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双女普本《薄命》狸花衔蝉
剧本ID:
855317
角色: 0男2女 字数: 5739
作者:狸花衔蝉
关注
142
365
357
13
简介
此后史书工笔,你我共千秋。
编推普本古代星幕剧场计划双普苦本友情权谋广播剧
角色
宋知节
这个角色非常的神秘,他的简介遗失在星辰大海~
沈奉仪
这个角色非常的神秘,他的简介遗失在星辰大海~
正文

薄命


台词可能略微拗口

对口条有自信的可以盲开

感谢干音

@匿世拂尘

感谢试本

@Suzuzu

音效←这个有音效

括号内动作无音效

人物介绍

沈奉仪:27岁,年轻有为的摄政太后,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先帝时期已大权在握,家族势力强大,因而高贵倨傲。后期急于求成,逆势而行招致祸端。终年三十三岁,不需要老年音。

宋知节:23岁,罪臣之女,被沈奉仪看中才能后留用。性情淡雅,敏锐细心,擅长明哲保身。总是心事重重,忧思过甚。

欢迎收听原创权谋双女普本《薄命》,编剧狸花衔蝉。

BGM 1

凤仪

鸟鸣大概四五秒后压音效入

沈奉仪:外头真是热闹,将哀家这寿康宫衬得冷清了不少。

宋知节:今日是花朝节,宫人们得了打赏自然欢喜。太后若是觉得烦扰,臣愿扶驾往静处一游,稍解愁怀。

沈奉仪:哀家还没老呢,不至于受不得孩子们吵嚷。

宋知节:太后风华正茂,是臣失言了。

沈奉仪:瞧你,不过一句戏言,紧张什么。

宋知节:太后身份尊贵,臣自然要谨言慎行。

沈奉仪:(叹气)你呀,就是太过木讷,年纪轻轻,却不像其他女孩子那般活泼。眼睛生得这么漂亮,该多展笑颜才是。

宋知节:本朝从未有女子为官之例,臣蒙太后恩典腆居此位,本就该克己守礼,内敛自身才是。

沈奉仪:怎么,你怕前朝那些老东西说你的闲话?

宋知节:是怕他们说太后的闲话。

1:22倒茶

沈奉仪:(压音效)他们说我的闲话还少吗。先帝在时,那些个肱股之臣便逼着先帝效法前人去母留子,如今皇帝年幼,哀家垂帘听政,他们更是恨不得指着哀家的鼻子骂。

宋知节:太后尊贤使能,惩奸除恶,为江山社稷劳心劳力,他们应当感怀在心才是。 1:47太后放杯子(压音效)

沈奉仪:惩奸除恶……你这么说,难道就不痛心吗?

宋知节: 1:59心中一紧微臣不敢。

沈奉仪:不是不痛,而是不敢。

宋知节:……

沈奉仪:你父亲曾是户部尚书,位高权重掌一国财权,可他却招权纳贿结党营私,是哀家向先帝谏言将其严惩。宋府被抄,一朝败落,你如今举目无亲流离失所,可以说全都是拜我所赐,难道,你就不恨我吗?

宋知节:臣不知。

沈奉仪:哦?何以不知?

宋知节:若依齐律,父亲罪无可恕,臣身为大齐官员当明事理,是以不痛心。然而他毕竟是臣的生父,纵万死难辞其咎,臣也不敢忘了生养之恩,是以痛心。

沈奉仪:(笑)既铁面无私又不失人之常情,兰贞啊,哀家就喜欢你这性子。

宋知节:(犹豫)敢问太后,您既疑微臣怀恨在心,何以多年留臣在侧?

沈奉仪:(安抚)哀家并非疑你,只是想起些陈年旧事,不免感怀罢了。

宋知节:那么太后信任微臣吗?

沈奉仪:你是哀家身边最得力的干将,是惊才绝艳的第一女官,哀家自然最器重你。

宋知节:既如此,恳请太后听臣一言。

沈奉仪:讲。

宋知节:今上登基尊您为太后,您的身份愈显尊贵。前朝纵有垂帘之议,亦撼不动您“今上生母”之位。您若缓缓放权,众臣便不会再忌惮。

沈奉仪:哀家是怕他们忌惮的人吗?

宋知节:太后明察秋毫,有经天纬地之才,佐政是社稷之幸。您若尽心辅佐,待今上成年归政,便可颐养天年,日后史书工笔,亦会称颂您的贤德。

沈奉仪:(似笑非笑)你这是何意?

