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深:(38岁,科技公司创始人)穿简约西装,眼神锐利,说话语速快,电脑里存着无数个女性求助数据模型。
乔野:(35岁,公益法律援助平台“女声”创始人)常穿冲锋衣,背包里装着录音笔和创可贴,说话带着烟火气,手机里存着2000+女性的求助短信。
敲键盘
叶深:(低语)重复率阈值设为85%…不,熟人跟踪的隐蔽性更高…
手机震动
新闻推送:“XX科技发布‘女性安全卫士’,行业巨头力挺”。
叶深:(拍桌)他们连数据模型的命名都没改!
跑步声
乔野:(哽咽):王姐,我知道你害怕…但仅凭口述,警察不会立案的…
摔门
女人尖叫
乔野:我需要证据…哪怕只是一个能留住痕迹的工具…
“如果我死了,请告诉世界——不是我的错”。
闪回
叶深:他们以为女人只能沉默…
乔野:但沉默,才是暴力的帮凶。
希望女性能被被世界温柔以待,我生为女性这是我无与伦比的骄傲。
叶深:(盯着屏幕低声骂)操。
推门声
小陈:叶总,您通宵没走?科锐那边……要发声明吗?
叶深:声明?他们连我三年前垃圾桶里的草稿都抄了,声明说什么?说我当年瞎了眼,把李哲当技术搭档?
小陈:还有个事,“女声”公益平台的乔野女士打了三次电话,说有急事见面,这是她留的地址。
叶深:XX胡同37号?(皱眉)我们的技术合作名单里没有公益机构。
小陈:她说……您见过她背包上的徽章。
叶深:(微顿)徽章?
闪回
推门声
扔包
乔野:叶总忙着呢?
乔野:我不爱绕弯子——我需要你的技术。
叶深:乔女士可能没做过功课,我们的算法还在测试阶段,而且……
乔野:(打断)而且被李哲抄了个半成品,卡在商业落地坎上?我上周去科锐假装咨询,他们技术总监连“非接触式骚扰识别”的阈值都调错了,根本认不出尾随者的步态。
叶深:(犀利)你怎么知道这些参数?
乔野:因为我手里有两百个被尾随的女孩。(指最上面一页)这个叫小美的护士,被同一个男人跟了四十一天,报了三次警,警察说“没实质伤害”,直到他往门缝塞照片。
叶深:“第28天,他站在超市货架后看我挑卫生巾”……(抬头)我的系统能识别步态重复模式,相似度超85%就预警。
乔野:(翻开笔记本)但你缺真实数据。这个女孩被上司骚扰,说“他夸我香水好闻时,我后背发麻”——你的算法能识别这种“隐性骚扰”吗?
叶深:(沉默片刻)……
乔野:(笑)我带了礼物。(拿出U盘)三年求助记录,录音、日记、画的“害怕场景”。这个U盘里是57个职场骚扰案例,每个都标着“他说的话”“他做的动作”。
叶深:(捏紧U盘)李哲当年嘲笑我,说“女人的直觉算不成数据”。(抬眼)他错了,这些才是算法的灵魂。
u盘插入电脑
叮的一声
叶深:为什么找我?
乔野:(指向屏幕隐藏界面)因为你在算法里留了“求助通道”。上个月有个女孩用科锐的系统,发现传不了录音,她说“叶深姐姐的算法说明里说,会认真听我们说话”。
叶深:开发这个功能时,程序员劝我“拖慢速度,没商业价值”。(顿了顿)我说“我们做的不是冰冷的代码,是能接住她们的手”。
乔野:李哲把这个功能删了,说“过度收集信息会引发恐慌”。但女孩们不怕被收集,怕的是说了也没人听。
鼠标点击
女孩声音(音频):他说“实习生就该多学着点”,然后把手放我大腿上……我不敢动,怕丢工作。
乔野:(电话音)你当时的心跳是多少?
