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剧后期 小小渔
美工 林川
《干音鸣谢》
太白 仟羽 梧桐 何笙度 疯耘
《测本鸣谢》
太白 梧桐 何笙度 子豪晃脑袋
两种玩法
普本——4位男角
宋应星/需要 中年老年切换声线
宋应昇/中年 大叔音
涂邵煃/兼知县大人 大叔音
现代读书人/青年音
轮走——提示换人
音效可以不用特意卡,根据pia时进行互动
—— 系列音效 ——
翻书
现代读书人:1961年,湖南安江农业学校的试验田里,三十一岁的,农校老师袁隆平在地里,发现了一株…奇异的水稻。
袁隆平:奇异的水稻简直鹤立鸡群,足足有十几个稻穗!—cv何笙度
学生A:穗子大,籽粒饱满—cv太白
现代读书人:第二年春天,袁隆平将这株水稻的种子播种到了田地里,谁想到,到了禾苗抽穗的时候…早得早…高的高…矮的矮…参差不齐。
学生A:袁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袁老师,水稻不是没有杂种优势吗?—cv太白
袁隆平:当然有,杂种优势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早在1637年出版的《天工开物》中,就记载着养蚕业是如何利用杂种优势,我们应该要为自花授粉作物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做一番探究。—cv何笙度
现代读书人:年轻的袁隆平从此开始杂交水稻的研究。后来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刚才提到的《天工开物》出版,距今已有三百八十四年。作者是一位明代科学家,叫宋 应 星。
脚步 (1:58)
(年轻时期)
(兄弟二人轻松愉悦的对话)
宋应昇:三弟你也是中了举人的人了,要端庄,学圣贤
宋应星:我学不了圣贤,我要学神农式,种好这五谷,这样全天下的人才有饭吃,兄长...这可是大学问!哈哈 摩擦(2:22) 来,你看这两株稻穗,这株颗颗饱满,比这株多了一倍,你想,要是这田里所有的稻子都像这株一样颗颗饱满,禾苗像高粱一样高,会怎么样?
宋应昇:会丰收,收成会翻倍,哎呀…要真像高粱一样高,你会做什么?
宋应星:嘿嘿 卧躺(2:50) 我?我就躺在这禾苗下面,美美的做个梦,做一个让天下衣食富足的美梦
宋应昇: 躺下(3:01) 那确实是一个美梦,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根基就是让每个人都衣食饱暖!
宋应星:兄长,这耕田的技能,还有制造水车的技艺,这可都是让天下富足的大学问啊
宋应昇:(激动赞赏) 起身(3:22) 说得好!应该为这些大学问,著书!立言!
宋应星:(拍手自己配)我就是这么想的,我要把所有有用的实学,全部集中在一起,写一本书!写一本有利家国,有利百姓的好书
宋应昇:(快速应合)好,那…书名叫什么?
宋应星:书名就叫(顿)《天 工 开 物》!!
宋应昇:好名字好名字啊,哈哈哈哈
以天工开物传承科技传统的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用一粒种子造福世界的现代科学家袁隆平,他们都是心怀梦想的人,禾下乘凉,天下富足,是两位相隔了三百多年的中国科学家心里共同的梦,千百年来,中国历代科学家一直在延续和传承一个中华民族共同的科学梦想,那就是发展科学,利益民生,造福人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识读这本中国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cv疯耘
孩童嬉闹
换人
宋先生回来了—影视原音
脚步声(4:59)
现代读书人:先生我来自三百年后,是一位后生晚辈,特来拜访。宋先生,您可是奉新名儒,但是今日一见,感觉您就是一位田间老人啊,呵呵。
老年宋应星: 放凳子(5:08) 哈哈,来坐,田间老人不好吗?
现代读书人:特别好,特别亲切。
老年宋应星:哎,年少的时候啊,也想学神农氏,喜欢田间技艺,坊市营生,但我还是特别想知道,三百年后(顿)真的有人在看《天工开物》吗?
现代读书人:宋先生的《天工开物》是后世公认的图文并茂且重要的科学技术典籍。
老年宋应星:(激动热泪) 起身作揖(5:48)《天工开物》流传后世,可以告慰两位兄长…在天之灵了
现代读书人:先生所说,应该是宋应昇先生,和涂绍煃(kuǐ)先生吧?
