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25】刘彻(下)·汉武大帝
剧本ID:
958686
角色: 0男0女 字数: 9723
作者:机智的蜻蜓
关注
6
6
11
0
简介
汉武大帝-刘彻:原谅我,这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下),仅限习读,如侵联删。
读物本古代传记历史人文社会科普
正文

汉武大帝-刘彻:原谅我,这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下)

1为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武帝对匈奴用兵的同时,还数次派人出使西域,其中张骞出使西域是我们最为熟知的。

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和堂邑父率100多人从陇西出使大月氏,途中被匈奴人扣留,军臣单于特地赏赐给张骞一个匈奴女子为妻,张骞在匈奴滞留了十年,其间还生了一儿一女。

最终张骞从匈奴逃了出来,到达了大月氏,但大月氏人已习惯了当地生活,拒绝同汉朝夹击匈奴。张骞这次出使西域,前后经历12年,去时100多人,回来时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二人了。

2元狞四年(前119年),为了与乌孙国结盟,以斩断匈奴的右臂,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因乌孙国内乱,张骞没能完成和乌孙国结盟的任务。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虽然都没能达到出使的目的,但所产生的影响和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自此,不仅西域与内地的联系日益加强,而且中国与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建立起来了,为“丝绸之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后,西域和内地的交流日渐多了起来。

3汉武帝每年都要派出大批使者出使西域诸国,沿途各国都要为这些使者提供补给,这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加上派出的使者素质良莠不齐,有的使者趁机克扣汉武帝赠送给各国的礼物。

有的使者还低价强买胡货,转手倒卖,从中牟利。西域各国讨厌汉朝使者仗势欺人、吃拿卡要。

匈奴也趁机和西域各国勾结,派兵杀掠汉使。其中楼兰、车师两个小国最为卖力,他们勾结匈奴打劫汉使,汉使被他们杀死的很多。

一时间,出使的人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没有人再愿意出使西域了。

4汉武帝决心用武力扫除障碍,维护通往西域的道路。元封三年(前108年),汉武帝下令从骠侯赵破奴率数万人开赴西域讨伐楼兰、车师。

汉军仅动用了700人就拿下楼兰,车师国也被几万汉军围攻数日后城破。汉军攻破楼兰和车师,不仅直接打击了与汉朝作对的势力,还给了那些摇摆不定的西域诸国一个警告,远扬了汉朝的军威。

我们知道汉武帝虽然生在深宫之中,但他天生放荡不羁爱自由,经常带着侍从外出狩猎,那么他对自己的坐骑——马就很讲究了,就像现在的那些富二代们喜欢跑车一样。汉武帝听说,大宛有一种宝马叫“汗血马”,比自己的天马都要好,便想弄一匹来看看。

5大宛是中亚古国,距离长安一万多里。汉武帝于是派使者车令,携千金和金马去贰师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交换汗血马。

但大宛国王拒绝了车令,一是汉血马是大宛的国宝,不愿轻易送人。二来你汉朝离我大宛万里之遥,拒绝你了又能咋样?有本事过来打我呀。

汉使车令见大宛国王拒绝了自己,大怒,当场打碎了金马,嘴里骂骂咧咧,拂袖而去。大宛人见状,也很生气,于是在途中截杀了车令一行,车令所带的黄金和礼物也被夺去。

汉朝使节全部被屠杀,这在历史上还是头一次。汉武帝勃然大怒,蕞zuì尔小国竟然不把我堂堂大汉放在眼里,他发誓要踏平大宛,得到汉血马。

6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姬李夫人的哥哥,汉武帝也一直偏爱李广利,想把他培养成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大将军,只可惜李广利是个棒槌,给卫青、霍去病提鞋都不够格。

因为之前赵破奴曾以700人破楼兰,汉武帝对西域诸国产生了轻视之心。他把这个立功机会给了李广利,封他为贰师将军,率数万人马前去征讨大宛。

但李广利出师不利,沿途西域各国怕得罪匈奴,纷纷联合起来抵制汉军,不给他们提供补给,结果数万人到了大宛郁成时只剩下了几千人。

李广利整顿兵马,向郁成发起攻击,但被大宛兵杀得溃不成军,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回敦煌,这时数万汉军只剩下十分之一二了。