女孩声音(音频):120……我偷偷数的。
叶深:(抬头)我的算法能监测生理指标,心率超基础值30%,同时识别“权力压制性语言”,会自动启动录音。
乔野:(掏出手机)那这个呢?男人说“我养你啊”,然后控制她消费,没收身份证——这是PUA,你能算出他什么时候会动手吗?
叶深:(点开隐藏文件夹)这是我被剽窃前做的“精神控制识别系统”,能分析“贬低性词汇频率”和“经济控制行为”。“你离开我就活不了”这类话出现5次以上,会自动推反PUA指南。
乔野:(眼睛发亮)我这里有32个PUA受害者的聊天记录,她们都说“如果当时有人告诉我是陷阱就好了”。
叶深:(点开加密文档)李哲以为抄了壳子就能赢,他不懂,这个算法的核心不是代码,是相信那些被说“太敏感”“想多了”的女孩们。
乔野:(从背包掏出徽章)试试?你的技术,我的案例,让那些不敢说的,终于能被听见。
衣服摩擦声
敲击键盘
叶深:下午三点,带着你们的“原创证明”,聊聊什么是真正的“女性安全”。
“我被上司摸了手不敢说”“他说离婚就让我净身出户”“校园里的玩笑话其实是霸凌”
推门
乔野:第三家合作律所敲定了,王律师说下周开始驻场,专门对接系统同步的证据。(瞥见屏幕)又卡壳了?
叶深:不是卡壳,是在优化语音识别模块。(调出一段录音)你听——
男人含糊的声音:小李今天穿得真显身材
叶深:之前只能识别明确的侮辱性词汇,现在能抓这种“擦边球”了。但问题是……(指)不同地区的方言口音会干扰识别率,比如这个山东口音的“显身材”,系统差点误判成普通赞美。
乔野:(翻)这有27个方言区的求助录音,(抽出一页)河南的张大姐被公公骂“不下蛋的鸡”,四川的小周被同事说“妹儿皮肤嫩,摸一把咋了”——这些话在当地可能被当“玩笑”,但当事人都标了“感到不适”。
叶深:把这些标为“方言敏感词库”,让算法学习语境……对了,加个“用户自定义阈值”功能,有人觉得“拍肩膀”算骚扰,有人觉得不算,让她们自己调敏感度。
乔野:(笑)你这技术宅终于懂“因人而异”了?看那个跳动的绿点!
叶深:是昨天注册的陈女士,系统识别出她丈夫说“你吃我的用我的,还敢顶嘴”,自动匹配了17个相似案例的判决文书——都是认定为“精神控制”的。
乔野:(拿起手机)我昨天跟她通了半小时电话,她说结婚十年,每次被骂都觉得是自己错。(翻)“他说我没工作,离了婚活不了”,这是典型的PUA话术。
叶深:现在系统会实时弹出反驳话术:“《婚姻法》规定婚后财产共同所有”“你去年兼职赚的3万块属于个人劳动所得”。(停顿)但她敢用吗?
乔野:(指着便签墙)你看那个粉色便签,“我怕他打我”——这是陈女士昨天来贴的。我告诉她,系统会自动录下动手的声音,连邻居家的监控都能同步连接。
敲门
推门
小张:叶总,跟踪轨迹模块测试好了!用户开启定位后,系统会自动标记重复出现的陌生号码位置,超过3次就生成PDF证据,带时间戳和经纬度。
乔野:这个好!上周那个被前男友堵在地铁站的女孩,要是有这功能,就不用天天带着防狼喷雾了。
叶深:但要加个“紧急隐藏”按钮,(演示)长按电源键三秒,所有数据自动加密,界面变成普通计算器——万一被对方发现手机里有这软件,太危险。
电话铃
乔野:(接起)喂?怎么了小敏
小敏:乔姐……系统刚才弹出提示,说“他连续三周周五晚上叫我去加班,且加班内容与我岗位职责无关”,匹配了“职场骚扰预警模型”……
乔野:记得我教你的吗?打开录音功能,把他说的每句话都记下来。
小敏:(带着哭腔)可他是部门总监……我要是录了,工作就没了……
叶深:小敏,我是叶深。系统后台显示,你近三个月的加班时长是部门平均的2.3倍,且每次加班都只有你和他两人。这些记录已经同步给合作律所,王律师说,这本身就是证据。
小敏:真的吗?他刚又发来消息,说“今晚加班改到酒店会议室”……
乔野:(厉声)别去!打开系统的“实时共享”,把定位发给我,我让王律师现在联系你。
小敏:(哽咽)我……我以前总觉得是自己想多了,他每次都说“小姑娘多锻炼”……(吸了吸鼻子)但系统把他说的话标成红色时,我突然敢确定——他就是故意的!