老年宋应星:正是两位兄长,这本书是我们三个人共同的愿望,共同的梦想
现代读书人: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老年宋应星:年少的时候啊,我们都希望学有所成,造福天下 …那一年…
报喜报喜…请宋府接喜书,宋府公子宋应星高中乡试第三名!宋府公子宋应昇,高中乡试第六名!—cv太白(6:30)
老年宋应星:同年冬天,我兄弟二人,和高中乡试第四名的伯爵兄,一起进京赶考。
换人
(青年时期)
三位客官,请快些这边—cv太白(7:06)
宋应星:小哥,你们卸的?是什么货物啊?
哦,瓷器,稻米—cv太白
宋应星:船老大,他们运的是什么?
这些是棉布和丝绸,二位客官,这边吃茶—cv太白
坐下(7:30)
宋应星:与我们同行的货物,有南方的稻米,还有江西的茶叶和瓷器
宋应昇:还有松江的棉布,和江浙的丝绸
涂邵煃:唉!长庚兄你看,这里还有西洋的商人
把我买的瓷器带过去—cv太白(7:48)
宋应星: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西洋人啊
宋应昇:我也是,他们都不梳头的吗?
同入:哈哈哈哈哈
宋应昇: 脚步声停(8:02)不过,这京杭大运河果然名不虚传啊!
涂邵煃:这就是人行天下!物通天下!
宋应星:二位兄长,这船大有不同,这船上运送的不仅是瓷器,还有万历四十四年的,状元!榜眼!探花!哈哈哈
涂邵煃:长庚兄,我最佩服你这一点,乐观,我只敢想..运送的是三位进士,哈哈哈
宋应昇:咱们此去京城,无论考不考的中,我们兄弟三人的情分,那是,永世不变的!
同入:那是自然!哈哈哈哈哈
闪回(8:55)
换人
老年宋应星:赶考之路历时五月,行程万里,一路皆是实用之际,实用之学问
现代读书人:先生那个时候就看到,实用之学是可以为民所用,益与天下的
老年宋应星:从那个时候我就萌生了书写的念头,也得到了二位兄长的及大支持,我们三位是同科举人,满心盼着能成为同科进士
现代读书人: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
老年宋应星:你念的是我《陶埏yǎn》里的句子
现代读书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华驰名四方的瓷器,都是景德镇生产
老年宋应星:瓷器早已销往东洋各国
现代读书人: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所以后来在英文中瓷器和中国都是同一个词儿,都叫:China
老年宋应星:China?
同入:哈哈哈哈哈
——科场作弊——
锦衣卫办案!皇上口谕,礼部尚书吴道南检举,吴江举人沈同和,赵鸣阳科场作弊,着即奉旨复试!—cv仟羽(10:20)
现代读书人:会元沈同和,在复试中交了白卷,处以杖责,流放千里,而代考之人赵鸣阳同样处以杖责,革去功名,永不叙用,万历四十四年科场弊案,震惊朝野,所涉官员皆被严惩
老年宋应星:(慢入感慨)我兄弟三人首次赴京赶考,便遇到了科场作弊这样的闹剧…我们全都名落孙山,三年后我兄弟三人再来赶考,伯聚兄高中二甲第四十五名,而我宋氏兄弟科场不顺再度名落孙山,此后我兄弟二人又去赶考…
天启二年,我兄弟二人第三次科考不第—cv仟羽(11:30)
天启五年,我兄弟二人第四次科考不第—cv仟羽
崇祯元年,我兄弟二人第五次科考不第—cv仟羽
崇祯四年,我兄弟二人第六次科考不第—cv仟羽
(中年时期)
混响(语速稍快)
干音完直接入
宋应昇:六上公车十六年,我已五十四岁,六次落第却看到世间万象,民生百态
宋应星:六上公车十六年,我已四十五岁,我得以深入市井,求问农业和手工业的各种实用知识
宋应昇:我们为功名奔波多年却没能好好尽孝,母亲已年高多病
宋应星:我愿回家侍奉母亲,但家境却日益艰难
宋应昇:我出去做事,在京城候职
宋应星:我正好回家整理笔记,编纂书稿
同入:有劳 兄弟/兄长
(12:45)
你的眼眸装满了时间
你的身后拥故事成篇
此生如梦愿细数流年
与你同写 沧海桑田
闪回(13:08)
老年宋应星:那时,功名一无所获,实用之学满载而归
现代读书人:先生可能您还不知道,后世年轻人已经不再以考取功名为己任了,但是您的实用之学一直造福后世
老年宋应星:你说话总能宽我心,这些话要是让家兄跟伯聚兄听到想来更是高兴,这部书就是在二人的催促和支持下,完成的…