7汉武帝接到前线战败的消息,大发雷霆:废物,连个大宛都拿不下。汉武帝派使者在玉门关拦阻李广利,下令:军士敢入关者,斩!李广利只得驻留敦煌。

汉武帝不甘心失败,准备第二次征讨大宛。但朝中大臣都希望罢兵,说为了几匹马牺牲那么多人实在不值得。

汉武帝霸气地怼道:如果连大宛都打不下来,那么西域各国以后岂不是更看不起我们大汉朝?代价再大,牺牲再多,也必须拿下大宛,这不是几匹马的问题,而是我大汉的尊严问题!

为了保证出征成功,汉武帝拨给了李广利6万大军,并调集了不计其数的牛、马、羊和骆驼,还专门组织了一支大军负责转运粮草,并在酒泉、张掖屯驻了一支18万人的部队,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李广利。

8太初四年(前101年),李广利率领大军第二次征讨大宛,越沙漠、过盐泽,征程漫漫,大军抵达大宛都城贵山时,已减员一半。稍作休整,李广利指挥3万大军强攻贵山城。

在汉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城中守将杀死大宛国王,向汉军投降。李广利扶持亲汉的昧蔡为大宛国王,让昧蔡遣子到汉朝为质,并挑选了数十匹上等骏马,班师回国。这就叫“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沿途中亚各国目睹汉军征服大宛,无不震惊,各国王公贵族纷纷派遣子侄随汉军到中原,为汉武帝呈上贡品,对汉表忠心。西域各国以前大多是依附匈奴的,现在纷纷倒向了西汉,这是汉武帝强征大宛带来的红利。

此后,汉武帝在渠犁、轮台驻兵屯田,并设使者校尉管理屯田士卒,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今中国新疆地区屯田。此举巩固了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地位,维护了丝绸之路的安全。

9攘夷辟境,尽去其患。汉武帝的开疆拓土不仅仅限于西北。

越族是华夏族的一支,是我国境内一个古老部族,因支系众多,习惯上被称之为“百越”。

福建区的闽越国和淅江区的东瓯国经常互相攻击,东瓯国打不过闽越国,就向汉武帝请求内迁。汉武帝将东瓯国居民全部迁到江淮流域,东瓯王降封为“广武侯”,东瓯国至此消失。

建元六年(前179年),闽越在吞并东瓯国故地后,实力大增,闽越王对南越发动了侵略战争。南越国是秦官赵佗在秦末时割据岭南后建立的,名义上是汉朝的属国。

10南越国建都番禺,全盛时期疆域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大部,福建部分,海南及越南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区。

闽越国入侵南越,南越上报西汉朝廷。汉武帝派出大军南下干预,废除了闽越国,下令将闽越国民全部迁到江淮之间,其地并入会稽郡。

元鼎四年(前113年),南越国三朝丞相吕嘉作乱,汉武帝派韩千秋率兵二千前去调停。吕嘉等人公然发动叛乱,杀掉了南越国王、太后及汉朝使臣,韩千秋所率的二千兵卒也遭到南越攻击,全军覆灭。

汉武帝闻讯极为愤怒,于元鼎五年(前112年)征调10万大军,分五路南下进攻南越,双方鏖战一年多,南越王赵建德和吕嘉被杀。汉武帝下令废除南越国,设立南海、苍梧、交趾等九郡。

11南越国自赵佗称王后,传5世、享国93年。此后,南越各地重新归入中华,两广地区再也没有脱离过中国版图。

在平定南越、东越时,汉武帝通过恩威并施的手段,对西南夷即今天的四川西部及南部,贵州、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进行了有效开发和治理。

著名的“夜郎自大”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夜郎国是西南夷地区的霸主,一家独大,夜郎国的国王也就难免有些狂妄。一次,夜郎国国王问来访的汉使,你们汉朝与夜郎国哪个大?

