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寻宝记》06 乌尔军旗
剧本ID:
869789
角色: 0男0女 字数: 2390
作者:机智的蜻蜓
关注
3
4
10
0
简介
介绍大英博物馆中21件珍宝的书籍。这些珍宝涵盖了全球文明的各个角落,包括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古罗马等文明。作者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些珍宝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仅限习读,如侵联删。
读物本古代历史科普
正文

06 乌尔军旗 人类最早的城市是如何运转的?

〔1〕Standard of Ur

乌尔军旗,约公元前2600年,3楼56号房间

人类最早的城市诞生在哪里?根据目前的考古结果,应该是6000多年前,苏美尔人(Sumer)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建立了人类的第一批城市。其中,乌尔城(Ur)就是他们所建立的最早城市之一,它的位置就在现在伊拉克的纳西里耶(Nasiriyah)附近。乌尔城在古代是非常有名的,就连《圣经》中都有关于它的记载,说它是先知亚伯拉罕的家乡。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件美索不达米亚的至宝,它就是乌尔军旗。这件文物上镶嵌着极为精美的图案,更重要的是,这些图案所描绘的正是4600年前的乌尔城。通过它,我们就能穿梭回去,看一下全世界最早的城市是如何运转的。

乌尔军旗,长21.59厘米,厚49.53厘米

乌尔军旗并不是一面旗

〔2〕乌尔军旗是英国考古学家伦纳德·伍利(Leonard Woolley)在乌尔城的皇室陵墓里挖掘出来的。那大概是在1927年,伍利发现它时,觉得它好像是装在一根杆子上作为军旗用的,便为它取名为“乌尔军旗”。但事实上乌尔军旗并非一面旗帜,而是一个空心的小木箱,它的真实用途到现在都有争议,有人说它是一件乐器,也有人说它是一个珠宝盒。

〔3〕在这里我要额外插一嘴,大英博物馆虽然一直都有抢别人东西的坏名声,但这件乌尔军旗可不是抢来的。事实上,大英博物馆资助了伦纳德·伍利在乌尔城遗址进行了长达12年的考古,当时的伊拉克政府对此也是完全同意的,关于挖掘出来的文物,两国之间会进行协商分配,所以乌尔军旗是完全合法的考古所得——其实大英博物馆里有很多古文物都是通过这样的渠道收集而来的。

〔4〕伦纳德·伍利在乌尔考古的时候,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曾数次到访考古现场,这给她带来了很多灵感,并由此写出了著名的《古墓之谜》。

乌尔军旗正反两面都有着极其精美的图案,这是当时的苏美尔人在刷有沥青的木板上,用贝壳、红色石灰岩、青金石等不同的材料镶嵌而成的,每一面图案都有各自的主题,它们分别体现了战争与和平的场景。

和平场景第一层:国王与贵族

〔5〕我们先来看表现和平的那一面,整个图案分为三层:最上面那一层,国王和权贵们正在举行一场“轰趴”。国王坐在最中间,他的体形要比其他人都大,头部甚至都超出了框架,艺术家这样刻画国王就是为了凸显他的尊贵地位。在宴会上,服务生正来回走动忙碌着,最右端还有一位长头发歌手和一位里拉琴演奏者,他们显然正在为整个宴会助兴。看到这里就不得不感叹,4600年前的宴会模式,和我们今天也没什么两样。

和平场景第二层:乌尔城的人民

〔6〕图案的第二和第三层,描绘的都是乌尔城的人民正排队献上自己的贡品,他们牵着牛和羊,还有人手里拿着鱼,由此可见当时的乌尔城农业物产是很富庶的。在农业发达的情况下,贸易就能发展起来,因为人们可以用多余的粮食去和周边地区的人换其他物品。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虽然肥沃,但有很多资源都是稀缺的,比如乌尔军旗上所用的贝壳、红色石灰岩和青金石,这几种材料都是苏美尔人通过贸易交换而来的。