乔野:听到了吗?这是第几个“敢”了?
叶深:(笑)算上昨天那个敢报警的,第二个。
小敏:乔姐,叶总,我现在就去打印加班记录!要是他敢开除我,我就敢告他!
挂断
沉默两秒
乔野:走,买冰棍去!庆祝咱们的系统“活”了——它不光会算数据,还会让人长出胆子。
叶深:陈女士那边的话术监测还在继续,(指向屏幕)你看,她丈夫的声音分贝从60升到了85,系统判断“可能发生肢体冲突”,已经自动给社区妇联发了预警。
乔野:我去社区跑一趟,顺便带两根绿豆冰棍。(回头)对了,把“职场骚扰”模块再细化点,特别是“画大饼”那种——“我给你升职”其实是想占便宜,这种最恶心。
叶深:已经在加了,(调出新界面)“权力诱惑型话术库”,刚录入了53条案例,包括“我认识大领导”“这个项目离了我你做不了”。
乔野:(笑)叶总,你这脑子是算法做的吧?
叶深:(轻松)比不过你脑子里记的2000多条求助短信。
闪回
人群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算法开发者叶深女士,为我们介绍系统的核心功能。
走路声
叶深:这套系统的核心是“让证据自己说话”。当用户感受到威胁时,语音识别模块会自动录下关键对话,定位系统标记异常轨迹,同时匹配全国妇联的案例库和合作律所的法律条款——简单说,它是个能帮女性“留住证据”的工具。
记者A(男):叶总,您刚才说“自动录音”,这是否涉及侵犯他人隐私?比如夫妻吵架被录下来,会不会激化矛盾?
叶深:所有录音需要用户主动开启,且会在录音开始时发出提示音——“正在录音,用于证据留存”。(指向条款)法律界的合作方已经确认,这完全符合《民事诉讼法》的证据规则。
记者B(男):但据我所知,科锐科技的李总说,这类算法“过度放大女性的受害者心态”,您怎么看?
乔野:(站起来)我来回答吧。这位记者先生,您见过被跟踪三个月的女孩画的路线图吗?(举起手绘地图)她每天绕三条街回家,鞋底磨破了三双,科锐的系统说“没实质伤害”,但我们的系统记录下跟踪者41次重复出现的轨迹后,警察终于立案了。
记者C(女):乔女士,目前系统帮助的案例中,成功率是多少?有没有数据支撑?
叶深:上线两周,收到有效求助327次,其中112次完成证据固定,87人已联系律所,17人成功立案——(指向其中一条)比如这位女性,系统识别出丈夫转移财产的转账记录,她现在已经拿到了应得的婚内财产。
记者B(男):但叶总,您不觉得这种算法会加剧性别对立吗?毕竟男性在职场、家庭中也有压力,过度聚焦女性受害者,会不会显得太片面?
按下播放键
录音1(颤巍巍的女声):他在社团群里发我的照片,说‘这身材不去当网红可惜了’,系统弹出‘这是外貌羞辱’,我第一次敢回‘请删除’。
录音2(中年女性,带着乡音):他打我时说‘娶你回来就是干活的’,系统匹配了《反家暴法》第23条,我拿着录音去派出所,他们终于没让我‘回家好好过’。
录音3(年轻男声):“我是个男的,但我支持这个系统。我妹妹被上司骚扰时,我教她用系统录音,现在坏人被开除了——性别对立?保护受害者怎么会是对立?