汉使努力掩饰脸上的笑容:咳,咳,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

12在开拓西南夷的同时,汉武帝还对朝鲜进行了征伐。西汉惠帝时,燕国人卫满建立的“卫氏朝鲜”成为西汉藩属国,在西汉的支持下,卫氏政权不断征服周边小国,势力迅速膨胀。

汉武帝即位后,卫满的孙子卫右渠成为朝鲜国王,因势力扩张和西汉发生了冲突。汉武帝先礼后兵,在交涉不成的情况下,决定用武力来解决朝鲜问题。

汉武帝下令海陆两路进攻朝鲜:海路由楼船将军杨仆率领,从齐地横渡渤海;陆路由左将军荀彘率领,从辽东南下。约定二军合击会师,攻打朝鲜都城王险城。

朝鲜一战,耗时多年且伤亡惨重,最终攻破王险城,卫氏朝鲜宣告灭亡。随后,汉武帝在朝鲜设置真番郡等四郡,历史上称为“汉四郡”。至此,朝鲜半岛北部正式纳入西汉版图。

13《中国古代史》中说:“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秦皇、汉武是也。”秦始皇的最大功绩是实现了中国的首次大一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那么汉武帝的最大功绩是什么呢?

汉武帝的最大功绩应该在于他的开疆拓土。正是由于他的军事扩张,汉武帝时的疆域是秦朝的2倍多。

今天祖国辽阔疆域的形成,大体上也是汉武帝的开拓形成的,他为汉民族的生存发展拓张了空间,奠定了汉民族强大的基础,使祖国以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你可以指责汉武帝穷兵黩武,可以指责他劳民伤财,可以指责他好大喜功,可以指责他穷奢极欲,可以指责他昏聩迷信-----但是你只须记住一条就够了:我们今天的现世安稳,得益于他打下的基本盘,中国也会“千万年皆食其利!”

14汉武帝既雄才大略,又文采风流。上文我们说过,汉武帝七岁时就被立为太子。太子是储君,身系江山社稷之危,所以历代帝王无不重视对太子的教育。

汉景帝也不例外,他为刘彻配备了强大的辅佐团队,聘请了言行端正、学识渊博的人做刘彻的老师。

汉武帝是汉朝第一位对文学感兴趣的皇帝,尤其喜欢诗赋,身边聚集了如枚皋、司马相如、东方朔、朱买臣等文学侍从。

汉武帝自己创作诗赋的水平也相当高,流传下来的作品有《瓠子歌》《秋风辞》《李夫人赋》等,在业内评价很高,称其意境“壮丽鸿奇”用我们今天的话讲,汉武帝是一个很有文化的领导。

15他还是第一个使用年号加数字来纪年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太初历》,其中以正月为岁首的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太初历》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明明很有文化,但汉武帝却做出了很多“没文化”的事。我们知道,汉武帝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从来就没有消停的时候。

在被祖母窦太后压制的那些年,他也当了几年傀儡皇帝。在这期间无所事事,除了和身边的文学侍从吟诗作赋外,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微服游猎了。