换人
——《乃服》——
脚步声(13:56)
宋应昇:长庚啊,之所以让你来我任上走走,就是让你来看看你肯定感兴趣的东西
宋应星:兄长任浙江桐乡县令,桐乡乃是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你让我来一定是想让我看看桑蚕! 挪步(14:20)种桑养蚕,据传是黄帝之妻(嫘léi)祖首创,早在上古典籍《尚书》中就有记载,兖(yǎn)州盛产彩绸,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我朝与丝绸相关的织机技艺,及养殖方法,无不是历代先人留下来的瑰宝,中华丝绸精美绝伦,早在汉朝时就已经贸易西域各国,成就商路繁忙。
宋应昇:海上丝绸贸易自唐宋之时,便已极其繁盛,我大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更是成就了一番海上贸易的佳话。
宋应星:东西洋各国来我朝所购商品…丝绸,瓷器最多,茶叶则次之
宋应昇:若大行天下桑蚕,重新海外贸易,我大明便可重开银路,天下百姓富足可期。
二位大人,这是湖州,嘉兴两地的桑蚕养殖之法和丝绸制造技艺—cv梧桐(15:29)
宋应星:蚕浴之法?这,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啊
就是用卤水或盐水沐浴蚕子,淘汰弱的蚕种,留下强者这样就不会浪费桑叶,蚕吐丝也多—cv梧桐(15:42)
宋应星:蚕吐丝也多?绝妙啊,多谢兄长又为我新添了一篇。我想给他取名叫《乃服》
宋应昇:《乃服》?“始制文字,乃服衣裳”!好!抓紧写!
同入:哈哈哈哈哈
——《佳兵》——
爆炸(16:18)
换人
宋应星:咳咳咳…
脚步声(16:23)
涂邵煃:长庚兄!…没事儿吧?这是军器局刚改良的火药,威力如何呀?
宋应星: 坐下(16:34)(眼睛进沙子)呸呸…兄长啊,威力确实是还行,但这火药的研制非常危险,还是要慎之又慎呐
涂邵煃:现在西洋人的火器是越造越好!
宋应星:弧矢之利之力,以威天下,我堂堂中华就是要有好兵器!才能够保国安民
涂邵煃:除了带你来军器局看火器,我还有礼物要送给你 挪步(17:04),这里有“万人敌”等兵器的制作执法,还有西洋红夷大炮的介绍,可以补充进你的书里。
宋应星:兄长,太好了,实用之书,该有这么一篇!
涂邵煃:名字我都替你取好了,可以叫《佳兵》。
宋应星:《佳兵》?这个名字好!佳兵者,不祥之器,盖言慎也
涂邵煃:兵器是不祥之物,所以要谨慎使用,但是用好了(顿)那可是有利家国,有利百姓的
书本放下(17:46)
宋应星:兄长,那年咱们三人首次赴京赶考,舟中提到的实用之书我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涂邵煃:现在民生逐年凋敝,正需要大兴实用之学,才能充实天下财力和物力。时不我待!长庚兄,你要快写,我全力支持你
宋应星:多谢兄长。
闪回(18:15)
换人
老年宋应星:此后《天工开物》数易其稿,定十八卷,伯聚兄仗义疏财,助我刊印,书成之日我兄弟三人共同见证!
闪回(18:36)
脚步声
宋应星:伯聚兄,这书印早了,我只写到造纸,还没来得及写印刷,经历过书籍刊印之后,才知道这印刷技艺之精妙
涂邵煃:长庚兄无妨,你再加一篇,我再助你印一遍!
宋应星:伯聚兄说笑了,已经很感激伯聚兄了…来,我给两位兄长,解说一下
走路声(19:03)
宋应星:这印刷呀,分为写样,雕刻,刷印,装订4个阶段,每个阶段里又有若干个小工序,这里便是写样。
写字(19:20)
宋应昇:字迹端庄俊秀,力透纸背呀!
宋应星:二位兄长,随我来看 雕刻(19:32) 写成的书样,必要力透纸背, 反拓至木板上夯实,才能清晰地透现出字迹,便于雕刻
涂邵煃:如此一贴,刻出来的版便是反的?
宋应星:用反的版刷印,印出来的书才是正的 踱步(19:54) 这印刷,托伯聚兄的福,用的是江西上好的竹纸,还有徽州上好的松烟墨, 字迹清晰油亮,书页厚实。哈哈哈,我们再往这里看
大人,《天工开物》共分为 上 中 下 三卷,上卷有六卷,中卷七卷,下卷五卷—cv太白(20:15)
宋应星:《天工开物》共计十八卷,八万五千七百五十四字,一百二十三幅图,雕版不计其数。
大人《天工开物》刊刻印刷完毕,请各位大人查验—cv太白(20:34)
涂邵煃:长庚兄,恭喜你的心愿达成了!