宋知节: 4:38跪垂帘听政已是底线,微臣恳请太后,莫要再行逾矩之事。

沈奉仪:放肆。

宋知节:臣知罪。

沈奉仪:看来哀家真是把你给宠坏了,你如今也是不知天高地厚,反倒教训起哀家了。

宋知节:臣不敢。

沈奉仪:(低声)你既已将此事挑明,还有什么不敢?

宋知节:臣斗胆进言只为太后着想,请太后早做打算。

(沉默)

沈奉仪: 5:16往后一靠……哼。你今日说了不该说的话。

宋知节:臣明白。

沈奉仪:宫中最不缺多嘴多舌的人,这些人什么下场你最清楚不过。即便你未曾落人口实,哀家也要罚你。

宋知节:臣愿领罚。

沈奉仪:跪到乾清门去,自行掌嘴三十,打完了也不准起来,一直跪到哀家消气为止。

宋知节:(磕头)是。


BGM2

破镜

虫鸣 门开 脚步

0:11 跪

宋知节:微臣参见太后。

沈奉仪:自乾清门一事已逾三日,你反省得怎么样?

宋知节:臣知罪。

沈奉仪:何罪之有?

宋知节:口出狂言,妄议太后。

沈奉仪:错了。

宋知节:请太后明示。

沈奉仪:是心怀二志,不尽其忠。

宋知节:(惊)太后当真想……

沈奉仪:(打断)想效法前人登基称帝?

宋知节:臣不敢!

沈奉仪:你不就是疑心这个吗?还说什么不敢?

宋知节:(急切)太后……

沈奉仪:难得见你露出这般神色。你就这么怕我乱了这江山?

宋知节:臣愿为太后肝脑涂地,自然不愿见太后误入歧途。

沈奉仪:这怎能是歧途?你也是女子,难道也认为女人做不了皇帝吗?

宋知节:并非女子不可称帝,而是太后不可称帝!

沈奉仪:你这话什么意思?幼主临朝,朝臣庸碌,若无哀家如何撑得起这朝政?

宋知节:太后雄才大略,御下有方,当承天下之重。只是今时不同往日,陛下即将成年,太后若迟迟不肯撤帘归政,只怕会引起众怒,届时引火烧身,恐怕难以自保啊。

沈奉仪:哀家辅政数载,不是没有自己的势力。临朝称制纵然万般险阻,却也并非孤立无援,你怎么就断定哀家不会赢?

宋知节:太后左右近臣,皆为富贵权柄所聚,其心如蓬草无定,其众如散沙难聚。此等乌合之众向来贪安避祸摇摆不定,怎会甘愿冒死同您行谋逆之事!

沈奉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谁人不是为了荣华富贵拼尽一切。既然他们随风摇摆,那哀家便做那席卷乾坤、宰制万物的长风!

宋知节:沈家势大,掌西北兵权,太后的确有所倚仗,可驻扎在西南的安南王同样拥有兵权,且安南王正直壮年野心勃勃,难保不会趁宫廷内斗时以“清君侧”的名义擅自回京独揽大权。

沈奉仪:东南邻国蠢蠢欲动,安南王一脉世世代代守护边关,若其于政变之际回京勤王,邻国必趁机攻城略地。届时内忧外患,别说是安南王,朝臣也不会同意的。

宋知节:御外先靖内,安南王未必不会这么做。若太后无万无一失之策,稍有行差踏错,终将酿成滔天大祸啊。

沈奉仪:你这是杞人忧天。哀家顺应天下大势,清除积弊,必得天命护佑。

宋知节:敢问太后,您的大势是什么?

沈奉仪:如今土地兼并之弊极为严重,待哀家推行土改之策,将土地重新分于农户,轻徭薄赋。既兴农桑经济,又得万民归心;后续斩奸除佞、选贤任能,广设书院、大兴科举教育,届时天下谁能不拜服?

宋知节:世家大族盘根错节,土地改革他们首当其冲,一定会百般阻挠。如今国库空虚,若减徭役赋税,国帑(tǎng)流转何以支撑?官官相护之弊积久难除,若除奸佞,必致朝堂血洗、社稷动荡;且设堂教学非一日之功,太后急于证明自身,只怕会适得其反。

沈奉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若非得双手染血才得以治世,哀家担了这千古骂名又有何妨!

宋知节:(急切)太后!

沈奉仪:(忍无可忍)宋知节!

4:43音乐骤停

(沉默)

宋知节: 4:53换音乐再入太后……无论如何,不可啊。

沈奉仪:(叹息 缓缓)……兰贞,你随哀家数载,见惯了宫墙风雨、朝堂倾轧,身为女子,能走到这一步并不容易。之前你问哀家为何留你,哀家是如何回答你的?