他经常带着一帮精于骑射的士兵,夜里出宫在长安城附近纵马游猎,因此踏坏了不少庄稼,居民无不呼号骂娘。

16县令得知有一拨人如此扰民,差点要将他们捉拿问罪,直到随从拿出天子信物才作罢。

为了防止再出现这样的尴尬事,当然更怕这种事情被窦太后、王太后知道。

汉武帝命人将长安附近、终南山周围的居民全部迁出,给他们一定的补偿,然后将这些地方全部纳入上林苑,这样,他就可以放心地打猎游玩了。

像很多西汉皇帝一样,汉武帝也养有男宠——韩嫣。韩嫣,一看名字就让人想入非非,他是高祖打天下时功臣韩王信的曾孙。

17韩王信叛逃匈奴后,在匈奴颓当城生下一子,取名韩颓当。韩颓当在文帝时回到汉朝,被封为弓高侯,在平定七国之乱时表现出色,“功冠诸将”,韩嫣就是韩颓当的孙子。

韩嫣和刘彻年龄相仿,刘彻在做胶东王的时侯,韩嫣就陪他一起读书学习。韩嫣人很聪慧,善于揣摩上意,他继承了家族骑射天赋,学过兵法,因些非常讨刘彻的欢心。

随着年龄增长,两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甚至刘彻登上帝位后,二人仍然“共卧起”。刘彻对自己喜欢的人从来不吝赏赐,《佞幸列传》称韩嫣的待遇堪比文帝时的邓通。

18韩嫣出门打猎,常常以黄金做的弹丸射猎鸟兽,长安城里的孩童听说韩嫣出来打猎,无不蜂拥跟从,希望能侥幸捡到几颗金丸。

韩嫣为了讨汉武帝欢心,还帮他找到了遗落民间的姐姐,这是怎么回事呢?

刘彻的母亲王娡,也就是现在的王太后,她在入宫侍奉景帝前,在民间曾先嫁给金王孙,生有一女金俗。

王娡的母亲臧儿也来头不小,她是燕王臧荼的孙女,臧荼兵败被杀,从此家道中落,臧儿只能下嫁平民王仲后,生有一子二女,长女便是王娡。

19王娡天生丽质,母亲臧儿觉得女儿就这么老死民间实在可惜,于是就把王娡从金家强行带出,打扮一番后,托人送入宫中。后来王仲后病亡,臧儿又改嫁到长陵田家,生了田蚡、田胜两个儿子。

王娡进入东宫后,凭借美貌和智慧,博得了太子刘启的宠爱,并为他生下了三女一男,其中就有著名的平阳公主和汉武帝。

消息灵通的韩嫣,为汉武帝找到了遗落民间的姐姐,助他们一家团聚,看似立下了大功,其实他这是在找死。

凭王太后的实力,想找到女儿太简单了,那她为什么不找呢?当然是不想让人知道她过去的秘密。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原来早就结婚生子了,这当然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20如今,这个秘密让韩嫣揭穿了,那么韩嫣离死也就不远了。后来江都王刘非来京觐见汉武帝,和韩嫣发生了一点误会,刘非就到王太后那儿告御状,说被韩嫣欺负了。

王太后抓住把柄,将韩嫣下狱,说韩嫣出入后宫永巷,和宫人有奸情,赐死。任凭汉武帝在母亲面前如何哀求,终不得。

贵为天子,却连自己的男宠都救不了,由此可见王太后的威严。还好,王太后比窦太后慈祥多了,基本不插手朝政。

可怜的韩嫣,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21《史记•封禅书》中说“今天子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意思是说,汉武帝从即位还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特别相信和尊奉神灵。对鬼神的敬畏,对神仙的向往,对长生的追求,贯彻了汉武帝漫长的一生。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汉武帝刚二十出头的时候,有人给他推荐一个叫李少君的活“神仙”。

一次李少君在田蚡的宴席上,突然对座上一位九十多岁的老者说:我曾经跟你的祖父在南山打过猎。而那位老者听后也作出一副非常吃惊的样子说:我年幼的时候确实跟着祖父去过那里。

在座的人掐指一算,我去,这李神仙岂不是都一百多岁了?

22汉武帝见到李少君,将信将疑,拿出一个年代久远的青铜器,问他认不认识?李少君接过青铜器煞有介事地端详一番说:这是齐桓公十年陈列于柏寝台上的东西。

汉武帝于是找人鉴定青铜器上的文字,果然是齐桓公所有。这下惊呆了所有人,这李少君现在不都几百岁了?果然是活神仙呀。

李少君说,自己曾在东海见过神仙安期生,吃了甜瓜那么大的仙枣,还说帝王如果能见到神仙,再封禅祭天,就可以长生不老。

汉武帝对他深信不疑,很虔诚地跟着李少君学习法术,并派方士入海寻仙,以期在蓬莱山遇见安期生等神仙。

23可是搞笑的是,没过多久,李少君就病死了。汉武帝一听懵逼了:你~特~么~的,神仙也能病死!?