乔野:(走到台上)这些不是“片面”,是被忽略了太久的声音。我们收到的便签里,有73%的女性写着“我以为只有我这样”——系统做的,就是让她们知道,她们不孤单。
记者C:(点头)那未来系统会扩展到农村地区吗?很多农村女性可能不会用智能手机。
叶深:我们正在开发“语音交互”版本,不用打字,对着手机说“我害怕”就能启动。(看向乔野)而且乔野的团队在培训乡镇妇联干部,让她们手把手教。
乔野:下周我们要去太行山老区,带500台预装系统的旧手机——都是爱心人士捐的,操作简单,就三个键:录音、定位、联系律师。
鼓掌
叶深:刚才那位记者先生说男性有压力,我们认同。但真正的压力不该转嫁给女性,系统里也有“男性受害者求助通道”——性别不是对立的理由,施暴者才是。
人群离去
走路声
乔野:刚才那个男记者,一看就是被李哲那边收买的——上周他还在科锐的发布会上夸李哲“有社会责任感”。
叶深:(冷笑)李哲的系统连跟踪轨迹都算不准,除了雇人捣乱,还会干什么?(停住)对了,技术部说昨晚服务器又被攻击了,是科锐那边的IP地址。
乔野:(皱眉)要不要报警?
叶深:(摇头)还没到时候。这是新的防火墙代码,加了你的案例里提到的“隐蔽攻击特征”——他越急,越说明我们戳到痛处了。
闪回
乔野:又是威胁短信。(把手机递给叶深)“再敢插手王家村的事,让你走不出胡同”——王家村那个家暴案,男的是村霸。
叶深:(打哈欠)技术部说,科锐的服务器昨晚也访问过王家村的案例数据。李哲怕是跟这种人勾搭上了。
乔野:勾不勾搭无所谓,(指着便签墙)你看那个蓝色便签,“我老公是村霸,但系统录下他威胁我的话后,我敢去县里告了”——这才重要。
叶深:我在想,光有证据还不够。很多女性不是缺证据,是缺“我能赢”的底气。
乔野:(凑过去)你想加心理支持?
叶深:(点头)联系了三家心理机构,准备在系统里加“创伤评估”模块。你的案例里,62%的求助者说“我觉得自己脏”,这不是法律能解决的。
乔野:(笑)你还记得第一次见面时,你说“算法解决不了隐性骚扰”吗?现在你连心理评估都想加了。
叶深:(语塞)是你的案例教会我的——技术不光要算数据,还要算人心。比如这个“求助者互助区”,让走过同样困境的女性分享经验,比我们说一百句“你能行”都有用。
乔野:加个“匿名”选项,很多人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事。对了,上周那个被PUA的女孩,今天给我发消息,说她考上社工证了,想加入我们——你看,这就是“声浪”。
叶深:声浪……数据库就叫“声浪库”吧。分“职场”“家庭”“校园”三个板块,每个板块都有“法律”“心理”“过来人经验”三个子目录。
乔野:(起身)我去烧点热水,今晚通宵弄?
叶深:(点头)争取明天让技术部上线测试版,手怎么弄的?
乔野:(不在意)搬案卷时被铁皮柜划的,老伤了。你呢?上次拆原型机时被电烙铁烫的疤,还在吗?
叶深:早好了。但那些女孩心里的疤,得慢慢养。
突然下雨
乔野:今天有雨啊…你说,我们能让多少便签上的字,变成录音里的“我敢”?
叶深:(抬头)不知道,但只要多一个,就不算白做。你看,“声浪库”的访问量又涨了——现在是3452次。
乔野:其中有个IP地址,访问了“校园霸凌”板块17次,(笑)说不定是个偷偷用系统的学生。
叶深:等“声浪库”完善了,就不怕他们攻击了。数据越多,算法越稳,就像潮水,越聚越有力量。
乔野:(打哈欠)潮水……(指着窗外)你看雨下得多大,明天肯定是晴天。
(当每个“我不敢”变成“我要说”,微光便会连成照亮长夜的星轨。)
闪回
乔野:职场反骚扰指南修订建议17页,家暴证据标准细化提案23页,校园反PUA课程大纲9页……(突然抬头)你说,他们会认真听吗?
