后人津津乐道。从此以后,赵孟𫖯没有再辜负管道昇,他们夫贵妻荣,甘苦与共。

1317年,赵孟𫖯被元仁宗册封为魏国公,管道昇受封魏国夫人,又因为她超然的书法和绘画成就,后世便尊称她为管夫人,与东晋著名的女书法家卫铄卫夫人齐名,在历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也在画坛留下夫唱妇随的佳话。

24

他们不仅分享荣耀,也同担疾苦。赵孟頫虽在元朝任职,但他毕竟是赵宋皇室后裔,在很多士大夫眼里,难免有失节的嫌疑。管道昇始终支持丈夫的决定,不动声色地安慰他。

两年后,管道昇病逝,赵孟𫖯悲痛不已,怀着悲痛之情,为妻子撰写了《魏国夫人管氏墓志》。在他笔下,既有对往日美好生活的真切回忆,对伊人不再的巨大伤感,也有一位书画大家对同行的崇敬和惋惜之情。

25

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这才是平等的爱。惺惺相惜,是史上罕有的,也是对管道昇这个才女一生最好的注解。

1322年,赵孟𫖯也逝世了,与管道昇合葬于浙江德清东横山,终于践行了“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的诺言。

管道昇和赵孟𫖯,其知名度并不亚于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场婚姻始于颜值,敬于才华,久于善良,终于人品。虽然也曾出现过危机,但却被女方巧妙地化解了。

26 杀青段

也许会有人替管道昇委屈:为什么要原谅呢?他既然动了心思,就是对爱情的不忠啊。因为相爱很难,坚守更难,婚姻中最可贵的,不是我们曾经在茫茫人海中选择了彼此,而是无论多久,无论遭遇什么考验,我们仍然会选择彼此。

虽然有过失落和难过,但婚姻实不易,且行且珍惜吧。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