李少君死后,汉武帝又宠信齐地方士少翁。少翁利用方术让汉武帝夜晚从帷幕中看到了去世的王夫人,于是被拜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

少翁得到汉武帝的宠信后,更加卖力地鼓吹自己的法术。一天,他陪着汉武帝散步,路过一头牛时,少翁突然指着牛对汉武帝说:我看这只牛的肚子有点奇怪呀。

然后装模作样绕着牛走了几圈,掐指算了半天说:恭喜皇上,这牛的肚子里有天书。

24汉武帝于是让人把牛宰了,果然从牛肚子里扯出一条绢帛来,上面还写着字。

手下人把绢帛奉上,汉武帝接过绢帛一看,上面的字稀奇古怪,晦涩难懂,但总觉得上面的字和少翁的字很像,一下子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汉武帝愤怒的目光投向了少翁,做贼心虚的少翁马上跪下求饶。

汉武帝恼恨少翁欺骗自己,怕这事传出去被人笑话,于是秘密处死了少翁。接连被骗,但汉武帝还是不死心,不久一个叫栾大的方士又来到了汉武帝的身边。

这栾大比上边讲的两位更牛逼。他不但说能到海上找到仙人,还可以把黄铜变成金子,就连黄河决口,只要他施施法术就能堵住。栾大当然又变了一些小魔术,让汉武帝对他深信不疑。

25汉武帝于是封栾大为五利将军、地土将军、天土将军、大通将军,并封其为乐通侯,还把卫长公主嫁给栾大,赠给万金。

栾大得了这么多好处,不得不奉令出发到海上寻找仙人了。他不敢入海寻仙,于是就跑到泰山游玩了一番。汉武帝派人前去查验,准备迎接仙人,结果毛都没迎到。于是栾大被打入大牢,经过审讯,栾大承认自己欺君罔上,被腰斩。

吃一堑,长一智。汉武帝连吃三堑,还是执迷不误,仍和方士往来,非要找到神仙不可,甚至自己亲自跑到东海要下海寻仙-----直到晚年,快要嘎了,汉武帝才对求仙问道之事幡然悔悟:他姥姥的,这世上哪有什么神仙,想要长寿,年轻人搓搓球、老年人跳跳广场舞就OK了嘛。

26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是这么痛批汉武帝的:“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弊,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无几矣。”呵呵,除了没有焚书坑儒,秦始皇干的事情,汉武帝基本都干了,跟秦始皇一个德行。

汉武帝即位的第二年,也不过18岁,就开始为自己营建陵园——茂陵。茂陵规模浩大,在中国历史上,也只有秦始皇的骊山墓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为了方便自己外出打猎,除了扩建上林苑外,还修建行宫亭苑数处,这些宫苑都建得极尽奢华,耗资巨大;连年的对外战争、移民充边,花费更是不计其数;他还热衷祭祀、封禅、巡游,各种巨额赏赐——

27个人消费更是奢靡,睡的是“七宝床”,即用七种宝石装饰,他的马鞍也是用宝石、金银制作,养的宠物都是老虎、狮子,连男宠韩嫣睡的都是玳瑁装饰的大床。

当然也有正能量的开支,比如赈济灾民、兴修水利、抢险抗洪等等。

结果汉初60年几代人的巨额积蓄,不到20年就让汉武帝给败光了,如果地下祖宗有知,不知会不会抽汉武帝几个大耳光?