叶深:(保存文件)上周联系的人大代表张老师,已经把我们的预提交材料转给法制工作委员会了。(指向屏幕)她特别关注“82%的家暴有前兆行为”这个数据,说之前的法律条文里几乎没提过“前兆证据”。
乔野:这个叫林秀的大姐,被打了五年,每次报警都只录“本次伤情”,没人问过“他上次摔东西是什么时候”。(叹气)系统记录下她丈夫第一次摔碗的录音时,她哭了半小时,说“原来这也算证据”。
叶深:所以我们才要把“前兆行为”写进提案里——摔东西、威胁短信、控制消费,这些都是暴力的预演。技术部连夜把三年的案例数据做成了可视化报告,每个数据点都能点开原始录音或照片。
乔野:我昨天给200个姐妹开视频会,教她们怎么说自己的故事。(笑)有个小姑娘紧张得结巴,说“乔姐我怕说错话”,我说“你说的每个字,都是你熬过来的证明,错不了”。
叶深:(看向窗外)张老师说,联络处的工作人员会来旁听,但可能会有阻力——毕竟这些提案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
乔野:阻力?(晃了晃联名信)这上面10万个签名,每个名字背后都是阻力砸出来的勇气。对了,那个跟踪小美41天的男人,上周被判刑了,缓刑期间系统会自动监测他的活动范围——这算不算给姐妹们的定心丸?
叶深:(点头)算。技术部的姑娘们连夜做了个短视频,把这三年帮助过的案例剪在了一起,从第一个“敢报警”的女孩,到昨天拿到判决书的林秀大姐……
乔野:别放太早,等我们说完再放,(抹了下眼角)我怕我看着看着就哭了,不像话。
敲门声
推门声
女孩C:(小声)乔姐,我还是怕……我爸妈说“小孩子打打闹闹别当真”。
乔野:(平视)你手机里的系统记录,显示他连续半年给你发“你长得真丑”“没人会喜欢你”的消息,这不是打闹,是霸凌。你看,这上面有17个和你一样的案例,都被认定为“精神伤害”了。
叶深:系统还匹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张老师说这条可以作为修订校园反霸凌条款的依据。
女孩C:嗯!我记住了!
乔野:(揉女孩的头发)“女性互助数据库”的最新访问量:156,892次。(轻声)你看,这就是我们的底气。
女孩c:谢谢乔姐 再见!
关门
叶深:该睡了,明天六点要集合。(顿)紧张吗?
乔野:(笑)紧张得想跑,但看到她们……跑不动了。
翻阅纸张
张代表:(抬头)乔野女士,叶深女士,感谢你们和各位姐妹今天来反映情况。(示意)请开始吧。
乔野:(深吸一口气)这些是10万女性的联名诉求,(一页页翻过)第一部分是职场:我们要求所有企业将“反骚扰指南”纳入新员工培训,明确“摸肩膀”“评身材”等行为属于骚扰,系统记录的语音、轨迹可作为证据。
工作人员A(男):乔女士,企业培训增加这些内容,会不会影响工作效率?毕竟……同事间难免有肢体接触。
女性B:(举起考勤记录)我叫王芳,在物流公司做会计。(声音发颤但坚定)我的部门经理每天早上拍我后背说“小王干劲足”,系统记录下他的手每次都停留在我肩胛骨以下——这不是同事间的接触!系统算出他在我加班时出现的频率是别人的5倍,这就是证据!
安静几秒
乔野:第二部分是家暴:我们要求细化证据标准,将“威胁录音”“摔砸物品视频”“异常转账记录”纳入家暴证据链,系统能自动识别这些前兆行为并生成报告。
工作人员B:但这些“前兆”很主观吧?夫妻吵架摔个碗,也算家暴前兆?
