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对山药的执着
剧本ID:
915910
角色: 0男0女 字数: 2505
作者:萱婳芷🍃
关注
6
4
7
0
简介
遗失在了星辰大海……
读物本0
正文

我的母亲对山药的执着

厨房的蒸汽漫过母亲斑白的鬓角,她正用粗陶碗碾磨山药泥,手腕上的银镯子与碗沿磕碰出细碎声响。这场景总让我想起童年,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山药曾是母亲最珍视的宝物。那些缠绕在时光藤蔓上的故事,至今仍带着山药特有的绵密与清甜,在岁月里氤氲出温暖的香气。

记忆里,外婆病重那年,母亲不知从哪听来山药滋补的偏方,天不亮就扛着锄头钻进后山。深秋的山风裹挟着霜气,母亲在荆棘丛里寻了整整半日,才挖到半截带着泥土的山药。她用围裙兜着这来之不易的宝贝,踩着暮色赶回家,脸上却挂着少见的雀跃。回到家时,她的手掌被荆棘划出细密的血痕,围裙上沾满暗红的泥土,可捧着山药的指尖仍带着小心翼翼的温柔。那截山药被母亲熬成浓稠的羹,一勺勺喂进外婆嘴里。或许是药效,或许是孝心,外婆的气色竟渐渐好了起来。自那以后,山药成了我家餐桌上的常客。母亲总说:"山药性平,最养人。"她变着法子做山药:切成薄片清蒸,淋上葱油;捣成泥拌入糯米粉,捏成小巧的糕团;或是与排骨同炖,炖出一锅奶白的汤。

那段日子里,母亲仿佛与山药结下了不解之缘。农闲时,她会在院子角落开垦出一小块地,亲手搭起竹架,种下山药种薯。每天清晨,她都会提着木桶去浇水,一边对着刚冒出的嫩芽念叨:"快快长,长得壮实些。"春日的阳光斜斜地洒在她身上,映得她眼中满是期待。到了盛夏,山药藤顺着竹架疯狂攀爬,翠绿的叶子层层叠叠,在院子里搭起一片清凉的绿荫。母亲会时不时钻到藤架下,仔细查看有没有害虫,或是用麻绳将藤蔓固定在竹架上,动作轻柔得像在安抚婴儿。

我记得某个寒冬清晨,我发着高烧蜷缩在被窝里,母亲顶着寒风跑遍三条街,只为买新鲜山药熬粥。当她端着冒着热气的白瓷碗坐到床边时,鬓角的雪水正顺着发梢滴落。"快尝尝,喝了出出汗就好了。"她舀起一勺粥,轻轻吹凉,再递到我嘴边。山药粥入口即化,带着淡淡的清甜,温暖从舌尖蔓延到心底。那碗粥里,盛着的分明是母亲化不开的牵挂。喝着粥,我迷迷糊糊地看见母亲坐在床边,用湿毛巾一遍遍擦拭我的额头,眼神里满是心疼与焦虑。等我退烧醒来,发现她歪在椅子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已经凉透的毛巾。

长大后离家求学,每次打电话,母亲总要叮嘱:"记得吃点山药,食堂要是没有,我给你寄。"有次放假回家,推开门就闻到熟悉的香气。厨房里,母亲正往蒸笼里码放山药小饼,见我回来,笑得眉眼弯弯:"晓得你爱吃甜的,加了红枣泥。"案板上还摆着刚削好的山药段,她的双手被汁液染得发红,却浑然不觉。后来才知道,母亲对山药的黏液过敏,每次处理都要忍着刺痒,但为了我能吃到最可口的饭菜,她从未抱怨过一句。有时过敏严重,双手会红肿起皮,她就偷偷抹点药膏,继续在厨房忙碌。

有一年寒假,我主动提出帮母亲处理山药。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削皮刀递给我,反复叮嘱:"小心别划着手,要是痒了赶紧去洗手。"我刚削了没几段,手臂就开始发痒,忍不住抓挠起来。母亲见状,立刻接过我手里的山药:"你去歇着,这点活儿我一会儿就弄完。"我站在一旁,看着她熟练地削皮、切块,动作行云流水,仿佛早已习惯了这份不适。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这些年她默默承受了多少,又付出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爱。