宋应昇:三弟,恭喜啊 ,你的书成了!
宋应星:不不不,这是我们的书(喜极而泣)这本书是我们兄弟三个人的心愿,(平复心情良久)… 挪步(21:01) 感谢(顿)两位兄长!!
涂邵煃:《乃粒》第一 写的宋子曰?哈哈哈 长庚兄开篇就是宋子曰,很有你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啊!
宋应昇:《乃粒》第一 写的是种粮食,《乃粒》第二 是做衣服
脚步(21:24)
宋应星:《彰施》第三 写的是取色,《粹精》第四 写的是打粮
涂邵煃:《作咸》第五 是制盐《甘嗜》第六 写的是制糖和蜂蜜
《陶埏》《冶铸》《舟车》《锤锻》《燔石》《膏液》《杀青》《五金》《佳兵》《丹青》《曲蘖》《珠玉》《乃粒》在前《珠玉》在后,取其“贵五谷而贱金玉”之意—cv疯耘(21:40)
涂邵煃:长庚兄!恭喜你多年的心愿终于达成!
宋应昇:不作溢美之词,不作浮夸文章
涂邵煃:书中包罗先人之智慧!
宋应星:书中要囊括今世之技艺!
踱步(22:17)
宋应星:两位兄长,为家国天下,为黎明百姓写一部实用之书,实乃我兄弟三人,之共同心愿!
(别愣神以下这一句一定要同入!)
三人同入: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哈哈哈
间奏
闪回(22:50)
老年宋应星:不承想,那一拜,竟成永别....顺治元年,我辞官回归故里。
脚步声(23:05)
(时间够慢慢入)
老年宋应星:顺治二年,博聚兄因家国破碎,携全家逃难,在君山湖舟车翻覆,全家(顿)竟无一人幸免, 顺治三年,家兄宋应昇,因成臣子之意,追殉前朝而去
现代读书人:先生..节哀
老年宋应星:我本该随他们而去,可我耳边 总是能想起两位兄长,在书城之日对我的叮咛...
浮现(23:58)
换人
涂邵煃宋应昇混响
阴阳两岸隔空对话(微喊)
涂邵煃:(高呼)长庚兄!!
宋应昇:三弟, 哈哈哈哈....
老年宋应星:(惊讶) 快速挪步靠近(24:10) 兄长?伯聚兄?!
涂邵煃:哈哈哈,你看他这身打扮,肯定是下田干活去了
宋应昇:唉,他自幼喜欢学神农氏,有个禾下乘凉,天下衣食富足的美梦 哈哈哈
老年宋应星:(难以相信许久开口) 靠近(24:30)你们离开十余载,我每天都在梦里想你们啊
涂邵煃:哈哈哈,你老啦!
宋应昇:胡子都白啦!
老年宋应星:(泪目不舍)可你们还是我记忆中的样子啊
涂邵煃:与你相识一场,这辈子 值得了哈哈哈
老年宋应星:伯聚兄,能有你这样的朋友,是我人生第一大快事 行礼(25:08)
宋应昇:三弟 ,你自幼过目不忘,为兄自叹不如啊
老年宋应星:兄长,我一定会照顾好家人,教育好宋氏子孙
宋应昇:《天工开物》是一本,利益家国,造福后世的好书
涂邵煃:后世人得了你的好处,也必定不会忘了我涂邵煃的好处,哈哈哈
老年宋应星: 缓慢挪步(25:43) 两位兄长,我现在回归乡里,把实用之学,都教给乡邻百姓了
宋应昇:贵五谷而贱金玉!
老年宋应星:贵五谷而贱金玉!!
涂邵煃:此书于功名进取!!!
(别愣神以下这一句一定要同入!)
三人同入:毫不相关也!!!!!
消散(26:15)
老年宋应星:兄长!伯聚兄!.....应星,想你们了
间奏
闪回(26:40)
换人
老爷,知县大人来了—cv太白
老年宋应星:快请 快请
爷爷 爷爷,这是王伯伯给我的兽糖—影视原声
老年宋应星:那你谢谢王伯伯了吗?
