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郁达夫小说的主要艺术特点
答(1)自我的写真,“自叙传”的色彩。从郁达夫相当多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作者的个人出身、经历、个性等。作品中的那个具有连贯性的主人公,是一个以“自我”为原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作品中的“他”以自我的个人经验、情感、生活为单纯的线索,抒发自己的情怀,构成了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2)感伤的抒情。郁达夫的小说通常都没有完整的情节,而注重于主人公抑郁寡欢的情绪,坦诚率真地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的、悲观的甚至厌世的颓废心境。他对忧伤的情绪特别感兴趣,以感伤的抒情为中心的郁达夫小说,轻视情节的营构,而注重情绪的倾诉。
(3)结构的散文化。郁达夫小说以抒情为中心,必然造就郁氏抒情小说的散文化倾向。如《沉沦》几乎没有以完整的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框架,也不讲究谋篇布局。郁达夫以人物情绪为中心,依据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结撰成篇,创造了现代小说中一种崭新的体式——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
(4)流丽、清新的文笔。郁达夫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饱蕴感情,富有色彩与节奏.很少使用静观的笔触叙事、抒情、写景,文笔清新、流丽。郁达夫小说的文学语言与他独特的文体风格是高度一致的。
第四节诗歌创作
47.“诗体大解放”
答所谓“诗体大解放”,就是“不但打破五言七言的诗体.并且推翻词谱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样做,就怎样做”。
48.20 世纪 20 年代各个新诗作家群体的主要诗人和代表性作品
答湖畔诗人是指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等人。他们于 1921 年左右写诗,1922 年春在杭州成立湖畔诗社,l922 年 4 月出版诗合集《湖畔》,同年 5 月汪静之出版了个人诗集《蕙的风》,1923 年出
版诗合集《春的歌集》。
小诗的形成受到了周作人所译介的日本的短歌、俳句和郑振铎所译介的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小诗,在当时是指“流行的一行至四行的新诗”。最早的小诗作者有朱自清、刘半农等,对诗坛形成重大影响的,是冰心的《繁星》(1922 年 1 月 18 日至 20、22、23 日连载于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春水》(1923)。宗白华的《流云》(1923)以及徐玉诺和何植三的小诗都是曾经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品。
冯至(1905 一 1993)本时期的诗风是浪漫主义的,有诗集《昨日之歌》。1929 年冯至诗集《北游及其它》出版,作者一贯谛视心灵的眼睛转向现实的人间,歌喉也由幽婉清丽转为粗放激愤,显示了诗人涉世日深之际诗艺的调整。
新月诗派作为诗歌流派始于 l926 年 4 月 1 日的《晨报副刊·诗镌》,参与了编辑工作并以诗文创立流派 的有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刘梦苇、杨振声、朱湘等人。在《新月》阶段,发表新诗创作和理论(包括 翻译)的作者主要有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孙大雨、陈梦家、方玮德等.《新月》后期出现了曹葆华、卞 之琳、孙毓棠、李广田等,已经趋向现代派;臧克家尽管师承闻一多。却钟情于苦难深重的现实。1931 年 创刊于上海的《诗刊》季刊.被徐志摩视为《晨报副刊·诗刊》的后继者,由徐志摩、邵洵美等编辑。主要 作者有徐志摩、孙大雨、饶孟侃、方令孺、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邵洵美、梁宗岱等。新月诗派的代表 是徐志摩、闻一多。朱湘(1904 一 l933)也是前期新月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有诗集《夏天》(1922)、《草莽集》 (1927)、《石门集》(1934)、《永言集》(1936)。朱湘的叙事诗《王娇》和《猫诰》曾产生一定影响。
