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上最经典的10首《一剪梅》:首首有名句,句句动心弦
《一剪梅》作为跨越千年的文化符号,自陆凯“聊赠一枝春”的典故中生根,在宋词长河中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华。蒋捷笔下“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以色彩流转写尽流光抛人的家国之痛,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将夫妻情深化作推己及人的千古绝唱,而费玉清以清亮嗓音演绎的同名歌曲,更让这抹东方情愫飘洋过海,在异域掀起“雪花飘飘”的魔性浪潮。从南宋的舟过吴江到现代的银幕回响,十首经典犹如十面明镜,既映照着文人墨客的相思与家国,也折射出文化传承中永恒的美学
01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宋代〕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作于新婚别离时,彼时北宋末年社会动荡,她与赵明诚因宦游聚少离多。开篇“红藕香残”以秋景暗喻青春易逝,“独上兰舟”的“独”字,将独居少妇的孤寂具象化。下阕“花自飘零”以流水落花喻人生无常,与“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形成情感共振,既写自身愁绪,又推想丈夫同受相思之苦。末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以身体感知的动态,将无形愁绪化为可触之痛,恰似她半生漂泊中家国俱碎的锥心之痛,婉约中见沉郁。
【02】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唐寅〔明代〕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一生坎坷,科场蒙冤后穷困潦倒,这首词或作于其失意羁旅之时。开篇“雨打梨花深闭门”,以雨打残花、闭门幽居之景,烘托出青春空掷的绝望。“赏心乐事共谁论”的诘问,道尽无人共语的孤寂。下阕“愁聚眉峰”直写愁容,“千点啼痕”以泪痕数量强化哀伤。末句“晓看天色暮看云”以白昼到黄昏的痴望,将行坐之间的思念刻入日常,恰似唐寅虽落魄江湖,仍以诗画寄托情思的执着。全词以白描手法,将失意文人的落寞与深情,写得缠绵悱恻。
【03】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宋代〕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身处宋末元初乱世,这首词是他流亡途中的心境写照。开篇“春愁待酒浇”,以酒喻愁,道出漂泊中的苦闷。“舟摇”“帘招”的动态画面里,藏着无处可依的茫然。过片“何日归家”的喟叹,将羁旅之愁推向极致,调笙焚香的温馨想象,反衬出现实的凄凉。末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以色彩流转暗喻时光匆匆,恰似南宋覆灭后,文人如蒋捷般在异族统治下苟活,家国之思与身世之悲交织,让这抹春色都染上了苍凉的底色。 【04】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辛弃疾〔宋代〕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却屡遭排挤,这首词是他闲居秣陵时写给叶衡丞相的。开篇“独立苍茫醉不归”,以醉态写孤寂,暗含壮志难酬的苦闷。“探梅踏雪”与“杨柳依依”的今昔对比,既叹时光流逝,又隐喻昔日豪情与当下落寞。下阕“芳草萋萋”的闲愁,实则是家国之思的委婉表达。末句用“桃李不言”典故,既赞叶衡人品,又暗含自己虽如桃李般有报国之志,却无人赏识的悲慨。全词借景抒情,将英雄失路的悲慨藏于山水之间。 【05】
一剪梅·记得同烧此夜香
辛弃疾〔宋代〕
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而今独自睚昏黄,行也思量,坐也思量。
锦字都来三两行,千断人肠,万断人肠。雁儿何处是仙乡?来也恓惶,去也恓惶。
