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系列】做人不必太正常04 第一章【肆】
剧本ID:
834466
角色: 0男0女 字数: 2845
作者:辛夷格格
关注
9
12
18
0
简介
本书探讨了现代人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平衡,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在困境中勇敢表达自我。作者李梦霁强调自我接纳、诚实沟通、宽容理解以及坚持自我价值的重要性。本文仅供读文练习,如侵联删。
读物本0
正文

成长系列 之 做人不必太正常04

第一章

没人规定生而为人必须“正常”


肆 别压抑自己,你可以偶尔“发疯”

01

一、能体面入席,也不怕掀桌

我今年有一个特别大的改变,就是彻底变成“不好惹”的人。

其实我本不是讨好型人格,一向不在意别人喜不喜欢我,很多事情选择让步,只是觉得没必要浪费时间和口舌。我不害怕权威,面对年龄和资历大过我的人,只是多了几分尊重和礼貌,并非以为自己矮人一等。

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进入了体制内。普通人在体制内生存,除了拼业绩,更多时候论人情、讲体面。经年累月的妥协和沉默,我发现自己越活越像“软柿子”,变成杀鸡儆猴的“鸡”、指桑骂槐的“桑”,总在委曲求全,总在克己复礼,深陷其中,活得沉重。

02

在部门例会上,领导对大家最近的工作节奏不满,会首先批评我,因我年纪最轻、资历最浅。即便承担了最多工作、贡献了最多利润,领导依然会在我汇报工作后点评道:“年轻人不要混日子,时间不等人,混着混着,人就老了。”

散会后,我去领导办公室,领导说:“咱们是自己人,我这些话其实都是说给某某听的,是指桑骂槐,你别介意。我当然知道你踏实肯干,他们年纪大了,生活安逸,必须敲打敲打。”

年底,行政人员突然离职,我被迫负责起行政事务,加班加点,连夜整理财务报表。表单上,我的业绩是部门第一名。但发年终奖的时候,我却一分钱没有。

03

领导说:“今年效益不好,咱部门这几个人——老陈岁数大了,上有老下有小,肯定不能扣他的奖金;小刘刚生孩子,用钱的地方多;王姐两口子都是外地人,孩子在北京读私立,学费很贵;大周呢,快40岁了还没结婚,要是再没钱,这年更不好过了……你还年轻,又有副业,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今年就先体谅体谅咱们的情况,以后多的是机会。”

面对不公,每一次我都选择了隐忍,同事们都觉得我情绪稳定。

但长此以往,我发现,忍耐、喑哑、缄默不会换来尊重,反而给予了对方继续践踏底线的机会。而领导长期的冷眼与贬损,导致同事也渐渐对我颐指气使。

那一年,我过得很不开心。

那种感觉是一种细细密密的不痛快,心上像蒙了一层蒸包子用的笼布,闷着,压抑着,令人窒息。

04

我在第N次帮部门一位大姐取快递并放在她脚边时,她阴阳怪气地说:“你就不会放在我桌子上吗?”

终于,我爆发了。我盯着她的眼睛说:“嫌我快递放错地方,你就自己拿快递,让我帮你,就不要那么多要求。”

许是从未见过我那样严肃和坚定,她眼睛里突然闪过一丝错愕和胆怯,不再言语。

得知另一位“老资历”的男同事偷偷“告发”我不在工位时,我坦荡荡地对他说:“我昨天休假,领导知悉,需要向你汇报吗?”

他赔着笑脸说:“咳,我不是那个意思……”

我勇敢地、大声地维护自身利益时才发现,那些看起来强势的人不过是虚张声势的纸老虎。

我退了、胆怯了,他便得寸进尺,再探一步;我岿然不动,他就只能悻悻落败。

成年人的底线就是我可以体面入席,笑脸相迎,但若对方不懂尊重,我也不怕掀桌。

05

二、当我们强横地面对世界时,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

我结婚时,拍婚纱照,因为疫情原因少拍了一组外景,要等解封后再拍,对这一点我完全理解。

但婚期在即,现有的照片理应按期交付。

结果,因为少拍一套外景,拍摄团队连已有照片的选片、修图、装册也一并拖延,在婚礼的前一晚,只匆匆交付了一张海报。

秉持“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态度,我并未责难。

而后,我在微信群里询问“外景是否可拍”“档期在什么时间”,态度温和,还特意配了波浪线,然而,大半个月竟无人回复。

于是,我打电话过去与影楼沟通现有照片能否直接交付,剩余一套就不拍了,也不必退款。

没想到,影楼的人却说,这属于变更套餐,是违约,要加钱。

06

至此,我决定跟他们好好对峙一番。我用舞台朗诵的语气,历数对方每一环节的失责和拖延,我方的容忍和期望,上升到企业信誉和长远发展,不间断说了1个小时……

最终,3天内所有相片装裱完好,邮寄到家,没有加钱,退还未拍摄的费用,还邀请我补拍、赠拍。

我不觉得自己赢得了胜利,也不觉得开心,我一向对漫长舌战得来的“战利品”深感索然无味。

我只是不理解,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

我们从小被教育温言软语、与人为善,可在进入社会之后,有时好好说话却意味着自己的需求可以被拖延、被后置,那些“不好惹”的人反倒总会因为被忌惮而受到优待。

07

三、10年过去,世界似乎并没有更加友善

20岁时,我在校辩论队,打粤港澳大湾区辩论赛都不怯场。论表达和应变,我们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但我从未主动向人发起攻击。

