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因果有情 受害者无罪
剧本ID:
801568
角色: 0男0女 字数: 1128
作者:玉霖靈
关注
1
1
1
0
简介
《人文核心 五行七德》章节节选
读物本0
正文

真因果有情,受害者无罪

“受害者有罪论”是比“吃亏是福”和“吃苦精神”更大的精神毒瘤,后两者在一定情况下还有积极意义,而“受害者有罪” 是对人性恶毒地侮辱践踏和对尊严的完全漠视——哪怕是剥削血汗也是骗弱者“积福报”而非“赎罪”。

“宿罪”毒瘤以压迫和穷苦为基从文明的阴暗角落凝成雏形,最终与宗教完美融合借阴恶邪风向下渗透入文化和自辱者的性格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佛教的自阉闭环:“这辈子受苦因上辈子造孽”,于是应该“逆来顺受”,因为“受过则了”。

此闭环直接造就两大恶劣毒瘴——

不知反抗、消极自贱的负罪奴化心态,

以及

蔑视疾苦、冷漠麻木的灵魂荒芜空壳

——并列为糟粕之粕和丧魂之镰。

“人造了宿世之孽才生得天生欠害之身”

——诸如此类【真·欠抽】逻辑无论从即视感上看还是从基本原理上讲都是邪 教的扯淡。

复习前篇,邪的特征就是直接绑定事物和性质,简言之:一根筋直线思维、脑回路极其单一。比如,迂腐者笃信吃苦能出头,不会想吃苦也可能有吃不完的苦;教徒迷信受了就了,断不敢从另一面质疑教义:受了可能没完没了;自辱者乱信受害因有罪,却忘“物以类聚”,被迫害恰因与罪犯非同类。

一根筋者不知正确结论都必有前提条件,邪教徒更作死无知于其不敢忤逆分毫的生搬硬套灭绝人性式的“因果”恰是对正道正法和古代先贤极大的扭曲和毁谤。

恶的本质是失衡而偏执,失衡则必不稳,不稳则必犯贱——要么向外侵犯压榨,要么向内自我折磨;无论哪种都必带有主动攻击或绑架性,这是失衡的必然结果和罪恶的固有属性。不主动攻击的被迫性,是内在平衡稳定的正道特征。所以“受害者有罪” 是典型的颠倒因果,有罪的一定是施害者,而受害者之所以受害恰恰是因为无罪:

摔倒或溺水者一定会抓取稳定的东西,这是畜生都知的常识。 恶之本因就是内在不稳,故恶行之实质就是为了获取稳定,显然必会抓取和强占稳定者(无罪者),断不会正眼于一丘之貉。

切至现实角度,强盗只会掠夺宝藏,不会掠夺垃圾,一无是处者不会引起外界的兴趣,人被掠夺之处正是恶徒垂涎的可贵之处,不是与恶徒同样的低劣之处。所谓“受害者有罪”不过是人之美好激起了罪犯龌龊的贪欲和邪念、引出了罪恶者自身的罪而被捏造出的向被犯罪者转嫁罪过的肮脏托词。把因势单力薄和防备不足而受害的弱势群体当罪人,是完全颠倒黑白的仗势恶犬行径;错乱因果为邪恶张目,转慈悲普度为漠视疾苦,是造最严重的“因果”。

有罪者遭外界报应仅有的两种情况是攻击外界被回击和恶众内部因利益冲突互卷,全部都是强势作死、主动找抽——

因弱势而被压迫者完全无关于有罪,

只是承受了强势的压迫而白白受罪,

这种情况忍受再多苦累也消不了罪。

真正的遭报应必带有“被打清醒”的自知之明,非背负强加的困苦无明;真正的因果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不是“损不足以奉有余”——在邪教“因果”的蛊惑下让被害者更加不足、使罪恶者更加有余,是真正的谤法大罪。

人不因有罪而受侵犯,反而越美好可贵就越容易被垂涎和忌惮,这也越要求人学会建立强大的威慑力和界限反击侵犯,保护美好不受糟践。真正的罪不是生而受欺,而是放弃反抗的自轻自贱和对世间苦难的冷漠无感。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