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柴火灶》13 豇豆情vs醪糟情
剧本ID:
868289
角色: 0男0女 字数: 3582
作者:北斗祥雨
关注
4
3
13
0
简介
16段,五十道精选妈妈菜,带你重温旧日幸福。
读物本现代阅读散文
正文

仅限戏鲸习读专用

豇豆情

1.

乱翻袁枚的《随园食单》,偶然发现其“杂素菜单”中有一款豇豆:“豇豆炒肉,临上时,去肉存豆。以极嫩者,抽去其筋。”

袁老先生能把蔬菜中的“下水”之菜,收入进他的《随园食单》,可谓是对豇豆的特别器重和偏爱。因为在中国各大菜系的菜谱及典籍中,很难找到一款哪怕做过一次“小三”的豇豆菜,还不用说去傍鸡、傍鸭、傍海参之类的大款菜了。好在翻《中国菜谱·四川》(1981年版)时,如鱼得水般地找到了一款“金钩烧豇豆”,它是川菜中的一道清淡可口的传统菜肴,用鸡汤、虾米烧制而成。此菜显然是可以拿来再开发的。

2.

其实豇豆注定是孤独的清淡的和家庭的。开始豇豆是作为粮食用来救荒的,明代的《救荒本草》有记载:“救饥:采嫩苗叶炸熟,油盐调食。角嫩时,采角食之,亦可做菜食。豆熟时打取豆食之。”在我那缺油少盐的童年,也是上顿豇豆下炖茄子的。不过母亲会给我们变换许多花样来吃,有清炒豇豆、米汤煮豇豆、煮豇豆茄子、烧豇豆土豆、炝炒泡豇豆、清炒泡豇豆和鲜豇豆等。特别是清炒泡豇豆和鲜豇豆,我至今还常炒来佐酒下饭。做法是用三分之一泡豇豆,三分之二鲜嫩豇豆,都切成末,先用菜油把泡豇豆炒香,然后加入鲜嫩豇豆翻炒,加盐及少许味精,加青蒜苗末炒熟即成。那中年泡菜的醇厚与鲜嫩豇豆的清香相恋,至少是下半斤米饭的吃口了。

3.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有一年放暑假我去哥哥所在的乡下,一天到晚总觉得没什么好吃的。哥哥也知道我从小就是个喜欢刁嘴的人,于是有一天他就上街买了一块豆腐回来,切成条,先放进菜油锅里煎黄捞起,然后迅速去后门自留地摘了一把豇豆回来掐成节,洗净沥干水分。只见哥起猪油锅,放盐,下豇豆炒香加水(井水),盖上锅盖煮至豇豆七八成熟时,下煎豆腐条一起煮至松软就可以舀饭准备吃了。虽然菜里只放了油和盐,但那清鲜细嫩的吃口,肯定是此生中的唯一了。我记得那晚我吃了两大洋瓷碗的包谷面饭(玉米和粳米煮在一起),肚皮都给老子胀挺起来了啊!

4.

川菜有一道上不了菜谱的民间家常名菜,叫做“烂肉豇豆”,也就是“泡豇豆炒肉末”,成都的冷淡杯、鬼饮食及路边小馆都有出售,属四川伟大的下饭(粥)菜之一。它是将鲜嫩豇豆洗净晾干之后,入泡菜坛炮制发酵成熟;然后捞起切成细末,起一个菜油锅加少许盐,投入干辣椒节和花椒炒香,放入瘦肉末炒干水分,下泡豇豆末反复炒转起锅即成。我至今觉得,要让它更加好吃有四,一是自己去菜市选最嫩豇豆,然后用沿口坛泡;二是用菜油炒;三是肉末里要有三分之一的肥肉;四是临起锅时加些蒜苗末。不妨一试。

5.

我发现目前举国上下的菜市里几乎都有泡豇豆卖,但这些泡豇豆几乎是没有进入密封坛炮制而发过酵的,所以烹制出来就差了那么一种香和醇。前段时间常去桂林小馆吃牛腩米粉,里面就加了大量的泡豇豆用以提味和交错软脆之口感。

大西南地区迄今还有用干豇豆炖腊肉的习惯。干豇豆是用鲜豇豆过沸水到半熟,然后捞起来晒干而成;烹制时,先用温水发软,然后与腊肉(腊猪蹄)同炖,什么调味料都不要放,腊香软烂、饱含汤汁的干豇豆,会让你满口有一种淳朴而厚实的味道。其实干豇豆还可以用来炖鸡、烧鸭、炒腊肉等。

6.