如今,超市里随时能买到品相完美的山药,母亲却仍偏爱老家集市上带着泥土的"土货"。她说:"那些大棚种的,哪有山里的香?"每年秋收,她总要托人从老家捎来几麻袋山药,一部分分给亲友,一部分仔细晾晒切片,收进陶罐。晾晒时,她会戴着老花镜,逐片检查是否晒得均匀,遇到有瑕疵的,便挑出来留着自己吃。逢年过节,她还会把晒干的山药片分装成小袋,让我带回城里。"想家了就煮一碗,和家里的味道一样。"她把沉甸甸的袋子塞进我行李箱时,眼神里满是不舍与期待。

去年回村,我跟着母亲去挖山药。田垄间,她佝偻着背,用锄头小心翼翼地刨开泥土,像在寻找深埋地下的珍宝。"你看,这根长得多直溜。"她轻轻抖落山药上的泥土,布满老茧的手摩挲着粗糙的表皮,"山药要慢慢长,急不得,就像养孩子。"那一刻,金黄的夕阳洒在她身上,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与田埂上缠绕的山药藤融为一体。

挖完山药,母亲带着我去拜访村里的老邻居。王奶奶握着母亲的手,感慨地说:"当年要不是你送的山药,我那老寒腿怕是好不了。"李婶也在一旁附和:"就是,你教我做的山药糕,我家孙子到现在还惦记着呢。"原来这些年,母亲不仅用山药照顾着家人,还把这份温暖传递给了周围的人。谁家有个头疼脑热,总能收到母亲送去的山药汤;逢年过节,她更是会做上一大锅山药点心,挨家挨户地送。

回到家,母亲从柜子里翻出一个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各种山药食谱和偏方。"这是我这些年攒下的,你拿去看看。"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说不定以后用得上。"我翻开本子,里面不仅有常见的山药做法,还有一些独特的配方,比如用山药和枸杞熬制的润肺膏,用山药皮煮水治疗湿疹的偏方。每一页都写得工工整整,有些地方还贴着干枯的花瓣,或是夹着泛黄的报纸剪报。

夜深了,我站在厨房门口,看着母亲在灯下整理刚挖回来的山药。她戴着老花镜,仔细地把山药按大小分类,嘴里还小声念叨着:"这根给你王叔家送去,那根留着炖汤。"灯光将她的身影投射在墙上,显得有些单薄,却又无比坚定。我突然意识到,母亲对山药的执着,何尝不是对生活的执着,对家人的执着,对这份人间烟火气的执着。

这种执着,还体现在她对传统的坚守上。每年除夕,母亲都要做一道寓意"步步高升"的山药塔。她会提前一天准备好食材,将山药切成均匀的薄片,层层堆叠,再用红枣、枸杞点缀,蒸好后淋上熬制的冰糖汁。这道菜不仅是年夜饭的重头戏,更是母亲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她说:"老祖宗留下的规矩不能忘,吃了这道山药塔,新的一年就能步步高升,平平安安。"

随着年龄增长,母亲的身体大不如前,但她对山药的热情从未减退。前些日子,她学会了用手机看短视频,经常兴奋地跟我分享新学的山药做法。"我看到有人把山药做成冰淇淋,等你回来咱们试试。"她的语气里充满期待,像个发现新玩具的孩子。视频里,她跟着教程一步步操作,虽然动作有些迟缓,但眼神专注认真。当终于做出满意的作品时,她会开心地拍照发给我,字里行间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

母亲对山药的执着,早已超越了食材本身。它是岁月里的一味良药,承载着对外婆的孝心;是游子心中的乡愁,包裹着绵长的母爱;更是平凡日子里的坚守,在烟火气中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每次品尝母亲做的山药,舌尖泛起的不仅是软糯香甜,更是沉甸甸的温暖与感动。那些与山药有关的记忆,如同缠绕在竹架上的藤蔓,在时光里不断生长,将平凡的日子编织成最珍贵的画卷。而母亲,就是那位用爱浇灌藤蔓的人,让这份执着在岁月里生生不息,温暖着一代又一代。

如今,每当我看到超市货架上的山药,总会不自觉地驻足。那些整齐排列的山药,虽然看起来完美无瑕,却总少了几分母亲手中山药的温度。我知道,母亲对山药的执着,其实是对生活最朴素的热爱,是对家人最深沉的牵挂。这份执着,如同陈年佳酿,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醇香,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