叶深:不是主观判断,是算法基于82%的家暴案例总结出的规律。比如这个,(指)家暴发生前30天,施暴者的语言攻击性会上升40%,转账金额会出现异常波动——“你敢离婚就一分钱都别想拿”,这种话在系统里的家暴话术匹配度是91%。
女性A:(举着伤痕照片上前)我叫刘琴,被打了五年。第一次报警时,警察说“他没打出血,不算家暴”;第二次,系统录下他说“下次打断你的腿”,警察还是让我们“调解”。(哽咽)直到他把我打进医院,才有了“实质证据”——可那些被威胁的日夜,就不是伤害吗?
张代表:(轻声)继续说吧。
乔野:第三部分是校园:我们要求中小学开设反PUA课程,教孩子识别“贬低你、控制你”的话术,系统已收集327个校园霸凌案例,能匹配相似的心理操纵模式。
女性C:我是高三学生,叫李萌萌。班里男生在群里发我照片说“胖子穿什么都丑”,系统标记这是“外貌羞辱式霸凌”。(抬头)以前我以为是我不好,现在我知道,错的是他们!
叶深:这些是算法记录的真相:68%的骚扰来自同事、亲戚等熟人,82%的家暴有可识别的前兆,73%的校园霸凌隐藏在“玩笑”里。(看向代表)这些数据不是为了制造对立,是为了让法律能接住那些“说不出口”的伤害。
代表A:叶总,您的算法会不会过度放大负面情绪?毕竟很多家庭、职场矛盾,还是需要沟通解决。
叶深:这是系统记录的第一个求助者,“他说‘我都是为你好’,但扣了我的身份证”——沟通解决不了控制,系统做的,是给被控制者一把钥匙,让她们知道“这不是你的错”。
乔野:刘大姐被打时,她的女儿就在门外哭;王会计被骚扰时,全办公室都假装没看见;萌萌被霸凌时,老师说“男孩子就是嘴欠”……(提高声音)我们不是要特权,只是想要一个“敢说”的权利!
张代表:各位姐妹的诉求,我们会认真研究。(看向叶深)叶总,您的算法数据可以拷贝给我们吗?这些案例很有参考价值。
叶深:(点头)已经准备好U盘,每个数据都附带原始案例的授权书。
乔野:三年前,这些东西只能藏在床底、衣柜里,(哽咽)现在它们能站在这里,和我们一起说话。
叶深:(轻声)这就是声浪。
闪回
主持人:(笑)让我们再次掌声欢迎叶深女士和乔野女士!五年前,她们带着200名女性的诉求走进人大联络处;五年后,“职场反骚扰指南”已纳入《劳动法实施条例》,家暴证据标准细化条款正式施行,3000所学校开设了反PUA课程……
掌声雷动
叶深:(混)有人问我们,“站在顶端孤独吗?”(看向台下)其实我们从未站在顶端,(指向刘琴)是刘大姐带着更多家暴幸存者成立互助小组时,我们在;(指向王芳)是王会计成为企业反骚扰培训讲师时,我们在;(指向一个年轻女孩)是这个当年偷偷用系统录音的程序员,现在开发了更完善的识别模块时,我们在。
乔野:(混)上个月去太行山老区,(笑)当年教她们用旧手机的妇联主任,现在带着姐妹们做直播,卖山货时还不忘说“遇到骚扰别害怕,有系统帮你记着”。(指向台下)你看——
叶深:(眼眶发热)所谓顶端,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位置。是当一个女孩被跟踪时,系统会报警,路人会停下,警察会说“我们看证据”;是当一个妻子想离婚时,她知道转账记录能证明财产,录音能证明伤害;是当一个学生被霸凌时,她敢说“你错了”。
乔野:(声音清亮)这五年,我们收到最多的消息是“我敢了”——敢报警,敢离婚,敢反抗,敢做自己。(看向叶深)现在,让我们一起问问台下的姐妹,也问问屏幕前的每个女性——
叶深:你敢说“我可以”吗?
主持人:(哽咽)这就是女性的力量,是声浪成潮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