宋知节:太后未曾明示。

沈奉仪:我留你,除了你的才学,还有一个原因——我以为你懂我。

宋知节:太后,臣……

沈奉仪:身为女子本就不易,前行之路更是荆棘载途。若我未曾亲历塞北的广袤无垠,饱览江南的烟柳依依,未曾识文断字,手握权柄,也许今日,我就会听从你的劝阻,撤帘归政,颐养天年。

沈奉仪:只是我不甘心、也不能这么做。

宋知节:太后何至于此?

沈奉仪:我做过笼中之鸟,也曾展翅翱翔,正因身处泥泞之中,才深知光明可贵。若从古至今没有女人做皇帝,那这先例,便从我开始。

宋知节:男尊女卑之制缘来已久,根深蒂固,仅凭太后一己之力实在难以撼动。

沈奉仪:纵是蚍蜉撼树,亦有乾坤之变。总要以身入局,才有论成败的资格。

宋知节:太后就不怕后人评说吗?

沈奉仪:我不畏人言诋毁、恶语谩骂,独怕岁月如流沙,终其一生默默无闻。结局或成或败,身后或誉或毁,待他日史笔著录,必留我昭然之名。

宋知节:太后是贪恋权柄,还是为了天下大同?

沈奉仪:(笑)两者皆有。

宋知节:无论如何,臣伏请太后三思。

沈奉仪:(叹息)你到底是变了,从前你明明同哀家一样,是个心怀大志之人,如今宦海沉浮,竟把你也磋磨成这般畏首畏尾之人了。

宋知节:太后若执意为之,此局难挽颓势,必将一败涂地。

沈奉仪:兰贞,你该明白,此番谈话并非你劝哀家,而是哀家劝你。可事到如今,哀家很失望。

宋知节:……任凭太后处置。

沈奉仪:好,既不能为我所用,便早下黄泉,同你的亲人团聚吧。

宋知节:臣……叩谢慈恩。

沈奉仪:(递酒)可惜了,兰贞。

宋知节:(深吸一口气,苦笑接过)太后薄情,果真不假。

沈奉仪:(伸手抚上对方头顶,神色复杂)君之薄命,奈何如此。


BGM3

妖后

战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宋知节:(混响 慢)宁和十六年夏,太后颁新律,重丈田亩以核税额,力遏豪强隐产逃税之弊。青黄不接之际,官府出低息贷予农,代高利贷之苛,解民间债困。复改差役为雇役,许民输“免役钱”免役,既释劳力,亦增国帑(tǎng)。又设武学、律学等专科,育军政、法务专才;广建学堂,拔通实务之士。然此举触豪强士族之利,众皆怨谤,衔恨于心。

太后新政看似利民,实则祸国!核税伤豪强则失士族之心,贷钱农则乱市场之序,免役钱则加重民负。长此以往,朝堂无士族支撑,民间有怨声载道,社稷危在旦夕,臣愿以死谏阻!——CV匿世拂尘

臣附议!(共四句)

沈奉仪:尔等朋比为奸惑乱民心,阻挠新政罪无可赦!来人,将为首作乱者打入天牢,明日午时赴菜市口伏法,以正典刑!再有异议者,同罪论处!

妖后擅改祖制,祸国殃民呐!——CV匿世拂尘

妖后心性狠厉,残暴嗜杀,必将遭到天谴!——CV匿世拂尘

宋知节:(混响)次年十月,征西大将军奉诏还京。太后阴蓄异志,遂控御林军发动宫变,废幼帝而擅权。既而太后改国号为齐,更元元始,于十二月登基称制。女帝登极后,强推新政,举措严苛,致朝野矛盾骤增,天下大乱之局已在旦夕。朝堂诸臣虽愤懑不平,然太后厉行高压,凡有异议者悉遭屠戮,百姓恐祸及自身,皆杜门闭户,惶惶不可终日。

沈奉仪:今之天下,欲杀朕者车载斗量,朕若不先发制人,必会被他们推入万劫不复之地。

宋知节:(混响)时安南王镇西南边关,闻京中变乱,当即整饬(chì)部伍,提数万之师东归。沿途传檄(xí)各州郡,历数女帝之罪,并以“清君侧、安社稷”为号,号召天下共讨之。征西大将军奉女帝之命迎战,然兵锋不敌,战殁于阵。安南王乘胜进围京都,旋即破城擒女帝,逼其下诏退位,乱局乃暂平。

3:34钟声 脚步

沈奉仪:(疲惫)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宋知节:……回太后,已是戌时了。

沈奉仪:(愣)……竟然是你。

宋知节:(望)太后如今,竟是这般模样。

沈奉仪:(笑)龙袍加诸女子之身,你瞧着有几分违和吧?