大学期间实习时,公司旁新开了一家沙拉店,每天雇年轻人举牌子,高喊“做良心企业”。

我慕名订了外卖,雨天外卖员迟到,给我打电话,我说:“没关系,你注意安全。”

10点订的外卖,本应11点到,12点30分我打电话过去,对方回复:“很快了,就在路口。”

然而直到2点30分,外卖还没到,我已饿得饥肠辘辘。我给商家打电话,怒问他什么叫“良心企业”。

5分钟后,外卖到了,免单,还赠送了我一箱凉茶……

08

那时我还小,胃口和情绪被安抚便作罢,但如今,我会反思更多。

如果强者被照顾,弱者被欺负,那就没人甘愿善良,社会戾气只会越来越重。

清康熙年间,桐城有张、吴两户毗邻而居,两家为了院外一条巷子的归属权,争得不可开交,对簿公堂。

两家都是高门贵族,县官不敢轻判。

张家给在朝为官的亲戚、礼部尚书张英写信,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却回复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得信,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感惭愧,也退让三尺,于是有了“六尺巷”的佳话。

09

谦让、有礼、和气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当我们因为教养后退一步时,有时对方却不会后退一步,而是强势推进,兵临城下。

没有商家愿意被顾客臭骂,没有领导愿意招“刺儿头”手下,没有丈夫想面对妻子的“河东狮吼”。可是,后者好好说话的时候,能被认真倾听吗?

老实、和善、温柔的人应该得到更多尊重。

10

四、敬底气,也敬脾气

当我想清楚这些之后,我换了一种人生态度:不是我的锅不背,不是我闯的祸不认。

遇见指桑骂槐的人,我说“你脑筋清楚一点”;遇见颐指气使的人,我说“你不尊重我,别指望我尊重你”。

自此之后,我过得前所未有地舒坦,体检报告也前所未有地正常。

在“留点体面”“互相尊重”还没有变成广泛的共识之前,我决定先打造一个“不好惹”的人设。

过往的经历教会我,有时没有锋芒不会被善待,只会被得寸进尺。

11

最近有一部很好看的武侠剧,剧中有一个反派角色。她是反派,可观众却不仅不讨厌她,反而都很喜欢她。

她深爱一个男人,她为他筹谋,助他称霸武林。但男人并不爱她,她便夺了他的权,自己坐拥天下,废了他的武功,把他囚禁身旁。

她说:“他想要江湖第一,我就助他成为江湖第一。若他不想要,那我就成为天下第一,让他成为天下第一女人的男人。”

她把“发疯文学”发挥得淋漓尽致。

她有野心,会谋算,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好女人,但我们羡慕她活得尽兴、洒脱、自在,只为自己而活,任由他人臧否。

12

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Jordan Peterson)关于“女性强势”有一段经典论断,我摘录了其中一些金句,分享给大家。

年轻女性性格太随和,已变成仅次于焦虑、抑郁的普遍问题。如果你不改变,你会被占一辈子便宜,就像无法避免的命运,周围人永远不会尊重你。

面对成年人的复杂社会互动时,性格太过随和并不是好的应对方式。

明确你的目标,制定实现的策略,拥有开口的勇气。

不要害怕冲突,更不要为自己有头脑、有想法而感到羞耻。

不要再提及那些让你变得脆弱和羞耻的事。说那些让你变得强大的事,做那些让你感到自豪的事。

为你的感受负责,这是你的责任。

你必须决定你行走的方向,这样你才能守住自己,才能保证不让自己变得埋怨、仇恨和残忍。

你必须能清楚地表达你的处世原则,这样当你面临被人利用时,你才能为自己辩护,才会变得安全。

你必须谨慎遵守原则,兑现承诺和犒劳自己,这样你才能相信自我、驱动自我。

13 杀青段

别压抑自己,面对不公,你可以偶尔“发疯”。

“发疯”之后,不仅心情舒畅,说不定你的困扰也会迎刃而解。

记得关心自己、关心感受、关心每个人要面对的那座山;更新知识、更新技能,也更新对世界、对生命追问的能力。

永远为自己的感受负责,敬底气,也敬脾气。


相关链接:

01 序言及第一章 壹 252371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