和平场景第三层:奴隶

〔7〕贝壳应该来自印度洋阿拉伯海西北海湾,红色石灰岩来自印度,青金石则来自阿富汗,这足以说明当时的乌尔贸易已经很发达了,也再次验证了他们农业物产的富庶。

另外,你再仔细对比一下这三层里的人物穿着,就会发现越往下走,人就穿得越破:第一层的王公贵族穿的是羊毛裙(裙子是当时苏美尔人的传统服饰);第二层应该是平民,他们穿的是普通裙子;而最底层就应该是奴隶了,他们貌似连裙子都穿不起了。这就说明在当时的乌尔城,阶层分化已经非常明显了。

〔8〕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乌尔军旗的另一面,它表现的是战争场景,画面同样分三层。

第一层描绘的是乌尔国王在士兵的陪同下巡视战俘,这是很有政治意味的,因为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展现他能够守卫自己国家的实力是极为重要的。

第二层描绘的是战斗场面,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左边的乌尔士兵,他们都统一着装:身穿披风,头戴铜盔,披风上还有一个个铜钉,它们都是起防御作用的。由此可见,当时的乌尔,军事装备是非常精良的。

最底层描绘的就是胜利场面了,战车驰骋在战场上,战车下还碾压着苦命的敌人。

战争场景第一层:国王巡视

战争场景第二层:士兵战斗

战争场景第三层:凯旋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四轮战车

〔9〕长久以来,乌尔军旗被人关注最多的一点,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战车,因为这是目前已知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四轮战车形象,中国古代战车的出现比它晚了将近700年。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一个打仗像吃饭一样频繁的地方,因为它四周没有天然的屏障,外族入侵的频率非常高,这就导致了苏美尔人在战争这方面很擅长,无论是兵种还是武器都发展得相当先进,乌尔军旗上的四轮战车就是最好的证明。要发明出战车,就得先造出轮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苏美尔人发明的轮子才是他们对人类所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毕竟现代汽车用的也依然是轮子呀。

〔10〕关于乌尔军旗上的四轮战车,有一点非常好玩,那就是它并不是由马来拉动的,而是野驴,因为在4600年前,苏美尔人还没有成功地驯化马这个物种。每辆四轮战车都配有两名成员,在前面的那位是驾驭战车的驭手,后面那位就是战士了。战车前方都竖有很高的挡板专门用来防御敌人,最前方的挡板还是倾斜的,这样就可以安稳地摆放车内的长矛等武器,方便打仗时快速取用。

乌尔军旗上的四轮战车是由野驴拉的

〔11〕苏美尔人的四轮战车基本都是贵族提供的,因为制作费用非常昂贵,所以,战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在皇室和贵族的陵墓中,战车都会是最高级的陪葬品。比如发现乌尔军旗的王陵,在它的墓室外面,考古学家就发现了带轮的战车。

4600年前的城市社会模式

〔12〕乌尔军旗这件珍贵的文物,让我们了解到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乌尔城是如何运转的,如果我们再往里深挖一点,就会发现它所反映的其实是一种社会模式,一种主导着人类几千年农业社会的通用模式。

在乌尔军旗和平的场景中,国王和贵族正在宴会上享受,而平民和奴隶则排着队来进贡食物,这意味着百姓所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是被上层的精英群体所消费掉的。

〔13〕再来看战争的场景,它显示出了装备精良的军队和战胜敌军的实力,那是国王在彰显自己的强大,但是他的这种强大,依然是建立在榨取百姓劳动力的基础之上,因为军队和行政机构都需要钱来供养,而这些钱就是百姓的劳动力所提供的。这便是典型的传统农业社会的运作模式:国王用强大的军队来抵御侵略从而为自己树立权威,随后他又用这种权威来支配大臣和子民。但实际上,国王的权威就是完全建立在剥削下层劳动力的基础上的。

乌尔军旗战争场景局部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