宋知节:臣所言无关服饰。臣只是觉得许久未见,太后憔悴了许多。

沈奉仪:是吗?哈哈,许是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了。

宋知节:听闻太后病了,用药许久也不见好?

沈奉仪:(摆手)劳累所致,歇一阵便好了。

宋知节:太后既觉得心力交瘁,不如借此退位,您是先帝发妻,又是陛下生母,陛下不会弃您于不顾。

沈奉仪:即便我如今退位归政,朝臣与安南王也不会善罢甘休。我这一路走下来,满是腥风血雨,早已不得人心了。

宋知节:太后还有臣,臣会尽力保下太后余生安稳。

沈奉仪:(好笑)你?你这被我冷落了许久的小小女官,如何有本事救我于水火呀?

宋知节:臣是您的心腹,您的所作所为,皆是受臣蛊惑。只要太后诚心归权,朝臣就算再有不满,也不能逼迫陛下冒天下之大不韪弑母灭亲。

沈奉仪:你可知这样做的后果?

宋知节:臣知道。

沈奉仪:你难逃一死。

宋知节:臣在所不惜。

沈奉仪:何必呢,就算你是我的亲信,但那也是从前的事了。我宫变夺位之时,你根本不在我身边,又何来妖言惑主的说法呢?

宋知节:太后,这根本不重要。只要他们认为臣是太后一党便足够了。如今僵局,唯有流血牺牲,才能堵的住天下悠悠众口。

沈奉仪:如此,你便是谗言惑上、贻害千古的罪人。

宋知节:臣本就是戴罪之身,幸得太后赏识,才得以逃出生天,另有一番作为。臣此生,已经无憾了。

沈奉仪:你何必呢……

宋知节:臣理应如此,请太后成全。

沈奉仪:(沉默许久)好,你去吧。这场闹剧,也该谢幕了。

宋知节:臣还有最后一问。

沈奉仪:但说无妨。

宋知节:昔日臣饮下那杯酒,本以为必死无疑,然久候竟未毒发。太后既觉臣不堪任用,最终却未取臣性命,这是为何?

沈奉仪:(笑)生杀予夺皆在上位者一念之间,许是我念及旧情,网开一面了呢。

宋知节:太后就不怕臣活着离开后,会将那悖逆之论公之于众吗?

沈奉仪:你不会的。

宋知节:为何?

沈奉仪:因为你依恋我,就如同我疼爱你一样。


BGM4

知节

安南王:太后娘娘,如今宫闱四周已尽是臣的兵马,您便是想传一道旨意,怕也递不出这宫墙。臣斗胆进言,若您此刻移步出宫,臣必以礼相待,绝不冲撞于您。伏请太后移驾归降,以全宗庙体面,亦保自身安虞!

宋知节:太后,时辰到了。

沈奉仪:嗯。

宋知节:微臣拜别太后,伏愿太后千秋万岁,福泽康泰。

沈奉仪:(动容 轻咳)嗯……嗯。

宋知节:恭请皇太后移驾!

0:56门开 脚步

皇帝:母后,别来无恙。

皇帝:来人,速将乱臣贼子拿下!

宋知节:1:12被踹,跪倒在地呃!

皇帝:宋知节,你可知罪!

宋知节: 罪臣宋知节,奸计惑主,敢萌称帝之逆念,违祖制、乱朝纲、害生灵,罪无可赦!凡此犯上作乱之举,根源尽在罪臣,理当千刀万剐,以儆效尤!

皇帝:好一个忠心耿耿之仆!你竟妄想以一己之躯揽下所有罪责,庇佑太后周全?

宋知节:太后永远是太后,无需罪臣庇佑。

皇帝:说得对,纵然天翻地覆,太后尊位也非世事可改。所以你的死,根本毫无意义。

宋知节:既如此,便容臣这蝼蚁之躯,代太后背负千古骂名,以全其尊!

沈奉仪:……

臣子:陛下……

皇帝:哼,那便成全于你。

2:19脚步 卷轴

安南王:退位诏书已拟就,太后宜速御览,即刻用玺,毋需迁延。

沈奉仪:可以,只是在此之前,哀家还有一个条件。

宋知节:……!