象征诗派指以 l925 年出版的李金发的诗集《微雨》为起点,活跃在 20 世纪 20 年代中后期的诗派,它 的代表人物是李金发,后期创造社三诗人穆木天、冯乃超、王独清以及姚蓬子、胡也频等人都是有影响的象 征派诗人。李金发除《微雨》外.尚有诗集《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穆木天有诗集《旅心》,冯乃超 有诗集《红纱灯》。
20 世纪 20 年代诗歌值得注意的还有政治抒情诗。蒋光慈的《新梦》(1925)、《哀中国》(]927),郭沫若的 《前茅》、《恢复》等,是 20 世纪 30 年代革命的政治抒情诗的先驱。
49.20 世纪 20 年代的台湾新诗创作
【答】20 世纪 20 年代的台湾在新涛创作方面有赖和《觉悟下的牺牲》、施文杞的《送林耕余君随江校 长渡南洋》;追风的《诗的模仿》;杨云萍的《橘子开花》等;1925 年 12 月,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新 诗集——张我军的《乱都之恋》在台北出版。
50.郭沫若的生平思想和文学创作情况
【答】郭沫若(1892 一一 l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是他 1919 年发表新诗时的笔名。后即以此 为号。郭沫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一个地主兼商人家庭;l913 年到天津求学,同年底在大哥的资助下 取道朝鲜赴日本留学;1914 年至 l923 年先后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九州帝国大学 医科学习。初到日本,异国生活中所受的民族歧视,个人婚事的失意,曾使郭沫若陷于消沉:苦闷之中,因 读《王文成公全书》,深受王阳明哲学的影响,由王阳明而老庄、孔子和印度哲学。郭沫若接触了印度诗人 泰戈尔的诗,感受到清新恬淡的风味,由泰戈尔进而接触印度古诗人伽毕尔。后来他又喜欢德国诗人海涅、 歌德,又由歌德导引到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著作,“对于泛神论的思想感受着莫大的牵引”。“五四” 时期,他还喜欢过康德、尼采,并接受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厨川白村的文艺理论。以及当时颇流行 的新浪漫派和德国新起的表现主义的影响。这些使郭沫若前期思想呈现出异常复杂的情况。 在泰戈尔式的无韵诗的启迪下,郭沫若写下了《死的诱惑》、《新月与白云》、《别离》等爱情诗,开始了 他的文学创作。l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不久,他的新诗开始在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
《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天狗》等名篇均写于这个时期。1921 年 6 月,在他和成仿吾、郁达夫、 田寿昌、张资平等人的努力下,创造社在日本正式成立。这是继文学研究会之后又一个重要文学社团。1921 年郭沫若诗集《女神》的出版,不仅确立了郭沫若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卓越地位,同时也为中国新诗开辟 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51.徐志摩的新诗创作情况
【答】徐志摩有诗集《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和《云游集》(1932)。 以 l927 年为界,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两期。收入《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两集中的前期作品, 除少数作品流露出一些消极、虚幻的情思外,大多具有比较积极的思想意义,真挚地独抒心灵,追求爱与美 以实现个性解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格调清新健康。
52.初期白话诗的共同艺术特点
【答】初期白话诗的共同艺术特点是强调“经验”,偏于说理,冲淡、平实.崇尚语言的自然节奏,明 白如话,表现出散文化倾向。
53.湖畔诗社诗人的新诗创作