有——影视原声
宋先生——影视原声
脚步声(27:02)
知县大人:宋先生
老年宋应星:知县大人
宋先生,谢谢你啊,我这兽糖是按照您《甘嗜》里写的方法制的—cv仟羽
这是按照您的方法榨的油—cv太白
这是按照您的方法造的纸—cv太白
宋先生,这是按照您的法子染的布—cv梧桐
知县大人:今年是康熙元年,咱们奉新,物阜(fù)年丰,今日我带着乡亲们来拜访您,就是来感谢您教会大家实用的学问和技巧,让大家过上了好日子啊,这些... 都是大家的心意啊
是啊宋先生,收下吧宋先生—影视原音
老年宋应星:各位乡亲们,大家的心意我领了,不是我让你们过上的好日子,咱们奉新物产丰饶,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财富,乡亲们又勤劳肯干,用人力开取,这才过上的好日子
知县大人:这就是您说的“天工开物”
老年宋应星:正是,今年思来年无,今年丰,也当防来年灾,这样民生才得以持续
知县大人:先生说的在理,勤劳还需节俭,这好日子才能过得长久
脚步声(28:34)
现代读书人:先生,我带您去看看三百年后的“天工开物”
老年宋应星:....好,烦请带路!
现代(28:46)
换人
各位旅馆,由南昌西开往北京西的高铁即将启程
现代读书人:先生您看,这是三百年后,中国人造的舟车
现代读书人: 高铁发动(29:03) 我们叫它高铁!
老年宋应星:南昌西到北京西?
现代读书人:就是从您老家到京城赶考的这段路,坐上它只需要三个多时辰即可到达
老年宋应星:这条路我进京赶考六次,每次都要半年时间呐!
现代读书人:这还不算快,你再看
现代读书人: 飞机(29:30) 这是今天中国人自己造的大飞机,您要坐上它,同样的路一个多时辰就够了
老年宋应星:这是腾云驾雾啊
现代读书人:这还算不上腾云驾雾
现代读书人: 火箭(29:50) 这,才是腾云驾雾!这是今天中国人造的大火箭,我们能够把月球车一直带到月亮上
老年宋应星:月亮?就是嫦娥住的地方?
现代读书人:哈哈,说出来您别失望,没有嫦娥,但是,我们从月球上带回了那儿的土壤
老年宋应星:古有屈原《天问》后世登月问天!壮哉妙哉!
脚步声(30:25)
现代读书人:我们现在不光能上天,我们还能入海,请看
潜海(30:32)
现代读书人:这是“奋斗者”号深潜器,能够直达海底万米的深处
老年宋应星:上天入海,巧手夺天工,这三百多年后的“天工开物”了不起啊
现代读书人:宋先生,您还想看看什么?
老年宋应星:我…还想看看,三百年后的《乃粒》
鸟叫声(31:00)
老年宋应星:这是什么?
现代读书人:这是喷洒农药的无人机,防止虫害
脚步声(31:10)
老年宋应星:这些稻子粒粒饱满,每一株都有十几个稻穗!
现代读书人:这是一个叫袁隆平的科学家,他研究出来的高产杂交水稻,现在您看的这块田,应该是袁隆平团队的,第三代双季稻,目前正在突破母产三千斤。
老年宋应星:三千斤?
现代读书人:对,三千斤!
学生:袁老师,你慢点走,你昨天刚在人民大会堂领了奖,今天就非的下试验田—cv梧桐(31:40)
袁隆平:我们是扎根在田里的人,我最惦记的是我的超级稻—cv何笙度
换人
脚步声(31:56)
现代读书人:袁老师你好,我们现在正在做一档节目叫“天工开物”
袁隆平:这位是?—cv何笙度加大
现代读书人:宋应星先生,呃,你就当他是宋应星先生的扮演者
袁隆平:宋应星好啊,这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科学家—cv何笙度(欲握手)
伸手
老年宋应星:(欲行礼)呃?这?(发现袁隆平与自己行礼姿势不一致)
现代读书人:这是现代礼仪,握手
老年宋应星:啊?哈哈哈 好好
两位科学跨世纪握手对望
2018年,中国把“秋分”这一天,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国家为农民设立节日是对农民的尊重,对农业的重视—cv疯耘
老年宋应星:谢谢你,让我看到了,三百年后的“天工开物”这是我最想看到的
现代读书人:其实,我们要谢谢您,给我们后世留下了这部“天工开物”您的书后来流传到了国外,被翻译成 日文 法文 英文 德文等,几种语言,被世界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老年宋应星:太好了,天下人衣食富足,梦想成真了,我....无憾了!!
现代读书人:(放声)宋先生请您放心,古有《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
脚步声(33:30)
老年宋应星:(大点声)天下富足,禾下乘凉,了不起,了不起 哈哈哈哈哈
手动关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