辛弃疾一生心系抗金大业,却屡遭贬谪,这首词或许是他闲居时对往昔情谊的追忆之作。上阕以“同烧此夜香”的温馨回忆起笔,“人在回廊,月在回廊”的叠句,将旧日美好定格。而今“独自睚昏黄”,黄昏里的形单影只,与昔日双人共处形成强烈反差,“行坐思量”尽显相思之苦。下阕“锦字三两行”本应情意绵绵,却“千断人肠”,更添哀伤。末句借问雁儿仙乡,以雁的“恓惶”自比,道尽漂泊之苦与无人理解的孤寂,恰似他壮志难酬的悲叹。
【06】
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刘克庄〔宋代〕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刘克庄是南宋豪放词人,一生主张抗金,却屡遭贬谪。这首词是他赴广东任职时,友人王实之在风亭为他饯行所作。上阕写自己连夜赶路,“挑诗囊抛衣囊”,足见对诗文的珍视;“王郎送刘郎”点明情谊深厚,天寒路滑更添离别愁绪。下阕描绘饯行时两人酒酣论诗的豪情,“惊倒邻墙”夸张地写出他们才情奔放,旁人笑其疏狂,词人却以“疏又何妨,狂又何妨”作答,尽显不羁与豁达,这正是他在仕途坎坷中坚守自我的真实写照。
【07】
一剪梅·咏柳
夏完淳〔明代〕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金沟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夏完淳是明末少年英雄,抗清失败后英勇就义,这首词是他借咏柳抒发故国之思。开篇“无限伤心夕照中”,以残阳渲染凄凉,“故国凄凉”直抒亡国之痛,“昨岁陈宫,今岁隋宫”借古讽今,暗指南明政权如陈隋般短命。下阕“往事一晌空”的喟叹,道尽复国无望的绝望。柳絮“依旧烟笼”,长条“翠濛濛”,看似无情却更添悲愤——山河依旧,故国已亡。末句“西风东风”的轮回,暗喻朝代更迭,而自己却再无缘见证,悲壮之气溢于言表。 【08】
一剪梅·怀旧
汪元量〔宋代〕
十年愁眼泪巴巴。今日思家,明日思家。一团燕月明窗纱。楼上胡笳,塞上胡笳。
玉人劝我酌流霞。急捻琵琶,缓捻琵琶。一从别后各天涯。欲寄梅花,莫寄梅花。
汪元量是南宋末年宫廷琴师,亲身经历国破家亡,后随三宫被掳北上。这首词是其羁留北方时的怀旧之作。上阕“十年愁眼”道尽长久漂泊之苦,“燕月”“胡笳”以北地景物,勾起对南国故乡的深切思念。下阕“玉人劝酒”“捻琵琶”回忆昔日宫廷欢宴,与如今“各天涯”形成残酷对照。末句“欲寄梅花,莫寄梅花”最是凄婉——想寄梅以表思念,又知故国已亡、音信难通,寄也无用。全词将身世之悲与家国之痛融为一体,读来令人断肠。 【09】
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
周邦彦〔宋代〕
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梅枝,略点眉梢。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手相招。
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轻敲。城头谁恁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明朝。
周邦彦是北宋婉约派大家,一生仕途波折,却精通音律,词风缜密典丽。这首词描绘了一场宴饮欢会。上阕以“万样娇”的梅花起兴,写女子斜插梅枝、轻点眉梢的娇美,其“微笑舞低回”的妩媚,引得人“拍手相招”,尽显宴乐之欢。下阕“夜渐寒深”,酒意渐消,女子玉钏轻敲的细微声响,更添暧昧氛围。末句“促残更”与“且慢明朝”形成张力,既叹良宵苦短,又含及时行乐之意,恰似周邦彦在浮沉仕途中,对片刻欢愉的珍视与沉醉。
【10】
一剪梅·戏简西峃xue(二声)宿杏花楼
杨慎〔明代〕
宋玉墙头杏子花。香也堪夸。艳也堪夸。东风鸟外一枝斜。问是谁家。江上人家。
肯信流年鬓有华。诗咏红霞。酒泛流霞。低声昵语似雏鸦。人在天涯。忘却天涯。
杨慎是明代状元,因“大礼议”事件被贬云南三十余年,这首词是其谪居时所作,以戏谑笔调藏身世之悲。上阕以“宋玉墙头”的杏花起兴,赞其香艳,实则借花喻人,暗写对往昔风流岁月的追忆。下阕“流年鬓华”直叹年华老去,“诗咏酒泛”的欢宴场景,与“人在天涯”的漂泊形成强烈反差。末句“忘却天涯”最是苦涩——表面写沉醉欢愉忘却愁苦,实则暗含被贬谪的无奈与悲凉,恰似杨慎一生才华横溢,却终老边地,唯有以词自遣。
夜无眠
清夜无眠依栏忧,
慢吞云雾还吐愁。
晚霜携走半缕烟,
清风也识人间忧!
无心随笔
禾下女鬼无心:号:异文阁主,别名:留恋浅水滩的鱼,喜爱古风原创,以及对各种古诗词的改编,各位大佬不要妄加猜测禾下女鬼这四个字,个人有特殊含义,不做过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