跟家庭过日子一样,西汉的国库见底了,大家长汉武帝愁呀愁,愁到了外婆的澎湖湾,最后终于想出办法了,既不用网贷也不用卖房,媷媷羊毛就中。

28一是改革币制。取消郡国的铸币权,以前铸的钱一律销毁。将铸币权完全收归中央,由中央垄断货币的铸造和发行,中央铸造的五株钱成为唯一的合法的流通货币。

这次币制改革,虽然遇到了极大的阻力,但汉武帝还是凭借皇权取得了对富商大贾、豪强等私铸钱币斗争的胜利。汉武帝所铸的五株钱,一直流通到唐朝初年才被官方废止,流通了700多年,是我国历史上流通最久的货币。

二是算缗、告缗。简单地讲,算缗就是向商人征收财产税,告缗就是检举偷税漏税的商人,一旦检举属实,偷税漏税的人罚戍边一年,并没收其全部财产,而检举人可获得被没收财产的一半。

算缗、告缗运动的开展,剥夺了大工商主和高利贷者从农民身上盘剥来的财富,既打击了富商巨贾,又大大地增加了国家收入。

29三、盐铁官营。光靠货币权和税收还不足以解决财政短缺的问题。汉武帝又将煮盐业和冶铁业从私人手中收归国有,实行垄断经营。盐铁官营,打击、削弱了大工商业主和诸侯王的经济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缓解了财政压力。

四、均输平准。所谓均输,简而言之,就是由官府经办运输交易,与商人争利。平准,就是由政府购买和储备物资来稳定市场价格,以打击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投机倒把等扰乱市场的行为。

以上就是汉武帝采取的主要经济改革措施,当然还有其他的措施,比如酒类专卖、卖官鬻爵等等。这些措施说白了,就是媷媷羊毛或者自己亲自养羊。

30说到羊,不得不说一下,汉武帝经济改革的首席设计师——理财专家桑弘羊。桑弘羊,河南洛阳人,出身商人世家,从小就对数学和商业兴趣浓厚,有“理财小能手”之称。13岁时,朝廷下诏,桑弘羊特召入宫,侍奉太子刘彻兼伴读,成年后成为汉武帝的得力助手。

他提出算缗mín和告缗、盐铁官营及均输平准等经济改革建议,帮助汉武帝缓解了财政危机,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和器重,后来成为汉武帝托孤重臣之一。

汉昭帝时,桑弘羊牵扯进燕王刘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谋反事件,被霍光诛杀。

这些经济改革措施虽然极大地缓解了国家的财政压力,但广大的农民从中受益不多,甚至,很多措施还增加了农民负担,大量农民破产而沦为流民。天汉年间,社会矛盾激化,穷苦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

31上文讲到,汉武帝一朝独尊儒术、高举经学旗帜,兴太学、设五经博士,来培养儒学人才;通过察举制、举孝廉来选拔人才;遍征天下遗书,设立国家图书馆;鼓励学术创作。

支持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修撰《史记》;设“明堂”,重新规范礼乐制度,以儒家礼制来规范社会秩序。

这此措施,对维护大一统的统治,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仅仅靠“儒术”还是远远不够的。

在实际的国家治理中,汉武帝重用法家思想,强调严刑峻法,任用了一批以严酷著称的酷吏,如张汤、杜周、江充等。

32这些酷吏成为汉武帝应对复杂局势的工具,他们严格执行汉武帝意志,清除异己,确保中央集权的稳固。这就是所谓的“外儒内法”。

酷吏的严酷手段虽然在短期内维护了统治,但也加剧了社会矛盾,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

天汉年间,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汉武帝派出绣衣使者到各地督军镇压农民起义,这些绣衣使者仗着有汉武帝撑腰,主张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过一个。一时间,无数百姓丢掉了性命,他们中很多人都是被冤杀的。

绣衣使者不但屠杀义军,还屠杀镇压义军不力的地方官吏,上至州刺史、郡太守,下至一般小吏,凡办事不力的,一律就地正法,史称“沉命法”。

33汉武帝晚年发生的“巫蛊案”,酷吏更是在其中兴风作浪、推波助澜。那么什么是巫蛊案呢?