【答】湖畔诗社虽是个小社团,却是创建新诗的十分积极的实践者,他们的第一个合集就是以诗社名 义自己出资印行的。爱情诗在他们的诗中占着最显著的位置,被称为“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诗人。同时,他们也写风光,写一点人生的情景,生活的感受,写自己内心的淡淡的哀愁。汪静之的许多爱情诗,表现男女纯真爱情的热烈、真挚、坚贞,写爱的甜蜜和陶醉。写相思的愁,也写失恋的苦。他的诗大胆袒露地歌唱男女情爱,显得天真烂漫、质直单纯,如《别情》,写抒情主人公无论在睡眠、喝茶、上课、读书,那蚊帐上、茶杯里……只看到一个心上人,他甚至要把心上人寄来的诗稿也吞到心里去。这类诗,虽因直白而显得肤浅,却表现了大胆反叛封建世俗的精神。再如《过伊家门外》一诗,曾因写抒情主人敢于“冒犯了人们的指摘,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而受到“不道德”的指摘。《孤苦的小和尚》表现年轻小和尚偷看求佛的妇人。那种大胆的叛逆精神,使人觉得他是诗界的郁达夫。朱自清认为他的诗有“孩子们洁白的心声,坦率的少年的气度”。从这爱情的歌唱中,相当真切地反映了“五四”时期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54.“小诗运动”与冰心的小诗创作
答文学研究会中冰心的诗自成一家。她出版有诗集《繁星》和《春水》,内收小诗 300 余首。这些诗原是在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记下一些“小杂感”式的“零碎的思想”,发表时被编辑分了行,竟成为自由体中的一个品种,曾被称为“繁星体”。加以有人推波助澜.介绍日本的俳句,小诗便如新诗棋盘上的卒子一般,不但数量多,一时间也起过一定影响,造成“小诗的流行的时代”。
冰心颇受泰戈尔的影响,泰戈尔那种“澄澈”、“凄美”的风格,与她自己的情调,一拍即合。她的全部小诗正染着这“悲感”,如她在《诗的女神》中所述,“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正是她的小诗的风格。这类三言两语的小诗,必须具有较丰富的意蕴,必须是被提炼得很精纯的,所以,往往含有哲理性,又曾被人称为“说教的短偈”。冰心的小诗虽然有写世态险恶的,但极少。她多发弱者的哀声,曲折地反映环境气候的冷暖。
在以上思想背景之下,冰心便把自然、母爱、童真,作为自己感伤情绪安歇的“席梦思”,她有大量的小诗是歌唱这三者的。
小诗篇幅虽短,但要写得好,必须有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发现,同时表意也要含而不露,要有“曲包的余味”,才能经得起品味。所以,小诗的发达不仅给自由体诗增添了一个新品种,也对新诗艺术的进步有所推进。
55.“新月诗派”的格律诗主张
答新月诗派反对感伤主义,反对放纵,主张理性和节制;在艺术上要求艺术的“和谐”、“均齐”,强调诗人戴着镣铐跳舞,表现为追求诗歌的格律,它是倾向于古典主义的。在创作中,强调不在感情强烈时作诗。而在将记忆中的最根本最主要的情绪的轮廓用想象来表现。新月诗派的作诗法努力在诗人与诗之间拉开距离,着意于主观情绪的客观化。为建立新诗的形式规范,闻一多提出了“三美”的主张,同时他们尝试了现代叙事诗、戏剧独自体、无韵体、十四行等多种体式,为新诗尽了赋形的历史使命。
56.郭沫若诗集《女神》的主要思想内容
答《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占据《女神》一、二两辑主体部分的“五四”以后的诗作,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格调雄浑豪放,唱出了民主科学的时代最强音。
《女神》最强烈而集中地体现了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理想。在《地球,我的母亲!》、《天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诗篇中,郭沫若凭借地球、大陆、海洋、宇宙等宏观物体和诸多意象,激励人们不断地毁坏,不断地创造,不断地努力,荡涤一切污泥浊水,拥抱一个崭新的世界!《凤凰涅槃》是一首庄严的时代颂歌,充满彻底反叛的精神和对光明新世界的热切向往。
《女神》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梅花树下的醉歌》赞美梅花即是赞美“自我”,这种“自我”是“宇宙的精髓”,“生命的泉水”,具有主宰世界的力量。《天狗》中飞奔、狂叫、燃烧着的“我”,更是气吞山河。诗歌通过这些狂放不羁的“自我”形象,表现了无法遏制的激情和无穷的神奇力量,以否定世间一切的传统偶像,摧毁封建的精神枷锁,追求彻底的个性解放。《女神》中还大量描写自然,讴歌自然,赋予自然以无限的生命力,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礼赞。
《女神》显示了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精神。诗人对太阳、山河、海洋、生、死、火山、光明、黑夜等一切具有破坏与创造力量的事物,都无比崇拜。在《匪徒颂》中,诗人对一切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宗教革命、文艺革命、教育革命的“匪徒们”予以热烈赞颂,向他们三呼“万岁”。《女神》中创造精神与反抗叛逆精神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互补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