皇帝:母后,这可不是讨价还价的时候。

沈奉仪:哀家昔年为权所困,乱社稷纲常,致天怒民怨、四海不宁。既负先帝之德,又愧皇儿之亲,实无颜面苟存于宫掖。今只求远赴净业寺,伴青灯、礼古佛,终此一生,以赎己过。

宋知节:太后!您何至于此!

沈奉仪:只是宋知节随哀家日久,往昔为社稷计,亦曾殚精竭虑、恪尽职守。愿陛下念其旧日功劳,或抄家、或贬庶、或逐离宫闱,诸般责罚皆从,只求留她一命。

皇帝:母后当真愿意为了一个罪臣,舍弃太后尊位与余生荣华?

宋知节:太后……不可……

沈奉仪:咳咳……哀家老了,累了,倦了。若是能拿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换条人命,倒也值得。

皇帝:既如此,儿臣应允。

沈奉仪:诏书已成,拿去吧。

4:15逼近

皇帝:母后,您又何曾……像看重那个女官一般看重我……

沈奉仪:(沉默)……负你良多,是我之过。若有来生……

皇帝:若有来生,我们不必相见了。

沈奉仪:(垂眼)好。

4:52转身 脚步

沈奉仪:(吃力地走)咳咳……咳……

烦心摘 紧箍摘

迂腐摘 媚俗摘

顽心摘 锦服摘

脸谱摘 肺腑摘

(音乐稍长 请等一下)


6:05古寺钟响 木鱼

(时间足够 慢一些 自由发挥)

沈奉仪:(虚弱 沙哑)兰贞啊,现在是元始几年了……

宋知节:(在不远处整理东西)您忘了,元始年号早已废除,今上恢复了往昔年号,如今已是宁和二十二年了。

沈奉仪:(迷糊)哦……哦……几时了?

宋知节:酉时了。

沈奉仪:(侧头)日薄西山么……(忽然握住她试药的手),兰贞,你记不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天边的云也像现在这般,烧得红火。

宋知节:(轻声)太后记错了,那天乌云密布,下了不小的雨,瞧不见火烧云。

宋知节:当时你撑着一把伞,站在雨中,青布伞面被风掀得微微鼓胀,雨珠顺着伞骨滚下来,打湿了你肩头的暗纹罗衫。你却没顾着拢衣,只抬眼望着宫墙方向,眼神亮得像淬了光。

沈奉仪:(咯血 喘着笑)你的记性一向比我好,我是老了,糊涂了。

宋知节:太后而今三十有三,方值盛时,怎会老了呢?

沈奉仪:心老了,人就没什么精气神儿了。

(沉默)

沈奉仪:我记得……你爱作诗。

宋知节:年少未解愁深浅,却捻新词故作忧。都是些刻意卖弄的句子罢了,读来索然无味,难得太后记得。

沈奉仪:“不把芳华拘绣户,敢将肝胆付神州。纵使千秋评史笔,当留侠气耀风流。”(顿)这是你十一岁时信口吟就的诗句,谁曾想竟渐渐传遍了京城。时人皆赞你才惊四座,却也无不为你女子的身份扼腕叹息。

沈奉仪:那年,我蒙陛下垂青,入选宫闱。在即将踏入那不见天日的深宫之际,我恰读到了你这首诗。

宋知节:太后当时,在想什么?

沈奉仪:我在想,像你这般有才志、有肝胆的姑娘,本就该挣脱束缚、大展宏图。我定要为你,为我们,更为天下胸怀大志之人立一方广阔天地,任其施展拳脚,驰骋四方。

宋知节:(微笑)太后做到了,在太后身边听遣,是我此生最满足的时光。因为有了太后的庇护,我才能做许多想做的事。

沈奉仪:那么,走到今天这一步,你后悔吗?

宋知节:太后可悔?

沈奉仪:虽憾其事,未悔其行。

宋知节:(轻笑)我亦如是。

沈奉仪:(哑着嗓子笑,忍不住咳嗽)

宋知节:(起身)我去倒茶。

沈奉仪:不必,再陪我待一会儿吧。

宋知节:太后……

沈奉仪:就像从前在宫中那样。

宋知节:(意识到了什么 哽咽)好。

沈奉仪:(慢慢哼起了家乡的歌谣 随便哼可以稍微长一些 断断续续)你瞧……太阳……落山了……(气绝)

宋知节:(缓慢 悲痛隐忍)昔年雨络青罗隙,今夕雪殓朱垣鸿。霏霏若解依依络,何故催尽(哽咽)六朝松……

——END——

她与落日同眠

永不再醒来


原型应该是武则天和上官婉儿。

变法内容参考了王安石变法。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