前文说过汉武帝后期的丞相职位是高危职业,既没实权,还得背锅、送命,所以没人愿意干。

公孙贺被连襟汉武帝强行送上丞相位,无奈的他也只能战战兢兢、小心谨慎伺候汉武帝,转眼三五年过去了,倒也没事,心里也就渐渐放松下来。

公孙贺有个宝贝儿子叫公孙敬声,是个公子哥们,他自恃是卫皇后的姨外甥,老爸又是丞相,胡作非为、骄淫无度。

34公孙贺呢,觉得坐稳了相位,又得到皇上宠信,也懒得过问和管束儿子的胡作非为。结果公孙敬声利用公务之便,贪污军费1900万钱,被人告发锒铛入狱。

公孙贺当然想把儿子早点弄出来,但又舍不得花钱捞。恰巧当时朝廷正在紧急追捕阳陵游侠朱安世,但一直没有进展。公孙贺急忙上书汉武帝,请允许自己捉拿朱安世,以赎儿子之罪,汉武帝同意了。

为了救儿子,而且还不用花钱,公孙贺带领手下捉拿朱安世很卖力,不久朱安世就给抓住了。汉武帝也兑现承诺,放了公孙敬声。

35朱安世入监后,听人说,公孙贺为了救儿子才卖力地抓捕自己,他笑了:公孙贺离灭族不远了。朱安世是个混社会的人,知道王室贵戚之家的很多秘密。

朱安世于是举报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私通,阳石公主是汉武帝和皇后卫子夫的亲生女儿。朱安世还举报公孙敬声在甘泉宫驰道旁边埋小木人,用恶毒的语言诅咒天子。

汉武帝见到朱安世的举报,深信不疑,最近他老是作恶梦,梦见一群小木人要杀他,他当即下令逮捕公孙贺父子,责令廷尉杜周处理这起巫蛊大案。

36杜周本是一个专承皇帝旨意网罗罪名的酷吏,有此机会,他自然又要好好表现一番。杜周罗钳吉网、深文周纳,不断扩大抓捕范围,一大批贵戚被卷入这个案子。

案件的最后结果是,一大批皇后亲属卫氏成员,包括汉武帝和卫皇后所生的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大将军卫青的儿子卫伉,公孙贺夫妇及儿子公孙敬声都被处死。这是汉武帝对外发出的打击卫氏外戚集团的信号。

皇后卫子夫色衰爱弛,早已失宠。太子刘据已当了三十多年太子,性格仁厚谨慎,这与外儒内法、刚烈果断的汉武帝截然不同。太子经常劝诫汉武帝不要征伐四夷、劳民伤财,更不要重用酷吏。

37汉武帝觉得太子“不类己”,渐生不喜,对钩弋夫人所生的刘弗陵却很喜欢,觉得刘弗陵壮大多智,跟自己很像,便产生了立他为太子的念头。

汉武帝身边的水衡都尉江充看出了汉武帝的心思,于是在心里酝酿了一个巨大的阴谋。江充和太子刘据有嫌隙,现在汉武帝年老多病,他怕太子继位后会对自己不利,欲制造巫蛊案一举除掉太子。

有一天,汉武帝患了病,江充趁机进言,说宫中有蛊气,皇上有病就是因为它在作怪。于是,汉武帝让他查办此事。

狡猾的江充并没有先拿太子开刀,而先是在皇宫外围搜起,事先埋好小木人,然后栽赃陷害,这样因“巫蛊”被处死的有上万人。

38接着,江充领着他的捕蛊队伍进到宫内,从嫔妃中不受宠的人着手,依次搜寻,一直搜到皇后和太子宫中。

如法炮制,江充声称在皇后和太子宫中挖到了很多小木人,特别是太子宫中最多。

本来太子刘据觉得反正自己没埋小木人,也就听任江充瞎胡闹,看他能搞出什么名堂来,谁知江充竟然宣称在自己宫中挖出了小木人,刘据知道江充是有意陷害自己,恐惧不已,怕自己在汉武帝那里说不清楚,索性矫诏杀了江充。