而在四川风味的素食中,还有几道比较别致的豇豆菜肴,鱼香豇豆、干煸豇豆以及青椒豇豆,特别是鱼香豇豆,即把川菜烹调中具有代表性的味型用于豇豆,使其成菜具有咸甜酸辣鲜香,姜葱蒜味突出的特点,是一款大酒大肉后解腻解酒的佳肴。豇豆还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般地与腰花、肝尖、鸡丝、肉丝、鱼片等荤东西同炒,其口感都还算恋乐。

或者只是把豇豆清炒一下,那鲜艳嫩绿的颜色,那鲜嫩豇豆的清香味道,至少是下半斤米饭的吃口了。

7.

此外,豇豆还有我们有所不知的食疗作用:豇豆味甘性平,具有理中益气、健脾补肾、散血消肿、清热解毒等功效,对脾胃虚弱、泻痢、吐逆、消渴、遗精、白带过多、小便频繁等有一定治疗作用。食疗中常用于高血压、动脉粥样化及水肿等症。

属豆科植物的豇豆诨名最多,《广雅》称胡豆、豆夅豆双;《广群芳谱》称白豆、饭豆;《食味杂咏》称豇豆、裙带豆;又称长豆、姜豆、羹豆、腰豆、带豆等,特别是豆夅豆双之名,是指豇豆荚是成双作对的,仔细一回忆哥哥当年插队当知青时的那片豇豆林确也是这样的,还有土家族民歌为证:

送哥送到豇豆林,

手摸豇豆述衷情,

要学豇豆成双对,

莫学茄子打单身。

8.

幸福菜谱

豇豆烧煎豆腐

1.把一块豆腐切成片,入五成油热的菜油锅里煎黄捞起切成条。

2.把豇豆掐成节,洗净沥干水分待用。

3.起一个六成热的猪油锅,放盐、姜蒜片、豇豆炒香加水,盖上锅盖煮至豇豆七八成熟时,下煎豆腐条一起煮至松软。

4.用水豆粉、料酒、白糖、酱油、醋勾成滋汁,倒入锅里炒转即成。

láo糟情

9.

我相信上世纪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许多都有小时候偷吃醪糟的经历,其结果往往是,轻则脸红颈涨,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重则醉倒在地口吐秽物。由此还会迅速成为一则笑话,当天就在亲戚朋友间传播开来。

小时候我感到,口中常常有甜的人,一定是最幸福的人。那时渴望着去上学的路上天天都能口含一颗水果糖,一边走路一边吞咽着甜蜜的口水,而放学回家一般是,书包一放,直奔白糖罐;如若那几天有母亲新做的香甜醪糟,则会猛舀几调羹塞满口腔……那一刻,觉得甜蜜浸透了童年的黄昏。

10.

láo糟又称酒酿、甜酒、米酒等,是用糯米和酒曲酿制而成的酵米,多为四川及大西南家庭制作。其吃法有“甜水醪糟”,即在煮沸的醪糟中(放适量清水)加入白糖,直接喝或夏天放凉之后加冰喝,其完美的口感和解渴解暑之功效,可列入伟大的自制饮料之一;还有“醪糟汤圆”,即在煮沸的醪糟水中加入汤圆或者再加入桂花,会让你感到在你一生的食物当中从未有过的香糯和浪漫;还有“醪糟鸡蛋”,即在煮沸的醪糟水中直接打入鸡蛋,然后再加入白糖或者红糖,那充满爱意和营养滋补的醪糟鸡蛋,成了上世纪70、80年代许多家庭招待贵客的重要小吃。

那充满爱意和营养滋补的醪糟鸡蛋,成了上世纪70、80年代许多家庭招待贵客的重要小吃。

11.

我记得那时家庭里做醪糟一般只有两个日子,一是准备过年的时候;二是家里有人生小孩准备坐月子的时候。过年主要用醪糟煮汤圆,以示清甜之中的团圆;而给坐月子的人主要用醪糟煮鸡蛋,以滋补通乳。

我曾亲眼见过母亲好几次做醪糟,多是在冬季准备过年之前。母亲买回上好糯米(粒大而均匀),淘浇干净放入木盆内,加清水浸泡2小时(夏季1个半小时),用筲箕沥干。木甑放置蒸锅上,待甑内上气之后,将糯米均匀松散地舀入,加盖用旺火蒸1个半小时过后,倒进大筲箕内摊开,用清水从糯米上淋下过滤,使淋散沥冷的糯米温度保持在30℃左右。母亲又将其糯米舀入大簸箕内,把碾成粉的曲子顺着一个方向用手均匀地撒入和匀,然后装入缸钵抹平。只见母亲在中心处挖一个深、宽各二寸左右的圆洞,母亲说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发酵。然后母亲给缸钵盖上木盖,用旧棉被包裹起来,放入燃有木炭火的火桶里(武陵山区冬季用于取暖的形如木箱的家具)两天两夜即成。那个冬天,除了感到满屋子的温暖以外,还感到了屋子里到处都有醪糟的甜浓鲜香。

12.

如今我还用母亲此法在北京天下盐自制醪糟,我比较过,自制醪糟要比市场卖的醇厚鲜香得多。无论是用于做“醪糟汤圆”“醪糟鸡蛋”“醪糟醉冬笋”“醉鸡”等著名川味的小吃和菜品,还是用其汁作为料酒使用,都是其他大规模机器生产的瓶装醪糟不可比拟的。

值得一提的是,用醪糟汁替代料酒具有非常独特的风味。醪糟其实担当了料酒和糖的双重角色,且比料酒和糖的融合更为自然醇厚,可在火候之上的菜的内部深入浅出地提味去腥。事实上,母亲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就已经用醪糟做过大量的菜肴,特别是一道“醪糟爆腰花”,不仅给了我口福,还给了我财富,因为在我二十多年开餐馆的生涯中,从每份18元到每份48元的“醪糟爆腰花”就卖过好几万份。

在煮沸的醪糟水中加入汤圆或者再加入桂花,会让你感到在你一生的食物当中从未有过的香糯和浪漫。

13.

到底是个什么味道的腰花竟有如此好的卖相呢?这是一道我从未在以前的文章中或别的场合提到过的家传菜。原来母亲是将猪腰花刀之后,加入少许白醋拌匀,然后用清水浸泡10分钟左右,看着看着腰身就变大变白而白富美了起来。

这时母亲用自制醪糟(用存放时间稍长的酒味较浓)二两抓匀腰花(两个腰子)腌10分钟,再加水豆粉、豆瓣茸(可不加盐了)、几滴香醋抓匀;起一个八成油热的混合油(猪油:菜油=1:2),下腰花翻炒两三铲子立马捞出漏油,用锅里剩余油炒香花椒,然后炒泡姜、泡椒及香芹节出味时,倒入腰花混几铲迅速出锅上桌,趁热,动筷子!至今我还用母亲这一手法,在家里炒给儿子吃,并且吃上了瘾。

14.

更有意思的是,诗人马松每年过年之后,都要从四川雅安带他妈妈做的酱肉来给大家品尝。当大家品尝到香糯咸腴中带点恰到好处甜的时候,都称赞其手艺之绝妙。为什么绝妙?许多年来马哥从来都绝口不提。有一次马哥喝了几口,当时我们又正谈到醪糟的养生,他突然道出了他母亲做酱肉的秘密:猪肉首先须在醪糟中浸泡三天三夜。他此语一出,我立马感到了那酱肉味真正浓厚在了何处——温柔醪糟中那无限缠绵的爱。

15.

其实醪糟还有许多作用,当你胃口不开时,它可促进食欲,帮助你消化,还可祛寒补虚,提神解乏,解渴消暑。我记得上世纪70、80年代,在重庆老家那边,夏季赶场天便有人挑着用井水、醪糟和糖精兑成甜凉水,在街上一边走一边叫喊:“甜酒凉水1分钱紧吃饱!”据报道醪糟还可帮助患有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人加快血液循环,提升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减少脂类在血管内的沉淀,从而达到降脂活血的目的。看来低廉的醪糟还真是个好东西。

16.杀青段

幸福菜谱

醪糟腰花

1.将猪腰切花刀之后,加入少许白醋拌匀,然后用清水浸泡10分钟左右,使其腰身变大变白。

2.用醪糟(用存放时间稍长的酒味较浓)二两抓匀腰花(两个腰子)腌10分钟,再加水豆粉、豆瓣茸(可不加盐了)、几滴香醋抓匀。

3.起一个八成油热的混合油(猪油:菜油=1:2),下腰花翻炒两三铲子立马捞出漏油,用锅里剩余油炒香花椒,然后炒泡姜、泡椒及香芹节出味时,倒入腰花混炒几铲迅速出锅上桌。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