随后刘据准备派人到甘泉宫将情况报告给汉武帝,这时听说江充被杀前已派人快马去了甘泉宫,将在太子宫挖到小木人的情况上奏给汉武帝了。

39事态紧急,刘据怕汉武帝误会,就引兵自卫。在甘泉宫疗养的汉武帝,听说太子造反,信以为真,诏令丞相刘屈氂领兵讨伐,双方在长安城附近大战五天,死者数万,最终太子不敌,被迫自杀,太子一脉也几乎被杀光。汉武帝遣人收了卫皇后印玺,卫子夫也被逼自尽。

这次巫蛊之祸被牵连者达数十万人,有数万人丧生,除了“卫氏悉灭”外,霍去病旧部赵破奴,也因巫蛊之祸被灭族。

太子刘据死后,汉武帝的头脑终于清醒过来,派人调查宫中挖掘木头人事件,得知太子起兵纯属受到江充、苏文等奸贼的陷害,不得已才起兵自卫。汉武帝下令将江充满门抄斩,将苏文烧死在横桥之上,曾经对太子兵刃相加的人,如丞相刘屈氂等也都被满门抄斩。老臣田千秋为太子鸣冤,汉武帝深受感动,建思子宫,为太子刘据平反昭雪。

40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汉武帝时说:“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汉武帝一生征伐不断,连年的战争,导致“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生活奢靡,大兴土木,巡游无度,求仙封禅、赏赐等耗资巨大,致使财枯民疲,各地农民起义蜂起。

后期对匈奴战争连连失利,让一直自信的他很受伤;最后那场伤筋动骨的巫蛊之祸,给晚年的汉武帝在精神上以沉重打击,导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后世很多人多指责汉武帝“穷兵黩武”。位置决定视野,你没有坐到他的位置,所以无法感同身受。汉武帝曾语众心长地对卫青说:“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

41汉武帝末年,国家财政空虚、军备松弛、民多艰辛,社会已初呈乱世之相。但伟人就是伟人,汉武帝没有在困境中沉沦。

他拖着病体回到了工作岗位,紧急发布了史上第一份罪己诏《轮台诏》,反思己过,调整对内对外政策,由穷兵黩武转为思富养民、与民生息。“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随后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昭示自己养民富民与民生息的决心。

太子刘据已死,为争夺继承权,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为稳定政局和人心,汉武帝又果断地做出了决定,下诏立8岁的刘弗陵为太子,是为昭帝。主少母壮,为防止太后干政,汉武帝赐死太子亲母钩弋夫人。

42因刘弗陵年幼,汉武帝临终安排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等为托孤大臣,让他们共同辅佐幼主刘弗陵。因汉武帝“顾托得人”,西汉也迎来了“昭宣中兴”,避免了亡秦之祸。

安排好后事后,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病驾崩于五柞zhà宫,终年70岁。

历史上,汉武帝跟秦始皇、隋炀帝一样,好大喜功特别爱折腾,不同的是,秦始皇、隋炀帝最后都玩崩盘了,汉武帝则寿终正寝,并将自己的事业传给了子孙。

汉武帝虽然狂热,但从未迷失过自己,他总能在最紧要的历史关头,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43汉武帝在位54年,占了西汉统治时间的四分之一,在他孜孜不倦的“折腾”下,西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四海威服,万邦来朝。“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西汉是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

他开创的中华千古基业,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是大国”的骄傲感、自信感和幸福感,来源于伟大的汉武帝。

因时代、立场、身份和需要不同,历史上对汉武帝的评价也不尽相同,甚至在某些方面完全相反,但不管怎么评价,汉武帝都是一位大有作为的皇帝,“威强睿德曰武”“仰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

44如果说秦始皇将中国分散的五指攥成了拳头,那么汉武帝则壮大了这只拳头,它攥得更紧了,变得更加有力量了,至今我们还受益于这种力量。

“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汉武帝的一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更是一曲慷慨激昂的凯歌,他开创的文治武功,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成为人民的骄傲,国家的骄傲,民族的骄傲!<终>

打开APP